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夥是否還記得《米塔》這款遊戲?
去年12月,這款由兩個俄羅斯老哥手搓出來的美少女恐怖遊戲,一經發售就受到了大量好評。
當時這遊戲可以說是火得一塌糊塗,不誇張地說,你能在互聯網的任何地方看到這遊戲的女主角“米塔”的形象。
相信雞友對這角色還有點印象
不過在兩個月後的今天,《米塔》本身的熱度在漸漸散去,相關的討論也逐步回到一個正常的水平。
直到不久前一次意外的訪談,讓這款遊戲重新回到了互聯網的風口浪尖上。
而這一次,圍繞《米塔》所引發的,是一場關於中文配音的大討論。
01
中配可能很貴,但中配很貴不太可能
事情的起因,要從B站的一個採訪說起。
當時一位ID名爲“ravcon維卡”的俄羅斯up主,cos成遊戲裏的女主角採訪了《米塔》的製作者。
採訪的內容大部分都比較中規中矩,比如說製作者玩過什麼遊戲啦,米塔是怎麼被兩個人設計出來的這些。
沒有意外的話,這就是一次普普通通的開發人員直面會性質的訪談。
採訪中展示的設計圖
然而當問到一個有些敏感的問題時,整個訪談的氣氛就變得微妙了起來。
這個問題就是:爲什麼《米塔》沒有中文配音?
有一說一,這個問題屬於是某種意義上的送命題,因爲在《米塔》的Steam評論區裏,有超過3分之1的都是中文評價。
換句話說,在近4成的銷量都來自中文用戶的情況下,《米塔》卻並不支持中文配音。
這個問題要是答不好,很難讓這些購買了遊戲的中文用戶滿意。
不過負責開發遊戲的俄羅斯老哥的回答倒是意外的坦誠,沒有畫餅,而是很誠懇的說出了他們的理由:
"中文配音很有必要,但是真的貴啊。”
不是哥們不想配,而是中文配音的價格太高昂了,他們承擔不起,畢竟《米塔》只是兩個人開發的獨立遊戲。
由於採訪視頻的熱度很高,《米塔》開發者這句對中文配音價格的吐槽,迅速激起了網友們的討論或是反對。
數日之後,在國內的NGA
(艾澤拉斯國家地理)
論壇上流出的一份“中日CV
(配音演員)
報價表”,徹底將相關的討論推到了頂峯。
左側爲日本CV,右側爲中文CV
在這份流出的“報價表”上,最聳人聽聞的是兩邊配音收費方式的不同。
按照這個表的說法,日本的CV是按小時收費的,國內的中文CV則是論句來收費,價格看似相差非常之大。
一時之間,中文配音成了被口誅筆伐的對象。
但如果我們稍加分析,就會發現這個所謂的“報價表”不太對勁。
以名單上大夥熟悉的配音演員山新老師爲例,去年她參與配音的漫改電影《間諜×過家家 代號:白》票房一共才2個億。
扣去院線分成等成本,真要是動即上千元一句的報價,票房收入給完三位主角的中文CV配音費就差不多了.......
山新負責配音的是中間的小女孩
名單上出現的一些中文CV在得知此事後,分別進行了相應的闢謠。
參與過《真三國無雙8》等遊戲配音工作的“森中人”,也在訪談視頻下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據他的說法,很多的中配CV給獨立遊戲配音的報價是很低的,直接找CV本人詢價能更便宜。
就連爆料的網友自己最後都承認,網上流傳的那份報價表是包含了“中介費用”的。
至於爲啥中文CV配音按句收費,日語CV按小時報價,這純屬只是兩邊結算方式的不同。
總而言之,鬧了半天似乎這事只是個謠言和烏龍,喫回扣的史密斯專員全責。
中文CV對比日語CV的收費有高有低,但總體確實是不如網上傳的那麼誇張,至少配音演員到手的肯定沒謠傳那麼多。
既然已經得到澄清,那想必對中文配音的討論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嗎?
