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塔》爆火后开发者吐槽中配?国语配音真的又贵又差么......

不知道大伙是否还记得《米塔》这款游戏?

去年12月,这款由两个俄罗斯老哥手搓出来的美少女恐怖游戏,一经发售就受到了大量好评。

当时这游戏可以说是火得一塌糊涂,不夸张地说,你能在互联网的任何地方看到这游戏的女主角“米塔”的形象。

相信鸡友对这角色还有点印象

不过在两个月后的今天,《米塔》本身的热度在渐渐散去,相关的讨论也逐步回到一个正常的水平。

直到不久前一次意外的访谈,让这款游戏重新回到了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

而这一次,围绕《米塔》所引发的,是一场关于中文配音的大讨论。

01

中配可能很贵,但中配很贵不太可能

事情的起因,要从B站的一个采访说起。

当时一位ID名为“ravcon维卡”的俄罗斯up主,cos成游戏里的女主角采访了《米塔》的制作者。

采访的内容大部分都比较中规中矩,比如说制作者玩过什么游戏啦,米塔是怎么被两个人设计出来的这些。

没有意外的话,这就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开发人员直面会性质的访谈。

采访中展示的设计图

然而当问到一个有些敏感的问题时,整个访谈的气氛就变得微妙了起来。

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米塔》没有中文配音?

有一说一,这个问题属于是某种意义上的送命题,因为在《米塔》的Steam评论区里,有超过3分之1的都是中文评价。

换句话说,在近4成的销量都来自中文用户的情况下,《米塔》却并不支持中文配音。

这个问题要是答不好,很难让这些购买了游戏的中文用户满意。

不过负责开发游戏的俄罗斯老哥的回答倒是意外的坦诚,没有画饼,而是很诚恳的说出了他们的理由:

"中文配音很有必要,但是真的贵啊。”

不是哥们不想配,而是中文配音的价格太高昂了,他们承担不起,毕竟《米塔》只是两个人开发的独立游戏。

由于采访视频的热度很高,《米塔》开发者这句对中文配音价格的吐槽,迅速激起了网友们的讨论或是反对。

数日之后,在国内的NGA

(艾泽拉斯国家地理)

论坛上流出的一份“中日CV

(配音演员)

报价表”,彻底将相关的讨论推到了顶峰。

左侧为日本CV,右侧为中文CV

在这份流出的“报价表”上,最耸人听闻的是两边配音收费方式的不同。

按照这个表的说法,日本的CV是按小时收费的,国内的中文CV则是论句来收费,价格看似相差非常之大。

一时之间,中文配音成了被口诛笔伐的对象。

但如果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报价表”不太对劲。

以名单上大伙熟悉的配音演员山新老师为例,去年她参与配音的漫改电影《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票房一共才2个亿。

扣去院线分成等成本,真要是动即上千元一句的报价,票房收入给完三位主角的中文CV配音费就差不多了.......

山新负责配音的是中间的小女孩

名单上出现的一些中文CV在得知此事后,分别进行了相应的辟谣。

参与过《真三国无双8》等游戏配音工作的“森中人”,也在访谈视频下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据他的说法,很多的中配CV给独立游戏配音的报价是很低的,直接找CV本人询价能更便宜。

就连爆料的网友自己最后都承认,网上流传的那份报价表是包含了“中介费用”的。

至于为啥中文CV配音按句收费,日语CV按小时报价,这纯属只是两边结算方式的不同。

总而言之,闹了半天似乎这事只是个谣言和乌龙,吃回扣的史密斯专员全责。

中文CV对比日语CV的收费有高有低,但总体确实是不如网上传的那么夸张,至少配音演员到手的肯定没谣传那么多。

既然已经得到澄清,那想必对中文配音的讨论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吗?

