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機指南--顯示器篇】手把手教你挑選顯示器。

我之前發的文章教大家如何裝機,如何裝系統,如何認識硬件,如何挑選配置,以及一系列配置單等,甚至還有一些NAS小型服務器的文章,但是忽略一個問題,這所有的硬件,都需要一個媒介去顯示其中的畫面,市面上的顯示器五花八門,參數多種多樣,看的人那叫一個眼花繚亂,今天我將用圖文的方式來講解一下顯示器的衆多參數應該怎麼看。

一、顯示器尺寸應該怎麼挑選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需求,需要多大的顯示器,屏幕並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分辨率越高越好,要根據自己的坐姿習慣,日常需求以及配置性能去選擇對應的顯示器,在2025年,主流的顯示器一般在20英寸-50英寸之間,接下來列舉幾種日常使用的情況僅供參考:

日常辦公時,人眼距離顯示器一般50釐米到70釐米,想要看的舒適,不晃眼不頭暈,通常適合選 ,20英寸到27英寸比較合適,說實話,30英寸都很大了,因爲我辦公室用的就是30寸的顯示器,看的發暈,沒辦法,公司配的,我也改變不了。

中距離觀看顯示器的時候,也就是70釐米到90釐米之間,建議挑選24-30寸的顯示器,顯示器太小看不清楚,顯示器太大同樣會出現上面那種情況。

稍微遠一些距離看的時候,這個時候一般屬於在電腦桌前,但是又半躺在椅子或者沙發上,建議買30-42寸顯示器,不過也要注意桌面尺寸能不能放得下。

長距離觀看的時候,建議直接買電視當顯示器用,因爲超大尺寸的顯示器性價比明顯不如電視。

二、屏幕比例和分辨率參數講解

屏幕比例就是屏幕寬度和高度的比例,常見的比例有16:9、16:10、3:2,以及帶魚屏比例21:9和32:9,不同的需求按需挑選不同的屏幕比例。

通常來說,16:9的顯示器,分辨率一般都是:FHD 1920*1080(俗稱1080P)、QHD 2560*1440(俗稱2K)、4KUHD 3840*2160(俗稱4K)、8KUHD 7680*4320(俗稱8K)一般常用的主流顯示器是1080P和2K,4K非常喫配置,互聯網上人均5090,一問用什麼顯示器就露餡,就當下最新的顯卡來說,想要4K高畫質暢玩3A大作,得5080 16G顯卡往上,一套配置得一萬五六,2K得5070 12G顯卡往上,一套也得小一萬,1080P 5060 8G顯卡即可,全套也需要四千多。

16:10相比16:9的屏幕可視面積增加11%

16:10相比16:9的屏幕可視面積增加11%

選擇16:10的屏幕比例意味着得到更好的屏幕邊框——四邊窄邊框的視覺效果,縱向看到的內容會更多,也容易實現全面屏。缺點就是有些遊戲,軟件等適配16:9的比例,視覺上會看到上下兩個大黑邊,想要鋪滿屏幕,畫面就要被拉伸,視覺體驗相對來說不會那麼好。16:10的分辨率一般在1920*1200、2560*1600、3840*2400等。

3:2屏幕比例,對比16:9屏幕,可視面積增加18.5%

3:2屏幕比例,對比16:9屏幕,可視面積增加18.5%

視頻製作可同時編輯更多的軌道,提高剪輯效率,比較適合剪輯等文件處理的日常辦公。處理文件也能看到更全面的內容。缺點就是看視頻會有更大的黑邊,部分軟件會出現比例不適的情況。3:2的分辨率一般在1920*1280、2160*1440、3000*2000等。

21:9屏幕比例可同時開多個窗口,MOBA類遊戲從上路看到下路也不是問題

這類屏幕更適合用來娛樂,不是很適合用來在辦公室近距離日常辦公,從左看到右還要轉頭,眼睛不斷來回切換,更容易產生眩暈感,脖子和肩頸部位也更容易疲勞。21:9的分辨率一般在2560*1080、3440*1440 、3840*1600等。