02
天下苦中配久矣
在中文CV和不少相關從業人員都出來闢謠以後,網友們卻意外的並不是很買賬。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文配音的收費在互聯網上完全是一個黑箱,像雞米仔這種普通網友對此是沒有價格概念的。
闢謠的言論雖多,但是就是沒有人給出一個真實的價目表,非相關從業人員也很難找到確切的信息。
網友的不同言論
網絡上能找到可信的中文配音報價,是出自波蘭駐華大使館在去年2月發佈的《面向中國市場的遊戲開發者指南》一文中提到的價格。
這個平均每句70-100元人民幣的價格是不是“低價”,就只能說見仁見智了......
出自《面向中國市場的遊戲開發者指南》
可以理解,或許是因爲“商業機密”的緣故,業內人士很難在互聯網公開真實的收費情況。
但倘若低收費是建立在“友情價”、“人脈”的基礎上,又沒有進一步的證據證明中文配音整體處於一個收費比較合理情況的話。
那闢謠的言論喊得再響,情況再屬實,給網友的感覺也不免有些欲蓋彌彰的心虛。
有疑問就會有爭吵,討論的焦點很快就升級到了“該不該在遊戲裏添加中配”這個問題上。
事實上早在這次訪談引發的風波之前,圍繞中文配音引發的爭論其實一直都有。
已經上線的《怪物獵人:荒野》,就曾因爲測試期間沒有中文配音被玩家狂刷差評。
支持添加中文配音的玩家理由有很多,最關鍵的就是認爲有沒有中配是一個態度問題。
你想在國區賣遊戲,但是讓你加個中文配音都費勁,是不是有點不夠誠意?
一句話概括:“我可以不用,但是你不能沒有。”
相比之下,反對添加中配的玩家理由就顯得要多得多了。
首先,吐槽最多的就是中文配音的質量問題。
市面上許多中配都不盡如人意,想要優質的配音價格又得上去了,便宜的就只能“自己嚇自己了”。
沒聽過這段的雞友搜:自己嚇自己
本來中文配音是個加分項,配得不好成扣分項的話,那還要來幹嘛?
何況現在給遊戲針對中文進行本地化已經是很多遊戲的標配了,看字幕就能滿足遊戲需求。
前面提到的《面向中國市場的遊戲開發者指南》一文中也有類似觀點:好的字幕比差的配音更重要。
有些遊戲在題材上本身也不那麼適合使用中文配音,比如前陣子大火的《天國拯救2》這種歷史題材的遊戲。
真要讓幾個穿着板甲的中世紀波西米亞壯漢一面說着普通話一邊和你激情PK,很難說還有啥沉浸感和代入感。
這無關某種“母語羞恥”的問題,純粹是因爲部分遊戲題材你用別的配音就沒那味。
加上本來中文配音的質量就良莠不齊,反對添加中配也不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情。
當然,並不是沒有好的中配遊戲,像《賽博朋克:2077》、《全戰三國》的本地化配音就一直爲玩家所誇讚。
只是勉強是沒有幸福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遊戲廠商能把中文翻譯做好就謝天謝地了。
而且話又說回來,添加中文配音說起來好像很容易。
但對於那些需要本地化的遊戲廠商來說,往遊戲里加入中配,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03
困難重重的本地化配音
對於絕大部分像《米塔》這樣的國外獨立遊戲來說,添加中文配音首要面臨的就是——成本問題。
很顯然,如果上面提到的70-100元人民幣/句的價格屬實,那這根本不是獨立遊戲團隊能燒得起的成本。
也難怪連《米塔》這種爆賣了200w份的暢銷作品,開發者說起中配時還是一副面露難色的表情:
對獨立遊戲來說非常誇張的銷量和評論數
即便是不考慮成本問題,獨立遊戲也缺乏聯繫本地化配音的渠道。
一個遊戲要找中文翻譯是比較簡單的,發行公司通常都會有本地化團隊負責漢化文本,也有很多獨立工作室在做。
曾翻譯《極樂迪斯科》等遊戲的輕語工作室
你要說找中文配音,那這個難度可以說是指數級飆升。
絕大多數配音工作室自己是沒有漢化團隊的,國外的開發者還得先去第三方翻譯文本,然後再拿去配音。
