跑步進入外賣包月時代,兼談原子化個人未來生存指南

引子

京東下場搞自營全自動機器人炒菜純外賣店,夫妻店、個體戶等小商家等未來一片黑暗嗎?

外賣是怎麼扯到未來原子社會的個人生存的?

看段視頻(【】內是視頻標題,因爲某些原因,可自行搜索)(文字概覽:京東七鮮小廚純外賣店爆單,機器人自動炒菜,原料乾淨,大廠背書;但也有人抱怨出餐太慢)

【帶大家看一下某東外賣自營純外賣店,爆單現場。他的模… 】

我預計很快就將進入外賣包月時代(3 到 5 年,AI 加持下可能加速),屆時中午大家討論的可能就是“你包月的是哪家外賣?京東還是美團?”或者”你的外賣月卡是金卡還是鉑金?“

現象問題

視頻中可以看到,京東七鮮小廚模式幾乎排除了廚師的位置。

任何人,稍加培訓,即可立刻上崗,並不需要知道菜怎麼炒,機器人包攬一切。

這種模式我大膽預測將會迅速佔領市場,自建倉儲 + AI 動態清庫存 + 大廠低成本供應鏈 + 固定菜品及週期上新 + 切炒機器人 + 工廠外賣流水線 + 無人機或無人車配送,完美形成閉環。

京東下場做外賣、做酒店的目的,可以看到並不是外賣和酒店本身,而是搶佔端到端秒送的生態位。

過往的打法,生產端到用戶端,中間有很長的、難以繞開的中間環節。

但現在有了新技術的加持下,試想如果未來可以通過無人終端(無人機、無人送貨車),算法動態調整路線,物流成本甚至比網購更低的情況下,買個鋼絲球,爲什麼還需要隔日達的京東物流送到菜鳥驛站呢?由生產端,即商家直接送貨上門到用戶端手上,商家——用戶兩端直接成交,難道不香嗎?

這篇文章本來是將近兩週前寫的,沒寫完就擱着了,沒想到很快事實就告訴我們,京東這套打法雖然出餐慢了點,不僅有用戶,而且忠誠度極高。

看段視頻(文字概覽:數據顯示覆購率相當高):

【某個外賣平臺自營純外賣店,12 天 1222 人復購,復…】

有趣的預測

基於最近的外賣大戰,我來做一些有趣的預測。

畢竟,請思考,炒菜機器人的數量足夠多,任何常見菜品隨叫隨到——那這種外賣只會變得越來越廉價,即使是低收入者,三餐都能喫上一份時,那它單份也就不值錢了,因此大平臺們就會考慮包月賣給你,賣的是“隨時喫上常見外賣”的服務,而不是一份兩份番茄炒蛋。

我們試想這樣一種情況,在供應鏈成熟的情況下,不同商家的外賣店,尤其是純外賣店,砍掉門店成本,全部共用一箇中央廚房,原材料統一從京東處訂購,京東統一提供設備,食品安全也有保障,商家人力成本、場地成本降下去,只負責細分市場的出餐,最後到顧客端,顧客消費起來也便宜。

(這原本是我對京東的暢想,沒想到美團已經實現了!美團提供場地、原材料等、商家支付租金、水電費入駐,沒有堂食,全是純外賣店!

看段視頻(文字概覽:美團推出的中央廚房——浣熊食堂簡介)

【浣熊食堂,美團打造的外賣新物種,它將提供放心外賣的…】

其實有些人已經在問了,我爲什麼要花錢去你這兒做?都是純外賣店,我自己做不行嗎?——不行,你沒有 AI 算法、沒有流量、沒有成熟的管理、用戶很難相信沒有第三方監管的純外賣店。

也就是說,這個錢,你不給怕是都不行,否則就等着被大廠擠壓,最後門可羅雀吧。)

等到類似的中央廚房再成熟一些的時候,京東美團等平臺完全可以出一個打包售賣服務。

你來買我們的包月金卡,我們平臺爲你提供低成本的每日三餐;如果你加錢升級鉑金卡,那好,經過我們認證的第三方合作商家,他們的菜,也加到包月套餐裏去,你想喫啥點啥,而後發送給平臺,AI 算法再同步給商家現炒。

另外,你喫飯時想不想喝點什麼?如果菜能夠機器人炒,那奶茶…機器人也包圓,即使不行,也可以分發給專門奶茶店,但是共用中央廚房的合作方去做,最後一起由機器人打包送過來。

那說實話,普通商家恐怕不可能和平臺比成本、比速度、比品控——那麼怎麼辦呢?

