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9 9950X3D 真強!(機電散部分)

前言

AMD 的 Ryzen 銳龍 9000 系列一經推出,廣受好評。R9 9950X 在多核民用級應用領域是天花板的存在,R7 9800X3D 摘下了最強遊戲 CPU 的桂冠,R7 9700X、R5 9600X 則是以超強的性價比廣受好評。這一切也讓廣大用戶更加期盼 Ryzen 銳龍 9000 系列的王者——AMD Ryzen 9 9950X3D 的到來。

這就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這款市售民用天花板的存在—— AMD Ryzen 9 9950X3D 。我爲此搭配了 華碩 TUF GAMING X870-PLUS WIFI 主板、索泰 RTX 5080 16GB SOLID OC 、佰維 DW100 OC LAB 聯名款 DDR5 8000 16G*2 C36 等,來此一試鋒芒。

☆☆☆☆☆☆☆☆☆☆☆☆☆☆☆☆☆☆☆☆☆☆☆☆☆☆☆☆☆☆☆☆☆☆☆☆☆☆☆

AMD Ryzen 9 9950X3D

▲ AMD Ryzen 9 9950X3D 與之前大熱的 AMD Ryzen 7 9800X3D一樣,採用了全新的 AMD 3D-V-Cache 緩存技術,解決了以往銳龍 5000X3D、7000X3D 的最大痛點積熱以及頻率過低的問題,可以讓 CPU 的性能充分的釋放!

外包裝上的 AMD 3D-V-Cache 技術,表明其別樣的所屬序列。

▲ 內裏包含 CPU 本體、AMD Ryzen 9 貼紙、紅色小隊邀請函、說明書。內包裝盒採用硬質塑料殼加以包裹,可以有效隔絕靜電。

▲ AMD Ryzen 9 9950X3D 本體,跟銳龍 9000 系列的封裝一模一樣。裸露的鉭電容也用了絕緣膠加以保護。

▲ AM5 接口,有大神實測 B850 重炮手也能盡情釋放 9950X3D 的全部性能。

☆☆☆☆☆☆☆☆☆☆☆☆☆☆☆☆☆☆☆☆☆☆☆☆☆☆☆☆☆☆☆☆☆☆☆☆☆☆☆

整機配置

▲ 測試主機如圖,配置爲

AMD Ryzen 9 9950X3D

華碩 TUF GAMING X870-PLUS WIFI

索泰 RTX 5080 16GB SOLID OC

佰維 DW100 OC LAB 聯名款 DDR5 8000 16G*2 C36 RGB

金士頓 NV3 2TB

利民 Hyper Vision 360 ARGB BLACK 終越視界

追風者 AMP GH 白金牌 1000W (白色款)

安鈦克 FLUX Pro

☆☆☆☆☆☆☆☆☆☆☆☆☆☆☆☆☆☆☆☆☆☆☆☆☆☆☆☆☆☆☆☆☆☆☆☆☆☆☆

理論性能測試

▲ CPU-Z & GPU-Z 截圖,AMD Ryzen 9 9950X3D 真的是目前最強的民用級 CPU!各方面都是超強的,特別是在更新了最新的 Windows 11 24H2 之後,完全不用管哪個是有 X3D 的 CCD。系統會幫你自動優化好!

華碩 TUF GAMING X870-PLUS WIFI 與 佰維 DW100 OC LAB 聯名款 DDR5 8000 16G*2 C36 RGB 都能正確識別!

▲ CPU-z 跑分對比

▲ CineBench 2024 的得分展現了 R9 9950X3D 一騎絕塵的實力。而且 9950X3D 是全大核心,完全可以多任務並行的!

▲ 9950X3D 的 3Dmark CPU 測試成績,只有五個字可以形容——高處不勝寒!

▲ 9950X3D 平臺 與 14900K 平臺的 Time Spy Extreme 性能對比,9950X3D 平臺更爲優秀出色!

▲ 9950X3D + 華碩 TUF GAMING X870-PLUS WIFI + 索泰 RTX 5080 16GB SOLID OC 的動態實時光線追蹤能力測試。整機的光追性能十分優秀。

▲ 9950X3D + 華碩 TUF GAMING X870-PLUS WIFI + 索泰 RTX 5080 16GB SOLID OC 的 3Dmark Speed Way 性能測試,這是 DX12.1 的綜合性測試。

▲ 9950X3D + 華碩 TUF GAMING X870-PLUS WIFI + 索泰 RTX 5080 16GB SOLID OC 的 3Dmark Steel Nomad 性能測試。這是 DX12 光柵性能測試,可以看到整機的性能非常不錯!

