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更好——廉價的幸福好呢,還是崇高的痛苦好?你說,什麼更好?
—陀思妥耶夫斯基
今天看到這句話,我忽然有點動容。
這是一個看起來哲學又沉重的問題,但其實,它紮根在我們的日常裏:你選擇去追一段安穩的戀愛,別人說你太軟弱;你拼命工作,跌跌撞撞,別人又說你太苦情。我們總是在兩種看起來對立的東西之間,被拽來拽去。
幸福是幸福,痛苦是痛苦。你再怎麼定義,它們的本質不會改變。
你可以說某種幸福“廉價”,但那種下班回家,有人陪你喫飯,有人等你說晚安的日子,哪怕再普通,也是溫熱的幸福;你可以說某些苦難“崇高”,但它終究是痛苦,是你在深夜裏咬緊牙關默默撐過來的時刻。
我並不是要否定任何一方的意義。
有些人選擇了痛苦,那是他們主動承擔的信念。
比如那些去西藏朝聖的苦行僧,沿着漫長的朝聖之路一路叩拜,他們忍受高原反應、風雪和身體的磨損,只爲了靠近內心的信仰。對他們來說,那是一種超越身體的苦,是靈魂的洗禮。崇高,不是假裝偉大,而是心甘情願的堅持。
但同樣的,在城市的一角,有人和愛人、孩子一起蜷在狹小的出租屋裏,晚上圍着一桌簡單的飯菜,邊喫邊聊着白天的瑣碎。你說那是“廉價的幸福”?可那種熱氣騰騰的真實感,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未曾擁有的。
幸福和苦難,究竟值不值得,其實從來不是別人來決定的。
如果你因爲幸福太容易得來,就覺得它不夠高級,那你可能已經錯過了生活的本意;如果你把所有苦難都視爲磨練、修行,那你也可能高估了痛苦的意義。
我們在生活中有一種“習慣性的誤判”,就是覺得簡單的東西不配擁有存在感,而複雜和沉重的,就值得尊重。可事實上,幸福不是靠複雜程度來證明的,痛苦也不是靠煎熬程度來獲得意義的。
有些人被苦難壓垮了,有些人卻在苦難中成長;有些人從平凡生活裏發掘出熱愛,有些人卻對一切感到麻木。
所以,幸福和苦難,不是對立的兩端,而是我們每個人在某個時刻的真實處境。
很多人覺得自己需要“配得上幸福”,彷彿不受苦、不掙扎,就沒有資格擁有快樂。但人生不是一個“積分系統”。你不需要用痛苦去交換幸福,也不需要用幸福去證明自己的人生成功。
這讓我想起餘華老師說的一句話:
“苦難是別人的看法,而不是自己的感受。”
這句話很輕,但很準。
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苦難崇高感”,其實是旁觀者賦予的,是一種從安全距離出發的讚美。但真正經歷的人,可能只是想熬過去,只是想在某個日子不再掉眼淚。對他來說,那不是錘鍊,而是求生。
同樣,我們也常常羞於承認那些普通的幸福。
怕被人說“你要求太低”,怕被說“你太容易滿足”。可幸福從來不該是拿來展示給誰看的東西。它是你自己心裏清楚不清楚、知不知道這一刻對你重要。
幸福不在於它值多少錢,也不在於它能不能曬到朋友圈,而在於它有沒有讓你安心,有沒有讓你想停下來說一句:原來生活也可以是這樣的。
我寫這篇文章,並不是想替幸福或苦難辯護。
我只是想說,不要那麼快地給自己下定義。
不要那麼快地否定自己覺得溫暖的東西,也不要那麼執着地把痛苦賦予意義。
如果你此刻感受到幸福,不管它看起來多麼“普通”,都值得你去珍惜;如果你此刻正在忍受痛苦,也不需要去找什麼“意義”來寬慰自己。你熬過去就好,不需要成爲誰筆下的勵志段落。
幸福是否廉價,苦難是否崇高,從來沒有標準答案。
你活着,你感受,你經歷,這些纔是真正重要的事。
我們真正要守住的,也許不是某種哲學立場,而是內心那點不願隨波逐流的真誠。是你明明可以學會麻木,卻還是保留了一點感受力,一點柔軟,一點寧願笨拙也不願虛假的堅持。
這也許就是,屬於你自己的,最真實的價值。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