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參考:
《未來主義者建築宣言》-聖·伊利亞、菲利波·托馬索·馬裏內蒂
《西方設計史》-黃虹、顏勇
《西方近現代建築史》-吳煥加
《現代藝術理論Ⅰ:從後印象主義到未來主義》-赫歇爾·B·奇普
[未來主義](Futurism)
[未來],一個歷代人類都在不斷追索的概念,超越時間、超越空間、超越意志。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超越世代的人們聯合起來,共同推進着人類的知識邊界,只要有一人將歷史傳承,過去與現在的生命姿態都將被傳遞到不可觸及的未來。
可未來是什麼?這個概念太過廣博,是靈魂的紐帶、是知性的傳承亦是生命的連鎖,對我來說,未來是死者的意義被生者繼承,而生者則不斷延續,努力活完短短的一生,將成果由後代繼承。如此反覆,慢慢成長,簡直就像永存的生命,我們的現在也是過去的人們想要見到的未來,或許百年後的閃爍也是當下的人樂於成見的。
[新加坡/新加坡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
但人心中的概念是有區別的,對於意大利詩人[菲利波·托馬索·馬裏內蒂]來說,未來是對過去的反叛。正如他在1909年2月的時候,在法國《費加羅報》發表的文章《未來主義宣言》,他不斷熱情謳歌工業化所帶來的人類歷史空前的物質成就:
“我們要歌唱那些由電燈照亮的兵工廠與船塢的午夜狂熱;那些貪得無厭地吞食着長蛇般噴煙的列車的火車站;那些在彎曲的煙塵所形成的陰雲下的工廠;那些在陽光下像刀劍一樣閃光的橋樑;那些追趕着地平線的探險的輪船;那些用車輪飛馳過大地的胸膛,猶如裝了鋼管馬具的駿馬般的機車;那些從容不迫地飛翔的飛機,它的螺旋槳像旗幟般拍打着疾風,其聲音猶如浩蕩人羣的喝彩。”
從他的這些形容裏面,我們能探尋到未來主義的一個核心理念:
即對速度、運動、緊迫性和抒情性等動態美的表達
[布魯塞爾/原子塔模型] (Atomium)
馬裏內蒂呼籲廢止舊的時間與空間,強烈表達先鋒分子在新興的時空秩序中進行政治、科學和美學干預的意願。
而這篇文章的發佈,也標誌着未來主義的誕生。這是一戰前西歐建築改革思潮中最激進、最堅決的一部分,其觀點也最肯定、最鮮明、最少含糊和妥協,是近半個世紀以來許多改革者的零散思想的集大成和深化的產物,對後世影響頗深。
未來派全盤否定傳統文藝的價值,認爲人類的文化遺產和現存的文化都是腐朽、僵死,與現時代的精神不相容的。但他們的目的並不只是要簡單地推翻傳統藝術,而是要建立起新的、適應現代化生活需求,更要面向未來的新藝術。而當時恰逢一戰,所以這些概念迅速席捲了整個意大利文化界,包括繪畫、雕塑、建築、設計、電影、服裝、文學、戲劇、音樂,甚至是烹飪。而之後還逐漸蔓延到其他歐洲國家,如荷蘭、德國、英國和蘇聯等地方。
這種新的藝術誕生於工業化的土壤,並以謳歌現代工業文明的成就爲其主要目的。未來主義建築是對工業浪潮不加掩飾的讚美與暢想,在建造中最看重的是形成理性的建築語言。
[菲亞特/林格託工廠](Fiat Lingotto Factory)
而要問起誰是第一個將未來主義詮釋在建築上的代表,那必定繞不開位處菲亞特的林格託工廠。
這是一個由工程師賈科梅· 馬特–特魯科所設計的,佔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容積爲100萬立方米的新汽車工廠。林格託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廠,每年可以生產5萬輛菲亞特。它的建築是前衛、有影響力且令人印象深刻的。
整棟大樓相當於一條汽車生產的超長流水線。在一樓,生產原料被製成汽車配件;輸送到二樓組裝製造成發動機和車身;在三樓安裝上變速箱和方向盤;四樓完成剎車和車輛內飾;五樓完成全車的最終檢測。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屋頂設計,包含一條形似田徑賽場的試車跑道。
這使得汽車在完成生產後可以直接在屋頂進行試車,這種設計不僅實用,還極具未來感,那兩端的坡道和屋頂的跑道,也讓先鋒派的人們狂喜。