▲ 9950X3D vs 14900K 的 V-Ray CPU 性能對比,可以看到,9950X3D 對 14900K 是斷層式的碾壓! 9950X3D 全大核心,比起大小核配置的 14900K 性能更強,更實用!

▲ 9950X3D vs 14900K 的 Corona Benchmark 測試對比,可以看到 9950X3D 的性能是完全超越 14900K,考慮到功耗因素,9950X3D 真的是天花板級別的表現!

▲ 9950X3D vs 14900K 的 Blender 性能測試對比,9950X3D 各方面都是超越 14900K!

▲ 9950X3D 的 aida64 內存及緩存性能測試。雖然 AMD CPU 的內存控制器不如 14900K,但是 ,9950X3D 擁有更大更快的 L3 三級緩存,會給整機帶來更出色的性能,從圖中可以看到頂級內存跟 更大的三級緩存速度差距在 20 倍,這是劃時代的差距。

▲ 9950X3D + 華碩 TUF GAMING X870-PLUS WIFI + 索泰 RTX 5080 16GB SOLID OC 的 PCmark 10 Extreme 的性能測試,這是旗艦級的表現,這套配置可以輕鬆駕馭各種各樣的任務!

☆☆☆☆☆☆☆☆☆☆☆☆☆☆☆☆☆☆☆☆☆☆☆☆☆☆☆☆☆☆☆☆☆☆☆☆☆☆☆

遊戲性能測試

▲ 《使命召喚 21 黑色行動 6》benchmark 實測,9950X3D 平臺無論哪個分辨率,都領先 14900K 平臺 4~5 %,1080P 分辨率下領先幅度會大一點。

▲ 《黑神話:悟空》即將支持 DLSS 4 ,估計 FSR 4 也在跟進中。目前還是採用 DLSS 3 + 2X 幀生成。實測 9950X3D 平臺領先最大幅度竟然是在 4K 分辨率!!!!!!領先了 5.5 %,真的有點反直覺!

▲ 《賽博朋克 2077》benchmark 性能實測對比,跟黑猴一樣,9950X3D 平臺全方位領先 14900K 平臺,最大領先幅度竟然在 4K 分辨率下取得,有趣!這也表明 9950X3D 更加適合重載荷。

▲ 《怪物獵人:荒野》benchmark 實測,這次總算不是 4K 分辨率領先了。不過 1080P 分辨率下,9950X3D 領先幅度非常大!甚至達到了 19.26%,符合大多數人的預期。

▲ 《古墓麗影 10 :暗影》benchmark 實測,9950X3D 平臺全方位領先 14900K 平臺。同樣也出現了 4K 分辨率下,9950X3D 平臺領先幅度更大的現象!

▲ 《無主之地 3》benchmark 實測,9950X3D 全方位領先 14900K 平臺,在 1080P 分辨率下,9950X3D 平臺取得 9.6% 左右的領先幅度。

▲ 《刺客信條:幻景》benchmark 性能實測,9950X3D 平臺全方位領先 14900K。

▲ 《Farcry 6》benchmark 性能實測,在 1080p 分辨率下,9950X3D 平臺領先 14900K 平臺 23.81%。

▲ 《塵埃 5》benchmark 實測。《塵埃 5》在更新中文版後,測試有點不習慣,進錯選項。9950X3D 平臺全方位在《塵埃 5》裏全方位領先 14900K 平臺。

▲ 《文明 6》benchmark 實測,遊戲給出的結果是平均幀生成時間,所以我將結果求倒,即可得到平均幀率。通過實測可以發現,9950X3D 平臺在《文明 6》裏是全方位領先 14900K 平臺,9950X3D 更適合《文明 6》這種更多 AI 運算的遊戲。

▲ 《全面戰爭:特洛伊》benchmark 實測。9950X3D 平臺是全方位領先 14900K 平臺。在 1080p 分辨率下,9950X3D 的領先幅度會更大些。

☆☆☆☆☆☆☆☆☆☆☆☆☆☆☆☆☆☆☆☆☆☆☆☆☆☆☆☆☆☆☆☆☆☆☆☆☆☆☆

9950X3D 平臺 DLSS 4 多幀生成實測

▲ 《賽博朋克 2077》不愧是 DLSS 最佳演示遊戲!最新的 2077 已經支持最新的 DLSS 4 Transfomer 模型,比起之前的 DLSS 卷積模型,可以提供更多渲染幀的採樣參數數量,從而增強圖像質量。同時,它還能減少鬼影和視覺僞影,並改善運動分辨率以及邊緣平滑度。

原畫質特別是 4K 分辨率下,只能保持接近 60 FPS 的流暢運行,但是開啓 DLSS 4 質量模式 + 超級光追後,遊戲的流暢性反而得到了提升!

