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JO 石之海》作爲JOJO系列結束舊世界的收官之作,延續了替身的設定,以空條承太郎的女兒——空條徐倫的監獄冒險開展。徐倫從被誣陷入獄到覺醒替身能力“石之自由”,再到幾經波折,最終與普奇神父的宿命對決,結局以主角團幾乎全員犧牲、世界重啓告終。
雖然是女性主角,但徐倫所展現出的勇氣與黃金精神一如承太郎,絲毫不弱於承太郎,除了替身能力。
石之海的總體觀感實際上比較差,與不滅鑽石等相比,遜色非常多。
反派公式化,沒有吸引力
第六部的反派多爲監獄罪犯,雖然替身能力多樣,但是缺乏前作中如吉良吉影、迪亞波羅等兼具魅力和深度的角色。
再比如,反派普奇神父雖然設定複雜、看似富有哲理和自我思考,但實際上的神父完全就只是一個以自我爲中心,極度之傲,甚至比迪奧還要傲氣的自私虛僞的人。迪奧知道自己自傲,但神父他意識不到自己的自傲。這也使得吸純氧的結局,讓神父看起來如此之“屑”。
在他和天氣預報最後的死鬥中,天氣預報一語道破了他的這一特點: “你最大的惡,就是你從來都不認爲自己在作惡。”
永遠把自己擺在道德高地上,永遠以一幅居高臨下的姿態俯瞰衆生。
與造梗能手迪奧相比,或者普通人吉良吉影相比,神父缺少作爲反派的吸引力。
替身戰鬥不夠嗨
能力設定過於抽象。第六部的替身能力偏向概念化(如“龍之夢”的風水測算、“波西米亞狂想曲”的虛構角色實體化),觀衆需要反覆理解規則,導致戰鬥節奏拖沓。例如,天氣預報的能力,表面說是控制天氣,但似乎並非天氣本身的影響,而是奇怪的“心理映射”。
戰鬥反轉生硬。部分戰鬥的解決方式依賴機械降神或臨時設定(如綠色嬰兒的芝諾悖論能力)。替身能力設定太多,反轉太莫名其妙,看起來累,不暢快。
作畫崩壞、動畫節奏變味、刪減、複用前作音樂
石之海後半部分因製作經費不足,出現路人角色簡化爲剪影、畫面廉價等問題。
石之海沒有幾首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大量複用了前作的音樂,原創配樂沒幾首,配樂不到位。反倒是二創相關的音樂格外帶感。
對結局的不滿
結局以主角團團滅爲代價,似乎應了神父的“宿命論”,但看JOJO的觀衆並不是喜歡什麼宿命論,命中註定,而是大喬甘願犧牲自己封印迪奧、二喬與究極生物的鬥智鬥勇、星塵鬥士們勇敢無畏戰勝迪奧——面對邪惡與困難不放棄不害怕不退縮的黃金精神。正是這份黃金精神貫徹喬斯達家族,吸引着觀衆。
最後
普奇神父加速了你的五一假期,不用謝。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