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盒友們大家好呀~粉絲都快掉光了,嗚嗚嗚太久沒有更新了,跟大家說一下這一年的情況吧,開始以爲出一本書挺簡單的,結果發現現在出版實在太難了,尤其是出版公司,我那本書的編輯連換了三個,現在改的毫無消息,下次再也不會接這種破事了,又受累又受氣。
這一年發生的事情也挺多的,基本沒有空寫自己的東西,不僅三國停了,今年出來的也就只有這一篇總結了,今天放上來吧,也算是跟大家分享一些新年的思想和感悟。
新年我會盡快恢復三國的更新的,另外還考慮開一個新的三國地理遊記系列,還有如果那本《狄仁傑傳》最後沒成的話,我也會陸續放上來~
最後,給大家拜個晚年吧!想死黑盒的大家啦!
——————————————
親愛的托馬斯先生:
你好!
又到每年給你寫信的時候了,每次這個時候我都會有一些感慨,就像和過去的自己重逢一樣。
我已經回到郴州了,每天早上出去喫粉,上午備課或者看書,下午睡一會,晚上出去公園走走,或者打一會遊戲,一天就這麼過完了。這幾天變冷了,寫字的時候我要打開空調,不然不僅我的手指會被凍得僵硬,連我的電腦也會冷得關機。
天冷的時候,人總是懶懶的不想動彈,不僅手指,連思維也是這樣。你一定會想,今年的信好像晚到了一些,再過幾天就到二月了,是的。去年年底有太多事情要做,今年過年又是這麼的早,等我放慢腳步給你寫信的時候,今年的第一個月已經快要過完了。
#1 勇敢一點
想起來好像今年什麼事也沒做。
今年沒有看幾本書,不算那些跳着看的,沒看完的,紮紮實實只看了八本不大不小的書。一篇文章也沒寫,公號的密碼我好像都快忘記了。今年真是最沒有記憶的一年,如果幾年後再來回憶,我自己也一定會奇怪:這一年都在幹什麼?
我想了一下,去年給你寫完信後,我接了一本書,寫了一個寒假的書,大年二十九還在趕着稿子。開學了之後又忙着準備自己的課題和一個演講比賽。中間又把之前的一個課重新備了一遍,下半年上課和出差。
這些事情遠比看起來要花時間,因爲要看很多的資料,寫書的時候把《資治通鑑》初唐的部分仔細遛了一遍,做課題的時候又看了好多抗戰史的史料,演講的時候看了一個抗疫的紀錄片,備課的時候又看了很多哲學和黨史的書。
每次忙的時候,我總是跟自己說,忙完這件事,我就要好好看書,可是每次忙完,我又總想休息兩天,打打遊戲,什麼也不想做。然後休息不了兩天,又會有新的事情過來,讓你沒有空閒做其他的事。時間就在這種循環中過完了。
說實在的,托馬斯先生,我並不覺得今年什麼都沒有做,今年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做,第一次獨立寫書,把自己的課推翻重來,第一次參加演講比賽,這些都是我沒有做過的事情。
去年暑假前,主任讓我們把課重新備一遍,這個課就是去年我跟你說過的那門災難一樣的課,所以你應該知道我的心情。托馬斯先生,當時只有二十來天了,我心裏想的是,備一個暑假都是那個樣子,二十天推倒重來怎麼做得到?最開始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找個理由下學期再講,你知道我一直是個要做十二分準備的人。
後來跟一個姐姐聊天,不知道怎麼就聊到了最近的煩心事,就說起了這件事。不記得她說了什麼,心裏突然就冒出一個驕傲的小人,它問我爲什麼人家都能備完你備不完?於是我也不想了,扎進辦公室開始了備課。幸運的是,最後讓我僥倖過關了。
這一段經歷對我的意義還是很大的,在一個摔倒過的地方重新站起來的感覺總是很鼓舞人的,這一次重新備課好像讓我對工作也有了更多的體會,和去年那種沒有把握感覺完全不同了。你看,托馬斯先生,很多時候事情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困難,我們也遠比我們以爲的要厲害一點點。
#2 三十歲
今年看起來很忙的一個依據就是,說好要在三十歲那天寫一篇文的,可是那段時間在備課,說着備完再寫,拖着拖着,就忘記了。
當然也可能是因爲三十歲這一天只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一天,跟其他的一天沒有任何區別。我沒有比前一天成熟一些,喫飯的時候還是習慣性打開b站看《蠟筆小新》,也沒有比前一天衰老一些,下午我還去跑了五公里,出了汗,有點喘。
更可能是因爲,我突然不知道要說什麼呢。曾經遙不可及的那個數字,看起來好像一眼望不到,但是它就是這麼突然地,砸到了我的頭上。心裏好像有很多話想說,到嘴邊卻只幻化成了一聲輕輕的嘆息。
三十歲!
