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发家史——N卡大战A卡,上古芯片巨头ATI!

知名科技公司英伟达,市值突破了4万亿美元,超过微软和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英伟达从一家开发图形处理游戏显卡的小公司,一路成长为全球AI巨擘!欢迎大家来到老黄发家史的第五期,今天承接前四期内容,继续聊老黄的创业史!

01 英伟达上市

上一期讲到老黄推出了第一款成功的芯片Riva系列,

凭借天才游戏程序员约翰·卡马克的推荐,

《毁灭战士》、《雷神之锤》这些游戏爆火,

再加上全球最顶级的职业玩家温德尔的背书,

英伟达成功在PC个人电脑高端芯片市场站稳脚跟。

在公司内部,首席科学家、工程院院士柯克负责技术,

黄仁勋先后求到红杉资本、世嘉游戏、显卡制造商STB的融资,

帮助英伟达度过资金难关。

华尔街对英伟达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第一次IPO是在97年,当时恰好遇到亚洲金融危机,

摩根斯坦利劝老黄暂时搁置上市计划,

到了1999年初,英伟达的Riva TNT芯片大获成功,

大摩重启英伟达的上市计划,

于是创立不到6年的英伟达,以6亿美元的估值成功上市,

红杉资本最初对英伟达的估值仅为600万美元,

而英伟达这次上市给红杉资本带来了100倍的收益,

甚至足以把红杉资本在亚洲金融危机的亏损抹平。

02 亿万富翁

上市后,老黄身价直接成为千万富翁,

年初英伟达在纳斯达克是每股12美元,代码为NVDA,

结果不到一年时间,英伟达直接飙升至60美元,

根据当时的公开信息,英伟达三巨头——

普里姆、马拉科夫斯基和黄仁勋各自持股超过300万股,

这意味着老黄个人身家直接飙升到2亿美元,

而且英伟达前景依然被华尔街看好。

老黄却表现得很像祖籍浙江浙商低调的性格,

不仅没有太大的情感波动,而且依然非常Push,

老黄希望英伟达最终可以打败其他所有的竞争对手,

直到市场上只剩下英伟达一家公司。

工程师回忆道,当时英伟达上市成功并无庆祝派对,

没有香槟,没有松懈,甚至连老板的祝贺都没有,

所有人都像往常一样上班,老黄的竞争性甚至更强,

迪克斯至今仍然保留了一封老黄的电子邮件:

TNT2团队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

S3公司的图形处理器Savage 4表现很好,

我们必须通过设计上的优势来夺取市场份额,

从ATI手中抢占份额,并压制S3,从而将英伟达推向新的高度。

而接下来,英伟达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03 芯片大战

在老黄的邮件中提到了两家公司,分别是S3和ATI,

80后、90后的老玩家可能听说过它们,

这两家公司再加上前一期讲到的3dfx公司,

与英伟达并称为当时显卡界的四大巨头,

我给盒友再一家一家掰碎了聊。

首先是邮件里提到的第一家公司S3,

S3是2D图形时代的王者,

1995年的Virge芯片以低价整合2D/3D功能,

成为首款面向玩家的消费级多功能芯片,

但是3D性能薄弱驱动兼容性差,后来淡出独立显卡市场,

最终被电子巨头HTC收购,转型为移动芯片厂商。

第二家是前文已经提到过的3dfx公司,

这家公司在整个游戏史上绝对可以留名,

1996年推出的Voodoo显卡,首次实现硬件级3D加速,

凭借硬件雾化、抗锯齿等特效和专属Glide API,

市占率一度超85%,《古墓丽影》等游戏也为3dfx站台,

而那一年英伟达才刚刚推出极其失败NV1芯片,

不夸张地说,大家能够玩到的3D游戏,就是从3dfx这里开始的。

04 微软出手

1997年,3dfx发布Voodoo2,

支持单周期双纹理和SLI多卡互联技术,

性能碾压同期产品,售价高达300美元仍一卡难求,

而英伟达因为NV2后续芯片与DirectX标准不兼容,

项目直接失败,公司濒临破产,

而老黄一方面要到世嘉的投资,

另一方面最关键的就是主动拥抱微软DirectX生态。

而3dfx已经是图形处理芯片的巨头,

坚持Glide API,拒绝向市场低头适配DirectX,

导致开发者转向开放生态,

老黄凭借DirectX的技术前景,从友商3dfx和硅图公司挖到了大量人才,

在微软DirectX 7.0普及后,游戏厂商纷纷弃用Glide,

而老黄则紧紧抱住微软的大腿。

此外,上期讲到3dfx收购显卡制造商STB战略失败,

再加上芯片迭代速度远远慢于英伟达,最后导致财务破产,

被老黄以7000万美元收购。

05 首战成功

在3dfx内部,老黄的外号是达斯·维达,

黄仁勋被渲染成了邪恶的化身,

挖角员工,窃取创意、操纵评测者,

甚至在竞争对手陷入困境时落井下石。

然而更多人仇恨老黄,是因为英伟达把3dfx打得落花流水,

3dfx的程序员本·加利克回忆,

英伟达收购3dfx后,保安将3dfx资产接管拍卖,

但是他们这些程序员仍然留在公司,

原来老黄和3dfx谈判时为每位3dfx核心工程师开出100万美元的高价,

经过老黄和柯克的协商,有120位3dfx员工加入英伟达,

加利克一开始听说老黄很Push,经常会对员工大吼大叫,

而且还没有双休,所以不想去英伟达,

但老黄亲自与加利克见面,还给他在100万美元年薪基础上涨20%,

并且还给他大量的福利和英伟达股票期权,

加利克欣然加入英伟达,然后一口气在英伟达干了20年,

也早早实现了财富自由,

就这样,老黄的芯片战争首战成功,鲸吞了当时最大的芯片制造商3dfx。

06 四面楚歌

90年代美国差不多有40多家芯片制造商,

等到老黄入场时,市场已经进入刀刀见血的战斗,

1996年,S3公司还是图形加速器领域的领头羊,

但到了1999年S3公司已经不复存在,

而1998年独领风骚的3dfx,也在2000年销声匿迹,

谁又能保证,明天破产的不是老黄的英伟达呢?

2001年,就在英伟达Geforce显卡问世后,

一切看起来向好的发展,然而两场危机让所有人猝不及防,

一场是物理上的911撞击,让大家对局势感到忧心忡忡,

另一场则是虚拟世界的互联网泡沫破裂,老黄英伟达股价暴跌超过90%,

屋漏偏逢连夜雨,安然公司因为虚报利润欺诈暴雷,

华尔街也广泛相信像英伟达这样快速崛起的企业也存在造假问题,

同年7月,英伟达被迫重新申报过去3年的收益,

不久后英伟达首席财务官克里斯蒂娜·霍伯格遭到解雇,

好在折腾了一番也没用查出英伟达的账面问题,老黄逃过一劫。

07 微软背刺

而微软Xbox也和英伟达产生间隙,

在Xbox的第一次发布会上,

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居然被安排和制造防滑橡胶稳定器的厂商同坐一桌,

这些稳定器是为了防止Xbox从边缘滑落而设计的,

微软的这次羞辱让老黄和柯克至今难忘。

这种行为可能是无心之举,但像是一个有意的信号,

似乎在暗示微软不愿受缚于一个普通的硬件供应商。

很快,双方的业务就出现分歧,

微软要求英伟达提供大批量货物并降价,

而英伟达不愿意接受微软的霸王条款,

于是双方争议被提交仲裁,最后不欢而散,

微软方面宣布在开发下一代Xbox时将与ATI合作,

接下来,也就轮到老黄发家史系列最大的对手ATI登场!

08 ATI Radeon

2000年,英伟达已经不再惧怕S3和3dfx这些曾经的巨擘,

逐渐一家独大,但也引起了一些业界人士的不满,

他们称 NVIDIA 为“图形业内的英特尔”。

ATI率先向英伟达发起进攻,除了抢主机游戏芯片领域生意,

PC图形处理器上,英伟达同样受到ATI极大的挑战。

ATI创始人名叫何国源,1950年生于广州,

在35岁的年龄创立了ATI,比老黄创建英伟达还要早差不多10年,

早期ATI主要专注OEM市场,主要和S3、Trident和Matrox这些公司竞争,

1993年,ATI成功上市(这时老黄还刚从AMD离职一年,打算成立英伟达)。

不过,S3这些公司在3D时代就早早掉队了,

到了1996年,ATI发布了首款3D图形芯片Rage系列,

融合2D与3D加速功能,

之后的三年里,Rage系列不断迭代,

ATI同时进军笔记本和3D游戏市场,年销量超100万,

到了1999年,ATI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

2000年,ATI以4亿美元收购了小型图形公司ArtX,

然后在10月份正式发布了Radeon256,

(ArtX以后有机会也可以和大家聊聊,

这家公司主要是做游戏主机芯片,

创始人曾深度参与任天堂主机芯片的研发)。

09 双重打击

Radeon256成为首款支持硬件T&L(光影转换)的ATI显卡,

性能和名字都直接对标老黄的GeForce 256,

后来推出的Radeon 7500甚至超越GeForce 2 GTS,

很多国内玩家也是在这个时期首次接触到了ATI显卡

(你没看错,这里的Radeon也是AMD的Radeon,

AMD在2006年收购了ATI,

所以如今的N卡和A卡大战,其实也是当年NA大战的延续)。

2002年,微软也开始有意去打压英伟达,

比如在制定DirectX 9规范时,

微软很少见地没有参考英伟达的任何意见,

反而全力配合ATI,

将24位渲染精度、着重Shader并行处理性能,

作为DirectX 9的主要卖点,

ATI适时推出Radeon 9700 Pro,

成为全球首款支持DirectX 9.0的GPU,

性能超英伟达GeForce 4 Ti 4600达30%,

微软也在有意在显卡厂商玩平衡。

由于微软不给英伟达明确指引,

所以英伟达内部在开发NV30时候只能靠猜,

内部团队缺乏协调陷入混乱,

比如竞争对手ATI已经采用了多重采样抗锯齿(MSAA)技术,

当英伟达开发部门被问到为什么没有这项技术时,

硬件工程师回答,

“我们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技术还没有经过验证。”

