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遊功略——第一次去日本的踩坑攻略

  貼主五一第一次出國去了日本,日本之旅的整個行程是比較放鬆的,畢竟是自由行,因此攻略也是不負責任的。那麼,第一次去日本需要做哪些準備,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雖然在日本只呆了五天,但是也總結了一些經驗,爲了方便貼主寫文章以及容易閱讀,本文章將採用大量的口語化表達,望見諒。

一、出發準備

1. 簽證準備

  在前往日本之前,首先需要辦理簽證(以及護照,護照辦理相對簡單,這裏不贅述)。簽證的辦理週期大約爲10天左右,若通過旅行社(如飛豬等平臺)代辦,費用大約在200元上下。如果是畢業三年內的申請者,部分材料可簡化(例如免除經濟和在職證明)。但如果不滿足這一條件,則需按照旅行社提供的要求準備材料,例如銀行存款證明(一般爲10萬元以上)、工資流水等。通常來說,只要材料齊全,簽證基本都能順利通過。

  簽證辦理完成後,旅行社會提供一份 PDF 文件,其中包含一個二維碼,用於查詢你的簽證信息。右上角會顯示一個倒計時,這個無實際意義,不過建議提前截圖保存簽證頁信息,因爲國內機場在登機前需要查驗簽證。

  完成機票與酒店預訂後,可登錄 Visit Japan Web 網站填寫入境信息,該網站會生成另一個二維碼。入境日本時工作人員會掃描此碼。如果未使用該網站,則需在機場現場填寫入境卡,會耽誤點時間。

Visit Japan Web 的二維碼和簽證二維碼不是一回事,兩個都要分別保存好。

簽證頁

2. 必備軟件

  購買機票需要注意自己的預定的酒店位置,自己的行程等等,通常來說去往東京的機票是比其他地方貴的,我當時購買的是去大阪的票,即使在五一也只要八百元,包括託運。預定酒店貼主推薦用愛彼迎/Airbnbagoda(本次就是使用這兩個軟件,相對於國內的平臺軟件來說方便且便宜)。特別是在鄉村地區更適合選擇民宿!預訂時需關注以下幾點:是否帶洗衣機、有無浴室、周邊是否有便利店。便利店尤爲重要,在偏遠地區如果沒有便利店,晚上用餐可能會變得非常不便。

貼主這次在伊豆高原預定的isola伊豆高原店性價比相當可以,離便利店只有七百米的坡,晚上有免費的望遠鏡和篝火,以及450日元(一個家庭)的泡湯體驗,飲料也是免費提供,周邊風景更是一絕,清晨能享受通過陽臺窗戶或者在樓頂上看到海的體驗。

  除了預定酒店的軟件,接下來就是必備的谷歌地圖。Google Map是必須的,你可以不帶交通卡,但是你不能沒有谷歌地圖,在轉乘電車、去其他地方時,如果沒有谷歌地圖,你將面對的就是地獄級別的日本電車系統。哪怕有谷歌地圖,第一天我們還是比較懵逼的狀態,在第二天才弄懂如何乘坐日本電車以及怎麼看谷歌地圖。

  翻譯方面,用哪個軟件其實都可以,只要翻得準。我個人使用的是 VoiceTra,不過實話說,用到翻譯的場合並不多,畢竟日本華人不少,許多場合用中文也能直接溝通。


  • Google Map

  • 愛彼迎 or Agoda

  • VoiceTra


3. 準備物品

·現金、零錢與信用卡

  去日本前需要準備的小物品。首先是裝錢,除了錢包,還需要帶一個零錢袋,日本很多場景都需要用到零錢(絕大部分情況是100日元),例如扭蛋、寄存行李、售貨機買飲料,如果支付用紙幣的話店員找錢也是給你很多零錢。在日本部分商店購物能夠享受Tax Free服務,一般商店支付前臺或者門口都會有紅白底的Tax Free標識,但是退稅服務一般得金額達到5000日元及以上才能夠退稅。我遇到的所有退稅的商店,都是用現金支付的,因此你需要一個零錢袋來裝納這部分零錢。

免稅店

  除了裝錢的,還需要提前在裏面準備好現金,雖然日本的711都有ATM能夠隨時取錢,但是爲了以防萬一(以及減少手續費),推薦還是在國內兌換好日元,我這次兌換了五萬日元最後還有剩餘。日本和國內不太一樣,很多場景都需要現金,在一些鄉下車站沒有atm,購買車票還需要現金就比較麻煩。不過如果你是先購物(在免稅店達到金額),也能夠退稅的時候拿到現金,這個就比較看行程安排了。