這條跑道的作用對於汽車工廠來說也非常明顯:可以把客戶迅速帶到樓頂,然後在一場華麗的推銷中,邀請他們在生產汽車的工廠樓頂試駕汽車,接着談成一單又一單的生意。
[菲亞特/林格託工廠](Fiat Lingotto Factory)【NEW】
到1970年代末,該工廠已經過時,被更大、更先進的米拉菲奧裏工廠所取代。菲亞特也最終決定在1982年關閉它,後來被改建爲集商場、酒店、辦公樓、禮堂、音樂廳和美術館等爲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共建築。如今,它仍然是意大利的一個重要地標和打卡聖地。
但對於1923年的馬裏內蒂來說,這座建築代表了一扇通往明天的迷人之窗:城市中有高高架起的走道,飛機降落在建築物頂部,一切都在永恆的、令人眼花繚亂的運動中。它標誌着過時和頹廢建築的終結。馬裏內蒂欣喜地發現,這座建築似乎證實了他的觀點,即過去已經死亡。
蘇聯
林格託之後,建築藝術由於世界大戰的影響停滯了一段時間。但人類對於藝術的追求總是從不停歇的,二戰一過,積壓許久的藝術創作慾望馬上迎來大爆發。世界各地的未來主義建築也在這一階段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在進入20世紀60年代之前,未來主義一直在沉默的發展,在全世界遍地開花,而真正讓未來主義建築迎來大爆發的地方正是,你滴蘇聯吶。
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着數字化信息的到來,工業技術的革新,科技、文化的進步,讓人們對建築空間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具有複雜空間、形態各異的建築也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全世界的各個角落。
其後,作爲上世紀中後期的超級大國,工業革命發展、文化自信等多種因素,讓蘇聯也極力實踐着對未來的暢想,各種天馬行空的未來主義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它們的線條流暢,彷彿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讓人一眼就能認出那是蘇聯的標誌。
[亞美尼亞/鋼之泉](Iron Fountain)
[格魯吉亞/儀式宮](Palace of Rituals)
[俄羅斯/俄羅斯國家機器人研究所](Russian State Scientific Center for Robotics and Technical Cybernetics)
未來主義到了蘇聯有了奇怪的解讀:
在保持高大上的同時,更多地傾注心思、儘可能地向陽、儘可能地向未來延伸。這一切都與當時的工業社會發展息息相關,這也是未來主義的一個顯著特點。
不過呢,當我們談論“蘇聯式”時,它其實更像是一個歷史的標籤,而非嚴格的建築學定義,就拿圖片上的這些建築來說,這些建築風格多樣,但由於地域條件限制,大都少不了古樸、雄渾、宏大的特徵。
事實上,這也是俄羅斯建築的整體特徵,上在個世紀結束時,蘇聯解體,標誌了蘇聯社會主義的破產,蘇聯未來主義,他們所想像的未來的社會形式也永遠破碎了。那些匪夷所思、宏大壯闊的作品迅速僵死在歷史洪流中。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蘇維埃式建築逐漸被拆除,小成員國中的建築結局只有荒廢,幾十年無人問津,歷史的長河流過,這些被稱爲“蘇聯未來主義”風格的建築如今大多都已荒廢。
雖然早已人去樓空,但它們依舊佇立在那裏,以巨大的體量、奇異的造型,成爲歷史的見證,講述着那個時代特有的精神。
[烏克蘭/禮炮酒店](Hotel Salute)
[烏克蘭/友誼療養院](Druzhba Sanatorium)
【概念】[蘇聯/蘇聯宮殿](the Palace of Soviet)終極殿堂,但只存在於概念裏面
[保加利亞/共產黨總部/新議事中心](Buzludzha Monument)
世界上的其他未來主義建築
這裏只是一些圖片