Radeon 9700 Pro

10 英伟达最失败的产品

最为离谱的是,玩家已经在游戏中可以使用ATI的最新功能,

而英伟达的工程师甚至都不知道友商在干什么,

最终NV30与Direct3D 9的兼容性极差,

核心频率还采用了尚不成熟的0.13微米制造工艺,

面临着巨大的功耗和散热挑战,不得不配备一个噪音巨大的双槽散热系统,

每当有玩家用GeForce FX显卡打游戏时,

显卡的风扇都会啸叫,而且经常出现故障,

玩家嘲讽GeForce FX显卡是“吸尘器”,

英伟达第一次在玩家群体中名誉扫地,

新推出的GeForce FX显卡也成为英伟达历史上最失败的产品之一!

在年底发布的3DMark03中,

微软的影响也显而易见,直接打压英伟达的评分,

老黄再也按捺不住,公开指责3DMark的开发公司Futuremark不公平。

11 A卡崛起

与此同时,下一代Xbox 360芯片微软也正式移交给ATI制作

(这里其实是微软看到IBM和ATI给任天堂NGC设计的整合式架构很好,

后来的Wii芯片也是由ATI提供,具体故事留到以后再细聊),

从2000年开始,英伟达与ATI在高端和中端显卡市场展开激烈竞争,

双方产品性能你追我赶,形成GPU市场的双雄格局。

2002年,英伟达凭借GeForce 3的成功,已经占到65%市场份额

(Geforce 256、GeForce 3这两代显卡详细内容留到后面章节介绍),

但随后推出的GeForce FX(5800 Ultra)在DirectX 9实际性能弱于R300(Radeon 9700),

而且在《半条命2》《毁灭战士3》这些游戏中表现疲软,

连V社也优先针对ATI硬件优化DX9,进一步放大英伟达FX在实际游戏中的性能劣势。

ATI此时已经占到26%的市场份额,成为英伟达最强竞争对手,

到了2004年,老黄的NV35希望修复NV30在DirectX 9的缺陷,

从128位提升到256位,希望弥补之前显存位宽不足的问题,

但ATI凭借性价比极高的Radeon 9550和X800系列,

市场份额首次超越英伟达,来到58%,

这里面中国网吧也是功不可没,

Radeon 9550是当时网吧中端市场首选,

因为9550可以流畅运行《魔兽世界》,

当时号称是百元神卡网吧标配,性价比碾压英伟达同期的FX 5500,

ATI合作品牌迪兰还会为网吧提供专属售后,快速更换故障显卡,

此外,腾讯、网易等厂商也与ATI合作,

对《穿越火线》《梦幻西游》等热门网游进行驱动专项优化,

减少卡顿和崩溃问题,

A卡也在这一阶段成功崛起!

Radeon 9550 XT

12 老黄的绝地反击

2006年,A卡唱起进攻的号角,

英伟达在与微软Xbox合作上节节败退,

电脑个人PC市场看起来也在逐渐失守,

那么老黄和柯克真的打算坐以待毙等待A卡蚕食市场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暗地里,老黄其实一直都在谋划一个惊天的超级科学家秘密项目,

这个项目由英伟达首席科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柯克负责,

只向老黄一个人汇报,外界对这个项目也知之甚少,

甚至连竞争对手都搞不清楚老黄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

但就是这个项目居然帮助老黄彻底结束了与ATI/AMD的竞争,

也成为英伟达朝向4万亿美元企业迈进的最重要一步,

那么这个项目到底是什么,

它对英伟达、对世界又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游戏&AI系列:

老黄发家史——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老黄的传奇人生!

老黄发家史——传奇AMD工程师,老黄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老黄发家史——世嘉主机拯救英伟达,老黄曾差点破产!

老黄发家史——FPS天才成就英伟达,N卡的诞生!

AI——是游戏NPC的未来吗?

巫师三——AI如何帮助老游戏画质重获新生

你的游戏存档——正在改写人类药物研发史

无主之地3——臭打游戏,竟能解决人类大肠便秘烦恼

一句话造GTA——全球首款A游戏引擎Mirage上线

AI女装换脸——FaceAPP应用和原理

AI捏脸技术——你想在游戏中捏谁的脸?

Epic虚幻引擎——“元人类生成器”游戏开发(附教程)

脑机接口——特斯拉、米哈游的“魔幻未来技术”

白话科普——Bit到底是如何诞生的?

永劫无间——肌肉金轮,AI如何帮助玩家捏脸?

Adobe之父——发明PDF格式,助乔布斯封神

FPS游戏之父——谁是最伟大的游戏程序员?

《巫师3》MOD——制作教程,从零开始!

#gd的ai&游戏杂谈#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