解決方案

必須轉型「體驗經濟」

什麼意思呢?

其實京東的這種舉措是當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原子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陌生化,親密或友誼關係持續時間只會越來越短的宏觀大環境下的必然。

請問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多少人會走親戚?一旦畢業,恐怕連朋友都沒幾個了吧?

加上生育率暴跌,觀念轉變,年輕一輩更傾向於單身生活,而不是像以前一樣結婚生子,或者只確認關係,但不結婚生子。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未來的趨勢是單身經濟、原子經濟。也就是說單身才是常態,無親朋、無好友,更多時候是線上水羣、興趣社團交友等,纔是大多數人的常態。

有一位未來學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專門寫了三本書《第三次浪潮》《權力的轉移》《未來的衝擊》,點出了未來的三個核心特徵——一切的短暫性、多樣性、新奇性。

在這裏就是人與人關係和人與物的關係(比如商品)短暫性、多樣性、新奇性。

你可以和更多元的人建立關係,但都很短暫;你可以買到更多樣的商品,但它們推陳出新的速度非常快,你可能不傾向於永遠“所有”,而是短暫“擁有“,就像自來水一樣,什麼時候你會想囤一桶自來水?只有缺水停水的時候。

正如上文所說的「訂閱制」,既然生產端和消費端都傾向於喜新厭舊,那麼對單個產品定價就意義不大,加上產品種類數量暴增乃至過剩,那不如全部打包出售或者按一定時間訂閱提供服務。

而小商家或者說寬泛一些,我們每一個個人,在未來都必須變得更加「獨特」,而不是從事千篇一律的崗位。用書中的話來講就是做複合型人才,創意型人才,而不是專精某一專業的專家。

小商家

比如說,小商家就可以是這樣:

你有獨門祕方,口味特別獨特,這是體驗。

你店裏不僅可以喫飯,還可以玩橋牌麻將、看電影動畫、玩喝茶喝咖啡看書交友(尤其是按興趣圈子的交友)等等,這也是體驗

或者你把做飯做得賞心悅目,把美食變成不止是味覺體驗,而是多種感官體驗的疊加。

看視頻(文字概覽:兩百六一份揚州炒飯憑什麼賣這麼貴?大廚現身說法):

《今天算是長見識了,揚州炒飯原來是這麼做的》

那麼你就成功和 AI 或機器人的單一工業化產品做出了區別。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 jELLYCAT 的打包過程,店員會像過家家一樣,由於 jELLYCAT 有些系列的玩偶主打廚房或者說食材主題,店員們會把一個個可愛玩偶假裝炒一炒,然後說一些符合人設的臺詞,充滿儀式感,最後纔會交給客戶。(說實話我一直看不懂 jELLYCAT 和泡泡瑪特,尤其是 Labubu 是怎麼火起來的。不過,可能和周邊一樣,喜歡的特別喜歡,無感的就特別無感。畢竟誰能拒絕一尊阿爾薩斯/伊利丹/阿拉納克/高達雕像呢?它最好越高越好…)

看視頻(文字概覽:店員打包玩偶時,用沉浸式過家家提供情緒價值或說體驗):

【沉浸式體驗 Jellycat Cafe 上海限定】

人成爲真正個體,而不是體系中的數字、流水線的螺絲釘

寬泛一些,每個個人也是如此。

AI 時代,假如一切工作都可以秒完成,那麼個人的競爭力在哪?

