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父親閒聊到一個詞:“頭槽福”。是我爸小時候還能聽到的詞彙,他當時光知道叫啥不知道這仨字咋寫。他說他小時候出去玩說的都是去頭福槽玩。我在網絡上搜這個詞果然發現已經搜不到了。算是隨着時代變化死去的詞語。後來爸爸給我發來他寫的文章。
想來爸爸可能是覺得自己童年記憶沒人提了可惜,我還是在互聯網這裏記錄一下。
應該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的歲月裏,村莊幹活總是用牲畜的。那時,沒有那麼多拖拉機,卡車,耕田拉車全靠牲畜出力。它們生產隊最寶貴的“勞動力”,是維繫整個村莊生計的命脈。
於是,牲口住的地方在村中最受重視的角落。槽中鋪着乾淨的稻草,每日清晨,飼養員會親手將最飽滿的草料和摻了豆粕的精料倒入槽中,確保這些“功臣”喫得營養、有力氣。
一般來講牲口住的條件比人要好。人苦一苦還是能過去,牲口要是凍出病來這農田咋辦?冬天柴火甚至緊着牲口過。現在看來知青上山下鄉,住的地方離牲口進是給他們儘量好的條件了。雖說肯定不如在城市裏過小資生活好,但後來反思潮盛行的時候說自己受多大虐待完全是掌握話語權後的抹黑行徑。我爸還講過一個故事,說是有頭好驢,專門用來配種,生產隊就富養它。下來的知青分配去養驢,生產隊還每天給驢倆雞蛋。結果這知青每頓偷喫一個雞蛋,驢過不好了就很倔。知青眼看不聽話就打驢,這是隊長看見就過來批評知青,靠嫩娘十個知青也比不上這一頭驢。你還打它了。
這個故事是否發生過不一定,我想可能性是比較大的,畢竟我爸爸的爺爺是個隊長。這個故事提現了人們對牲口的重視。
至於題目頭槽福的來歷,其實是每逢年節,村民們貼對時第一個福總是給槽先貼上,所以農村的槽叫“頭福槽”,牛馬也“過年”。
這並非正式名稱,卻是農民口中飽含敬意與祈願的俗稱,意爲“第一福氣之槽”,寓意牛馬喫得飽、養得好,村莊纔有福氣,來年才能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這便是這個詞的來歷了。
總而言之,“頭福槽”這個名字不在使用的原因當然是頭福不用給牲口了,畢竟機器馬力比馬大多了。這種消亡是一件好事,科技進步讓頭福回到人身上了。當然如果從人也變成牛馬的角度來看,是不是人住的地方也可以說是頭福槽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