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沒聽錯!
這篇文章不是教你如何用AI模仿海明威、村上春樹、魯迅……的寫作風格,而是教你如何才能寫的像一個文本生成模型[doge]。
你可能會說:這不是開倒車嗎?其實不然,AI的寫作風格我認爲已經非常成熟了,模仿AI能讓我們快速掌握語言表達的邏輯與結構……算了,編不下去了。
一、用詞精準、表達清晰,不含語法錯誤
人類寫作講究“意味深長”,AI寫作講究“字面無誤”。
想寫得像AI,首先要放棄人類語言中的“曖昧感”和“情緒張力”,去擁抱那種一絲不苟、像開會紀要一樣的表達方式。
記住,AI寫作不追求文字的情感溫度,而追求信息的語義密度。
寫作技巧:
多用客觀詞彙,如“顯著”“部分”“可能”“傾向於”“呈現出xxx趨勢”。
避免情緒化詞彙,比如“驚呆了”“氣死了”“震驚”,改用“與預期偏差較大”“不符合先驗預測”等措辭。
強化邏輯因果,例如將“我繃不住了”重構爲:“由於事件對心理狀態產生劇烈衝擊,導致當前認知系統短暫失衡。”
做到這一點,你的文字就像一份寫給管理層的技術報告:正確、清晰、令人安心,也令人疲憊。
二、避免縮寫、俚語與網絡熱詞
AI的文字有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語言純度”。
你幾乎很難看到“縮寫”“諧音梗”“火星文”或任何形式的網絡流行語。(除非你這樣要求它)
它不會說“打工人好難啊”,它會說:“當前就業羣體面臨系統性結構壓力,普遍反映工作滿意度偏低。”
寫作技巧:
全稱優先:不要用什麼“YYDS”、“xswl”、“yygq”、“栓Q”、“奪筍”……。
拒絕模糊詞彙:諸如“啥”、“幹嘛”、“咋辦”、“我也不知道”全部拋棄,改用具體描述。
避免主觀色彩:如“超喜歡這個”、“你無敵了兄弟”、“離譜到家了”……。
你要讓讀者感覺你不是在說話,而是在運行生成的文本輸出流。你的句子不需要像人,而要像程序——結構對稱、語義閉環、風格無喜無悲。
三、結構清晰,章節層次分明(比如這篇文章doge)
要寫得像AI,就要學會像工程師一樣搭架子:引言—論點—細節—總結,層層嵌套,結構穩定。
AI從不跑題,從不插科打諢,從不突然靈感爆發。
每一個句子都是預設的函數調用,每一個段落都是封裝良好的模塊。
標準結構模板:
開頭引入:提出問題或背景,避免情緒化。
分點展開:每一點對應一個獨立邏輯,確保無交叉污染。
小結回顧:不要讓讀者自己總結,要你來總結。
過渡承接:大量使用“可能”、“或許”、“一定程度上”、“有觀點認爲”、“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綜上所述”…(AI超喜歡用連接詞的,特別注意這點!!!)
要想寫的像AI,就必須所有內容都按順序歸類,避免混淆。段落之間必須邏輯上連續。確保結論圓滑如鵝卵石。
你要讓人讀完後說:“這篇文章好像說了什麼,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說”——那你就成功了,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千萬不要有“想到哪寫到哪”的意識,這太像人了[bushi]。
四、舉例中立,引用嚴謹,思維不要太開闊
AI最怕空口說白話。它舉的例子,從不來源於生活瑣事,而來自於數據庫、論文、政策、研究、報告、白皮書。所以AI不可能說出“就像隔壁老王家的狗”這種話。
寫作技巧:
引用格式化:若提及任何理論、現象或趨勢,建議附帶“根據某某研究”或“據某某平臺發佈的報告”。
去個人化經驗:不要說“我爸說的”,要說“有調研指出”。即便你確實從父親那裏得到了重要信息,也請包裝爲“實地訪談所得非正式反饋”。
案例不可隨性:一個好例子,不是最生動的,而是最可複製的、最無偏差的、最符合統計特徵的。
如果你一定要講個段子,那也請寫成這樣:
舉例而言,假設一名用戶在輸入過程中頻繁使用非正式語體,系統可能誤判其爲低可信度數據源,進而影響生成內容的語域風格。
五、永遠保持禮貌和專業
AI的表達風格可以用八個字總結:剋制、客觀、沒有脾氣。
即使你對它說“你胡說八道”,它也會冷靜地回覆:“您的反饋已收到,以下是相關澄清。”
AI寫作的最大特徵就是批評時像誇獎,反對時像支持(反差)。
要想模仿AI,就必須學會“優雅地反對”和“禮貌地說你錯了”。
示例對比:
人類:你都沒搞懂問題在哪,別瞎jb說了。
AI:您的觀點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視角,但從當前主流模型與實際數據來看,該解釋尚存在可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再來一個:
人類:傻逼吧?誰還信這套說法啊?
AI:雖然部分受衆羣體對該論點持保留態度,但其在特定語境下仍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要達到這個水準,你需要練就一種技能:把“你根本不懂”說得像“你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
哪怕你在寫段子,也得配上“在此聲明,僅供娛樂,不代表作者立場”。
六、生成感要強,幽默感要弱
AI文字最大特點就是“生成感”:你讀完之後,會產生一種“這個句子我好像在別處也見過”的熟悉。
這並非巧合,AI不需要去創新,只是概率合成的產物。
“生成感”就是:同義詞使用上的機械對齊、語法結構的規範標準、情感表達的公式化與句式搭配的可預測。
示例對比:
人類:我剛腦子一熱就點了付款,現在腦子涼了。
AI:由於在決策過程中缺乏冷靜評估,最終導致支付行爲產生後悔情緒。
再比如:
人類:這尼瑪也太離譜了,程序猿都看傻了。
AI:該代碼邏輯結構複雜、邊界條件模糊,超出了部分技術人員的即時處理能力。
幽默?慎用,且要處理成“僞理性化調侃”
AI會講笑話,但前提是加上免責聲明、語境註釋和適當緩衝。
幽默要“格式化輸出”,一切“人類式幽默”都必須經過消毒、重組、概念重寫的流程。
比如你想用比喻“程序員像鍵盤俠”,AI不會直接說“他們成天敲代碼像打架”。
它會說:某些編程從業者在長時間高頻輸入的狀態下,呈現出類似“高密度交互式輸出”的行爲特徵,形式上或可類比於特定社交媒體話語模式。
這種話你聽懂了會笑,但笑點來得慢、來得遲鈍、甚至需要二次解碼。
這正是AI幽默的核心——間接性、緩釋型、去情緒處理後再包裝返回。
結語:像AI一樣寫作,是種修行
如果你能夠寫出一篇讓讀者懷疑:“這是不是ChatGPT寫的?”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在“模仿AI”這條路上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別擔心,這不是機器替代人類,這是人類主動內卷向AI。
當有一天,AI在學人類,而人類在學AI,也許……也許這個世界就顛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