在那個時代到來之前,我們可以首先考慮爭當π型人才——專家就是 I 型人才,在某一個領域深耕到不可替代;專家 + 斜槓青年就是 T 型人才,既對自己專業瞭如指掌,又對自己進行通識教育,廣泛地瞭解不同領域的知識;π型就是兩個深耕領域,拿抖音上一些爆款博主來說,賣門窗不只展示門窗,而是用“揹着門窗”走秀的形式

看視頻(文字概覽:揹着鐵門走紅毯):

【你們別進來喊等哥喊棍哥呀,你們喊了人家也不認識我呀,我只想一心一意的模仿全網都在模仿的《小有成》】

未來,如果你是外向者,那麼取決於你的軟實力,比如社交,機器人永遠無法替代真人能夠帶來的“真實”,你能給他人帶來多少獨特體驗?比如和你聊天非常舒服,和別人聊天非常痛苦,那你就難以被取代;

如果你是內向者,能多大程度上調動默認網絡模式(比如洗澡、散步時突然迸發靈感,大腦調用的就是這種模式)(《跨越不可能》中有對如何激發該模式、如何激發心流有更詳細講解。),你能迸發多少創意,能在多少完全不同的領域之中找到有趣的結合點,那你就更難以被取代。

當 AI 發展到秒完成工作時,那那個未來會如何,就難以基於現實的角度去推測,只能是暢想了——我認爲那個時代將是全民玩遊戲的時代,《蚱蜢:遊戲、生命與烏托邦》一書中提到,如果生產力極大發展,那麼人們將徹底倒向精神世界的探索,而遊戲,這種“自主設定限制,強調有趣而非高效完成目標”的載體或媒介,就會大爲興盛。

人們將通過遊戲,一方面獲得愉悅,另一方面也會借用這種媒介興起價值觀大探討。

不過這就是另一篇文章的任務了。

If people don’t take videogames seriously,

it’s because, as an art form,

they tell us very little about ourselves,

so far. ——Anna Antropy

如果人們輕視遊戲,
那是因爲,所謂第九藝術,
仍未發揮其探索自身內心的功用,


——目前如此。

其他不着邊際的狂想

本地秒送,本質是端到端運送,可以送外賣,可以送快遞,未來說不好還能送人,打空中飛的。

商業模式再創新——

大多數人低估了低空經濟出現的意義,低空經濟意味着在人類大規模開始充分使用 立體空間,與其說是低空經濟,不如說是立體經濟的初期階段。

新商業模式:出現“空中貨運即服務”(Air Freight as a Service),企業可按需租賃飛行汽車運力,甚至衍生出無人機與飛行汽車協同的混合物流網絡。當運力充裕時,大後期運輸將接近免費,前期會採用 訂閱制, 即包月購買運輸服務(包含運人和運貨),比如順豐月卡,訂閱外賣、出行、物流等服務滴滴出行按月費消費而非次數

1.無人物🔗流(尤其是無人機物流) + 外賣員、網約車大量失業——全民基礎收入 UBI 被迫施行,每個月給每個人固定發錢,至少保證餓不死——釋放消費力,全國內循環完成——跑步進入共產主義

2.物流/出行/外賣行業或許將迎來重新洗牌或再整合——本質上三個行業都是端到端運輸,因此,從無人機普及速度來看,或許美團將取代滴滴、順豐等現有地位。我不太確定,我對他們的無人機發展現狀沒研究過。但誰率先成功發展低空運力,未來壟斷的可能性越大

3.無人終端行業的興起——小的有無人機,大的有無人汽車/巴士等等。小米造的不是智能汽車,而是未來無人運輸終端!如果小米向這個方向發展,那麼小米的確將成爲下一個時代的滴滴。

4.原來的高層住宅,將由於被重新定價,而成爲香餑餑

5.金融創新:如空域資源的搶奪:政府/大公司(中國可能是前者,美國可能是後者)將空域使用權證券化,企業可通過購買“空域時段”獲得優先飛行權;如保險業創新——空中運輸各種細分險種

6.農業灌溉、低空觀光、旅遊業、應急管理、新能源 + 材料(當然了)、降噪?(降噪技術/材料等)、城市聲學設計等等均有廣闊發展空間。

更多參考鏈接小黑盒就不放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