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其實是被宣傳圖中美麗房間還有Lewis的想象世界所吸引,才讓我接觸到這款遊戲。當時的我並不知道有步行模擬這個遊戲類別,如果當時有了解的話,很可能就會錯失了這麼一款藝術品,而也正是這麼一部作品改變我對這個遊戲類別的看法。
艾迪芬奇的記憶是一款上手時有點懵,中期時有點煩,最後開始能夠帶入情感的那麼一部作品,然而其最精髓的地方卻是通關後關掉遊戲,這時後勁突然湧了上來。昨晚凌晨兩點結束遊戲,我躺在牀上久久無法自拔。
聊艾迪芬奇的記憶,就不可避免會提到百年孤獨,兩者在很多地方都相似的厲害。我第一次翻開百年孤獨,是在小學的暑假,那時候的我一有時間就會去泡圖書館,拿着我老爸的讀書卡去成人區找一些真正的好書看,我看見老爸正在翻一本厚厚的書,便搶過來翻閱,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深深沉浸到馬爾克斯創造的這個荒誕又魔幻的世界中了。
布恩迪亞家族的子孫們不斷重複着家族的命運,他們勇敢而又智慧,但是卻同時也揹負着家族的詛咒,一切都好像一個輪迴,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無可避免;而Finch家族同樣也似乎遭受了詛咒,家族裏的人都會以奇怪的方式逝去生命,然而艾迪芬奇的記憶所講述的故事畢竟與百年孤獨還是有差別的,就算僅從結局來看,也是不同的。
百年孤獨中的家族詛咒更像是一個帶着嘲笑的宿命輪迴,無論家族成員如何地去追求自身地幸福和自由,他們都無法擺脫宿命地束縛和孤獨地輪迴,在家族的最後,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傳人,“他是百年裏誕生的布恩迪亞當中唯一由愛情而受胎的嬰兒”,卻長了一條豬尾巴,出生不久就被螞蟻所啃食。“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將被螞蟻喫掉。”。這就是宿命的冷酷無情與黑色幽默,無從逃避,一切註定。
而在艾迪芬奇的記憶中,所說的家族詛咒我想可能並不真的是詛咒,而是家族中的每個人的異化。結合着美國的歷史,我們會驚奇的發現,家族的每一代人,恰好對應上美國那一時代的歷史,是每一個時代的病態的集中體現。
我們在遊戲中能夠得知Finch家族是1937年從歐洲遠渡重洋來到的美國,而且還是帶着一整棟房子來的,這種魔幻現實的場景,要是不帶着隱喻我是不信的。我們在舊幻燈片中瞭解到,在歐洲挪威,Finch家族的詛咒就很出名,而他們爲了逃避詛咒,前往了美國。但是這真的能逃得了嗎?甚至還帶上了家族的房子。我個人感覺這些房子象徵着歐洲的習俗,也帶有Finch家族的詛咒,但是真的是來自古老歐洲家族的詛咒嗎?Odin和老房子隨着風浪毀在了岸邊,這時候我認爲實際上古老歐洲家族的詛咒實際上就已經結束了,接下來的家族詛咒,實際上是美國每個時代悲劇的縮影。
接下來我將要按照筆記本家族樹,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的順序來談談我的想法(Edie先不談,我會放在最後)。
家族樹
首先就是Molly(1937-1947),在她生活的年代,正是二戰進行和結束後的幾年,在這個時代,男人們上戰場,女人們進入工廠工作,但是有人想到孩子嗎?年幼的Molly就這樣被忽視在了家裏,而在那個時代的很多孩子也跟Molly一樣,就這樣一個人被扔在了家裏。Molly的死亡並不是由於亂喫東西,而是家長的不關心,親人間的漠視,家庭關係的淡化所導致的。
第二個是Barbara(1944-1960),她從小就是一個尖叫童星,而在她生活的時間也正是好萊塢的黃金年代。在好萊塢裏,光彩照人的一刻總是短暫的,一旦失去了獨有的價值,像Barbara這樣的尖叫女星很容易就會被立刻遺忘。而自小就是童星的Barbara的三觀早已經被錯誤的改變,她渴望着得到關注,她需要那種衆星捧月的感覺,殺死她的不是怪物,不是狂熱的粉絲,也不是她自己,而是那個將人異化的時代。
Calvin(1950-1961)和Sam(1950-1983)是兄弟二人,雖然人生軌跡大不相同,但是性格卻如出一轍。都勇敢富有探險精神且魯莽。Calvin代指的應該是當時美國航天計劃,Calvin最後在鞦韆上越蕩越高,飛到空中摔下懸崖,短命應該也代指了美國自從登月之後就開始漸漸沒了動靜。而Sam則不同,從名字就能看出,經典的美國山姆大叔,在他的人生中,必然經歷了越戰,回國的他們並沒有得到想象中的歡呼,而是無窮的責罵與抗議。戰後的創傷使他的性格冷酷,對生命毫不在乎,隨意的獵殺生物,甚至強迫女兒去獵殺動物,最後被還有一口氣的鹿頂下懸崖,也表明了這些老兵最後必然因爲自己的自暴自棄行徑導致消亡,成爲時代的悲劇。