  信用卡(visa卡黑卡之類的)不是必須的,不過支付起來比較方便,如果有條件也可以攜帶。

·其他必備物品

雨具:日本天氣變化比較快,有時候第一天是晴天過兩天就會下暴雨,貼主本次行程就是突然下暴雨。有條件可以帶把便攜式的,最好不要帶透明色的傘,或者在日本直接購買那種傘,下雨的時候便利店門口全是透明的傘,拿錯了或者別人把你的拿走了,那就比較喫虧了。

網絡:在日本上網得用境外流量卡或者購買境外流量套餐,個人推薦後者,因爲貼主買的流量卡特別特別卡,點名批評京東的億點連接店鋪的流量卡,還沒我自己購買的境外套餐好用,到鄉下或者地下基本屬於3G網時代。看網絡說還能用隨身wifi(每次打開wifi身邊一堆這種wifi),貼主沒有體驗,不知道具體情況。

交通:在日本坐電車需要使用日本交通卡,如果是蘋果用戶,可以直接在錢包裏面添加Suica,即西瓜卡,過門閘的時候跟國內一樣用NFC刷一下,充值也直接用手機充值就可以了,十分方便。如果是安卓用戶那麼只能購買實體卡了,一般有兩種卡,IC卡西瓜卡。這兩種卡基本在日本全國都能使用,進站出站刷卡即可,充值可以去站臺旁邊的機器使用現金進行充值,需要注意有些站臺(主要在鄉下)沒有充值機器,所以需要注意自己交通卡里的餘額。如果只在東京大阪附近遊玩,推薦使用IC卡,在某些購物平臺上價格比西瓜卡便宜。如果實在頭鐵也可以線下去在售票機買對應站臺的票,不過日本電車系統,那得頭非常鐵纔會選擇這種。

說個題外話,有的站臺甚至只有檢票機沒有開關門的閘機,在入站出站需要憑自覺刷一下。如果你忘了,那麼可能就要跟工作人員解釋並且補票了

IC卡和西瓜卡

生活用品:日本不像上海,是一直在進行垃圾分類的,路上的垃圾桶也會十分稀有,因此需要攜帶一卷垃圾袋,用於隨手裝垃圾。(或者在便利店裏直接跟店員說需要袋子Fukuro)最好也帶幾包紙巾,日本雖然很多民宿都有高級馬桶,但是那邊的紙巾確實都很薄。如果去海邊,可以帶一個涼鞋,感受海浪。充電寶、一次性牙刷內褲襪子這種就不必多說,如果有攜帶很多電器甚至可以帶個日式排插(注意插口),此次行程我都感受到插座不夠用的痛苦與絕望。


  • 零錢袋和現金

  • 銀聯卡和Visa卡

  • 流量卡或者隨身wifi

  • 日本交通卡(IC或者Suica)

  • 垃圾袋

  • 紙巾

  • 充電寶

  • 一次性用品

  • 涼鞋、插排、保溫杯、轉接頭、各種藥品(非必需)

日本有很多藥店和便利店,可以在藥店裏直接買藥,就是交流起來比較困難,很多藥品的英語和日語都不會。因爲本次日本之旅出現意外,需要去藥店買藥,深刻感受到語言障礙帶來的麻煩,

二、入境流程

  以貼主從大阪機場入境爲例,以下是整個入境流程所需的材料和步驟:

入境前準備:首先,需要準備上文的簽證準備中的所有東西,提前保存好的簽證截圖、機票行程單(中英文隨意,非必需)、行李(遵循航空公司的要求,在購買機票時會有說明)。請提前2-3個小時到機場,對於第一次入境的同學可以提前三個小時,踩點並找到值機口,中國不同於日本,安檢有兩次,一次是入機場時的案件,這個比較寬鬆。另一個是去往候機室的案件,這個比較嚴格,會檢查攜帶行李的電池、充電寶、液體等。

值機流程:值機時通常有多個窗口,請排隊,待窗口上一位乘客完成後,按照工作人員指示去出示材料,提前準備好護照、簽證,等工作人員完成好托運行李的流程後,工作人員會遞給你機票,之後去往候機廳裏對應的數字編號處等候。

先完成值機,纔會有較爲嚴格的安檢流程

入境:飛機落地之後,開始入境流程。落地之後請根據工作人員或者大部隊直接走,請勿停留在外面,貼主本次時在大阪機場,因此只能按照大阪機場的入境流程。根據工作人員指示,提前打開QR碼,即上文中在Visit Japan Web網站填寫的,按序在窗口前排隊,到你這之後出示護照,後面會讓你掃QR碼,然後錄入人臉和雙手的指紋,這個流程比較快,完成之後會在你的護照上貼一個小好看的貼紙(上陸許可)。

