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大辟謠取經團隊篇

截至目前,想看闢謠系列的人比較多,那就繼續寫闢謠系列吧,但是謠言太多了,後面除了《妖怪篇》應該還會寫。唉,謠言太多了,慢慢來吧。

一.真假美猴王中,六耳獼猴殺死並替代了孫悟空

這個謠言可以說是廣爲流傳了,我可以先用陰謀論的邏輯來反駁一下。

陰謀論裏,唐僧是如來內定的,肯定是取經團隊的中心,先前,孫悟空就算是和唐僧鬧矛盾,也沒想過打死唐僧(除了剛戴上緊箍的時候),最多也就是互罵兩句或者鬧點小脾氣,就算被誤會了,孫悟空也願意回去救唐僧。反觀六耳獼猴,剛來就因爲唐僧不喝他打的水,就差點把唐僧打死。所以,爲什麼要放棄情緒穩定的孫悟空,而選擇情緒暴躁的六耳獼猴呢?

還有一個咋一看挺有邏輯的謠言:真假美猴王中,六耳獼猴是要陷害孫悟空,纔打的唐僧,以取得唐僧信任和名正言順地打死孫悟空,更好地替代孫悟空。

這個就更扯了,首先,唐僧生氣是因爲孫悟空打死幾個強盜,真想要替換孫悟空,還不如出手救下那幾個強盜,並且叫唐僧他們看到,這樣他們的好感度會暴增。然後聯繫前文,取經的總負責人觀音菩薩很中意孫悟空,不僅給了孫悟空皈依正道的機會,而且在取經路上也給了孫悟空莫大的幫助,兩個人關係也是極好,見面後經常拌嘴說笑。最後,我想說個不知道算不算冷的知識,在原著裏,對六耳獼猴的稱呼是“那行者”,對孫悟空的稱呼是“這大聖”,假悟空被真悟空打死後,對和如來對話的真悟空的稱呼也是“大聖”。

二.豬八戒一直在隱藏實力,真實實力遠比孫悟空強

先看一下孫悟空和豬八戒對打時的贊詩:行者金睛似閃電,妖魔環眼似銀花。這一個口噴彩霧,那一個氣吐紅霞。氣吐紅霞昏處亮,口噴彩霧夜光華。金箍棒,九齒鈀,兩個英雄實可誇:一個是大聖臨凡世,一個是元帥降天涯。那個因失威儀成怪物,這個幸逃苦難拜僧家。鈀去好似龍伸爪,棒迎渾若鳳穿花。那個道:“你破人親事如殺父!”這個道:“你強姦幼女正該拿!”閒言語,亂喧譁,往往來來棒架鈀。看看戰到天將曉,那妖精兩膊覺痠麻。

贊詩中最後兩句“閒言語,亂喧譁,往往來來棒架鈀。看看戰到天將曉,那妖精兩膊覺痠麻。”完全可以看出來孫悟空並沒有動真格的,

而且孫悟空對着高太公說的也是“你這老兒不知分限。那怪也曾對我說,他雖是食腸大,喫了你家些茶飯,他與你幹了許多好事。這幾年掙了許多家資,皆是他之力量。他不曾白喫了你東西,問你祛他怎的。據他說,他是一個天神下界,替你把家做活,又未曾害了你家女兒。想這等一個女婿,也門當戶對,不怎麼壞了家聲,辱了行止。當真的留他也罷。”

孫悟空應該是比較同情豬八戒的,但當時,在孫悟空心中,他們師徒受了高太公的恩,而且豬八戒也是個山野精怪,所以孫悟空總要幫高太公解決問題。

後面也有許多妖怪能看出豬八戒和孫悟空的差距。例如:

豬沙大戰黃袍怪是“卻說那八戒、沙僧與怪鬥經個三十回合,不分勝負。你道怎麼不分勝負?若論賭手段,莫說兩個和尚,就是二十個,也敵不過那妖精。”

孫悟空大戰黃袍怪是“他兩個戰有五六十合,不分勝負。行者心中暗喜道:‘這個潑怪,他那口刀,倒也抵得住老孫的這根棒。等老孫丟個破綻與他,看他可認得。’好猴王,雙手舉棍,使一個高探馬的勢子。那怪不識是計,見有空兒,舞着寶刀,徑奔下三路砍,被行者急轉個大中平,挑開他那口刀,又使個葉底偷桃勢,望妖精頭頂一棍,就打得他無影無蹤,急收棍子看處,不見了妖精。”

