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和QQ音樂們,終於想清楚要做什麼了。

這年頭,聽歌軟件已經變得越來越花裏胡哨了。

什麼東西都能往 App 裏塞,甚至平臺之間互相掐架,都不是因爲歌曲版權,而是你抄了我的 UI 設計、產品功能。

大概就是,網易雲細數了 QQ 音樂 “ 抄襲 ” 他們家產品的幾大罪狀,比如 QQ 音樂抄了他們家的播放器 diy 功能、黑膠播放界面,就連 “ 音樂房間 ” 功能也是抄網易雲的 “ 一起聽 ” 。。。

然後酷狗音樂站出來替自家兄弟反擊,轉發了一條自己去年 10 月份的微博,一句“ 我這個算什麼式創新? ”,直接硬剛網易雲。

而 QQ 音樂本尊,也疑似暗戳戳用《 多餘的解釋 》,還有周杰倫的《 楓 》來回應了一波( 網易雲沒有周杰倫的版權 )。

不過,這其實已經不是網易雲和騰訊音樂之間第一次鬧矛盾了。

兩年前,網易雲音樂一口氣給 QQ 音樂、酷我音樂還有酷狗音樂這些騰家軍,扣上了盜播、洗歌、抄襲產品功能和視覺設計好幾頂帽子。

就拿當年最能搞事的騰訊音樂爲例。

27 億美元拿下酷狗、酷我的母公司中國音樂集團,爲了搶到環球音樂 3 年的獨家版權,不惜把價格抬到 4.5 億美元( 3.5 億現金 +1 億股權 ),後來又是入股環球音樂,又是買斷周杰倫的獨家版權。

反正靠着這些大手筆,那個時候騰訊音樂幾乎拿下了國內 90% 的曲庫版權。

不過樹大招風,沒多久版權局就開始 “ 撮合 ” 騰訊音樂和其他幾個平臺版權互授, 2021 年甚至直接給騰訊音樂開了張反壟斷罰單。

爲了搞明白國內在線音樂平臺到底是個啥情況,差評君也去查了查資料,發現所謂的 “ 格局小 ” 和 “ 無聊 ” 的背後,其實是如今的在線音樂平臺,已經走過年少輕狂,變得越來越成熟了,甚至已經進入了存量時代。

最明顯的就是在月活數據上,騰訊音樂和網易雲不再那麼支棱了。

QuestMobile 的數據顯示,國內在線音樂第一梯隊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騰訊音樂的月活,從 2019 年以後也一直很穩定,穩定地下滑。

網易雲音樂的月活雖說還在增長,但說沒影響也未必見得。

2020 年 - 2023 年,網易雲音樂的在線音樂付費人數分別是 1600 萬、 2890 萬、 3830 萬和 4412 萬。

打眼一看都在增長,但增速明顯慢了,從每年能多出一千兩百多萬的付費用戶,到每年只能多出來五百多萬。

不過數據這玩意兒,不能只瞅個大概,咱還得細看。


至少從蒸蒸日上的付費率咱能看出來,這倆好像終於明白,自個兒的主業是音樂了。

還是拿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爲例,如果把兩家的收入拆開來看,無非就兩大塊業務,在線音樂和社交娛樂。

前者主要靠用戶開會員聽歌、廣告實現增長,後者則是靠直播刷禮物這類的。社交娛樂業務雖說看起來有點不倫不類,但卻實打實給騰訊音樂和網易雲輸了不少血。

這麼說吧,當年騰訊音樂 “ 唯一盈利音樂流媒體 ” 的 title 就是社交娛樂奶出來的。2018 年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服務收入,比在線音樂服務收入翻了兩倍都不止,而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去年第二季度。

網易雲音樂也不例外,上市之後連着兩年,都靠社交娛樂業務餬口。

至於前幾年大家爭得你死我活的版權,不管是付費轉化還是轉授收入,都沒有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

騰訊音樂每月在線音樂 ARPPU (每個付費用戶產生的平均收入 )是 8.5 元,每月社交娛樂 ARPPU 是 175.1 元( 2021 年 ),這個指標,網易雲同期分別是 6.7 元和 448.1 元。

哪邊纔是花錢的大爺,顯而易見了吧。

可惜好景不長,直播這些泛娛樂化業態開始了一波整頓,在線音樂平臺也不得不調整收入結構,這兩年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社交娛樂收入佔比一降再降,近乎腰斬。

很顯然,接下來的壓力馬上就要給到在線音樂服務。

而去年二季度,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收入同比增長 47.6% ,收入佔比 58.3% ,第一次超過了社交娛樂,網易雲音樂也是去年一季度,在線音樂服務的收入超過了社交娛樂。

這成績的背後,是騰訊音樂和網易雲的各種在音樂領域的微操。


不讓籤獨家版權,那就搶獨家首發。像騰訊音樂跟樂華、時代峯峻還有 YG 娛樂等公司都有合作,新歌搶先 30 天上線,數字專輯讓一部分粉絲先 “ 付起來 ” ,錢掙到了,首發平臺的宣傳目的也達到了。

對國外的音樂流媒體也是有樣學樣, Apple Music 音質 nb , QQ 音樂今年也狂卷音質, DTS 音效、杜比全景聲和臻品音質齊活兒,國內暫時還找不出第二家。

AI 歌手火,騰訊音樂就跟王力宏工作室合作,搞了個官方版 AI 力宏。除此之外,還把會員體系分成了好幾檔,對付費用戶進行了又一波 “ 提純 ”

前陣子又多了個類似小紅書的 “ 筆記 ” 功能,雖然被不少人吐槽,但對平臺上那些獨立音樂人來說,怎麼不算是一個曝光的好機會呢。

包括這次 “ 抄襲風波 ” 中提到的一堆產品功能,其實也是各家想法子提升用戶體驗的縮影罷了。

就是吧,不知道啥時候能學一學國外音樂流媒體 “ 乾淨 ” 的頁面,聽歌的套路再簡單點,好嗎?!

光是騰訊音樂今年三季度的付費人數,就比去年同期多了上千萬,網易雲也終於開始盈利。

我也大膽預測隨着咱們音樂市場的成熟,之後音樂平臺之間的戰爭,會像海外的 Spotify 一個勁兒卷算法、 Apple Music 卷音質那樣,越來越 “ 無聊 ” ,越來越摳細節。

不過就算這些平臺在同行裏卷出頭了,未必就能躺着賺錢。

一個是,這兩年的短視頻多少給在線音樂整得有點焦頭爛額了。

搶走了流量不說,很多新歌的發佈、傳播都開始在短視頻平臺進行,現在就差讓華語樂壇改姓抖快了。

另外還有個點,在線音樂平臺本質上還是個搬運工,喫肉的都是上游的唱片公司、音樂版權方,平臺頂多也就喝口湯。

雖說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早早就開始扶持獨立音樂人,但就現在這體量,還碰瓷不了每年上百億的硬性版權支出。

撰文:西西

編輯:江江&面線

美編: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QuestMobile 、微博、網易雲音樂、小紅書

騰訊音樂財報、網易雲音樂財報

壹娛觀察,騰訊音樂重金砸來的版權,卻只能讓聽歌的用戶付出 9 塊錢

閱享悅行,騰訊音樂月活用戶數量不斷在下降,社交娛樂板塊已經徹底腰斬

新莓 daybreak ,騰訊音樂:一個憂傷的版權贏家

表裏表外,爲何音樂流媒體,是比長視頻更爛的生意?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