時間一天天走着,緩慢又堅定,記得還在五雅教高中的時候,我好幾次跟我的學生說,說我真羨慕你們。他們還嬉皮笑臉地反駁我,有什麼好羨慕的,又沒錢又沒自由。我笑笑,沒有說話。
這幾年再跟他們聊起這些,他們告訴我終於明白當年我說的意思了。
十八歲的時候我想去能看到海的城市,只想離家遠遠的,那時候覺得這種一個人在外地漂泊的樣子酷酷的。三十歲的時候我好像已經實現了這個夢想,除了武漢看不到海外,唯一的區別就是,我現在時常想家,每次寒假回家都要發一條朋友圈。
你看,托馬斯先生,人就是這麼善變的動物,我們總是因爲生活環境的變化而變得和以前完全不一樣,我接受,因爲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
但是,我還是認爲,有一些東西是什麼年紀都不應該變的。
之前在知乎看到看到一篇寫爲什麼喜歡奧特曼的文章,剛剛又回去找了一遍,已經找不到了,但是它的最後一句話我還是記得清清楚楚:相信光的孩子一定會茁壯成長吧。
小時候看動畫片,以爲奧特曼總會戰勝怪獸,以爲正義總會戰勝邪惡,但是慢慢長大才知道不是這樣。好人會受傷,壞人會長命,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世界並不是小時候我們想那個樣子。慢慢地,我們會對這個世界的殘酷免疫,我們會把一些東西當成理所當然,我們以爲,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黑暗的。
但是托馬斯先生,越是見過黑暗的樣子,就越應該相信光明的存在呀。相信那些重要的品質是寶貴的,相信正直、相信善良、相信勇敢,相信奧特曼會永遠戰勝邪惡,相信所有光明的事物。
托馬斯先生,你問過我三十歲的願望是什麼?我開始沒想好,但是現在我希望自己永遠保持一顆純良的赤子之心,永遠相信光明的存在。
這也是我喜歡動漫的原因,因爲故事裏的奧特曼即使每次能量耗盡會取得勝利,因爲野原一家即使再聒噪混亂,一家人也永遠在一起。
我知道現實裏不會是這樣,但我希望現實裏是這樣。
#3 困在時間裏的春日部
突然又提到了《蠟筆小新》,我記得托馬斯先生,你問我爲什麼會喜歡蠟筆小新。
是啊,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一部少兒不宜的動畫,所有人都會覺得生個小新這樣的孩子得被氣死。《蠟筆小新》一千多集的內容不外乎就是:折騰媽媽,折騰爸爸,折騰爸爸媽媽,折騰風間,折騰妮妮媽媽,折騰松阪老師,折騰園長,折騰打工的大姐姐……每天不是在調皮搗蛋就是在破壞松阪老師相親的路上。
記得最早看《蠟筆小新》還是在哥哥家,那時候用的還是撥號上網,我都不記得看過什麼了,只記得笑到眼淚出來肚子痛的時候。後來,家裏買了《蠟筆小新》的光碟,一套光碟被我反反覆覆看了不知道多少遍,每一集每一句的臺詞我都記得,還會捏着嗓子學小新跟媽媽說話,那時候的小新只是單純的快樂。再之後家裏有了電腦,能在網上找到資源,我會把它放在一旁,一邊打遊戲一邊看,片頭曲不知道陪伴了我多少個熬夜的日子。
再之後就到了讀研之後,某個閒着無趣的暑假,我發現B站上免費的資源,於是開始從第一季的第一集開始追起,這時候我才知道,《蠟筆小新》有六季,前前後後加起來有一千七百多集,這還不算那些SP版和劇場版。看了七百多集的時候,《蠟筆小新》開始變成會員免費了,於是後來又在B站開了會員。這個會員,可以說就是爲了看《蠟筆小新》開的。