02

天下苦中配久矣

在中文CV和不少相关从业人员都出来辟谣以后,网友们却意外的并不是很买账。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文配音的收费在互联网上完全是一个黑箱,像鸡米仔这种普通网友对此是没有价格概念的。

辟谣的言论虽多,但是就是没有人给出一个真实的价目表,非相关从业人员也很难找到确切的信息。

网友的不同言论

网络上能找到可信的中文配音报价,是出自波兰驻华大使馆在去年2月发布的《面向中国市场的游戏开发者指南》一文中提到的价格。

这个平均每句70-100元人民币的价格是不是“低价”,就只能说见仁见智了......

出自《面向中国市场的游戏开发者指南》

可以理解,或许是因为“商业机密”的缘故,业内人士很难在互联网公开真实的收费情况。

但倘若低收费是建立在“友情价”、“人脉”的基础上,又没有进一步的证据证明中文配音整体处于一个收费比较合理情况的话。

那辟谣的言论喊得再响,情况再属实,给网友的感觉也不免有些欲盖弥彰的心虚。

有疑问就会有争吵,讨论的焦点很快就升级到了“该不该在游戏里添加中配”这个问题上。

事实上早在这次访谈引发的风波之前,围绕中文配音引发的争论其实一直都有。

已经上线的《怪物猎人:荒野》,就曾因为测试期间没有中文配音被玩家狂刷差评。

支持添加中文配音的玩家理由有很多,最关键的就是认为有没有中配是一个态度问题。

你想在国区卖游戏,但是让你加个中文配音都费劲,是不是有点不够诚意?

一句话概括:“我可以不用,但是你不能没有。”

相比之下,反对添加中配的玩家理由就显得要多得多了。

首先,吐槽最多的就是中文配音的质量问题。

市面上许多中配都不尽如人意,想要优质的配音价格又得上去了,便宜的就只能“自己吓自己了”。

没听过这段的鸡友搜:自己吓自己

本来中文配音是个加分项,配得不好成扣分项的话,那还要来干嘛?

何况现在给游戏针对中文进行本地化已经是很多游戏的标配了,看字幕就能满足游戏需求。

前面提到的《面向中国市场的游戏开发者指南》一文中也有类似观点:好的字幕比差的配音更重要。

有些游戏在题材上本身也不那么适合使用中文配音,比如前阵子大火的《天国拯救2》这种历史题材的游戏。

真要让几个穿着板甲的中世纪波西米亚壮汉一面说着普通话一边和你激情PK,很难说还有啥沉浸感和代入感。

这无关某种“母语羞耻”的问题,纯粹是因为部分游戏题材你用别的配音就没那味。

加上本来中文配音的质量就良莠不齐,反对添加中配也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

当然,并不是没有好的中配游戏,像《赛博朋克:2077》、《全战三国》的本地化配音就一直为玩家所夸赞。

只是勉强是没有幸福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游戏厂商能把中文翻译做好就谢天谢地了。

而且话又说回来,添加中文配音说起来好像很容易。

但对于那些需要本地化的游戏厂商来说,往游戏里加入中配,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03

困难重重的本地化配音

对于绝大部分像《米塔》这样的国外独立游戏来说,添加中文配音首要面临的就是——成本问题。

很显然,如果上面提到的70-100元人民币/句的价格属实,那这根本不是独立游戏团队能烧得起的成本。

也难怪连《米塔》这种爆卖了200w份的畅销作品,开发者说起中配时还是一副面露难色的表情:

对独立游戏来说非常夸张的销量和评论数

即便是不考虑成本问题,独立游戏也缺乏联系本地化配音的渠道。

一个游戏要找中文翻译是比较简单的,发行公司通常都会有本地化团队负责汉化文本,也有很多独立工作室在做。

曾翻译《极乐迪斯科》等游戏的轻语工作室

你要说找中文配音,那这个难度可以说是指数级飙升。

绝大多数配音工作室自己是没有汉化团队的,国外的开发者还得先去第三方翻译文本,然后再拿去配音。

这其中有多复杂自然不用多说,一想到还有不少中介会从中浑水摸鱼,我就替这些开发者捏一把汗。

对大厂来说这些问题都不是个轻易的事情,更别说独立游戏团队了。

拿到翻译后的游戏文本还需要改成配音用的文本,又得付出大量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没有金刚钻就不揽这个瓷器活,很多厂商就只能含泪(并没有)取消中文配音。

