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参考:
《未来主义者建筑宣言》-圣·伊利亚、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
《西方设计史》-黄虹、颜勇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吴焕加
《现代艺术理论Ⅰ:从后印象主义到未来主义》-赫歇尔·B·奇普
[未来主义](Futurism)
[未来],一个历代人类都在不断追索的概念,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意志。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超越世代的人们联合起来,共同推进着人类的知识边界,只要有一人将历史传承,过去与现在的生命姿态都将被传递到不可触及的未来。
可未来是什么?这个概念太过广博,是灵魂的纽带、是知性的传承亦是生命的连锁,对我来说,未来是死者的意义被生者继承,而生者则不断延续,努力活完短短的一生,将成果由后代继承。如此反复,慢慢成长,简直就像永存的生命,我们的现在也是过去的人们想要见到的未来,或许百年后的闪烁也是当下的人乐于成见的。
[新加坡/新加坡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
但人心中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对于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来说,未来是对过去的反叛。正如他在1909年2月的时候,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的文章《未来主义宣言》,他不断热情讴歌工业化所带来的人类历史空前的物质成就:
“我们要歌唱那些由电灯照亮的兵工厂与船坞的午夜狂热;那些贪得无厌地吞食着长蛇般喷烟的列车的火车站;那些在弯曲的烟尘所形成的阴云下的工厂;那些在阳光下像刀剑一样闪光的桥梁;那些追赶着地平线的探险的轮船;那些用车轮飞驰过大地的胸膛,犹如装了钢管马具的骏马般的机车;那些从容不迫地飞翔的飞机,它的螺旋桨像旗帜般拍打着疾风,其声音犹如浩荡人群的喝彩。”
从他的这些形容里面,我们能探寻到未来主义的一个核心理念:
即对速度、运动、紧迫性和抒情性等动态美的表达
[布鲁塞尔/原子塔模型] (Atomium)
马里内蒂呼吁废止旧的时间与空间,强烈表达先锋分子在新兴的时空秩序中进行政治、科学和美学干预的意愿。
而这篇文章的发布,也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这是一战前西欧建筑改革思潮中最激进、最坚决的一部分,其观点也最肯定、最鲜明、最少含糊和妥协,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改革者的零散思想的集大成和深化的产物,对后世影响颇深。
未来派全盘否定传统文艺的价值,认为人类的文化遗产和现存的文化都是腐朽、僵死,与现时代的精神不相容的。但他们的目的并不只是要简单地推翻传统艺术,而是要建立起新的、适应现代化生活需求,更要面向未来的新艺术。而当时恰逢一战,所以这些概念迅速席卷了整个意大利文化界,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电影、服装、文学、戏剧、音乐,甚至是烹饪。而之后还逐渐蔓延到其他欧洲国家,如荷兰、德国、英国和苏联等地方。
这种新的艺术诞生于工业化的土壤,并以讴歌现代工业文明的成就为其主要目的。未来主义建筑是对工业浪潮不加掩饰的赞美与畅想,在建造中最看重的是形成理性的建筑语言。
[菲亚特/林格托工厂](Fiat Lingotto Factory)
而要问起谁是第一个将未来主义诠释在建筑上的代表,那必定绕不开位处菲亚特的林格托工厂。
这是一个由工程师贾科梅· 马特–特鲁科所设计的,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容积为100万立方米的新汽车工厂。林格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厂,每年可以生产5万辆菲亚特。它的建筑是前卫、有影响力且令人印象深刻的。
整栋大楼相当于一条汽车生产的超长流水线。在一楼,生产原料被制成汽车配件;输送到二楼组装制造成发动机和车身;在三楼安装上变速箱和方向盘;四楼完成刹车和车辆内饰;五楼完成全车的最终检测。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屋顶设计,包含一条形似田径赛场的试车跑道。
这使得汽车在完成生产后可以直接在屋顶进行试车,这种设计不仅实用,还极具未来感,那两端的坡道和屋顶的跑道,也让先锋派的人们狂喜。
这条跑道的作用对于汽车工厂来说也非常明显:可以把客户迅速带到楼顶,然后在一场华丽的推销中,邀请他们在生产汽车的工厂楼顶试驾汽车,接着谈成一单又一单的生意。
[菲亚特/林格托工厂](Fiat Lingotto Factory)【NEW】
到1970年代末,该工厂已经过时,被更大、更先进的米拉菲奥里工厂所取代。菲亚特也最终决定在1982年关闭它,后来被改建为集商场、酒店、办公楼、礼堂、音乐厅和美术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共建筑。如今,它仍然是意大利的一个重要地标和打卡圣地。
但对于1923年的马里内蒂来说,这座建筑代表了一扇通往明天的迷人之窗:城市中有高高架起的走道,飞机降落在建筑物顶部,一切都在永恒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运动中。它标志着过时和颓废建筑的终结。马里内蒂欣喜地发现,这座建筑似乎证实了他的观点,即过去已经死亡。
苏联
林格托之后,建筑艺术由于世界大战的影响停滞了一段时间。但人类对于艺术的追求总是从不停歇的,二战一过,积压许久的艺术创作欲望马上迎来大爆发。世界各地的未来主义建筑也在这一阶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在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前,未来主义一直在沉默的发展,在全世界遍地开花,而真正让未来主义建筑迎来大爆发的地方正是,你滴苏联呐。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数字化信息的到来,工业技术的革新,科技、文化的进步,让人们对建筑空间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复杂空间、形态各异的建筑也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其后,作为上世纪中后期的超级大国,工业革命发展、文化自信等多种因素,让苏联也极力实践着对未来的畅想,各种天马行空的未来主义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的线条流畅,仿佛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让人一眼就能认出那是苏联的标志。