三、亮度和對比度

亮度:衡量顯示器屏幕發光強度的重要指標。衡量亮度的參數叫尼特(nit)或者坎德拉每平方米(cd/㎡),高亮度可以提升屏幕的抗干擾能力,在光線較亮的地方,也可以正常顯示。現在主流的顯示器基本都能做到300nit以上的亮度,好點的400-500nit,至於600nit以上適合專業人士,對應的亮度越高,成本越高。

對比度:對比度是顯示屏上最亮的白色和最暗的黑色之間的亮度比值。顯示器亮度拉到最高,此時最亮區域是500nit,最暗區域是0.5nit,那對比度就是500除以0.5等於1000:1。對比度越大,畫面的明暗細節和層次感就會越分明,色彩也會更豔麗一些,尤其是在動態圖像對比方面,對比度越高越好,還有一個參數叫做動態對比度,動態對比度是在畫面和亮度不同的情況下測試出來的,把顯示器亮度拉到最高,取得最亮區域爲500nit,再把顯示器亮度拉到最低,取得最暗區域爲0.001nit,此時的對比度500000:1,這個誇張的數值就是動態對比度,有些奸商會拿這個數值來宣傳產品,不能說虛假宣傳,不過也沒什麼參考價值。

四、顯示器面板應該怎麼選?

面板也就是屏幕裏面的發光材料,佔顯示器成本的大頭,面板從基礎上決定顯示器的響應時間、色彩、可視角度、對比度等一系列的顯示效果,面板的選擇相當重要。常見的顯示器面板類型有TN、VA、IPS三種,且都屬於LCD技術面板的範疇,接下來講講這幾種面板的詳細參數。

IPS面板:工作原理是液晶分子默認呈水平排列狀,每個晶體單元設計成“V形”,以提升可視角度。其自身獨特的水分子結構,用手指觸摸屏幕沒有水波紋或者暗影,畫面穩定不會變形,又稱爲硬屏;IPS面板技術日益成熟,LG在最初IPS的基礎上,發展出Nano-IPS、AH-IPS、 IPS Black;三星發展出PLS;友達光電發展出AHVA、Fast-IPS;京東方發展出ADS;羣創發展出了AAS等等。

Nano-IPS:專注於色彩:LG在2017年底推出了該面板,加入了納米粒子,能吸收過高的波長,從而改進顯示光輸出的強度和純度以及色彩精度,提升了顯示器的色彩準確性和對比度。實現更廣的色域覆蓋,在顏色表現力方面更加準確、豐富。

IPS Black:專注於HDR,在傳統IPS面板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深黑程度,對比度達到了驚人的2000:1,表現出真實的清晰度和更準確的色彩,大幅度緩解了IPS面板純黑色“不純”的問題,適合設計類工作者使用,不過價格一般較高。

Fast-IPS:專注於更快的響應速度,是在IPS的基礎上通過對面板電壓工作機理進行改進,實現了四倍“超頻”,實現了更快的響應速度,適合FPS玩家。

TN面板:由夾在兩個偏振濾光片之間的液晶組成,呈“扭曲”的排列方式,用手觸摸屏幕時,能夠看到明顯的水波紋理,也被稱之爲軟屏幕;其特點是液晶分子偏轉速度快,因此在響應時間上有很大優勢,但顏色表現與可視角度上,是它的劣勢所在,僅適合極少數 FPS 電競職業選手。

VA面板:採用了垂直排列的晶體陣列,默認情況下晶體是垂直排列的,在電極加電,會發生“傾斜”,然後變水平,由此通過光線。所以VA面板能夠提供非常高的對比度。但是VA面板的響應速度最快只能達到4ms,均都在 20ms 左右,不太適合用於畫面快速閃爍的用途,例如FPS遊戲、MOBA遊戲等。

OLED面板:有LCD面板沒有的像素自發光特性。它的面板結構更簡單,採用輕薄有機材料塗層和玻璃基板,電流通過時,電子激發有機材料裏的發光層,無需背光層,所以只要精準控制電流大小,實現每一個像素點的獨立開關,讓畫面產生分明的明暗對比。OLED面板目前屬於高端市場,價格相對來說也非常昂貴。

圖源互聯網,如侵刪

五、什麼是HDR?

