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黃髮家史——N卡大戰A卡,上古芯片巨頭ATI!

知名科技公司英偉達,市值突破了4萬億美元,超過微軟和蘋果,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在過去的30年時間裏,英偉達從一家開發圖形處理遊戲顯卡的小公司,一路成長爲全球AI巨擘!歡迎大家來到老黃髮家史的第五期,今天承接前四期內容,繼續聊老黃的創業史!

01 英偉達上市

上一期講到老黃推出了第一款成功的芯片Riva系列,

憑藉天才遊戲程序員約翰·卡馬克的推薦,

《毀滅戰士》、《雷神之錘》這些遊戲爆火,

再加上全球最頂級的職業玩家溫德爾的背書,

英偉達成功在PC個人電腦高端芯片市場站穩腳跟。

在公司內部,首席科學家、工程院院士柯克負責技術,

黃仁勳先後求到紅杉資本、世嘉遊戲、顯卡製造商STB的融資,

幫助英偉達度過資金難關。

華爾街對英偉達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第一次IPO是在97年,當時恰好遇到亞洲金融危機,

摩根斯坦利勸老黃暫時擱置上市計劃,

到了1999年初,英偉達的Riva TNT芯片大獲成功,

大摩重啓英偉達的上市計劃,

於是創立不到6年的英偉達,以6億美元的估值成功上市,

紅杉資本最初對英偉達的估值僅爲600萬美元,

而英偉達這次上市給紅杉資本帶來了100倍的收益,

甚至足以把紅杉資本在亞洲金融危機的虧損抹平。

02 億萬富翁

上市後,老黃身價直接成爲千萬富翁,

年初英偉達在納斯達克是每股12美元,代碼爲NVDA,

結果不到一年時間,英偉達直接飆升至60美元,

根據當時的公開信息,英偉達三巨頭——

普里姆、馬拉科夫斯基和黃仁勳各自持股超過300萬股,

這意味着老黃個人身家直接飆升到2億美元,

而且英偉達前景依然被華爾街看好。

老黃卻表現得很像祖籍浙江浙商低調的性格,

不僅沒有太大的情感波動,而且依然非常Push,

老黃希望英偉達最終可以打敗其他所有的競爭對手,

直到市場上只剩下英偉達一家公司。

工程師回憶道,當時英偉達上市成功並無慶祝派對,

沒有香檳,沒有鬆懈,甚至連老闆的祝賀都沒有,

所有人都像往常一樣上班,老黃的競爭性甚至更強,

迪克斯至今仍然保留了一封老黃的電子郵件:

TNT2團隊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完成任務,

S3公司的圖形處理器Savage 4表現很好,

我們必須通過設計上的優勢來奪取市場份額,

從ATI手中搶佔份額,並壓制S3,從而將英偉達推向新的高度。

而接下來,英偉達的硬仗纔剛剛開始。

03 芯片大戰

在老黃的郵件中提到了兩家公司,分別是S3和ATI,

80後、90後的老玩家可能聽說過它們,

這兩家公司再加上前一期講到的3dfx公司,

與英偉達並稱爲當時顯卡界的四大巨頭,

我給盒友再一家一家掰碎了聊。

首先是郵件裏提到的第一家公司S3,

S3是2D圖形時代的王者,

1995年的Virge芯片以低價整合2D/3D功能,

成爲首款面向玩家的消費級多功能芯片,

但是3D性能薄弱驅動兼容性差,後來淡出獨立顯卡市場,

最終被電子巨頭HTC收購,轉型爲移動芯片廠商。

第二家是前文已經提到過的3dfx公司,

這家公司在整個遊戲史上絕對可以留名,

1996年推出的Voodoo顯卡,首次實現硬件級3D加速,

憑藉硬件霧化、抗鋸齒等特效和專屬Glide API,

市佔率一度超85%,《古墓麗影》等遊戲也爲3dfx站臺,

而那一年英偉達纔剛剛推出極其失敗NV1芯片,

不誇張地說,大家能夠玩到的3D遊戲,就是從3dfx這裏開始的。

04 微軟出手

1997年,3dfx發佈Voodoo2,

支持單週期雙紋理和SLI多卡互聯技術,

性能碾壓同期產品,售價高達300美元仍一卡難求,

而英偉達因爲NV2後續芯片與DirectX標準不兼容,

項目直接失敗,公司瀕臨破產,

而老黃一方面要到世嘉的投資,

另一方面最關鍵的就是主動擁抱微軟DirectX生態。

而3dfx已經是圖形處理芯片的巨頭,

堅持Glide API,拒絕向市場低頭適配DirectX,

導致開發者轉向開放生態,

老黃憑藉DirectX的技術前景,從友商3dfx和硅圖公司挖到了大量人才,

在微軟DirectX 7.0普及後,遊戲廠商紛紛棄用Glide,

而老黃則緊緊抱住微軟的大腿。

此外,上期講到3dfx收購顯卡製造商STB戰略失敗,

再加上芯片迭代速度遠遠慢於英偉達,最後導致財務破產,

被老黃以7000萬美元收購。

05 首戰成功

在3dfx內部,老黃的外號是達斯·維達,

黃仁勳被渲染成了邪惡的化身,

挖角員工,竊取創意、操縱評測者,

甚至在競爭對手陷入困境時落井下石。

然而更多人仇恨老黃,是因爲英偉達把3dfx打得落花流水,

3dfx的程序員本·加利克回憶,

英偉達收購3dfx後,保安將3dfx資產接管拍賣,

但是他們這些程序員仍然留在公司,

原來老黃和3dfx談判時爲每位3dfx核心工程師開出100萬美元的高價,

經過老黃和柯克的協商,有120位3dfx員工加入英偉達,

加利克一開始聽說老黃很Push,經常會對員工大吼大叫,

而且還沒有雙休,所以不想去英偉達,

但老黃親自與加利克見面,還給他在100萬美元年薪基礎上漲20%,

並且還給他大量的福利和英偉達股票期權,

加利克欣然加入英偉達,然後一口氣在英偉達幹了20年,

也早早實現了財富自由,

就這樣,老黃的芯片戰爭首戰成功,鯨吞了當時最大的芯片製造商3dfx。

06 四面楚歌

90年代美國差不多有40多家芯片製造商,

等到老黃入場時,市場已經進入刀刀見血的戰鬥,

1996年,S3公司還是圖形加速器領域的領頭羊,

但到了1999年S3公司已經不復存在,

而1998年獨領風騷的3dfx,也在2000年銷聲匿跡,

誰又能保證,明天破產的不是老黃的英偉達呢?

2001年,就在英偉達Geforce顯卡問世後,

一切看起來向好的發展,然而兩場危機讓所有人猝不及防,

一場是物理上的911撞擊,讓大家對局勢感到憂心忡忡,

另一場則是虛擬世界的互聯網泡沫破裂,老黃英偉達股價暴跌超過90%,

屋漏偏逢連夜雨,安然公司因爲虛報利潤欺詐暴雷,

華爾街也廣泛相信像英偉達這樣快速崛起的企業也存在造假問題,

同年7月,英偉達被迫重新申報過去3年的收益,

不久後英偉達首席財務官克里斯蒂娜·霍伯格遭到解僱,

好在折騰了一番也沒用查出英偉達的賬面問題,老黃逃過一劫。

07 微軟背刺

而微軟Xbox也和英偉達產生間隙,

在Xbox的第一次發佈會上,

芯片製造商英偉達居然被安排和製造防滑橡膠穩定器的廠商同坐一桌,

這些穩定器是爲了防止Xbox從邊緣滑落而設計的,

微軟的這次羞辱讓老黃和柯克至今難忘。

這種行爲可能是無心之舉,但像是一個有意的信號,

似乎在暗示微軟不願受縛於一個普通的硬件供應商。

很快,雙方的業務就出現分歧,

微軟要求英偉達提供大批量貨物並降價,

而英偉達不願意接受微軟的霸王條款,

於是雙方爭議被提交仲裁,最後不歡而散,

微軟方面宣佈在開發下一代Xbox時將與ATI合作,

接下來,也就輪到老黃髮家史系列最大的對手ATI登場!