通過實測對比,可以看到 9950X3D 對於索泰 RTX 5080 16GB SOLID OC 的 4X 多幀生成的提升非常巨大,提升幅度大於 9800X3D + 5070Ti 。

更大的併發處理能力可以助力 DLSS 4 與 FSR 4 取得更爲流暢的遊戲體驗!

▲ 《霍格沃茨之遺》作爲 0 day 同步上線 DLSS 4 新模型的遊戲,則很好展現了 DLSS 4 Transfomer 模型與多幀生成帶來的遊戲流暢度提升。開啓 2X 幀生成,提升 115%,開啓 3X 幀生成,則提升 188%,開啓 4X 幀生成,能夠獲得 552% 的遊戲流暢度提升!

對於大家廣泛應用的 2K 分辨率,多幀生成(質量模式)也能帶來至多 219% 左右的流暢度提升,如果性能模式,則提升更多!

對於賦能 DLSS 4,9950X3D 與 9800X3D 實力大差不差, 9950X3D 的併發處理能力根強。

▲ 9950X3D 給索泰 RTX 5080 16GB SOLID OC 賦能,讓其 4K分辨率下的 4X 多幀生成流暢性更出色,提升幅度更大。《漫威:爭鋒》目前僅支持顯示器最大分辨率下的 DLSS 4 / FSR 4 。

☆☆☆☆☆☆☆☆☆☆☆☆☆☆☆☆☆☆☆☆☆☆☆☆☆☆☆☆☆☆☆☆☆☆☆☆☆☆☆

功耗及溫度測試

▲ aida64 單鉤 FPU 進行壓力測試 20 分鐘,錄得 9950X3D CPU 最高溫度爲 79 ℃,9950X3D 的峯值功耗爲 190.762W,9950X3D 的典型滿載功耗爲 180W 左右,比起 14900K 那個恐怖的功耗,9950X3D 非常節能,有着令人驚訝的能效比!

當然,利民 Hyper Vision 360 ARGB BLACK 終越視界也有着非常出色的散熱能力,它可以讓 9950X3D 的性能得到充分釋放!

▲ 索泰 RTX 5080 16GB SOLID OC 的 Furmark 滿載功耗爲 360W。顯卡滿載 20 分鐘後,GPU 的溫度穩定在 65℃,此時顯卡運行噪音較低,用戶可以完全放心使用。

☆☆☆☆☆☆☆☆☆☆☆☆☆☆☆☆☆☆☆☆☆☆☆☆☆☆☆☆☆☆☆☆☆☆☆☆☆☆☆

總結

AMD Ryzen 9 9950X3D 是 AMD 在民用級 CPU 領域的登峯造極之作,它的典型滿載功耗僅有 180W,卻能實現無可匹敵的性能王座級的實力。得益於 Zen5 架構全大核心設計,它的多核能力超強,也有着超強的兼容性,在最新的 Windows 11 24H2 中已經可以實現系統自動優先調用有 X3D 模塊的 CCD,讓用戶能夠十分簡單、輕鬆地使用 9950X3D,效果跟穩定性比主板 bios 手動關閉另外一個 CCD 還出色。

9950X3D 是目前最強多面手,它卓越的性能可以讓用戶從容面對各種複雜情況,把任務多快好省完成,它搭配上旗艦級顯卡,能夠實現超強的專業創作能力、DeepSeek Token 輸出能力,以及超強的遊戲能力。9950X3D 可以讓高頻內存更加充分釋放性能,也能讓大容量內存更加穩定可靠的使用,它無愧於王者的稱號!

9950X3D 得益於更高的頻率以及更多的核心,可以更大程度的賦能 DLSS 4 / FSR 4,讓用戶獲得更爲流暢的使用體驗。

9950X3D 的兼容性也十分出色,市售主流的 B850 重炮手等口碑產品也可以讓他發揮出實力!

