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價位看良心,人人都買得起的筆記本電腦|吾空凌雲A14

3K價位段代表筆記本電腦的下限。

這個數字恰恰是9億人月收入的中位數(還不一定有3000)。

那同樣的3000塊錢能買筆記本電腦嗎?大概能買到啥樣的?

我估計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正好吾空表示他們有臺凌雲A14可以給我體驗。我就借這個機器聊聊。

  • 2022年,3000塊錢的筆記本主要是i5-1135G7和R5 5500U這樣低壓U的機器,開始普及16+512的內存硬盤組合

  • 2023年,輕薄本在散熱模組方面發力,湧現出一批標壓CPU的輕薄本,讓輕薄本性能不再受限。同年AMD推出6800H,依靠基本等於GTX1650性能780M核顯,愣是讓輕薄本也可以打一些遊戲,有了更多受衆。

  • 2024年N-1方案大行其道,3000塊錢甚至出現了i9 12900H這種配置。

  • 2025年,筆記本國補讓一些機器來到了不屬於它的價位段。吾空凌雲A14就是一個代表,在3000塊錢居然給到了2K 144Hz的屏幕,令我相當意外。

省流先行

如果你不想看詳細內容可以直接看省流:

CPU+GPU:R7 8745HS+780M核顯

屏幕:NE140QDM-NX4 2560x1600 144Hz

內存:海力士16G DDR5 5600MHz

硬盤:WK025S2280-512G PCIe3.0

網卡:瑞昱8852BE 支持WIFI6

優點:

  • 2K 144Hz 100%sRGB 400nit的屏幕素質在3K價位段無敵手

  • R7 8745HS這種N-1方案,性能在3K價位段無敵手

  • 性能釋放54W,屬於8745HS的標稱滿功耗釋放了,非常不錯的水平

  • 接口豐富且多,3A+2C放眼市場沒對手

  • 少做少錯很穩當,該有的都有,不成熟的設計一個都沒抄

缺點:

  • A口有個2.0

  • 硬盤是自家貼牌,雖是PCIe3.0,但性能穩定

  • 鍵盤質感和手感一般,下代控制成本,務必改進

  • 散熱54W性能確實強,風扇控制邏輯比較傻,風噪聲大

外觀

A面非常素,只有一個wooking的LOGO。

採用IMR流光鍍膜工藝,雖然是塑料,但有金屬的光澤感,質感不差。

B面是一塊2560x1600分辨率 144Hz刷新率的14吋屏幕,色域覆蓋標稱100%sRGB。這個屏幕沒啥問題,在3000塊錢屬於T0級別的參數,可以說沒有對手。

屏幕型號爲京東方NE140QDM-NX4

實測屏幕色域覆蓋爲99%sRGB,78%AdobeRGB,80%DCI-P3,73%NTSC。

亮度最高爲469尼特,沒想到是反向虛標!!!

室內光線暗一點會更清楚,色彩相當不錯。

攝像頭720P,支持物理遮擋,而且還有兩個麥克風,收音更清晰。

C面就回到3000塊錢筆記本該有的水平,OEM廠自有方案的鍵盤(沒得選,選了就加錢)。

雖然有回彈,但是手感鬆垮,如果有條件建議買個機械鍵盤。

電源鍵非段落式,且集成在鍵盤區,增加誤觸關機風險。

這個鍵盤有細微磨砂質感,增大摩擦力,這個鍵盤並非一無是處。

D面同樣是塑料材質,但做了磨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塑料的劣勢。

磨砂質感的塑料殼子不粘指紋。對比很多機器的類膚塗層好太多。

AMD貼紙在背後,同時還有防拆貼紙。

雖然全塑料機身,符合3K價位段定位。

但是,這不是我嫌棄它的理由。

吾空凌雲A14的真正對手不是同價位的誰,而是“有大學生還沒用上筆記本電腦”這件事本身。

接口

接口直接看商詳頁就好。

接口方面優點很多。

2C口都是全功能C口,除了數據傳輸都支持DP1.2視頻輸出和PD100W充電。

HDMI直接2.1TMDS,這個價位段砍到HDMI1.4我都不意外。

槽點並非沒有,比如有個A口是2.0。

但是3A+2C的配置,放眼整個14吋輕薄本市場,沒有比這個規格更高的了。

配置

這個價位段一般就三種機器:

第一種是二線品牌做強感知賣點的性價比機器。

第二種是跳水王,從4000塊錢清庫存打折到3000,比如榮耀(這只是他們的策略,其實東西還是挺不錯的)

