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介紹了保研的幾種方式,預計下期會講夏令營中具體的面試流程和注意事項,並結合自己的經歷給大家作參考,xdm想看的話多多點贊充電哦
保研夏令營是各高校推出的一種選拔學生的方式,往往利用暑假2-5天左右的時間(集中在七月中上旬),採用講座、學術交流會、面試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考察評估。
就算不確定自己是否有保研資格,也可以試試水,反正也可以當作是遊學,長長見識,和全國各地的優秀同齡人交流,再者很多學校/研究院是包了路費和食宿的。
夏令營放出來的名額往往要多於九月推免,並且能讓學生和招生單位更好地相互瞭解,也具有一定的體驗感,值得推薦。
因爲我是通過夏令營保研的,所以重點介紹這種形式。後面系列也會介紹預推免和九推等方式。
1.信息收集
每年4-7月,招生院校就會通過官方網站和研究生招生網站發佈相關信息,或是在所在城市召開宣講會。這個時候,就要密切關注意向院校的動態。
如果有想要去的學院,最好提前查閱往年夏令營的報名時間,做好備忘錄,以免錯過。
(有的學校報名時間很短,非常容易錯過)
另外,比如與意向院校有聯繫的本校老師,往屆保研或考研到意向院校的學長學姐,在意向院校讀本科的同學朋友,這些資源也可以好好利用起來。
我總結了自己常用的信息收集渠道:院校官網(重中之重!!!)、老師、學長學姐、小紅薯(盒友可能對這個平臺印象不太好,但有些筆記是真的詳細且具有時效性)、知乎(有些一些經驗貼,但比較舊)、各種保研公衆號和論壇
建議大家把信息彙總在Excel表裏,方便查看
另外,保研圈常有強com和弱com的說法。強com,即強committee,指目標院校的招生辦權力強,入營不需要提前聯繫導師(當然提前聯繫也沒壞處);
弱com則相反,指導師在招生錄取中有很大的話語權,沒有導師推薦是沒有資格參營的,這種情況就需要你儘早聯繫了(一般每個導師的推薦名額有限)。
另外還有一些黑話:
oq:over qualified,指學生報名比自身本科院校或者能力水平低很多的院校
bar:入營門檻
套磁:郵件聯繫老師,達成雙選或獲得入營資格。
2.申請材料
各院校大同小異,往往包括:
夏令營申請表(含個人陳述、簡歷等)
前兩年半的本科成績單教務處開具的排名證明
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推薦信
英語水平證明(四級、六級、雅思等成績單)
其他材料(獲獎證書、學術論文等)
以上材料中,成績單這些客觀材料就不說了,主觀材料部分,包括個人陳述、簡歷、推薦信,是需要精心準備的。可以多看看保研論壇和保研相關的公衆號,裏面會有一些模板和可以參考的地方。
但注意,不要生搬硬套模板,要突出自己的個性,要讓閱讀材料的老師對你產生興趣。
推薦信可以找找學院裏重量級的教授/副教授,一般是自己寫好給他看有沒有需要修改的,然後直接簽字。
3.參營前準備
一般而言,在夏令營申請截止後一個月內會在招生網站上公佈入營名單,此時需要根據各個院校的參營時間確定是否參營。
參營前,要弄清夏令營的活動安排和形式,提前做好準備。通常的準備包括
聯繫導師(這個階段導師一般只會客套地回覆一下,但也可嘗試)
複習專業課知識準備英文口語
中英文自我介紹(各種時長的,比如1min,3min)PPT準備(要對PPT滾瓜亂熟,老師一般根據PPT上內容提問細節)
學術論文(發表與否都可以,重點在於展現你確確實實做了東西)
另外行李啊,車票啊,酒店啊這些就不說了,部分學校提供食宿,也有都不提供的,要提前準備好。
4.夏令營活動
一般有這幾個環節。
學術交流會。各個導師的學術論壇,有助於加深瞭解,促進雙向選擇。
參觀環節。一般會安排逛逛校園,參觀各個實驗室。上海某研究院帶我們去了博物館,還挺有意思。
面試。面試一般是對着PPT自我介紹、老師提問交流等。部分學校有筆試。
面試我覺得真的講究一個經驗。我感覺我面的越多,越會面,從剛開始的大氣不敢出,到最後抓到話頭就直接開始胡扯吹牛。
所以我事後回想,大夥可以先找幾個自己應該能去但又不太想去的地方投投試試,主要是多面幾次,然後再去面自己最心動的。
夏令營結束半個月內,一般會在官網上公佈“優秀營員”名單。大部分院校的“優秀營員”相當於鐵offer,但也有少部分院校並不會做出保證,所以九月那天到處都在鴿來鴿去。
來點保研笑話
另外參加夏令營實在是個體力活,雖然逛逛各個校園還挺有意思的,但如果行程安排得緊還是很累人的。我當初爲了省錢火車都買的硬座,痔瘡都快坐出來了。有一天實在是太累了,上午的參觀活動直接沒去,直接在酒店補覺了。
最後祝各位盒友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通過夏令營的考覈!
一位老師總結的經驗,我覺得寫的挺好的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