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发的文章教大家如何装机,如何装系统,如何认识硬件,如何挑选配置,以及一系列配置单等,甚至还有一些NAS小型服务器的文章,但是忽略一个问题,这所有的硬件,都需要一个媒介去显示其中的画面,市面上的显示器五花八门,参数多种多样,看的人那叫一个眼花缭乱,今天我将用图文的方式来讲解一下显示器的众多参数应该怎么看。
一、显示器尺寸应该怎么挑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需要多大的显示器,屏幕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分辨率越高越好,要根据自己的坐姿习惯,日常需求以及配置性能去选择对应的显示器,在2025年,主流的显示器一般在20英寸-50英寸之间,接下来列举几种日常使用的情况仅供参考:
日常办公时,人眼距离显示器一般50厘米到70厘米,想要看的舒适,不晃眼不头晕,通常适合选 ,20英寸到27英寸比较合适,说实话,30英寸都很大了,因为我办公室用的就是30寸的显示器,看的发晕,没办法,公司配的,我也改变不了。
中距离观看显示器的时候,也就是70厘米到90厘米之间,建议挑选24-30寸的显示器,显示器太小看不清楚,显示器太大同样会出现上面那种情况。
稍微远一些距离看的时候,这个时候一般属于在电脑桌前,但是又半躺在椅子或者沙发上,建议买30-42寸显示器,不过也要注意桌面尺寸能不能放得下。
![]()
长距离观看的时候,建议直接买电视当显示器用,因为超大尺寸的显示器性价比明显不如电视。
二、屏幕比例和分辨率参数讲解
屏幕比例就是屏幕宽度和高度的比例,常见的比例有16:9、16:10、3:2,以及带鱼屏比例21:9和32:9,不同的需求按需挑选不同的屏幕比例。
![]()
通常来说,16:9的显示器,分辨率一般都是:FHD 1920*1080(俗称1080P)、QHD 2560*1440(俗称2K)、4KUHD 3840*2160(俗称4K)、8KUHD 7680*4320(俗称8K)一般常用的主流显示器是1080P和2K,4K非常吃配置,互联网上人均5090,一问用什么显示器就露馅,就当下最新的显卡来说,想要4K高画质畅玩3A大作,得5080 16G显卡往上,一套配置得一万五六,2K得5070 12G显卡往上,一套也得小一万,1080P 5060 8G显卡即可,全套也需要四千多。
![]()
16:10相比16:9的屏幕可视面积增加11%
16:10相比16:9的屏幕可视面积增加11%
选择16:10的屏幕比例意味着得到更好的屏幕边框——四边窄边框的视觉效果,纵向看到的内容会更多,也容易实现全面屏。缺点就是有些游戏,软件等适配16:9的比例,视觉上会看到上下两个大黑边,想要铺满屏幕,画面就要被拉伸,视觉体验相对来说不会那么好。16:10的分辨率一般在1920*1200、2560*1600、3840*2400等。
![]()
3:2屏幕比例,对比16:9屏幕,可视面积增加18.5%
3:2屏幕比例,对比16:9屏幕,可视面积增加18.5%
视频制作可同时编辑更多的轨道,提高剪辑效率,比较适合剪辑等文件处理的日常办公。处理文件也能看到更全面的内容。缺点就是看视频会有更大的黑边,部分软件会出现比例不适的情况。3:2的分辨率一般在1920*1280、2160*1440、3000*2000等。
![]()
21:9屏幕比例可同时开多个窗口,MOBA类游戏从上路看到下路也不是问题
这类屏幕更适合用来娱乐,不是很适合用来在办公室近距离日常办公,从左看到右还要转头,眼睛不断来回切换,更容易产生眩晕感,脖子和肩颈部位也更容易疲劳。21:9的分辨率一般在2560*1080、3440*1440 、3840*1600等。
三、亮度和对比度
![]()
亮度:衡量显示器屏幕发光强度的重要指标。衡量亮度的参数叫尼特(nit)或者坎德拉每平方米(cd/㎡),高亮度可以提升屏幕的抗干扰能力,在光线较亮的地方,也可以正常显示。现在主流的显示器基本都能做到300nit以上的亮度,好点的400-500nit,至于600nit以上适合专业人士,对应的亮度越高,成本越高。
![]()
对比度:对比度是显示屏上最亮的白色和最暗的黑色之间的亮度比值。显示器亮度拉到最高,此时最亮区域是500nit,最暗区域是0.5nit,那对比度就是500除以0.5等于1000:1。对比度越大,画面的明暗细节和层次感就会越分明,色彩也会更艳丽一些,尤其是在动态图像对比方面,对比度越高越好,还有一个参数叫做动态对比度,动态对比度是在画面和亮度不同的情况下测试出来的,把显示器亮度拉到最高,取得最亮区域为500nit,再把显示器亮度拉到最低,取得最暗区域为0.001nit,此时的对比度500000:1,这个夸张的数值就是动态对比度,有些奸商会拿这个数值来宣传产品,不能说虚假宣传,不过也没什么参考价值。
四、显示器面板应该怎么选?
