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大辟谣取经团队篇

截至目前,想看辟谣系列的人比较多,那就继续写辟谣系列吧,但是谣言太多了,后面除了《妖怪篇》应该还会写。唉,谣言太多了,慢慢来吧。

一.真假美猴王中,六耳猕猴杀死并替代了孙悟空

这个谣言可以说是广为流传了,我可以先用阴谋论的逻辑来反驳一下。

阴谋论里,唐僧是如来内定的,肯定是取经团队的中心,先前,孙悟空就算是和唐僧闹矛盾,也没想过打死唐僧(除了刚戴上紧箍的时候),最多也就是互骂两句或者闹点小脾气,就算被误会了,孙悟空也愿意回去救唐僧。反观六耳猕猴,刚来就因为唐僧不喝他打的水,就差点把唐僧打死。所以,为什么要放弃情绪稳定的孙悟空,而选择情绪暴躁的六耳猕猴呢?

还有一个咋一看挺有逻辑的谣言:真假美猴王中,六耳猕猴是要陷害孙悟空,才打的唐僧,以取得唐僧信任和名正言顺地打死孙悟空,更好地替代孙悟空。

这个就更扯了,首先,唐僧生气是因为孙悟空打死几个强盗,真想要替换孙悟空,还不如出手救下那几个强盗,并且叫唐僧他们看到,这样他们的好感度会暴增。然后联系前文,取经的总负责人观音菩萨很中意孙悟空,不仅给了孙悟空皈依正道的机会,而且在取经路上也给了孙悟空莫大的帮助,两个人关系也是极好,见面后经常拌嘴说笑。最后,我想说个不知道算不算冷的知识,在原著里,对六耳猕猴的称呼是“那行者”,对孙悟空的称呼是“这大圣”,假悟空被真悟空打死后,对和如来对话的真悟空的称呼也是“大圣”。

二.猪八戒一直在隐藏实力,真实实力远比孙悟空强

先看一下孙悟空和猪八戒对打时的赞诗:行者金睛似闪电,妖魔环眼似银花。这一个口喷彩雾,那一个气吐红霞。气吐红霞昏处亮,口喷彩雾夜光华。金箍棒,九齿钯,两个英雄实可夸:一个是大圣临凡世,一个是元帅降天涯。那个因失威仪成怪物,这个幸逃苦难拜僧家。钯去好似龙伸爪,棒迎浑若凤穿花。那个道:“你破人亲事如杀父!”这个道:“你强奸幼女正该拿!”闲言语,乱喧哗,往往来来棒架钯。看看战到天将晓,那妖精两膊觉酸麻。

赞诗中最后两句“闲言语,乱喧哗,往往来来棒架钯。看看战到天将晓,那妖精两膊觉酸麻。”完全可以看出来孙悟空并没有动真格的,

而且孙悟空对着高太公说的也是“你这老儿不知分限。那怪也曾对我说,他虽是食肠大,吃了你家些茶饭,他与你干了许多好事。这几年挣了许多家资,皆是他之力量。他不曾白吃了你东西,问你祛他怎的。据他说,他是一个天神下界,替你把家做活,又未曾害了你家女儿。想这等一个女婿,也门当户对,不怎么坏了家声,辱了行止。当真的留他也罢。”

孙悟空应该是比较同情猪八戒的,但当时,在孙悟空心中,他们师徒受了高太公的恩,而且猪八戒也是个山野精怪,所以孙悟空总要帮高太公解决问题。

后面也有许多妖怪能看出猪八戒和孙悟空的差距。例如:

猪沙大战黄袍怪是“却说那八戒、沙僧与怪斗经个三十回合,不分胜负。你道怎么不分胜负?若论赌手段,莫说两个和尚,就是二十个,也敌不过那妖精。”

孙悟空大战黄袍怪是“他两个战有五六十合,不分胜负。行者心中暗喜道:‘这个泼怪,他那口刀,倒也抵得住老孙的这根棒。等老孙丢个破绽与他,看他可认得。’好猴王,双手举棍,使一个高探马的势子。那怪不识是计,见有空儿,舞着宝刀,径奔下三路砍,被行者急转个大中平,挑开他那口刀,又使个叶底偷桃势,望妖精头顶一棍,就打得他无影无踪,急收棍子看处,不见了妖精。”