這其中有多複雜自然不用多說,一想到還有不少中介會從中渾水摸魚,我就替這些開發者捏一把汗。
對大廠來說這些問題都不是個輕易的事情,更別說獨立遊戲團隊了。
拿到翻譯後的遊戲文本還需要改成配音用的文本,又得付出大量的經濟和時間成本。
沒有金剛鑽就不攬這個瓷器活,很多廠商就只能含淚(並沒有)取消中文配音。
不過你要說解決其實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大廠投入更多的資源總能“力大磚飛”把中配搞出來。
獨立遊戲團隊則選擇擁抱更經濟的AI進行配音,比如大夥都聽說過的《沙威瑪傳奇》。
好不好聽不說,你就說是不是配上了吧。
支持十多國語言配音的《沙威瑪傳奇》
04
遊戲中配,長路漫漫
其實說了那麼多,無論是國外遊戲本地化當中遇到的問題,還是國內玩家的不滿,都可以歸結爲一個原因:
那就是,中文配音產業確實是不夠發達的。
從業人員本就不多,名聲在外的就更少了,導致很多遊戲的中文配音翻來覆去都是那些熟面孔。
配音的質量前面也提到過,着實是讓人一言難盡。
用曾經負責《黑神話:悟空》中“黃眉”配音的張遙函老師的話來說,國內很多配音演員就不是演員。
在基本功這塊就已經和國外有差距了,最後出來的配音質量也很難讓所有的玩家滿意。
《黑神話:悟空》中“黃眉”配音:張遙函
但如果說技術水平上的差距還可以追趕,那人心上的隔閡就真不知道該如何消解了。
在一些玩家看來,配音是一項門檻很低的工作,中文配音演員是不值得獲得高額的勞動報償的。
“憑什麼你動動嘴就能掙那麼多錢呢,何況還配不好?”是不少持反對意見的玩家想法。
問題來了,中配收費真的算貴麼?
以前面提到的70-100元爲例,算1句80元,一小時能配30句能用的,共計人民幣2400元,摺合日元5.5w上下。
這當然是一個非常高薪的工作,但對比“報價單”中日語CV上百萬日元1小時的價格,恐怕還算不上天價。
網傳的日語CV收費
與此同時,相較於國外的同行可以藉助自己配音的角色進行商業化活動,國內玩家的對此的容忍度也是更低的。
在《米塔》開發者訪談的視頻下面,不難看到有擔心有了中文配音以後,角色就成爲CV的“皮套”的發言:
這種擔憂雖然不無道理,可是苛責國語配音,對改善情況,提高遊戲體驗是於事無補的。
說到底,一個遊戲有無中文配音,終歸是要爲遊戲本身服務的。
好的遊戲不會因爲沒有中配而黯然失色,一句中文語音都沒有的《天國拯救2》在國區照樣賣爆。
壞的遊戲也不會因爲有了中配就變好,全程有中文配音解說的NS版《FIFA23》傳奇版,也會因爲沒有實質性更新被玩家罵慘。
《FIFA23》對比《FIFA22》沒有任何實質更新
中文配音,本該是成爲那朵錦上添花的花,而非一個硬性追求的目標。
對於那些質量本身過硬的遊戲來說,玩家要求中配自然是合理的。
像前面提到的《怪物獵人:荒野》,就有玩家發起了要求中文配音的請求,卡普空承諾後續會更新上,皆大歡喜。
而對於更多的外國遊戲來說,我們還是不要讓“有無中配”成爲衡量遊戲好壞的標杆。
平心而論,國外的遊戲從早年連漢化都沒有,到後來有了中文字幕,再到現在陸陸續續有了中配。
中國玩家的話語權和重要性,在國外遊戲開發者看來是不斷地在加強的,否則也不用做這些動作了。
與其因爲立場先行的緣故,圍繞中文配音的存在與否而爭執。
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怎樣把中配的價格打下去,質量提起來,讓更多的遊戲敢用中配,用得起中配。
以此來滿足對中配有需求的玩家,其他玩家聽着中配也過得去,最終實現遊戲體驗的提升。
雞米仔相信,只要多給中配和遊戲行業一些時間,中配的質量會上去的,有中配的遊戲也會越來越多。
到那時候,無論我們打開哪個遊戲,都會出現這樣一個選項:
“讓我們說中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