面板也就是屏幕里面的发光材料,占显示器成本的大头,面板从基础上决定显示器的响应时间、色彩、可视角度、对比度等一系列的显示效果,面板的选择相当重要。常见的显示器面板类型有TN、VA、IPS三种,且都属于LCD技术面板的范畴,接下来讲讲这几种面板的详细参数。
IPS面板:工作原理是液晶分子默认呈水平排列状,每个晶体单元设计成“V形”,以提升可视角度。其自身独特的水分子结构,用手指触摸屏幕没有水波纹或者暗影,画面稳定不会变形,又称为硬屏;IPS面板技术日益成熟,LG在最初IPS的基础上,发展出Nano-IPS、AH-IPS、 IPS Black;三星发展出PLS;友达光电发展出AHVA、Fast-IPS;京东方发展出ADS;群创发展出了AAS等等。
Nano-IPS:专注于色彩:LG在2017年底推出了该面板,加入了纳米粒子,能吸收过高的波长,从而改进显示光输出的强度和纯度以及色彩精度,提升了显示器的色彩准确性和对比度。实现更广的色域覆盖,在颜色表现力方面更加准确、丰富。
IPS Black:专注于HDR,在传统IPS面板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深黑程度,对比度达到了惊人的2000:1,表现出真实的清晰度和更准确的色彩,大幅度缓解了IPS面板纯黑色“不纯”的问题,适合设计类工作者使用,不过价格一般较高。
Fast-IPS:专注于更快的响应速度,是在IPS的基础上通过对面板电压工作机理进行改进,实现了四倍“超频”,实现了更快的响应速度,适合FPS玩家。
TN面板:由夹在两个偏振滤光片之间的液晶组成,呈“扭曲”的排列方式,用手触摸屏幕时,能够看到明显的水波纹理,也被称之为软屏幕;其特点是液晶分子偏转速度快,因此在响应时间上有很大优势,但颜色表现与可视角度上,是它的劣势所在,仅适合极少数 FPS 电竞职业选手。
VA面板:采用了垂直排列的晶体阵列,默认情况下晶体是垂直排列的,在电极加电,会发生“倾斜”,然后变水平,由此通过光线。所以VA面板能够提供非常高的对比度。但是VA面板的响应速度最快只能达到4ms,均都在 20ms 左右,不太适合用于画面快速闪烁的用途,例如FPS游戏、MOBA游戏等。
OLED面板:有LCD面板没有的像素自发光特性。它的面板结构更简单,采用轻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电流通过时,电子激发有机材料里的发光层,无需背光层,所以只要精准控制电流大小,实现每一个像素点的独立开关,让画面产生分明的明暗对比。OLED面板目前属于高端市场,价格相对来说也非常昂贵。
![]()
图源互联网,如侵删
五、什么是HDR?