猪八戒与银角大王激斗是“有二十回合,不分胜负。八戒发起狠来,舍死的相迎。那怪见他捽耳朵,喷粘涎,舞钉钯,口里吆吆喝喝的,也尽有些悚惧,即回头招呼小怪,一齐动手。若是一个打一个,其实还好。他见那些小妖齐上,慌了手脚,遮架不住,败了阵,回头就跑。”

银角看到孙悟空施法开路的反应是“他在山顶上看见,魂飞魄丧,忽失声道:‘几年间闻说孙行者,今日才知话不虚传果是真。’”连正面和孙悟空战斗的勇气都没了,决定用计策解决孙悟空。

猪八戒打狐阿七大王是“这壁厢八戒见了,急掣九齿钯挡住。一个抵一个,战经多时,不分胜败,那老魔喝了一声,众妖兵一齐围上。”

孙悟空秒狐阿七大王是“两个在山头一来一往,战经三四回合,那怪力软,败阵回走。”

猪八戒战白象是“他两个在山坡前搭上手,斗不上七八回合,呆子手软,架不得妖魔。”

孙悟空战白象是“行者原无此意,倒是八戒教了他。他就把棒幌一幌,小如鸡子,长有丈余,真个往他鼻孔里一搠。那妖精害怕,沙的一声,把鼻子捽放,被行者转手过来,一把挝住,用气力往前一拉,那妖精护疼,随着手举步跟来。”

猪沙大战灵感大王是“三人在水底下斗经两个时辰,不分胜败。猪八戒料道不得赢他,对沙僧丢了个眼色,二人诈败佯输,各拖兵器,回头就走。”

孙悟空秒灵感大王是“搭上手未经三合,那妖遮架不住,打个花,又淬于水里,遂此风平浪息。”

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描写,我都无法得出猪八戒比孙悟空强的结论,只能说吴闲云和叶知秋的门徒太强了。

三.沙僧是玉帝卧底

这个沙雕谣言到底是怎么传起来的,太奇怪了,原著里,沙僧的戏份少得可怜,甚至远比不上猪八戒,为啥会有这种谣言呢?

唉,先看原文吧,原文中沙僧的自述是“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

首先,沙僧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銮舆是指天子的车架,也就是玉帝的车架,也就是说沙僧只是玉帝身边的一个侍从,放凡间也就是个太监、下人之类的角色。琉璃在古代是皇室专用的,而且是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可以说相当珍贵了。

试想一下,在一场盛大的宴会上,百官群臣都在的情况下,一个下人失手打碎了一件极其珍贵的器皿,而且是皇室专用的,这完全可以理解成,他完全不把皇帝放眼里,皇室专用的器皿都敢不专心对待,把它摔碎。就这情况,不就地杀了他,都是皇帝仁慈了。

四.唐僧是如来佛祖内定的取经人

这个谣言大概是因为唐僧是如来二弟子金蝉子的转世,但这只是作者给唐僧一个不同寻常的背景罢了,就像如意金箍棒被大禹使用过,猪八戒是天蓬元帅下凡,沙僧是卷帘大将临凡。

原著中,陈玄奘是因为魏征与萧瑀、张道源三人“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所以才被引荐给唐太宗,就连唐太宗都知道陈玄奘是陈光蕊之子,所以在当时,陈玄奘就已经是广为人知的高僧了。

后面观音菩萨也不是直接找陈玄奘的,先看原文: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来……当时(唐太宗)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问不了,旁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观音菩萨也是就地考察了好几天,听说了水陆大会的主持是陈玄奘,感觉有戏,才赶紧去访察,看看能不能叫他去取经。结果,菩萨在玄奘讲经时厉声高叫,玄奘也不生气,而是满心欢喜,满是求知的欲望。最后,唐太宗问谁愿去,陈玄奘也是第一个答应的。

可以说,陈玄奘热爱佛教,熟读佛教经典,根源好,德行高,求知欲强,同时也足够勇敢(最少当时能看出来),绝对是绝佳的取经人。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也不知道我昨天为啥要把投票设那么长时间,下一篇就写《妖怪篇》吧。

PS:如果大家觉得我写的还行,请多多点赞和评论,我想挣点钱买游戏。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