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三國》——寫手入門必看經典

《三國》,別名“新三國”、“新三”、“扭三”,於2010年公開發行。上映之初,譭譽參半:讚揚者認爲編劇大膽,打戲精彩,好看易懂批評者認爲胡說亂說,帶壞風氣,隨意刪改

一部距今十多年的電視劇,本不應該再起波瀾。然而在2024年,新三國的吐槽又迎來了大爆發,新老up,共襄盛舉。根據史官總結,同一段劇情,十個吐槽up主,能看出來十八個槽點語法錯誤、劇情邏輯、人設、服化道……有看完鬼畜二創後來看原片的人表示:我原以爲鬼畜是活字亂刷,沒想到是雕版印刷

如此遺臭萬年的作品,怎麼能成爲寫手入門必看的玩意呢?因爲主創團隊踩了以下四個大雷,也是很多入門寫手會犯的錯:

一、改寫事蹟卻成邯鄲學步

“天下文章一大抄”。借用已有事蹟,套用到筆下角色是非常常見的套路。羅貫中將歷史上孫權草船借箭的事蹟,套在了諸葛亮身上,藉此表現了諸葛亮的智慧與從容。

《三國志》引《魏略》: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着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在新三中,曹操帶兵追擊董卓,結果遭遇大敗。回到洛陽後,他憤怒的表示:董卓伏擊之後,不會進行二次伏擊,此時再追必能大獲全勝。

有熟悉《三國演義》或歷史的讀者,應該能反應過來,曹操此話,對應的是攻打劉表張繡聯盟時,賈詡爲聯軍出的計策。

《三國志》:詡說繡與劉表連和。太祖比徵之,一朝引軍退,繡自追之。詡謂繡曰:“不可追也,追必敗。”繡不從,進兵交戰,大敗而還。詡謂繡曰:“促更追之,更戰必勝。”繡謝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兵勢有變,亟往必利。”繡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戰,果以勝還。問詡曰:“繡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退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驗也?”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繡乃服。

賈詡計策能夠成功,是因爲他算到曹操撤軍是因爲後方有變,當務之急是要儘快撤軍解決後顧之憂。因此打贏一仗後,曹操肯定要加快行軍速度,這就給了張繡可乘之機。

雖然歷史上曹操撤退與董卓遷都,都是大部隊向自家後方行軍,但與急行軍回家的曹操不同,董卓沒有後院起火的問題,反而重點是要防備身後的追兵。並且,曹操只需要對付張繡、劉表,董卓要面對是十八路(不對,新三國裏面是二十路或者十九路)諸侯。最後,劇中曹操給出的可追擊理由是新三經典ELO兵法機制:勝兵必驕,驕兵必敗人家賈詡追你的時候可是有理有據的分析了喲。

新三國第一兵法

所以這樣生搬硬套的結果,非但沒有塑造出一位熱血未涼、心懷大志的屠龍少年,反而創造了一個不講邏輯、無理取鬧、歇斯底里的患者。

二、已知結果,過程亂編

在寫歷史同人或二創同人的時候,很多事件、人物已經有了既定結果,但過程語焉不詳。二創者要做的,就是根據隻言片語,創造一個生動的故事,既合情又合理。

刺客信條系列,許多角色生卒年記載不詳,給予創作者很大發揮空間

反面教材,自然而然就是新三國了

新三國的袁紹、袁術、荀彧、田豐等等,都有類似待遇:整體人設與演義形象大相徑庭,在即將下線的時候又突然轉回演義形象。

全劇中,袁紹寬厚待人,開言納諫,最後在官渡之戰性情大變,嘔血而亡

全劇中,袁術智謀出衆,外交手段一流,最後狂妄自大僭越稱帝,一敗塗地

全劇中,荀彧諂媚侍奉,以曹氏家臣自居,最後在曹操稱王時找回密碼上大號,找回荀令君的意識

全劇中,田豐處處針對許攸,全程以佞臣形象出現,最後被貶時也是想起了大號的密碼,鬱郁不得志,含恨自刎

可以看到,新三國的創作團隊在塑造這些角色時,爲了凸顯與主流的不同,特立獨行,將這些角色進行了“大膽”的二次塑造,可惜適得其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做了什麼事,就有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一個每天取意奉承自家主人的狗腿子,突然反對舊主大談氣節忠義,這麼做的理由,我只能想到一個:這人被奪舍了

三、不合語境的文本

有時候我們寫文的時候,總會有靈感乍現的一刻。隨後反覆誦讀,細細品味,自認爲絕對是一步妙手。

新三國裏面,也有這種語句。

一對笑面虎,兩頭烏角鯊。

風從虎,雲從龍,龍虎英雄傲蒼穹。

老臣命苦啊!苦的像車輪底下的野草,苦的像石頭縫裏的黃連。

死不可怕,死是涼爽的夏夜,可供人無憂的安眠。

…………

乍一看,這些詞句好像問題不大,有些甚至還有那麼點意思。但是,如果再把語境列出來:

第一句:公孫瓚吐槽袁紹袁術兩兄弟。

第二句:曹操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劉備的感慨。

第三句:董卓在遷都路上對小皇帝感慨。

第四句:曹操臨終前的感慨。

第一句,烏角鯊是什麼玩意頗有種學生時代寫作文現編名人名言的既視感。

第二句,“風從虎,雲從龍”源自《周易》中的“雲從龍,風從虎”,但那個年代的人會在後面來一句和喊麥、順口溜、網絡段子一樣的“龍虎英雄傲蒼穹”嗎

第三句,話沒錯,但是董卓說是真的有問題。董卓作爲一個獨霸京師、無惡不作的權臣、梟雄,怎麼突然來一句鞠躬精粹卻不被理解的老大爺般的傷感文字呢?“大漢忠臣董仲穎”實錘了

第四句,原文源於德國詩人海涅:“活着是痛苦的白天,死亡是涼爽的夜晚。”電視劇改編的很好,但是曹操說出來是絕對不合適的。劇中的曹操是不拘小節的,是大大咧咧的,是歇斯底里的,怎麼可能在臨終時來一句小清新當文藝青年更不要說歷史上的曹操的遺言更爲實際。

……吾死之後,持大服如存時,勿遺。百官當臨殿中者,十五舉音;葬畢,便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葬於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臺,善待之。於臺堂上,安六尺牀,下施繐帳,朝脯設脯糒之屬。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爲,可學作履組賣也。吾歷官所得綬,皆著藏中。吾餘衣裘,可別爲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學寫文,名家名篇、好文好詩自然是要學習的,“見賢思齊焉”。但孔子老人家還有後半句:“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電視劇《三國》就是這樣一個“不賢”的作品,其中內容也是很多寫手寫文時會犯的錯。

看別人的笑話,再回過頭看自己的,才意識到自己可能也寫了個“笑話”。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