我愛野原一家,愛喜歡裝大人又暖心的新之助,愛好色腳臭又充滿責任感的廣志,愛虛榮又辛苦操持全家生活的美冴,愛臭屁傲嬌的風間,呆呆的阿呆,腹黑團寵妮妮還有愛哭鬼正南,愛八卦又熱心的隔壁大嬸,還有外表黑道老大內心卻溫柔無比的園長,吉永老師和石阪先生,還有永遠找不到對象的松阪老師。我愛生活在春日部的每一個人,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毛病,爸爸的好色,媽媽的虛榮,松阪老師的暴躁,但又有你總能不經意發現的優點。它總是用最誇張離譜的劇情講着最正兒八經的價值觀,父母就應該負起責任照顧孩子,夫妻就應該爭吵過後仍然相愛,每一個人就應該遵守公共道德。永遠不要以貌取人,外表酷似黑道的人可能也有一顆小白兔的心。再糟糕的人也會有着他的閃光點。我們的社會就應該是這樣。
我覺得這就是我喜歡小新,喜歡春日部的原因。現實裏看了太多狗血,我只想守住心裏那一點點光。野原一家也是我的終極夢想,我太想有一個這樣溫馨的家了。
所以每次有人問我爲什麼都是大人了,還喜歡看小孩子的東西,我也只是笑笑,懂的人自然會懂,不懂的人解釋太多了就沒意思了。《蠟筆小新》絕對不只是小孩子的東西。
《蠟筆小新》從1990年開始連載,即使劇情裏不知道過了多少次新年和聖誕,即使他們的通訊工具從電話到手機平板,即使有的人物從結婚到生子,但是小新是五歲這個核心設定一直沒有變化,我覺得真是神奇啊,整個春日部就像被封在了時間膠囊裏,無論我們什麼時候來,小新都還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小朋友,爸爸媽媽永遠不會老,所有的朋友也會一直都在。2009年,《蠟筆小新》的漫畫作者臼井儀人在登山時發生意外去世,因爲沒有了原作者的參與,絕對意義上的時間就停止了,春日部就好像真被徹底封在了時間裏,所有的歡樂和悲哀都被永遠鎖在裏面,想到這裏,我又有一點難過了,松阪老師那麼好的女孩子,就要在裏面一直孤單下去,我知道漫畫人物不會有感情,只是想到這一點,我會覺得有一點點難過。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其實很早前就想寫一篇這樣關於《蠟筆小新》的文了,也是一直拖拖拖到了今天。
#4 想做點什麼呢?
托馬斯先生,每年的第一個月總是過的很快,每年的第一個月也總是充滿着希望的,今年有什麼期待呢?
也是和那個姐姐聊天的時候冒出來的想法,我想寫一個遊記的系列。我突然想到我是那麼喜歡三國,但是這麼多跟三國有關的歷史名城我都沒有去過,這就太說不過去了不是嗎?尤其是來武漢十一年了,襄陽沒去過,荊州沒去過,就連子龍成名的當陽都沒去過,這不是很不合理嗎?
托馬斯先生,你是知道的,我是一個又宅又內向的人,能在家絕對不挪窩,能不說話絕對不說。但是我想,作爲一個研究三國的人,怎麼能連這些地方的山川河流,地理形勢都不瞭解呢?這是不合適的呀,對吧?記得前年,和同事一塊去西安,當火車沿着秦嶺飛馳的時候,我掏出手機,看到地圖裏那一大片深綠色的色塊就那麼生動地出現在車窗外的時候,那種奇妙的感覺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的,中國是那麼大,那麼多山川地理值得去看看,那些充滿歷史韻味的地名後面,藏着無數的故事和玄機,這些不值得我們去看看,然後寫下來嗎?這不是太有意義了嗎?
秦嶺
所以我想今年利用空閒休假的時間,把這些地方都走一遍,本來是去年下半年的計劃,但是下半年事兒多且雜,最終一個地方都沒成行,今年至少要把湖北幾個歷史名城走一遍,把遊記寫出來。
新的一年還是要好好讀書,好好寫文,今年除了常規的讀書外,我還想認認真真讀一本經典,現在想的是《詩經》,我們的主任是一個特別特別有本事,對傳統文化非常有研究的人,《詩經》很早以前就買了書自己看,可是自己更多的只是陶醉在那些音韻的美好上,我想研究得更深入一點。嗯,這是第二件事。
這就夠了吧,這兩件事已經需要我花整整一年時間來做了,最後還有什麼呢?