它英文全稱是High Dynamic Range,也就是高動態範圍,對應的顯示技術就是SDR(標準動態範圍),同樣都是視覺數字媒體中使用的標準,HDR與SDR相比,在動態範圍、色域、位深這三個指標上,有明顯提升,圖像上記錄的亮部和暗部的細節更豐富,能在顯示器中還原出更逼真的效果。

電視機和部分顯示器支持HDR10標準,理論上300-1000nit範圍內的亮度都可以支持HDR10,不過不要把1000nit和HDR1000相混淆。HDR400、HDR600甚至HDR1000、HDR1400是VESA(視頻電子標準協會)對的DisplayHDR等級劃分,它在支持HDR10基礎之上,進而根據顯示器的亮度、色域、調光類型、黑電平(black level)等劃分等級,等級以峯值亮度來命名。LCD顯示設備的DisplayHDR分爲400/500/600/1000/1400五個不同的等級,數字指的是顯示HDR內容時的全屏峯值亮度和10%區域局部亮度,數字越大、標準越高、效果越好;針對LED顯示器量身打造的新標準,分爲400/500/600 True Black三個等級,數字代表顯示HDR內容時的10%區域局部亮度,也是數字越大、標準越高、效果越好,根據自身預算和需求挑選對應的標準即可。

六、顯示器的刷新率、響應時間、色域、色深標準

刷新率就是屏幕每秒刷新畫面的次數。常見的刷新率有60Hz、144Hz、165Hz、240Hz。 60hz刷新率表示我們在1秒內顯示60張圖片,而144Hz表示屏幕將在1秒內顯示144張圖片,依此類推。同樣根據需求和預算去挑選對應的標準即可。

顯示器響應時間是指一個色彩向另一個色彩轉變需要的時間。對於以反應速度要求高著稱的電子競技遊戲而言,響應時間越低越好,如果響應時間過長,在顯示動態影像時,就會產生較嚴重的“拖尾”現象。日常辦公選擇4ms以下的顯示器也可以,FPS等電競遊戲建議選1ms響應時間的顯示器。

刷新率測試和響應時間網站:testufo

色域即色彩空間,是一個數字概念,色域是對顏色進行編碼的方法,一臺顯示器,顯示顏色的極限就是紅綠藍各自亮度最大,其他由紅綠藍三個顏色混合出來的顏色,只可能會在他們三個點連線的內部區域當中,色域值有四個標準:sRGB、Adobe RGB 、NTSC和DC1-P3。

sRGB:主流標準,顯示器絕大部分都是按照這個標準制作設計的,覆蓋率越高越好,設計領域需要99%以上的覆蓋率。

Adobe RGB:出版印刷、打印圖像等,需要按照Adobe RGB標準,Adobe RGB需達覆蓋率99%。

NTSC:過時標準,現在一般不是很認可。

DC1-P3:看高清電影時需要看DC1-P3標準,DC1-P3覆蓋率需達98-99%。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色深、色準和色溫,基本上不需要過多關注,簡單瞭解即可,不用過度追求。

色準:代表的是顯示器色彩精準度的參數,多用△E表示,越低,顯示色彩和標準色彩偏差越小,對於普通人來說,在3-12之間,即可滿足日常上網、打遊戲、看視頻的需求。≤2,就非常專業了,適合色彩敏感及對細節有嚴格要求的專業設計人士。

色深:色位深度,反應色彩過度是否流暢細膩,主流顯示器色深爲6bit、8bit、10bit,肉眼分辨的色深也就只能到8bit,市面上的顯示器大部分都是8bit原生,支持10bit色深的顯示器是通過FRC(也就是8bit抖10bit)技術實現的,原生10bit顯示器價格較高,對於非專業人士性價比不高,色深8bit顯示器就夠用了。

色溫:顯示器顏色的冷暖,色溫數值越大,顏色越冷。

最後提醒一句,挑選顯示器的時候注意接口,儘量選用最新DP標準和HDMI標準接口,以便實現高刷高分辨率,老舊接口不一定支持這些高刷新率和HDR等新標準。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手把手裝機指南系列的全部內容,您的關注收藏轉發是我最大的動力,如果有什麼缺失,歡迎評論區補充!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