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京东下场搞自营全自动机器人炒菜纯外卖店,夫妻店、个体户等小商家等未来一片黑暗吗?
外卖是怎么扯到未来原子社会的个人生存的?
看段视频(【】内是视频标题,因为某些原因,可自行搜索)(文字概览:京东七鲜小厨纯外卖店爆单,机器人自动炒菜,原料干净,大厂背书;但也有人抱怨出餐太慢)
【带大家看一下某东外卖自营纯外卖店,爆单现场。他的模… 】
我预计很快就将进入外卖包月时代(3 到 5 年,AI 加持下可能加速),届时中午大家讨论的可能就是“你包月的是哪家外卖?京东还是美团?”或者”你的外卖月卡是金卡还是铂金?“
现象问题
视频中可以看到,京东七鲜小厨模式几乎排除了厨师的位置。
任何人,稍加培训,即可立刻上岗,并不需要知道菜怎么炒,机器人包揽一切。
这种模式我大胆预测将会迅速占领市场,自建仓储 + AI 动态清库存 + 大厂低成本供应链 + 固定菜品及周期上新 + 切炒机器人 + 工厂外卖流水线 + 无人机或无人车配送,完美形成闭环。
京东下场做外卖、做酒店的目的,可以看到并不是外卖和酒店本身,而是抢占端到端秒送的生态位。
过往的打法,生产端到用户端,中间有很长的、难以绕开的中间环节。
但现在有了新技术的加持下,试想如果未来可以通过无人终端(无人机、无人送货车),算法动态调整路线,物流成本甚至比网购更低的情况下,买个钢丝球,为什么还需要隔日达的京东物流送到菜鸟驿站呢?由生产端,即商家直接送货上门到用户端手上,商家——用户两端直接成交,难道不香吗?
这篇文章本来是将近两周前写的,没写完就搁着了,没想到很快事实就告诉我们,京东这套打法虽然出餐慢了点,不仅有用户,而且忠诚度极高。
看段视频(文字概览:数据显示复购率相当高):
【某个外卖平台自营纯外卖店,12 天 1222 人复购,复…】
有趣的预测
基于最近的外卖大战,我来做一些有趣的预测。
毕竟,请思考,炒菜机器人的数量足够多,任何常见菜品随叫随到——那这种外卖只会变得越来越廉价,即使是低收入者,三餐都能吃上一份时,那它单份也就不值钱了,因此大平台们就会考虑包月卖给你,卖的是“随时吃上常见外卖”的服务,而不是一份两份番茄炒蛋。
我们试想这样一种情况,在供应链成熟的情况下,不同商家的外卖店,尤其是纯外卖店,砍掉门店成本,全部共用一个中央厨房,原材料统一从京东处订购,京东统一提供设备,食品安全也有保障,商家人力成本、场地成本降下去,只负责细分市场的出餐,最后到顾客端,顾客消费起来也便宜。
(这原本是我对京东的畅想,没想到美团已经实现了!美团提供场地、原材料等、商家支付租金、水电费入驻,没有堂食,全是纯外卖店!
看段视频(文字概览:美团推出的中央厨房——浣熊食堂简介)
【浣熊食堂,美团打造的外卖新物种,它将提供放心外卖的…】
其实有些人已经在问了,我为什么要花钱去你这儿做?都是纯外卖店,我自己做不行吗?——不行,你没有 AI 算法、没有流量、没有成熟的管理、用户很难相信没有第三方监管的纯外卖店。
也就是说,这个钱,你不给怕是都不行,否则就等着被大厂挤压,最后门可罗雀吧。)
等到类似的中央厨房再成熟一些的时候,京东美团等平台完全可以出一个打包售卖服务。
你来买我们的包月金卡,我们平台为你提供低成本的每日三餐;如果你加钱升级铂金卡,那好,经过我们认证的第三方合作商家,他们的菜,也加到包月套餐里去,你想吃啥点啥,而后发送给平台,AI 算法再同步给商家现炒。
另外,你吃饭时想不想喝点什么?如果菜能够机器人炒,那奶茶…机器人也包圆,即使不行,也可以分发给专门奶茶店,但是共用中央厨房的合作方去做,最后一起由机器人打包送过来。
那说实话,普通商家恐怕不可能和平台比成本、比速度、比品控——那么怎么办呢?
解决方案
必须转型「体验经济」
什么意思呢?
其实京东的这种举措是当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原子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陌生化,亲密或友谊关系持续时间只会越来越短的宏观大环境下的必然。
请问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人会走亲戚?一旦毕业,恐怕连朋友都没几个了吧?
