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明末有不同的視角,逆行伐清的訊號會被時間埋沒嗎?

明末是一個近兩年頗具話題度的年份,大約與明朝的科普程度有關:

對我個人而言,《明朝那些事》《大明王朝1566》的深入人心十分關鍵。

洪武起微末,永樂徵漠北,天子守國門。

嘉靖勤修道,萬曆十五年,崇禎死社稷。

強大、傳奇、荒誕並不足以概括這不足三百年的短短國祚。明可亡天下不可亡,作爲第二個入住中原的王朝,明末伐清勾連的原因,似乎並不是“全民明粉”能夠一言蔽之的。

對於明末的處理,不同作品選擇了不同的視點。

黃埃無地,白骨露野

蝗過無際,餓殍千里

如果在此時還唸叨着:我大明天下無敵,那麼大約是觀音土噎到嗓子眼的幻想。

大明是強大的,遠征漠北,外拒滿金,抗倭援朝。但大明也是脆弱的,這個自信且強大的王朝骨子裏是爛透了的官僚結構,吮吸國運的王爺,四起的天災與餓殍遍地的人禍。

他早已是冢中枯骨。

《明末:餓殍千里行》的視點是凡人所能窺得的明末黑暗,由此更讓人懷戀光明。

不見、共死、共生。

是天災人禍下人與人如湖水般平靜的絕望,是末世任俠衝破黑暗的縱身撲火,是最深沉絕望下的最終幻想

幻想後的現實則是...“揚州十日”

羽化王朝,死而不僵

《明末:淵虛之羽》更像是用一個黑暗氣質的架空明末,去勾勒那股從歪脖子樹上穿山而過的不甘之風。

節奏的起源大約來源於遠古網絡的謠傳發源地:

明末是抽象的,但穿清不造反的共識讓《明末:淵虛之羽》被架在了火上烤了起來,同時還有遊戲中各種敏感的設計,存在着巨大的解讀空間...

優化、版本發放錯誤的共同作用下,險些一日擊穿《三國殺》沉澱多年的江山。

北宋=抗金、明末=伐清,《明末:淵虛之羽》雖有非戰之罪,但山河破碎,大廈將傾之際,又有哪個玩家不想做一名力挽狂瀾的英雄。

哪怕是...一道點亮黑暗的餘火。

夏思源作爲狂熱的魂、狼“愛好者”,結局更像是斷絕不死、修羅、龍之還鄉、復歸常人...

明末的前綴有用嗎?大約是借四川與明軍、民兵講了古蜀的故事之外,更多的是宣傳的噱頭

前綴是無常、是輪迴、是羽化似乎根本無關緊要

反而更藉着這樣的由頭,給本就存有瑕疵的遊戲抹了一道黑,給首日憤懣的玩家上了上眼藥。

逆行伐清,恢復中原

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在《明末:淵虛之羽》“全網熱度”持續發酵的時候,《伐定天下》悄悄打上了“明末”的前綴。

雖然不是特別道德,但是我依舊要叫一聲好蹭

《伐定天下》證明了一件事,只要屁股不歪,哪怕足夠翹也能夠

他是“明末”中那道需要被燃起的火把,爲了向歷史證明這段被打壓的歷史,存在即意義,哪怕是千金買馬骨。

他甚至在每一個結局中,給到了一個伐清時的擊殺計數,也就是最近口號響亮的殺...

對於金錢鼠尾的造型還原,更要給演員老師贊一個敬業。

甚至於我憂心於在滿清文娛大手的遮蓋下,參演《伐定天下》後演員的將來是否會受到影響?

在粉紅軟件沒有絲毫流量的前提下,《伐定天下》的發售預告被推至的百萬播放量。

甚至還有粉絲自發支持的商場大屏宣傳↓

如果你憂心他只是蹭題材的劣質套皮,在質量上,即便是在全動態真人互動影遊中《伐定天下》也是最難的一檔

首先便是古裝、場景對於經費的要求,此類作品預算連大多網劇的基本經費也夠不上,所以對於服道化和場景的搭建你能在《明末:伐定天下》中看到過得去的質量。

62GB的容量不僅代表了更高的畫質,還有更長的劇情與選擇分支,十小時往上的單線遊玩時長算的上同類型翹楚。

原著《伐清》的加持下,即便添加了原作不曾有的多女主,本身劇情也足夠能打,在第三章漸入佳境。

512集劇情,268個選擇,87種結局,真正的按照原作來解構了這段歷史。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一些特定場景中,給到了對於明末、南明的歷史講解。

於是《伐定天下》成爲了南明的互聯網功德牌。

在成本的侷限下,它對於“歷史”這樣一個宏大題材的呈現固然有限,在做好“完蛋like”的本職後,它又是那麼一個帶了點夢想與機遇的小透明。

《明末:淵虛之羽》就是他的東風。

如果這段歷史無我,空流遺恨譏笑五百年。

永曆初年,力挽狂瀾。

稱王還是救駕?爆殺吳三桂,還是腳踢洪承疇?

希望這段歷史中的四川,不會出現朱由檢和趙雲。

希望塵封的歷史,能被歪脖子樹的繞樑風吹散塵埃。

是兄弟,就來《伐定天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