Visit Japan Web上的信息填寫都比較簡單,有要求你這邊填寫在日居住地址,可以直接根據酒店/民宿給你發的信息(通常包含郵政編碼)填寫,如有郵政編碼直接填郵政編碼,填寫編碼後有個一鍵填入的選項,按下就自動填寫絕大部分地址信息了。

上陸許可

出機場:過完入境流程就該找你的行李了,拿到行李後再出機場外。拿到行李後有員工會讓你用護照在附近的機器上掃一下,這個機器會顯示出口編號以及顏色,請根據你對應的出口出去,不然會卡在出口。出站後就會有一個免費的巴士,按需求或者攻略在對應站下。

出站後可乘坐免費接駁巴士,沿途景色非常迷人,穿行於鄉間山林與蔚藍海洋之間,旅途從此刻就正式開始了

三、 遊玩注意事項


  1. 飲食與點單

  日本不同城市的物價差異較大,東京整體偏貴,類似上海的水平(對我來說);大阪則性價比高,飲食相對便宜。日本的飲食主要以碳水和肉類爲主,蔬菜類比較少,爲了彌補這方面的營養可以去便利店購買野菜生活這類飲品。

  對於如何點單,目前我就只遇到三種情況:

  ①手機掃描二維碼點單,最後在前臺結賬(薩莉亞)

  ②在門口的售貨機購買票券,貼主喫的拉麪店遇到的都是這種消費方式,而且貼主遇到的一般只能用現金

  ③喊服務員點單,最後結賬

貼主第一次去日本的拉麪店,對着第二種方式發呆了好久沒搞懂怎麼買拉麪。後來才知道跟路邊的售貨機一樣,先把現金放進去,在點擊需要的拉麪,等待票券和找零的現金出來把票券給老闆就行了。(丟大臉)

  在點單時建議先用中文試探一下店員是否會中文,如果不會再用英語或者日語點單,日本有很多華人打工,直接說中文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2. 基本禮儀

保持安靜:基本的禮儀主要看個人,貼主此次旅行遇到的日本人基本都很禮貌的,在等候電車時一般是會自覺排隊的(其他地方也是自覺排隊)。電車裏面也是禁止打電話的(這個是有寫在電車裏面的),但沒有禁止在電車裏面交談。在住宿方面也是如此,特別是住在居民區或民宿時,房東通常會強調“晚上10點後請勿喧譁”。樓道說話、拖行李發出的噪音,都可能被投訴。

明明禁止打電話,卻不禁止說話,日本的某些政策也是挺怪的。貼主在下午坐電車的時候經常能看到青春洋溢的jk打鬧,讓貼主忍不住感慨到以往在中國的高中生活真是令人痛苦

禁止犯罪:日本偷拍是違法的哦,在路上如果碰到了很多可愛的jk和地雷妹等等,請勿偷拍,以免招惹麻煩。如果想拍照可以直接去詢問本人,貼主是不敢問,希望有人能替我嘗試,這樣下次去日本就能夠留下一些更加青春一些的照片留作紀念了。(並非變態)

道路禁菸:日本絕大部分街道是禁菸的,只能去特定的吸菸點。(這個我是真的提倡,回國後剛出機場就能聞到煙味是真的難繃)

入住與退房:貼主此次住的日本的民宿基本需要在早上11點前退房,下午4點後check in(通常在此期間有人在整理打掃),在入住民宿的時候需要注意自己的行程安排,太早或者太晚都不太適合。如果有很多行李,可以先去附近寄存行李。

寄存行李通常需要300-800日元(根據行李的大小),而且只能投100日元的硬幣。絕大部分寄存行李的櫃子都是默認打開的,在寄存前先把行李放進去試一下大小,儘量原則剛剛好的櫃子,能節約100日元是100日元。

垃圾分類:日本對垃圾分類要求嚴格,通常分爲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塑料類、瓶罐類等。便利店附近可能有分類垃圾桶,但多數街道和景區沒有公共垃圾桶。建議攜帶垃圾袋隨身收納垃圾,回民宿或指定地點統一處理。

貼主在日本拍的

互聯網上的垃圾分類

泡湯文化:日本的洗浴文化較爲獨特,多數溫泉和公共浴場是裸體入浴,不允許穿泳衣。如果你不習慣,可以選擇帶私人風呂的住宿。洗澡前需在淋浴區清洗乾淨身體,之後才能進入溫泉池,這是基本禮儀。通常部分民宿或酒店都有浴衣,去洗澡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攜帶手機進去。現在大部分民宿都是男女分開泡湯,如果遇到男女混浴,大概率也是爲一個家庭準備的,獨自去可能會非常尷尬。

