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腰间必挂的BB机,巅峰期养活了整条华强北,为何消失了

13年前,最后一台BB机从生产线上退场,带着时代的掌声与落寞,悄然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那个曾经挂在腰间、响起就让人热血沸腾的小家伙,如今只留下一段被尘封的记忆。

时间进入80年代末,手机不断瘦身,大哥大横空出世。虽然还像个沉甸甸的板砖,但已经可以挂在腰间、拎在手上,成了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彼时的大哥大借着香港电影的东风,迅速占据了人们的眼球。电影里,穿着西装、戴墨镜的大哥一手扶墨镜,一手拿着大哥大,站在宝马旁边谈笑风生。

BB机登场

大哥大虽好,但并非人人买得起。价格高昂、体积庞大,让它注定只能是少数人的玩物。为了满足大众对移动通信的需求,BB机应运而生。


BB机,全名寻呼机,只能接不能发,是一种典型的哑巴电话。但在那个年代,它的出现就像是黑白世界里的一抹彩色。

每台BB机都有一组独特号码,就像人的身份证。使用方式也颇为讲究:如果A要联系B,就需要打电话给寻呼台,说出自己电话和B的BB机号码。寻呼员接到信息后,再将内容广播出去。B的BB机接收到信息后,会发出“嘀嘀”的响声,并在小屏幕上显示出A的号码。


高级一点的BB机,甚至可以附加一句“速回电话”或者“老婆找你”等文字,瞬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当时的BB机有多风靡呢可以这么说,在90年代的中国,拥有一台BB机,简直可以横着走。


那时候的年轻人,为了买BB机可以省吃俭用几个月,有的人甚至兼职送报、发传单,只为了挂上一台BB机。


而中国制造的波导BB机,更是被称为民族之光。设计独特,外壳坚固,还配有专用背夹,可以别在腰带上。有些人为了展示它,不惜把内衣卷进裤子里,只为让BB机亮在腰间。

办公室里、街道上,随处可见腰间“滴滴”作响的BB机。人们时不时低头看一眼屏幕,再飞奔到最近的公用电话亭。那一刻的急切和兴奋,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

而小孩子也不甘示弱,纷纷模仿大人,用电子表装成BB机,挂在腰间嘚瑟一圈。


落幕

随着中国通信事业的腾飞,BB机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期。全国的寻呼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在1997年,全国就销售了1500多万台BB机,几乎人手一机。

但好景不长,手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开始对BB机形成碾压之势。


2000年前后,手机开始普及,价格逐渐亲民、体积不断缩小,功能也越来越强。尤其是短信的出现,让“只能接不能回”的BB机瞬间失去了存在意义。

最先察觉到危机的是年轻人。他们不再炫耀腰间的BB机,而是开始在意手机屏幕的颜色、铃声的个性、短信的速度。


城市中的BB机用户急剧减少,寻呼台也纷纷关停。到了2007年,中国正式宣布终止BB机业务。这个曾经风靡全国的小黑盒,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舞台。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