[亚美尼亚/钢之泉](Iron Fountain)
[格鲁吉亚/仪式宫](Palace of Rituals)
[俄罗斯/俄罗斯国家机器人研究所](Russian State Scientific Center for Robotics and Technical Cybernetics)
未来主义到了苏联有了奇怪的解读:
在保持高大上的同时,更多地倾注心思、尽可能地向阳、尽可能地向未来延伸。这一切都与当时的工业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这也是未来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
不过呢,当我们谈论“苏联式”时,它其实更像是一个历史的标签,而非严格的建筑学定义,就拿图片上的这些建筑来说,这些建筑风格多样,但由于地域条件限制,大都少不了古朴、雄浑、宏大的特征。
事实上,这也是俄罗斯建筑的整体特征,上在个世纪结束时,苏联解体,标志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破产,苏联未来主义,他们所想像的未来的社会形式也永远破碎了。那些匪夷所思、宏大壮阔的作品迅速僵死在历史洪流中。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苏维埃式建筑逐渐被拆除,小成员国中的建筑结局只有荒废,几十年无人问津,历史的长河流过,这些被称为“苏联未来主义”风格的建筑如今大多都已荒废。
虽然早已人去楼空,但它们依旧伫立在那里,以巨大的体量、奇异的造型,成为历史的见证,讲述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
[乌克兰/礼炮酒店](Hotel Salute)
[乌克兰/友谊疗养院](Druzhba Sanatorium)
【概念】[苏联/苏联宫殿](the Palace of Soviet)终极殿堂,但只存在于概念里面
[保加利亚/共产党总部/新议事中心](Buzludzha Monument)
世界上的其他未来主义建筑
这里只是一些图片
[科罗拉多/美国空军学院礼拜堂](United States Air Force Academy)我最喜欢的未来主义建筑
[科罗拉多/美国空军学院礼拜堂](United States Air Force Academy)[内部]
[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
[曼谷/王权大京都大厦](King Power Mahanakhon Tower)
[奥地利/格拉茨艺术馆](Kunsthaus Graz)
[东京/中银胶囊塔](中銀カプセルタワービル)
[京都/法老牙科诊所](Pharaoh Dental Clinic)
[西班牙/都市阳伞](Metropol Parasol)
太空幻想与宇宙索求
1961年4月12日,随着苏联的东方一号那轰鸣的瞬间,呼啸着冲向云霄的巨构,带着人类的迷思冲向未知的深幽。尤里·加加林带着人类的愿望与憧憬登上了太空,见证了那危险而瑰丽的迷离幻梦。
人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在无知和荒芜中昏昏沉睡着。对头顶星空偶尔的观测,也被赋予了迷信和想象的意味。近代的文明带来了望远镜,可通过它看到的范围也是极小极模糊的。
一代人以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带领着超越世代的人们,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联合起来,共同推进着人类的知识边界,开展了探索宇宙之路。
从人类这个种族存在的第一天起,我们全都生活在这粒悬浮在太阳光中的尘埃上。当身为人类的我们第一次抬头,看见的是天空与灿阳、看见的是星空与皎月,但在天穹之外,在宇宙面前,现实世界的所有矛盾、历史、战争、艺术、生死、爱与恨、泪水与欢笑都无法撼动那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我们在星空下感受到的震撼,我们在遥远星系照片前的赞叹,我们在想象外星生命时的好奇,导致宇宙成为了我们情感和想象的画布,让我们的思绪得以无限延伸,我是如此嫉妒登上太空者,又是如此享受登上太空者带给人的瑰丽。
从第一个缓缓升空的热气球,到咆哮着飞天的大火箭,我们拓展着人类的视野。从直径几米的天线,到口径500米的“天眼”,我们探索着生命的极限。从第一台望远镜,到遨游在地球上空的哈勃,我们窥探宇宙深处的瑰丽图景。
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河流与山川、大地与海洋,它们在宇宙的面前都不值得一提。人类,实在太渺小。宇宙,实在太庞大。如果人类只能偏安于地球这个生命的摇篮,抑或是宇宙中只孕育出了人类这种“高等级生命”,都太浪费这巨大的时空。
人类这样复杂具有思考性的有机体只是精巧又脆弱的生命,是宇宙大笔一挥机缘下诞生的礼赞,现置身的大地在亿万年前只是一片尘埃和气体,而就在那几秒的碰撞中,才会有光、有现世、有意识、有生命。
人类诞生于地球,地球围着太阳转。但太阳只是银河系里2000亿颗恒星的其中一颗。银河系则只是室女超团里几千个星系中的其中一个。而室女星团,也不过是可观测宇宙里很小的一部分。宇宙中的行星在沉寂平静中孕育,在混乱中成型,他们的命运相互纠缠,超出我们的想象。
每一颗恒星、每一个星系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它们或诞生、或毁灭,遵循着宇宙最根本的法则,同时也激发着人类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知识的追求。
每一次火箭的发射,都是对自由意志的肯定。每一次新发现,都是对生命意义的扩展。我们选择去探索,去理解,去感受这个宇宙,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赋予了自己存在的意义,纵使困于地表,想象力依旧可以超越光速。
如若此后千年百年,将有人能漫步于繁星身侧,他们同晨星对话、向寰宇诉说,回望如今的湛蓝行星,它们可能会想过去的人们太空的幻想和对宇宙的索求,究竟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
未来。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