08 ATI Radeon

2000年,英偉達已經不再懼怕S3和3dfx這些曾經的巨擘,

逐漸一家獨大,但也引起了一些業界人士的不滿,

他們稱 NVIDIA 爲“圖形業內的英特爾”。

ATI率先向英偉達發起進攻,除了搶主機遊戲芯片領域生意,

PC圖形處理器上,英偉達同樣受到ATI極大的挑戰。

ATI創始人名叫何國源,1950年生於廣州,

在35歲的年齡創立了ATI,比老黃創建英偉達還要早差不多10年,

早期ATI主要專注OEM市場,主要和S3、Trident和Matrox這些公司競爭,

1993年,ATI成功上市(這時老黃還剛從AMD離職一年,打算成立英偉達)。

不過,S3這些公司在3D時代就早早掉隊了,

到了1996年,ATI發佈了首款3D圖形芯片Rage系列,

融合2D與3D加速功能,

之後的三年裏,Rage系列不斷迭代,

ATI同時進軍筆記本和3D遊戲市場,年銷量超100萬,

到了1999年,ATI成爲全球最大的芯片製造商之一!

2000年,ATI以4億美元收購了小型圖形公司ArtX,

然後在10月份正式發佈了Radeon256,

(ArtX以後有機會也可以和大家聊聊,

這家公司主要是做遊戲主機芯片,

創始人曾深度參與任天堂主機芯片的研發)。

09 雙重打擊

Radeon256成爲首款支持硬件T&L(光影轉換)的ATI顯卡,

性能和名字都直接對標老黃的GeForce 256,

後來推出的Radeon 7500甚至超越GeForce 2 GTS,

很多國內玩家也是在這個時期首次接觸到了ATI顯卡

(你沒看錯,這裏的Radeon也是AMD的Radeon,

AMD在2006年收購了ATI,

所以如今的N卡和A卡大戰,其實也是當年NA大戰的延續)。

2002年,微軟也開始有意去打壓英偉達,

比如在制定DirectX 9規範時,

微軟很少見地沒有參考英偉達的任何意見,

反而全力配合ATI,

將24位渲染精度、着重Shader並行處理性能,

作爲DirectX 9的主要賣點,

ATI適時推出Radeon 9700 Pro,

成爲全球首款支持DirectX 9.0的GPU,

性能超英偉達GeForce 4 Ti 4600達30%,

微軟也在有意在顯卡廠商玩平衡。

由於微軟不給英偉達明確指引,

所以英偉達內部在開發NV30時候只能靠猜,

內部團隊缺乏協調陷入混亂,

比如競爭對手ATI已經採用了多重採樣抗鋸齒(MSAA)技術,

當英偉達開發部門被問到爲什麼沒有這項技術時,

硬件工程師回答,

“我們認爲這沒什麼大不了的。這種技術還沒有經過驗證。”

Radeon 9700 Pro

10 英偉達最失敗的產品

最爲離譜的是,玩家已經在遊戲中可以使用ATI的最新功能,

而英偉達的工程師甚至都不知道友商在幹什麼,

最終NV30與Direct3D 9的兼容性極差,

核心頻率還採用了尚不成熟的0.13微米制造工藝,

面臨着巨大的功耗和散熱挑戰,不得不配備一個噪音巨大的雙槽散熱系統,

每當有玩家用GeForce FX顯卡打遊戲時,

顯卡的風扇都會嘯叫,而且經常出現故障,

玩家嘲諷GeForce FX顯卡是“吸塵器”,

英偉達第一次在玩家羣體中名譽掃地,

新推出的GeForce FX顯卡也成爲英偉達歷史上最失敗的產品之一!

