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3》中奧斯曼的【坦齊馬特改革】歷史上是什麼樣的?

在遊戲《維多利亞3》中,如果你選擇遊玩奧斯曼帝國,則必須完成四項坦齊馬特改革以去除國家歐洲病夫的defuff,在改革中一步步強大國家。

遊戲中的改革日誌

自1683年第二次維也納戰役終結了奧斯曼的擴張時代以來,奧斯曼在對歐洲列強的戰爭上接連戰敗。進入19世紀,奧斯曼帝國財政體系幾近崩潰,地方總督擁兵自重致使中央集權瓦解,民族主義的傳播加劇了民族主義運動,加以歐洲列強以“保護基督教徒”爲藉口,頻繁干預奧斯曼內部事務,激化了奧斯曼內部宗教矛盾。爲挽救帝國瓦解的命運,1826年禁衛軍團的廢除拉開了奧斯曼境內全面改革的序幕。

坦齊馬特改革初期

1839年7月1日,阿卜杜勒梅西德一世登基,支持改革的科卡·哈斯雷夫·穆罕默德·帕夏被任命爲大維齊爾。1839年11月3日,駐倫敦大使兼外交部長雷希德於玫瑰屋花園中在帝國蘇丹、各省部大臣、各民族宗教領袖以及各國使節的蒞臨下宣讀了花廳御詔,宣佈了坦志馬特改革。御詔中包含了對帝國軍事體制、行政體制、法律及教育系統的改革理念。

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正在閱讀《花廳御詔》

在法令中,強調了國家正處於衰落時期,指出這種情況將通過頒佈新法律坦齊馬特敕令來克服。該法令首次以國家法律形式確認了全體臣民的人身、財產與名譽安全,提出了公平徵稅、規範徵兵等措施。同時強調保障私有財產、改革司法機構、懲治賄賂、等一系列制度現代化方向。

坦齊馬特改革於1840年推行,包括了刑法、人口普查、廢除徵稅合同制(伊爾蒂扎姆)、設立州議會等多個方面,但由於保守派的抵制,部分政策如伊爾蒂扎姆制度很快又被恢復。

改革法令

1848年,“人民之春”席捲了歐洲,大量逃離俄羅斯鎮壓的難民湧入奧斯曼境內,引發了與俄羅斯的外交衝突。1850年,保加利亞爆發農民起義引發奧斯曼鎮壓。隨後,俄羅斯以保護東正教信徒爲藉口,於1853年與奧斯曼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奧斯曼在英法兩國的支持下最終勝了俄羅斯,但促使奧斯曼不得不加快改革以獲得西方支持。

克里米亞戰爭

1856年奧斯曼頒佈《改革法令》,該法令明確擴大了非穆斯林公民權利,給與了非穆斯林人羣可進入所有政府機關任職的權力,享有宗教自由,承擔服兵役的義務。改革法令給予了外國人不動產所有權,同時推動國家預算制度與銀行建立、發展現代教育體系並引進國外資本等。隨後幾年帝國相繼出臺《新刑法》、《新商法》,《土地法》更開啓了國有土地向私有制的轉型。

改革法令的核心人物之一的穆罕默德·艾明·阿里帕夏

奧斯曼帝國憲法與奧斯曼議會

隨着主張改革的福阿德帕夏與阿里帕夏相繼去世,改革逐漸失去了動力。同時頻繁的戰爭與內亂加劇了奧斯曼對歐洲列強經濟的依賴,最終在1875年因金融危機致使帝國陷入破產危機,標誌着財政改革的徹底失敗。

面對財政困境與君主專制的加劇,以米德哈特帕夏爲首的“新奧斯曼人”團體發動了一場憲政運動,最終在1876年成功發動政變,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遭到罷黜。米德哈特帕夏得以重回國務委員會,開始主導起草奧斯曼帝國首部憲法《米德哈特憲法》。

米德哈特帕夏

《米德哈特憲法》確立了帝國議會制度、法治國家原則及宗教平等觀念。然而當議會開始譴責高層官員的腐敗,以及特權金融公司與蘇丹之間存在勾結時,議會被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於1878年解散,並開啓了長達三十年的專制統治。

奧斯曼帝國第一議會

坦齊馬特的失敗

1877年伴隨着俄土戰爭的慘敗,奧斯曼帝國失去了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領土。

自1854年起奧斯曼便依賴於外國債券支付戰爭與改革支出,致使促使西方勢力滲透插手帝國事務。1870年代起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最終於1881年成立“奧斯曼公債管理局”,奧斯曼帝國隨後被西方戲稱爲“歐洲病夫”。

蘇丹站在宣佈奧斯曼重組的海報前,俄羅斯、法國和英國被列爲重組的董事。諷刺當時奧斯曼帝國經濟的貧困狀態。

坦齊馬特改革雖然受限於種種阻撓並未成功,但這場改革的國家教育改革爲國家未來變革提供了大量新式人才。同時《米德哈特憲法》也在1908年青年土耳其黨人革命再次捲土重來,在那場革命中有一位在馬其頓第三軍團服役的青年少尉,叫做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

青年土耳其黨人革命(1908年)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