☆☆☆☆☆☆☆☆☆☆☆☆☆☆☆☆☆☆☆☆☆☆☆☆☆☆☆☆☆☆☆☆☆☆☆☆☆☆☆

流光溢彩

▲ 核心區流光溢彩。佰維 DW100 OC LAB 聯名款 DDR5 8000 16G*2 C36 RGB 跟果凍一樣的。索泰 RTX 5080 16GB SOLID OC 的燈光支持 1680 萬色自定義。

▲ 利民 Hyper Vision 360 ARGB BLACK 終越視界 的風扇 ARGB。冷頭的 LCD 屏幕後面也有 ARGB LED。

水冷 利民 Hyper Vision 360 ARGB BLACK 終越視界

▲ 水冷散熱器選擇利民 Hyper Vision 360 ARGB BLACK 終越視界,這個散熱 ARGB 非常獨特,它不像別人都是大面積的 ARGB 而適當犧牲散熱能力,它以爲 CPU 解熱爲首要目標,其次纔是兼顧 ARGB 。它採用了 3.95英寸 480*480分辨率 IPS 顯示器,冷頭下方有環繞式 ARGB 氛圍燈光。

它的外包裝也是我見過最爲炫彩漂亮,讓人眼前一亮!

▲ 先來看利民 Hyper Vision 360 ARGB BLACK 終越視界水冷本體吧,三把 TL-K12 性能風扇已經預裝到冷排之上。冷頭上配置了 3.95英寸 480*480分辨率 IPS 顯示器。

▲ 三把 TL-K12 性能風扇採用 S-FDB V2 軸承,可以讓風扇在高速運轉時也能保證靜音。每個風扇之上都可以看到二次點膠動平衡的痕跡,可以進一步讓風扇運轉時更加平穩、輸出風量與風壓更強,噪音更低。

▲ TL-K12 採用獨特的磁穩構架,可以讓風扇的動平衡更加出色。風扇的雙面八方 ARGB 光效非常獨特。這也是利民在風扇設計上優先性能,而後才兼具 ARGB 美觀的體現。

▲ 利民 Hyper Vision 360 ARGB BLACK 終越視界最爲特別的是,它採用全新一代水泵內置冷排方案,水泵在左側利民 LOGO 處。冷排上也有利民的 LOGO 跟英文全稱。

▲ 冷頭已經預裝了水冷上扣具。冷頭上方爲一塊 3.95英寸 480*480分辨率 IPS 顯示器,配合上利民的驅動軟件,可以實現動圖自定義以及 CPU 參數顯示區域調節,隨時調整出最適合主機氛圍的搭配。

▲ IPS 顯示器採用的是 USB-C 轉 USB 2.0 主板排插數據線與主板相連接。冷排下方的四面開孔則是爲環繞式 ARGB 氛圍燈光留足空間。

▲ 實際使用時冷頭側向視覺效果。

▲ 冷頭與冷頭蓋採用磁吸式安裝,用戶拆裝無需工具。冷頭接入 ARGB 信號後,會跟隨主板信號呈現出色的視覺效果。

▲ 水冷採用大面積純銅底座,底座後方有密集微水道陣列,可以快速將 CPU 的熱量傳導到冷液,並通過冷液快速傳導到冷排,進而散發出去。純銅底座可以覆蓋市售所有 CPU 頂蓋。

▲ 配件包裏除了有 USB-C 轉 USB 2.0 主板排插數據線,還有市售主流平臺的扣具,以及一支高導熱硅脂,以及說明書,用戶可以根據說明書指引快速安裝水冷。

☆☆☆☆☆☆☆☆☆☆☆☆☆☆☆☆☆☆☆☆☆☆☆☆☆☆☆☆☆☆☆☆☆☆☆☆☆☆☆

電源 追風者 AMP GH 白金牌 1000W (白色款)

▲ 電源選擇追風者 AMP GH 白金牌 1000W (白色款),照理來說是要採用黑色款,然而這款電源太火爆了,黑色款已經沒有了,咱只能先用白色款,突出一個熊貓配色。

這款電源是最新的 ATX 3.1 規範電源,支持 PCIe 5.1 顯卡。全新升級的 12V-2X6 接口可以更好地保護顯卡,讓顯卡可以長期穩定運行,長時間維持巔峯性能輸出。

電源通過 80 PLUS 白金認證,轉換效率十分出色!

▲ 電源享受 8 年超長質保。電源風扇支持標準模式與混合模式,可以實現超強輸出與超低噪聲雙模式切換。電源典型功耗下擁有高達 94% 的轉換效率!

▲ 電源採用 ATX 標準的 14CM 短機身設計,小身材大能量,能夠提供 1000W 的功率輸出,可以十分契合高端、旗艦級平臺的功率需求。

電源採用高品質耐高溫日系固態電容,搭配上針腳與高密度銅柱在 PCB 上達成無導線連接技術,減少電源內部導線,從而提高連接可靠度,增加散熱引流面積,延長零件使用壽命。

▲ 電源採用靜音風扇,得益於追風者在散熱方面的出色造詣,這款電源風扇就算整機全力性能輸出之時,也能保持安靜運轉。

電源採用高品質耐高溫 105℃ 全日系電解電容、固態電容,可以確保電源可以超長時間的穩定可靠運行。

▲ 追風者 AMP GH 白金牌 1000W 的全模組接線牌子端口。每個接口都清晰標註,就算是新手也可以十分輕鬆上手安裝!

