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爲《飆酷車神》《FIFA》《浩劫前夕》《上古世紀》《星鳴特工》《自由之戰》......哀悼了,又一款EA旗下運營了六年的遊戲《聖歌》即將宣告關服。
這些年,國外廠商渣男屬性盡顯,光是EA一家,至今就幾乎放棄了六十多款遊戲,體育類的遊戲更是重災區,一兩年直接淨身出戶,玩家年年付費又年年失戀,反倒成了唯一的冤大頭。
果然,背刺這麼多回,歐洲玩家終於紅溫了,單機遊戲沒了也就算了,大型多人聯機竟然也說砍就砍,連個離線遊玩也不打算留,隔壁的《食物語》下架前起碼還給玩家留了一本“亡妻回憶錄”,按EA一貫的手筆,《聖歌》下架了,那也就徹底說再見了。
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爲導致全球玩家積怨已久,前一陣子由油管上一名主播牽頭無數憤怒的歐洲玩家直接在公民倡議網站上向歐盟遞交了一份超129萬名玩家簽署的“停止殺死遊戲”請願書,要求EA、索尼、育碧等一衆遊戲廠商保障玩家在購買遊戲後的基本權益,至少保證遊戲的存續,提供在無人運營的情況下,遊戲還能正常運轉的方案。
在無政府系統干預的情況下,國外廠商確實很容易萌生不負責任的念頭,畢竟對於一款即將快死的遊戲,還要再去花費幾百上千萬資金安撫“少部分”玩家的情緒,在投資人看來,就是一件極爲不划算的事情。
至於會不會影響口碑,從來就沒有的東西怎麼影響?
放眼國內,因運營不佳被廠商直接停服的遊戲也不在少數,而國內對於停服遊戲的補償方案,更是
早已跑出了潛規則——直接將充值的內容以道具補償的形式轉移到一個毫不相干的遊戲上去。
就比如幾年前我玩過的《天天富翁》,就死在了我最愛它的那一年,而騰子給出的補償方案之一,就是將虛擬資產轉換爲《歡樂鬥地主》的大禮包,而至今國內也幾乎沒有再出現一款像樣的大富翁類型遊戲。
我的青春,變成了一堆冰冷的歡樂豆。
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廠商採取了不同的補償方案,剛剛提到過的《食物語》就另外推出了一款《食物語:陪伴版》試圖安撫還喜歡這款遊戲的玩家,提供最後的情緒價值。
誰知玩家不但不買賬,反而在停服公告發布當天,官號直接被衝了三萬多條差評,相關話題衝上熱搜,聽取罵聲一片。
這真是誰也怪不得,別的遊戲都是瀕死纔不得不關服,而《食物語》卻是覺得自己要不行了就趕緊準備跑路,在停服前夕,這款遊戲其實都還有一定的玩家基礎,近幾年流水雖然一直在下跌,但也還保持在一億左右。
不過看過今年這家遊戲的迷幻操作,或許百田還真算良心廠商了。
上個月,一則“《搖光錄》賣號”的標題迅速衝上熱搜,作爲今年年初纔剛剛停服的遊戲,還在“賽博哭墳”的粉絲們驚恐地發現,《搖光錄》的小紅書以及抖音官方賬號內容竟然全部被清空,疑似被賣給了個人。
當最後一絲價值被榨乾,粉絲僅存的念想也就此煙消雲散。
總體來看,國內外遊戲廠商在“如何平衡自身利益與玩家權益”這件事上,一直界限模糊。問題不僅體現在遊戲停服這樣的重大決策上,更滲透進運營的各個細節裏。比如Take-Two此前爆出的“竊取玩家信息”風波,在缺少監管的情況下,可以說大部分廠商都並沒有履行保障玩家權益的義務。
也正因如此,格外希望這場由歐洲玩家發起、正面對抗遊戲廠商的博弈,能夠重塑整個行業的規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