第三種就是純韭菜本,沒什麼好講的

在這個價位段能有全新筆記本相當不容易。

一般都是非常低端的CPU,而且核顯也一般

3K價位段肯定是要有取捨的,但取捨是一門藝術。

我個人更傾向於保CPU性能釋放,保基礎性能還有屏幕這些強感知賣點,而非堆做工,堆細節。

沒想到啊,吾空PM跟我一樣聰明。

選擇N-1代CPU,AMD R7 8745HS,8核心16線程,睿頻4.9GHz,Zen4架構(足以說明N-1代,甚至這玩意兒本身就是馬甲,AMD的CPU自從Zen3之後就沒改過了)。

8核心16線程多核性能足夠應付應用多開了。

4.9G的睿頻,網頁打開速度也有保障,跟之前3000價位段的N100處理器完全不是一個體驗。

3DMark

性能模式下,3DMark在Time Spy項目跑分爲:2955分,顯卡2626分,CPU 10238分

在CPU Profile項目跑分爲:

最大線程 7262/16線程 7277/8線程 6219/4線程 3802/2線程 1948/1線程 989

R23

  • 在R23中,CPU有16199pts的多核。1716pts的單核

  • 用電池的R23,有14356pts的多核。852pts的單核。

電池相當強悍,但是策略不夠貼心,雖然能保CPU多核性能不掉太多,但單核性能基本腰斬。

PCMark

從PCMark跑分可以看出,8745HS這顆CPU主要強的地方反而是“數位內容創作”項目。

單烤

在性能模式下,單烤Stress FPU的功耗爲54W,核心頻率爲3.54GHz

核心溫度才78℃。

這個調教太保守了,還有相當大的性能釋放空間,理論最高性能釋放可以到65W。

當然,正常用機器肯定不會拉到最高,所以Fn+X調節模式。

它在商詳頁還給標了出來。休閒模式35W,辦公夠了。平衡模式45W,看高清視頻解碼足夠,最後性能模式的54W,給剪輯或者打遊戲的人準備的。

拆機

聊完測試數據,我還是想看看這個機器內部。

這個機器全網應該沒啥人拆機,畢竟討論和關注主要都集中在X16。

A14整機散熱模組由一個Φ8和半根Φ6熱管組成,風扇也是一大一小,單壓一顆54W的CPU足夠了

可以看到這個大風扇扇葉相當密集,領先幾年前的5000塊輕薄本。

音響部分還給做了薄棉罩,使聲音更柔和。

硬盤

是吾空自己貼的,作爲3K的機器,即使給512G我都沒話可說,只要性能夠用就行。

使用CrystalDiskMark測試硬盤性能,512G就不用64G測試了。

Q8T1順序讀寫爲3198和2675,Q1T1順序讀寫爲1940和2143。順序讀寫符合3.0 SSD的水平,不說多快,但是能用。

隨機4K Q32T1和Q1T1的速度都還不錯。

用HD Tune測試100G混合模式,這個盤居然一直挺到55G才熄火,即使熄火了速度也有500。相當穩定。

這個盤的表現愣是有高端盤的氣勢,要是不看數字,我還以爲是個高端盤……

重量

裸機重量爲1.42KG,只要在1.6KG以內,14吋輕薄本的手感都不會差。

隨性總結一下

這個機器優秀的地方在於:

N-1的CPU選擇不錯,本身CPU性能足夠,核顯也OK。其次選擇2K 144Hz屏幕,在3000塊價位段幾乎是獨一份。機身雖然全塑料,但銀灰色塗層質感不差。如果說有哪裏要改的話,更多是是鍵盤這種天天接觸的東西。

這個機器的諸多遺憾來源於:

吾空這個品牌作爲非大出貨量的渠道,無法爲產品正面價格戰提供彈藥,供應鏈支持跟不上,要底價沒有,要返點沒有(採購量大了倉儲成本高企,採購量小了供應鏈不跟你玩兒,真的寸步難行)。

以上都是客觀角度說的東西,真正有價值的是這個機器承載的東西

3K價位段真的看廠商良心,所幸吾空凌雲A14沒有讓我失望。

國家砸下真金白銀補貼數碼產品,讓這個機器把 2K 144Hz高分高刷屏、58Wh大電池、8745HS高端標壓CPU這些在2年前還只屬於中高端的參數,壓進了3000元檔。

當我看到這個機器價格:2387!

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

“我國超半數人月收入不足3000元,科技如何不拋棄任何人?”

我想這個機器更大的價值類似Redmi A5,承載時代期望——科技平權的終點,從來不是讓窮人“用得起旗艦配置”,而是讓“用得起”本身成爲旗艦配置。

這個機器就是“科技平權”的二次翻譯

第一次翻譯,是把實驗室裏的4nm芯片做成量產的CPU

第二次翻譯,是把量產的CPU再做成“哪怕月薪3000元也能下決心買”的整機

它讓“看得更順心”“用得久一點”不再是高端旗艦機的特權,而是一種可以被批量複製的日常體驗。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