▲ 電源的兩側面有互爲倒置的兩個追風者 AMP GH logo 展示區域,無論電源正裝還是反轉,都能正面顯示追風者的 LOGO 與 AMP GH 的型號 LOGO。

▲ AC 電源輸入口旁有電源總開關,以及風扇雙模切換開關。電源有着:

OPP/過載保護、OVP/過壓保護、UVP/欠電壓保護、OCP/電流過高保護、

OTP/溫度保護、SCP/短路保護

用戶可以放心使用!搭配上超長售後,完全不必擔心。

▲ 電源的底部有銘牌貼紙,+12V 的能夠提供高達 996W 的功率輸出,完美契合 9950X3D + 5080 / 5090D。電源經過了多個國家的品質認證,品質可靠有保障!

▲ 模組線採用高品質蟒紋線,高端大氣上檔次。搭配上配件包裏的理線梳,可以整理出漂亮的走線。這些模組線不僅美觀大方,還經過了多國品質認證,用戶可以放心使用。

電源提供有 4 PCIe (6+2)pin + 2 CPU 8pin + 12V-2x6 600W 接口,可以完美適配高端平臺。

▲ 支持 PCIe 5.1 顯卡的 +12V-2x6 接口可以最大支持 600W,完美適配 5090D / 5080 /4090D / 4080SUPER 等高端、旗艦級顯卡。它更具安全性,可以更加牢固地與顯卡供電接口相連接。

▲ 配件包裏有 AC 電源輸入線、束線帶、理線梳、U 型剪、緊固螺絲、說明書、合格證。

☆☆☆☆☆☆☆☆☆☆☆☆☆☆☆☆☆☆☆☆☆☆☆☆☆☆☆☆☆☆☆☆☆☆☆☆☆☆☆

機箱 安鈦克 FLUX Pro

▲ 機箱採用安鈦克 FLUX PRO 這一款獨特的胡桃木外觀鋼化玻璃側透機箱。這款機箱擁有極爲出色的散熱風道,機箱標配 6 把 PWM 散熱風扇,搭配上水冷散熱器或者其他散熱風扇,可以實現立體的散熱效果。

機箱在傳統樣式的基礎上,做了人性化模塊化設計,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使用需求調整。從而實現整機更爲出色散熱與性能輸出。

機箱的兩側蓋板的電源倉部分有散熱孔矩陣的防塵網,可以讓整機更加通透的同時,爲整機隔絕灰塵。

▲ 機箱的右側蓋板爲鋼材面板,底部的電源倉位置有矩陣散熱孔,爲電源倉的進風以及電源的出風處。

底部的矩陣散熱孔可以爲電源以及兩把反葉垂直風道風扇提供進風渠道,優化機箱整體散熱,爲發熱大戶顯卡提供特別照顧,可以更爲適配未來的 RTX 50 顯卡。

▲ 機箱前面板別具一格採用優質胡桃木鑲嵌包邊,很有現代簡約風格。也給冰冷的機箱增添了暖色系!木材經過環保防蟲處理,無異味。正面金屬防塵網也有着藝術化造型,處處吸引着用戶的眼光。

機箱前置三把 140 風扇,搭配上機箱後置的一把 140 風扇,形成出色的水平風道。

▲ 機箱五金架構十分優秀,機箱採用模塊化設計,電源倉側面板跟電源倉頂部蓋板都是可以拆卸的,方便分體式水冷用戶打通所有環節,整出心中的夢中情機。

機箱的頂部模塊跟前面板的風扇模塊都是可以拆卸,並且安裝最大 420 水冷散熱器。

機箱電源倉上方標配兩把反葉 12025 軸流風扇,可以跟頂部的水冷散熱器 or 3 * 140 / 120 風扇性能垂直風道。

所以,機箱有着出色的十字風道,給機箱提供出色的散熱環境。

▲ 機箱的背部擁有十分出色的理線系統。此外機箱還有 3 3.5 英寸 HDD 硬盤架 以及 3 2.5 英寸硬盤架,方便用戶做出擴展安裝。機箱支持傳統安裝電源方式與創新的 iShift 電源 90°安裝方式。90° 轉置安裝方式能夠讓電源走線更加便捷、散熱風道更加順暢。

創新的 iShift 電源 90°安裝設計支持最長 180 mm 電源。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