加上生育率暴跌,观念转变,年轻一辈更倾向于单身生活,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结婚生子,或者只确认关系,但不结婚生子。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未来的趋势是单身经济、原子经济。也就是说单身才是常态,无亲朋、无好友,更多时候是线上水群、兴趣社团交友等,才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有一位未来学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专门写了三本书《第三次浪潮》《权力的转移》《未来的冲击》,点出了未来的三个核心特征——一切的短暂性、多样性、新奇性。
在这里就是人与人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比如商品)短暂性、多样性、新奇性。
你可以和更多元的人建立关系,但都很短暂;你可以买到更多样的商品,但它们推陈出新的速度非常快,你可能不倾向于永远“所有”,而是短暂“拥有“,就像自来水一样,什么时候你会想囤一桶自来水?只有缺水停水的时候。
正如上文所说的「订阅制」,既然生产端和消费端都倾向于喜新厌旧,那么对单个产品定价就意义不大,加上产品种类数量暴增乃至过剩,那不如全部打包出售或者按一定时间订阅提供服务。
而小商家或者说宽泛一些,我们每一个个人,在未来都必须变得更加「独特」,而不是从事千篇一律的岗位。用书中的话来讲就是做复合型人才,创意型人才,而不是专精某一专业的专家。
小商家
比如说,小商家就可以是这样:
你有独门秘方,口味特别独特,这是体验。
你店里不仅可以吃饭,还可以玩桥牌麻将、看电影动画、玩喝茶喝咖啡看书交友(尤其是按兴趣圈子的交友)等等,这也是体验
或者你把做饭做得赏心悦目,把美食变成不止是味觉体验,而是多种感官体验的叠加。
看视频(文字概览:两百六一份扬州炒饭凭什么卖这么贵?大厨现身说法):
《今天算是长见识了,扬州炒饭原来是这么做的》
那么你就成功和 AI 或机器人的单一工业化产品做出了区别。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 jELLYCAT 的打包过程,店员会像过家家一样,由于 jELLYCAT 有些系列的玩偶主打厨房或者说食材主题,店员们会把一个个可爱玩偶假装炒一炒,然后说一些符合人设的台词,充满仪式感,最后才会交给客户。(说实话我一直看不懂 jELLYCAT 和泡泡玛特,尤其是 Labubu 是怎么火起来的。不过,可能和周边一样,喜欢的特别喜欢,无感的就特别无感。毕竟谁能拒绝一尊阿尔萨斯/伊利丹/阿拉纳克/高达雕像呢?它最好越高越好…)
看视频(文字概览:店员打包玩偶时,用沉浸式过家家提供情绪价值或说体验):
【沉浸式体验 Jellycat Cafe 上海限定】
人成为真正个体,而不是体系中的数字、流水线的螺丝钉
宽泛一些,每个个人也是如此。
AI 时代,假如一切工作都可以秒完成,那么个人的竞争力在哪?
在那个时代到来之前,我们可以首先考虑争当π型人才——专家就是 I 型人才,在某一个领域深耕到不可替代;专家 + 斜杠青年就是 T 型人才,既对自己专业了如指掌,又对自己进行通识教育,广泛地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π型就是两个深耕领域,拿抖音上一些爆款博主来说,卖门窗不只展示门窗,而是用“背着门窗”走秀的形式
看视频(文字概览:背着铁门走红毯):
【你们别进来喊等哥喊棍哥呀,你们喊了人家也不认识我呀,我只想一心一意的模仿全网都在模仿的《小有成》】
未来,如果你是外向者,那么取决于你的软实力,比如社交,机器人永远无法替代真人能够带来的“真实”,你能给他人带来多少独特体验?比如和你聊天非常舒服,和别人聊天非常痛苦,那你就难以被取代;
如果你是内向者,能多大程度上调动默认网络模式(比如洗澡、散步时突然迸发灵感,大脑调用的就是这种模式)(《跨越不可能》中有对如何激发该模式、如何激发心流有更详细讲解。),你能迸发多少创意,能在多少完全不同的领域之中找到有趣的结合点,那你就更难以被取代。
当 AI 发展到秒完成工作时,那那个未来会如何,就难以基于现实的角度去推测,只能是畅想了——我认为那个时代将是全民玩游戏的时代,《蚱蜢:游戏、生命与乌托邦》一书中提到,如果生产力极大发展,那么人们将彻底倒向精神世界的探索,而游戏,这种“自主设定限制,强调有趣而非高效完成目标”的载体或媒介,就会大为兴盛。
人们将通过游戏,一方面获得愉悦,另一方面也会借用这种媒介兴起价值观大探讨。
不过这就是另一篇文章的任务了。
If people don’t take videogames seriously,
it’s because, as an art form,
they tell us very little about ourselves,
so far. ——Anna Antropy
如果人们轻视游戏,
那是因为,所谓第九艺术,
仍未发挥其探索自身内心的功用,
——目前如此。
其他不着边际的狂想
本地秒送,本质是端到端运送,可以送外卖,可以送快递,未来说不好还能送人,打空中飞的。
商业模式再创新——
大多数人低估了低空经济出现的意义,低空经济意味着在人类大规模开始充分使用 立体空间,与其说是低空经济,不如说是立体经济的初期阶段。
新商业模式:出现“空中货运即服务”(Air Freight as a Service),企业可按需租赁飞行汽车运力,甚至衍生出无人机与飞行汽车协同的混合物流网络。当运力充裕时,大后期运输将接近免费,前期会采用 订阅制, 即包月购买运输服务(包含运人和运货),比如顺丰月卡,订阅外卖、出行、物流等服务滴滴出行按月费消费而非次数
1.无人物🔗流(尤其是无人机物流) + 外卖员、网约车大量失业——全民基础收入 UBI 被迫施行,每个月给每个人固定发钱,至少保证饿不死——释放消费力,全国内循环完成——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2.物流/出行/外卖行业或许将迎来重新洗牌或再整合——本质上三个行业都是端到端运输,因此,从无人机普及速度来看,或许美团将取代滴滴、顺丰等现有地位。我不太确定,我对他们的无人机发展现状没研究过。但谁率先成功发展低空运力,未来垄断的可能性越大
3.无人终端行业的兴起——小的有无人机,大的有无人汽车/巴士等等。小米造的不是智能汽车,而是未来无人运输终端!如果小米向这个方向发展,那么小米的确将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滴滴。
4.原来的高层住宅,将由于被重新定价,而成为香饽饽
5.金融创新:如空域资源的抢夺:政府/大公司(中国可能是前者,美国可能是后者)将空域使用权证券化,企业可通过购买“空域时段”获得优先飞行权;如保险业创新——空中运输各种细分险种
6.农业灌溉、低空观光、旅游业、应急管理、新能源 + 材料(当然了)、降噪?(降噪技术/材料等)、城市声学设计等等均有广阔发展空间。
更多参考链接小黑盒就不放了。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