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河東十年河西!AMD終結Intel CPU獨大地位:2%到50%只用了8年

來源——硬件世界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在服務器CPU市場上,AMD一舉終結了Intel多年以來的獨大地位。

根據PassMark服務器CPU市場佔有率調查數據,AMD在服務器CPU市場的份額已與競爭對手Intel持平,達到50%。

這代表着AMD在數據中心CPU領域拿下了一定的市場需求,並終結了Intel數十年來在該市場的主導地位。

2017年AMD在服務器CPU市場的佔比僅爲約2%,主要原因是產品競爭力不足。當時Intel份額幾乎達到了98%,一家獨大。

在短短几年內,AMD的市場佔比就躍升到目前的50%,這一進步主要歸功於其EPYC服務器CPU產品線的競爭力明顯提升,特別是導入Zen架構的EPYC Naples系列,成功吸引了客戶的青睞。

與AMD的上升趨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Intel在過去幾個季度一直表現低迷。 主要是由於其領導層變動,以及未能產品發展達到市場預期。

儘管Intel Xeon平臺在架構上有所進步,但客戶越來越傾向於在他們的數據中心部署AMD的處理器。

面對AMD的順風順水,Intel自然會有所動作,Intel正計劃在下一代Nova Lake架構中引入大變革,以期重新奪回遊戲CPU市場。

據傳,Intel正考慮推出配備大容量緩存((bLLC))的CPU版本,與AMD的3D V-Cache產品線相抗衡。

據最新爆料,8P/16E型號會首先推出,16P/32E預計將隨後推出,其中8P/16E版本將採用大容量緩存設計。

與AMD不同的是,Intel並不打算在這一細分市場中推出僅包含性能核心(P-cores)的CPU。

預計Nova Lake將包括16P/32E、8P/16E和8P/12E等版本,據說只有最後兩種將使用大容量緩存配置。

目前尚不清楚Intel的大容量L3緩存是否會作爲單獨的模塊放置,或者如一些傳言所說的那樣集成到基礎模塊中,但可以確定的是緩存大小預計將大幅增加。

而且也還沒有標準Nova Lake SKU緩存大小的信息,因此不清楚BLLC是如何定義的,因此雖然預計緩存大小將全面增加,但具體細節仍然未知。

此外,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近日表示,與臺積電位於中國臺灣的工廠相比,其公司在臺積電亞利桑那州工廠生產的芯片成本將會更高。

蘇姿豐指出,美國工廠生產的芯片成本將比中國臺灣工廠製造的同類芯片“高出5%以上,但不會超過20%”。她強調,儘管成本增加,這筆額外支出是值得的,因爲這有助於AMD實現關鍵芯片供應的多元化。AMD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在臺積電亞利桑那工廠啓動首批芯片生產。

在評估製造效率的重要指標——良率方面,蘇姿豐表示,臺積電亞利桑那新工廠的表現已能與臺灣工廠相媲美。

近期,AMD及其主要競爭對手英偉達(NVDA.US)獲得了部分類型人工智能加速器對華出口的豁免許可。目前尚不清楚具體發放的許可證數量以及允許向中國出口這些芯片的期限。

蘇姿豐在演講中還提到,她觀察到市場對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持續強勁,作爲英偉達在人工智能加速器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AMD正專注於提供用於開發和運行人工智能模型的芯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