#5 如果她變成回憶
在今年的第二天,爸爸突然打電話告訴我,外婆走了。
我那被疾病和痛苦糾纏了這麼多年的外婆,走了。
接到電話的時候,只感到震驚,我知道會有這麼一天,我也知道這一天不會太遠了,可是當這一天來的時候,我還是會感到如此不能接受。
這也是我第一次有印象地參加這樣的儀式,外公走的時候,我還太小,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印象了。到家的時候,外婆已經睡在了那口小小的棺材裏,我沒有見到外婆最後一面,我突然覺得有點難過,一個人怎麼就這樣消失了,走了,與泥土和青草融合在一起,最後只剩親人腦袋裏的一長串或連貫或片段的記憶。人走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想到這些的時候,我覺得有一點冷。
外婆待我是極好的,高中三年就是住在外婆家,我們一家的衣食生活,外婆幫助了太多太多。只是那個慈祥勤懇的老人在我大學搬走後,迅速地衰老下去,不到幾年,就衰弱到走不了路,連思維腦筋也出了問題。讀大學外婆還健康的時候,寒暑假我還會去外婆家抽空住上一個禮拜,那時候我坐在桌前看電腦,外婆總是會把家裏的燈都關上,就默默地坐在我身後的牀上,呆呆地出神。
這個畫面實在印象太深了,以至於現在一想到外婆的時候,我就會想到這個場景。外婆終究是太孤單了,外公走的早,外公走後,外婆又獨自生活了這麼長的時間,到今年元旦,剛剛好二十年。
我不知道外婆到天堂的時候,外公會不會帶着他那招牌式的憨笑,叼着煙跟外婆問好,如果真是這樣,那可太好了,今年是他們二十年第一個團聚的新年。
#6 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
還有一件事,托馬斯先生,我住進新房子了,暑假的時候我的父母過來幫我把房子裝好了。放假回家前,我已經搬進去了。
在這個孤單冰冷的城市裏,在住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辦公室後,我終於有家了。
我承認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以前租房子的時候我就有這種感覺,有一個自己的小屋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這裏不是辦公室,你可以暫時把那些壓力和工作的事情拋開,這裏是你的家,是你遮風避雨的地方,或許沒有人在這裏等你,但是家就在這裏。在家裏,你不用有任何顧忌,不需要任何規則,沒有人管你,這裏就是最自由的地方,你可以放下所有防備的地方,這就是家的意義。
所以可以入住了之後,我像松鼠搬家一樣,一點一點地把自己的庫存往家裏搬,隨着各種小物件擺上玄關,隨着書櫃被各種書慢慢填滿,隨着牆上慢慢掛上了各種裝飾畫,這個地方終於越來越像我的家了。每天下班第一時間就想回家,哪怕第二天早上六點半就要起牀,哪怕每天通勤就得十來塊,我也是充滿興奮的,因爲回家永遠是一件最最幸福的事。
我會隔幾天去附近的超市買菜,用各種各樣的菜把冰箱填滿,我會在回家後煮上一把麪條,再放上一個雞蛋,給自己做一碗(鍋)雞蛋牛肉麪,之後挑一張藍光碟,在客廳裏邊喫邊看,喫完後就窩在沙發上,看幾頁書。你看托馬斯先生,廚房玻璃上的水汽,是不是家的味道?
托馬斯先生,我知道你又要問我了,另一半有着落了嗎?我的爺爺也是這麼問我的,我說我不知道。我確實不知道,因爲去年我已經盡力了,但是緣分不是買菜,一眼就能在菜市場看到的,我知道之前我說過,感情裏應該勇敢一點,但是我終究是過了那個爲一個人可以不顧一切的年紀,三十歲的時候不會再去做十五歲時做過的事情,時間或許是更重要的,我不相信一見鍾情,也不相信唯一,我相信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人,我相信兩顆願意花時間培育磨合的心最終會走到一起。
時間啊,只有時間纔是最浪漫的事。所以,托馬斯先生,新的一年,我還會繼續努力的,但是結果,我不知道,就交給時間吧。
好了,托馬斯先生,今年的信特別的長,最後給你拜一個晚年,希望新的一年萬事皆能如意,家庭幸福,孩子健康成長!
非常期待收到你的回信!
兆風
--- end ---
感謝你看到這裏,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我非常榮幸!#盒友日常##年度總結#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