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最後一臺BB機從生產線上退場,帶着時代的掌聲與落寞,悄然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那個曾經掛在腰間、響起就讓人熱血沸騰的小傢伙,如今只留下一段被塵封的記憶。
時間進入80年代末,手機不斷瘦身,大哥大橫空出世。雖然還像個沉甸甸的板磚,但已經可以掛在腰間、拎在手上,成了身份和品位的象徵。
彼時的大哥大藉着香港電影的東風,迅速佔據了人們的眼球。電影裏,穿着西裝、戴墨鏡的大哥一手扶墨鏡,一手拿着大哥大,站在寶馬旁邊談笑風生。
BB機登場
大哥大雖好,但並非人人買得起。價格高昂、體積龐大,讓它註定只能是少數人的玩物。爲了滿足大衆對移動通信的需求,BB機應運而生。
BB機,全名尋呼機,只能接不能發,是一種典型的啞巴電話。但在那個年代,它的出現就像是黑白世界裏的一抹彩色。
每臺BB機都有一組獨特號碼,就像人的身份證。使用方式也頗爲講究:如果A要聯繫B,就需要打電話給尋呼臺,說出自己電話和B的BB機號碼。尋呼員接到信息後,再將內容廣播出去。B的BB機接收到信息後,會發出“嘀嘀”的響聲,並在小屏幕上顯示出A的號碼。
高級一點的BB機,甚至可以附加一句“速回電話”或者“老婆找你”等文字,瞬間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時的BB機有多風靡呢可以這麼說,在90年代的中國,擁有一臺BB機,簡直可以橫着走。
那時候的年輕人,爲了買BB機可以省喫儉用幾個月,有的人甚至兼職送報、發傳單,只爲了掛上一臺BB機。
而中國製造的波導BB機,更是被稱爲民族之光。設計獨特,外殼堅固,還配有專用背夾,可以別在腰帶上。有些人爲了展示它,不惜把內衣捲進褲子裏,只爲讓BB機亮在腰間。
辦公室裏、街道上,隨處可見腰間“滴滴”作響的BB機。人們時不時低頭看一眼屏幕,再飛奔到最近的公用電話亭。那一刻的急切和興奮,只有親歷者才能體會。
而小孩子也不甘示弱,紛紛模仿大人,用電子錶裝成BB機,掛在腰間嘚瑟一圈。
落幕
隨着中國通信事業的騰飛,BB機迎來了它最輝煌的時期。全國的尋呼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僅在1997年,全國就銷售了1500多萬臺BB機,幾乎人手一機。
但好景不長,手機技術的迅猛發展開始對BB機形成碾壓之勢。
2000年前後,手機開始普及,價格逐漸親民、體積不斷縮小,功能也越來越強。尤其是短信的出現,讓“只能接不能回”的BB機瞬間失去了存在意義。
最先察覺到危機的是年輕人。他們不再炫耀腰間的BB機,而是開始在意手機屏幕的顏色、鈴聲的個性、短信的速度。
城市中的BB機用戶急劇減少,尋呼臺也紛紛關停。到了2007年,中國正式宣佈終止BB機業務。這個曾經風靡全國的小黑盒,悄無聲息地退出了舞臺。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