不过你要说解决其实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大厂投入更多的资源总能“力大砖飞”把中配搞出来。

独立游戏团队则选择拥抱更经济的AI进行配音,比如大伙都听说过的《沙威玛传奇》。

好不好听不说,你就说是不是配上了吧。

支持十多国语言配音的《沙威玛传奇》

04

游戏中配,长路漫漫

其实说了那么多,无论是国外游戏本地化当中遇到的问题,还是国内玩家的不满,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因:

那就是,中文配音产业确实是不够发达的。

从业人员本就不多,名声在外的就更少了,导致很多游戏的中文配音翻来覆去都是那些熟面孔。

配音的质量前面也提到过,着实是让人一言难尽。

用曾经负责《黑神话:悟空》中“黄眉”配音的张遥函老师的话来说,国内很多配音演员就不是演员。

在基本功这块就已经和国外有差距了,最后出来的配音质量也很难让所有的玩家满意。

《黑神话:悟空》中“黄眉”配音:张遥函

但如果说技术水平上的差距还可以追赶,那人心上的隔阂就真不知道该如何消解了。

在一些玩家看来,配音是一项门槛很低的工作,中文配音演员是不值得获得高额的劳动报偿的。

“凭什么你动动嘴就能挣那么多钱呢,何况还配不好?”是不少持反对意见的玩家想法。

问题来了,中配收费真的算贵么?

以前面提到的70-100元为例,算1句80元,一小时能配30句能用的,共计人民币2400元,折合日元5.5w上下。

这当然是一个非常高薪的工作,但对比“报价单”中日语CV上百万日元1小时的价格,恐怕还算不上天价。

网传的日语CV收费

与此同时,相较于国外的同行可以借助自己配音的角色进行商业化活动,国内玩家的对此的容忍度也是更低的。

在《米塔》开发者访谈的视频下面,不难看到有担心有了中文配音以后,角色就成为CV的“皮套”的发言:

这种担忧虽然不无道理,可是苛责国语配音,对改善情况,提高游戏体验是于事无补的。

说到底,一个游戏有无中文配音,终归是要为游戏本身服务的。

好的游戏不会因为没有中配而黯然失色,一句中文语音都没有的《天国拯救2》在国区照样卖爆。

坏的游戏也不会因为有了中配就变好,全程有中文配音解说的NS版《FIFA23》传奇版,也会因为没有实质性更新被玩家骂惨。

《FIFA23》对比《FIFA22》没有任何实质更新

中文配音,本该是成为那朵锦上添花的花,而非一个硬性追求的目标。

对于那些质量本身过硬的游戏来说,玩家要求中配自然是合理的。

像前面提到的《怪物猎人:荒野》,就有玩家发起了要求中文配音的请求,卡普空承诺后续会更新上,皆大欢喜。

而对于更多的外国游戏来说,我们还是不要让“有无中配”成为衡量游戏好坏的标杆。

平心而论,国外的游戏从早年连汉化都没有,到后来有了中文字幕,再到现在陆陆续续有了中配。

中国玩家的话语权和重要性,在国外游戏开发者看来是不断地在加强的,否则也不用做这些动作了。

与其因为立场先行的缘故,围绕中文配音的存在与否而争执。

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怎样把中配的价格打下去,质量提起来,让更多的游戏敢用中配,用得起中配。

以此来满足对中配有需求的玩家,其他玩家听着中配也过得去,最终实现游戏体验的提升。

鸡米仔相信,只要多给中配和游戏行业一些时间,中配的质量会上去的,有中配的游戏也会越来越多。

到那时候,无论我们打开哪个游戏,都会出现这样一个选项:

“让我们说中文”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