或者可以去人少的地方,在較晚的時間點,就能獨自享受。貼主這次因爲行程安排原因,洗浴時間比較晚,晚上就是獨享一個湯池,完全沒有尷尬的感覺。

注意野生動物:鳥禽類動物也是需要注意的,特別是去山上的同學。日本的鳥類很多,烏鴉的體型也是大的嚇人。這次去日本大室山,同行的人就被日本的野生黑鳶當成獵物抓傷了,之後在日本尋找藥物花了很多沒必要的時間。在凌晨和傍晚的烏鴉叫聲也是非常瘮人。

其他注意事項:如果想去嘗試納豆的同學,請儘量避免在公共場合嘗試,很多便利店都有納豆飯糰,在人多的地方嘗試,會有很多不好的影響,因爲是真的難聞,口感也很奇怪(有點像我們家鄉美食豆豉,但是日本的納豆不是很好喫)。

在鄉下,通常是沒有共享單車之類的交通的,而且日本坡很多,交通方式需要提前做好攻略,例如巴士之類的,錯過時間就得爬很久很久的坡。但是市區倒是類似共享單車的服務,貼主不會使用,最後還是走路去聖地巡禮。

日本還有個預約制度是比較噁心人的,很多熱門的店鋪、美食店都需要去預約,有資格才能進去喫,要麼就是排隊。第一次日本有想去的店記得提前看一下是否需要預約。

總感覺這一節沒啥必要,真沒素質了,只要不鬧到警察局,也沒人管,再說了,被罵了也可以罵回去,或者僞裝成韓國人,貼主還是太禮貌了,刻在骨子裏的中國人的溫良。

  3.乘坐電車

 首先貼出一張導航圖爲例說明。

超長導航圖

  谷歌地圖會將乘坐的價格路線電車線路簡稱顏色車站編號都顯示出來,查看十分方便(沒有谷歌地圖真的感覺會迷路)。其中JT、JY、DT等這類就是JR東日本公司和東急電鐵系統的路線簡稱,後面的數字表示各車站編號。例如JY01:品川站(山手線起點)。澀谷站在東急田園都市線中是:DT01,在山手線中是:JY20。

  在查找站臺和電車線路時,可以根據頭頂上方的指示,通常包含顏色和線路簡稱,以及上一個站、經停站和終點,根據這些條件可以準確找到所在站臺。站臺邊會有數字標識,各個顏色的數字對應分別電車的車廂號(跟國內的高鐵類似)。站臺也是要注意的,不同站臺的方向不同,上圖中谷歌地圖表明瞭DT線去往中央林間的1號站臺,因此上次也是在1號站臺,如果去了2號站臺可能就是相反方向了。乘坐時間也要注意,請按照谷歌地圖爲準,有的線路會出現不同電車,提前到的電車不一定是正確的電車(電車車廂上會有線路簡稱)。

網圖-1號站臺

網圖,將就一下

  上圖中不同線路有不同顏色,一般跟谷歌地圖一樣(貼主去的地方少,目前都是以谷歌爲準),以這張圖爲例,綠色爲DT線路,跟上圖中谷歌地圖一致,根據指示去往對應線路的站臺。在電車裏面也能查看經停站,跟谷歌地圖做個對比,以免上錯車了。

  坐電車過閘機直接刷交通卡,蘋果用戶更方便了,直接刷手機,感受過一次日本交通後,感覺去日本任何地方都手到擒來了😎。

早知道做攻略就多拍照了


四、回國流程

  貼主回國機場爲成田機場,去往成田機場需要乘坐skyliner京成電車(非特急)。發車時間和作爲均能夠在前臺附近的機器上找到。購票也是在機器上或者去前臺(蘋果手機用戶購買的Suica需要去前臺),前臺員工會幫你購買,需要出示Suica或者IC卡扣除這段路的費用,也可以用現金或者支付寶。前臺員工會幫你挑選時間和位置,你也可以自己跟他說特定時間特定位置。乘車券有對應車號、座位號等信息,找不到路可以問問員工,如果走錯站了可能就上錯車了。因爲在等待的期間,會有其他班次的車路過(路過但是不會開門,是對側開門,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上錯車的情況)。

  同時在乘上天空線後也不要掉以輕心,成田機場T2、T3與T1不在同一個站下。

萬能的谷歌地圖

吐槽一下日本的交通費是真的高,這點路收這麼貴,打車更是不敢想

貼主購買的乘車券

  回國流程比入境流程少很多了,日本的機場只需要一次安檢,而且安檢也比國內松,但是行李的重量和數量也是需要按照航空公司規定。如上文差不多,在對應的值機口,排隊等候,準備護照,等待託運,再去對應候機室。去候機室的路上會對隨身行李安檢,只要不帶飲料都好解決,不需要把充電寶之類的單獨拿出來,流程非常快。


最後,希望各位也能圓夢,去自己喜歡的城市旅遊,趁着年輕多去看看世界。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