豬八戒與銀角大王激鬥是“有二十回合,不分勝負。八戒發起狠來,舍死的相迎。那怪見他捽耳朵,噴粘涎,舞釘鈀,口裏吆吆喝喝的,也盡有些悚懼,即回頭招呼小怪,一齊動手。若是一個打一個,其實還好。他見那些小妖齊上,慌了手腳,遮架不住,敗了陣,回頭就跑。”

銀角看到孫悟空施法開路的反應是“他在山頂上看見,魂飛魄喪,忽失聲道:‘幾年間聞說孫行者,今日才知話不虛傳果是真。’”連正面和孫悟空戰鬥的勇氣都沒了,決定用計策解決孫悟空。

豬八戒打狐阿七大王是“這壁廂八戒見了,急掣九齒鈀擋住。一個抵一個,戰經多時,不分勝敗,那老魔喝了一聲,衆妖兵一齊圍上。”

孫悟空秒狐阿七大王是“兩個在山頭一來一往,戰經三四回合,那怪力軟,敗陣回走。”

豬八戒戰白象是“他兩個在山坡前搭上手,鬥不上七八回合,呆子手軟,架不得妖魔。”

孫悟空戰白象是“行者原無此意,倒是八戒教了他。他就把棒幌一幌,小如雞子,長有丈餘,真個往他鼻孔裏一搠。那妖精害怕,沙的一聲,把鼻子捽放,被行者轉手過來,一把撾住,用氣力往前一拉,那妖精護疼,隨着手舉步跟來。”

豬沙大戰靈感大王是“三人在水底下鬥經兩個時辰,不分勝敗。豬八戒料道不得贏他,對沙僧丟了個眼色,二人詐敗佯輸,各拖兵器,回頭就走。”

孫悟空秒靈感大王是“搭上手未經三合,那妖遮架不住,打個花,又淬於水裏,遂此風平浪息。”

無論是正面還是側面描寫,我都無法得出豬八戒比孫悟空強的結論,只能說吳閒雲和葉知秋的門徒太強了。

三.沙僧是玉帝臥底

這個沙雕謠言到底是怎麼傳起來的,太奇怪了,原著裏,沙僧的戲份少得可憐,甚至遠比不上豬八戒,爲啥會有這種謠言呢?

唉,先看原文吧,原文中沙僧的自述是“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捲簾大將。只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

首先,沙僧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捲簾大將,鑾輿是指天子的車架,也就是玉帝的車架,也就是說沙僧只是玉帝身邊的一個侍從,放凡間也就是個太監、下人之類的角色。琉璃在古代是皇室專用的,而且是被譽爲中國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寶之一,可以說相當珍貴了。

試想一下,在一場盛大的宴會上,百官羣臣都在的情況下,一個下人失手打碎了一件極其珍貴的器皿,而且是皇室專用的,這完全可以理解成,他完全不把皇帝放眼裏,皇室專用的器皿都敢不專心對待,把它摔碎。就這情況,不就地殺了他,都是皇帝仁慈了。

四.唐僧是如來佛祖內定的取經人

這個謠言大概是因爲唐僧是如來二弟子金蟬子的轉世,但這只是作者給唐僧一個不同尋常的背景罷了,就像如意金箍棒被大禹使用過,豬八戒是天蓬元帥下凡,沙僧是捲簾大將臨凡。

原著中,陳玄奘是因爲魏徵與蕭瑀、張道源三人“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所以才被引薦給唐太宗,就連唐太宗都知道陳玄奘是陳光蕊之子,所以在當時,陳玄奘就已經是廣爲人知的高僧了。

後面觀音菩薩也不是直接找陳玄奘的,先看原文: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自領瞭如來佛旨,在長安城訪察取經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實有德行者。忽聞得太宗宣揚善果,選舉高僧,開建大會,又見得法師壇主,乃是江流兒和尚,正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長老,菩薩十分歡喜……這菩薩近前來,拍着寶臺,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麼?”玄奘聞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臺來……當時(唐太宗)在寺中問曰:“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問不了,旁邊閃過法師,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觀音菩薩也是就地考察了好幾天,聽說了水陸大會的主持是陳玄奘,感覺有戲,才趕緊去訪察,看看能不能叫他去取經。結果,菩薩在玄奘講經時厲聲高叫,玄奘也不生氣,而是滿心歡喜,滿是求知的慾望。最後,唐太宗問誰願去,陳玄奘也是第一個答應的。

可以說,陳玄奘熱愛佛教,熟讀佛教經典,根源好,德行高,求知慾強,同時也足夠勇敢(最少當時能看出來),絕對是絕佳的取經人。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了,也不知道我昨天爲啥要把投票設那麼長時間,下一篇就寫《妖怪篇》吧。

PS:如果大家覺得我寫的還行,請多多點贊和評論,我想掙點錢買遊戲。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