[科羅拉多/美國空軍學院禮拜堂](United States Air Force Academy)我最喜歡的未來主義建築
[科羅拉多/美國空軍學院禮拜堂](United States Air Force Academy)[內部]
[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
[曼谷/王權大京都大廈](King Power Mahanakhon Tower)
[奧地利/格拉茨藝術館](Kunsthaus Graz)
[東京/中銀膠囊塔](中銀カプセルタワービル)
[京都/法老牙科診所](Pharaoh Dental Clinic)
[西班牙/都市陽傘](Metropol Parasol)
太空幻想與宇宙索求
1961年4月12日,隨着蘇聯的東方一號那轟鳴的瞬間,呼嘯着衝向雲霄的巨構,帶着人類的迷思衝向未知的深幽。尤里·加加林帶着人類的願望與憧憬登上了太空,見證了那危險而瑰麗的迷離幻夢。
人類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在無知和荒蕪中昏昏沉睡着。對頭頂星空偶爾的觀測,也被賦予了迷信和想象的意味。近代的文明帶來了望遠鏡,可通過它看到的範圍也是極小極模糊的。
一代人以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帶領着超越世代的人們,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們聯合起來,共同推進着人類的知識邊界,開展了探索宇宙之路。
從人類這個種族存在的第一天起,我們全都生活在這粒懸浮在太陽光中的塵埃上。當身爲人類的我們第一次抬頭,看見的是天空與燦陽、看見的是星空與皎月,但在天穹之外,在宇宙面前,現實世界的所有矛盾、歷史、戰爭、藝術、生死、愛與恨、淚水與歡笑都無法撼動那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
我們在星空下感受到的震撼,我們在遙遠星系照片前的讚歎,我們在想象外星生命時的好奇,導致宇宙成爲了我們情感和想象的畫布,讓我們的思緒得以無限延伸,我是如此嫉妒登上太空者,又是如此享受登上太空者帶給人的瑰麗。
從第一個緩緩升空的熱氣球,到咆哮着飛天的大火箭,我們拓展着人類的視野。從直徑幾米的天線,到口徑500米的“天眼”,我們探索着生命的極限。從第一臺望遠鏡,到遨遊在地球上空的哈勃,我們窺探宇宙深處的瑰麗圖景。
人與人、家與家、國與國、河流與山川、大地與海洋,它們在宇宙的面前都不值得一提。人類,實在太渺小。宇宙,實在太龐大。如果人類只能偏安於地球這個生命的搖籃,抑或是宇宙中只孕育出了人類這種“高等級生命”,都太浪費這巨大的時空。
人類這樣複雜具有思考性的有機體只是精巧又脆弱的生命,是宇宙大筆一揮機緣下誕生的禮讚,現置身的大地在億萬年前只是一片塵埃和氣體,而就在那幾秒的碰撞中,纔會有光、有現世、有意識、有生命。
人類誕生於地球,地球圍着太陽轉。但太陽只是銀河系裏2000億顆恆星的其中一顆。銀河系則只是室女超團裏幾千個星系中的其中一個。而室女星團,也不過是可觀測宇宙裏很小的一部分。宇宙中的行星在沉寂平靜中孕育,在混亂中成型,他們的命運相互糾纏,超出我們的想象。
每一顆恆星、每一個星系都有其獨特的故事。它們或誕生、或毀滅,遵循着宇宙最根本的法則,同時也激發着人類對未知的好奇和對知識的追求。
每一次火箭的發射,都是對自由意志的肯定。每一次新發現,都是對生命意義的擴展。我們選擇去探索,去理解,去感受這個宇宙,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賦予了自己存在的意義,縱使困於地表,想象力依舊可以超越光速。
如若此後千年百年,將有人能漫步於繁星身側,他們同晨星對話、向寰宇訴說,回望如今的湛藍行星,它們可能會想過去的人們太空的幻想和對宇宙的索求,究竟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
未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