在年底發佈的3DMark03中,

微軟的影響也顯而易見,直接打壓英偉達的評分,

老黃再也按捺不住,公開指責3DMark的開發公司Futuremark不公平。

11 A卡崛起

與此同時,下一代Xbox 360芯片微軟也正式移交給ATI製作

(這裏其實是微軟看到IBM和ATI給任天堂NGC設計的整合式架構很好,

後來的Wii芯片也是由ATI提供,具體故事留到以後再細聊),

從2000年開始,英偉達與ATI在高端和中端顯卡市場展開激烈競爭,

雙方產品性能你追我趕,形成GPU市場的雙雄格局。

2002年,英偉達憑藉GeForce 3的成功,已經佔到65%市場份額

(Geforce 256、GeForce 3這兩代顯卡詳細內容留到後面章節介紹),

但隨後推出的GeForce FX(5800 Ultra)在DirectX 9實際性能弱於R300(Radeon 9700),

而且在《半條命2》《毀滅戰士3》這些遊戲中表現疲軟,

連V社也優先針對ATI硬件優化DX9,進一步放大英偉達FX在實際遊戲中的性能劣勢。

ATI此時已經佔到26%的市場份額,成爲英偉達最強競爭對手,

到了2004年,老黃的NV35希望修復NV30在DirectX 9的缺陷,

從128位提升到256位,希望彌補之前顯存位寬不足的問題,

但ATI憑藉性價比極高的Radeon 9550和X800系列,

市場份額首次超越英偉達,來到58%,

這裏面中國網吧也是功不可沒,

Radeon 9550是當時網吧中端市場首選,

因爲9550可以流暢運行《魔獸世界》,

當時號稱是百元神卡網吧標配,性價比碾壓英偉達同期的FX 5500,

ATI合作品牌迪蘭還會爲網吧提供專屬售後,快速更換故障顯卡,

此外,騰訊、網易等廠商也與ATI合作,

對《穿越火線》《夢幻西遊》等熱門網遊進行驅動專項優化,

減少卡頓和崩潰問題,

A卡也在這一階段成功崛起!

Radeon 9550 XT

12 老黃的絕地反擊

2006年,A卡唱起進攻的號角,

英偉達在與微軟Xbox合作上節節敗退,

電腦個人PC市場看起來也在逐漸失守,

那麼老黃和柯克真的打算坐以待斃等待A卡蠶食市場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在暗地裏,老黃其實一直都在謀劃一個驚天的超級科學家祕密項目,

這個項目由英偉達首席科學家、美國工程院院士柯克負責,

只向老黃一個人彙報,外界對這個項目也知之甚少,

甚至連競爭對手都搞不清楚老黃葫蘆裏面賣的什麼藥,

但就是這個項目居然幫助老黃徹底結束了與ATI/AMD的競爭,

也成爲英偉達朝向4萬億美元企業邁進的最重要一步,

那麼這個項目到底是什麼,

它對英偉達、對世界又起到了怎樣的影響,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遊戲&AI系列:

老黃髮家史——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老黃的傳奇人生!

老黃髮家史——傳奇AMD工程師,老黃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老黃髮家史——世嘉主機拯救英偉達,老黃曾差點破產!

老黃髮家史——FPS天才成就英偉達,N卡的誕生!

AI——是遊戲NPC的未來嗎?

巫師三——AI如何幫助老遊戲畫質重獲新生

你的遊戲存檔——正在改寫人類藥物研發史

無主之地3——臭打遊戲,竟能解決人類大腸便祕煩惱

一句話造GTA——全球首款A遊戲引擎Mirage上線

AI女裝換臉——FaceAPP應用和原理

AI捏臉技術——你想在遊戲中捏誰的臉?

Epic虛幻引擎——“元人類生成器”遊戲開發(附教程)

腦機接口——特斯拉、米哈遊的“魔幻未來技術”

白話科普——Bit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永劫無間——肌肉金輪,AI如何幫助玩家捏臉?

Adobe之父——發明PDF格式,助喬布斯封神

FPS遊戲之父——誰是最偉大的遊戲程序員?

《巫師3》MOD——製作教程,從零開始!

#gd的ai&遊戲雜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