它英文全称是High Dynamic Range,也就是高动态范围,对应的显示技术就是SDR(标准动态范围),同样都是视觉数字媒体中使用的标准,HDR与SDR相比,在动态范围、色域、位深这三个指标上,有明显提升,图像上记录的亮部和暗部的细节更丰富,能在显示器中还原出更逼真的效果。
![]()
电视机和部分显示器支持HDR10标准,理论上300-1000nit范围内的亮度都可以支持HDR10,不过不要把1000nit和HDR1000相混淆。HDR400、HDR600甚至HDR1000、HDR1400是VESA(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对的DisplayHDR等级划分,它在支持HDR10基础之上,进而根据显示器的亮度、色域、调光类型、黑电平(black level)等划分等级,等级以峰值亮度来命名。LCD显示设备的DisplayHDR分为400/500/600/1000/1400五个不同的等级,数字指的是显示HDR内容时的全屏峰值亮度和10%区域局部亮度,数字越大、标准越高、效果越好;针对LED显示器量身打造的新标准,分为400/500/600 True Black三个等级,数字代表显示HDR内容时的10%区域局部亮度,也是数字越大、标准越高、效果越好,根据自身预算和需求挑选对应的标准即可。
六、显示器的刷新率、响应时间、色域、色深标准
刷新率就是屏幕每秒刷新画面的次数。常见的刷新率有60Hz、144Hz、165Hz、240Hz。 60hz刷新率表示我们在1秒内显示60张图片,而144Hz表示屏幕将在1秒内显示144张图片,依此类推。同样根据需求和预算去挑选对应的标准即可。
显示器响应时间是指一个色彩向另一个色彩转变需要的时间。对于以反应速度要求高著称的电子竞技游戏而言,响应时间越低越好,如果响应时间过长,在显示动态影像时,就会产生较严重的“拖尾”现象。日常办公选择4ms以下的显示器也可以,FPS等电竞游戏建议选1ms响应时间的显示器。
![]()
刷新率测试和响应时间网站:testufo
色域即色彩空间,是一个数字概念,色域是对颜色进行编码的方法,一台显示器,显示颜色的极限就是红绿蓝各自亮度最大,其他由红绿蓝三个颜色混合出来的颜色,只可能会在他们三个点连线的内部区域当中,色域值有四个标准:sRGB、Adobe RGB 、NTSC和DC1-P3。
sRGB:主流标准,显示器绝大部分都是按照这个标准制作设计的,覆盖率越高越好,设计领域需要99%以上的覆盖率。
Adobe RGB:出版印刷、打印图像等,需要按照Adobe RGB标准,Adobe RGB需达覆盖率99%。
NTSC:过时标准,现在一般不是很认可。
DC1-P3:看高清电影时需要看DC1-P3标准,DC1-P3覆盖率需达98-99%。
![]()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色深、色准和色温,基本上不需要过多关注,简单了解即可,不用过度追求。
色准:代表的是显示器色彩精准度的参数,多用△E表示,越低,显示色彩和标准色彩偏差越小,对于普通人来说,在3-12之间,即可满足日常上网、打游戏、看视频的需求。≤2,就非常专业了,适合色彩敏感及对细节有严格要求的专业设计人士。
色深:色位深度,反应色彩过度是否流畅细腻,主流显示器色深为6bit、8bit、10bit,肉眼分辨的色深也就只能到8bit,市面上的显示器大部分都是8bit原生,支持10bit色深的显示器是通过FRC(也就是8bit抖10bit)技术实现的,原生10bit显示器价格较高,对于非专业人士性价比不高,色深8bit显示器就够用了。
色温:显示器颜色的冷暖,色温数值越大,颜色越冷。
最后提醒一句,挑选显示器的时候注意接口,尽量选用最新DP标准和HDMI标准接口,以便实现高刷高分辨率,老旧接口不一定支持这些高刷新率和HDR等新标准。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手把手装机指南系列的全部内容,您的关注收藏转发是我最大的动力,如果有什么缺失,欢迎评论区补充!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