而Walter(1952-2005)則是美蘇爭霸期間,對核威懾感到恐懼,瘋狂的建造避難所,隱居多年的避世主義的代表者。最後Walter好像是被火車撞死,但是真的如此嗎?他說自己害怕轟鳴的怪物,但是他卻住在由火車改造的避難所裏,這實在是一件很諷刺的事情。他所害怕的,是恐懼本身。當他最後鼓足勇氣踏出避難所的大門,想要重新迴歸這個世界,但是才發現,自己早已與這個世界脫節,這大概是火車的隱喻。
再往上便是艾迪芬奇的母親Dawn(1968-2016),因爲從小受夠了父親Sam的野蠻教育,Dawn厭戰並且追求和平,早早地逃離了家族,前去了印度,並在那裏幫助建設。因爲從小從家族裏逃脫,並且厭惡家族詛咒地傳說,Dawn地死亡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離奇,而是正常地生病而死。Dawn實際上在劇情裏很重要,承上啓下,雖然看似她與Edia嚴重不合,但是她們地目的卻不謀而合,都是爲了避免家族詛咒地延續。如果說Edie是忍受,那麼Dawn就是逃避,而我們主人公艾迪芬奇選擇的則是去面對。
Gus(1969-1982)和Gregory(1976-1977)反應的應該是嬉皮士的兩個階段。Gus因爲父親的粗暴而無比叛逆,具有極強的反叛精神,看到不滿的事物會毫不猶豫地鄙視和毀滅,而在他越刮越大的風暴中,和上一輩的不理解不關心中,他終於被自己的風暴所吞噬毀滅。而Gregory則是嬉皮士的後一個階段,這個情節也是整個遊戲中爲數不多讓玩家能夠感到稍微歡樂點的部分。不過雖然歡樂,但是也是悲劇。盡情享樂,盡情放縱,不在乎是否會早早的夭折,垮掉的一代沒有任何追求,有的只是渴望更多的歡樂。浴缸裏的動靜越來越大,危險也越來越嚴重,但是卻從未想過停下。浴室外的父母只顧着接聽電話,又一次地忽視了孩子。
終於到了主人公那一代人。Lewis(1988-2010)想必是很多玩家觸動最深的一段劇情了,在不斷重複切魚頭的勞作中,我們一開始還需要看魚頭的位置,再一邊分心去看Lewis的幻想世界,但到最後我們卻可以不用看也能輕而易舉地將魚頭切割,從而完全地沉溺在幻想中。這一段對玩家的實驗真的很震驚到我,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被異化了,現實中我們不也是這樣的被資本異化的嗎?我們在幻想中越陷越深,直至分不清現實,Lewis也濫用yao物,並且有着嚴重的心理疾病,但是當時的醫生並沒有意識到嚴重性,覺得這些可以由自身來克服。Lewis也有理想,但是爲了生活,卻只能從事高度重複的簡單作業,直至將自己的希望磨滅。在幻想的最後,Lewis神頭想要戴上皇冠,但是上面卻是形似切魚頭機器的斷頭臺。
而Milton(1992-2003)則是一個沉溺於自己世界的孩子,他酷愛畫畫,而在現實中,家人的漠不關心使他的沉溺更加嚴重,最後劇情的結尾他逃入了畫的世界,和這個世界說了再見。(這段實際上我沒看出來太多的含義,如果盒友們有其他的想法歡迎補充)
主人公艾迪芬奇Edith(1999-)我是在遊戲的過程中低頭才發現了她懷了孕,雖然在最後的劇情裏我們也能得知,但是當時我是很驚訝的。我聽Edith的說話一直覺得她很成熟,肯定在20歲往上,但是得知她只有17歲,且懷孕22周的時候,我真的呆住了。這其實代指着當代年輕人的心理上的早熟和情感上的不成熟,早早的就有了xing行爲且懷孕,最後主人公也因爲分娩而死,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
Edie(1917-2010)是Finch家族中少有的長壽之人,並且最後也是老死,一個是因爲歐洲家族的詛咒隨着海難消失了,而在美國的詛咒Edie全程並沒有直接的參與進去,其實她一直在等待一直在忍受,但是家族裏的人沒有人去在意她的存在,去嘗試理解她堅守的意義,而是飛蛾撲火般的投入時代的洪流中,最後被腐蝕湮滅。Edith最後嘗試去直面家族的真相,但是卻被母親Dawn扯壞了Edie留下的筆記本,所以作爲主人公的Edith並沒有完全的面對。
而作爲FInch家族中最後一人的我們,我們在得到了母親Edith完整的筆記之後,第一次完完全全地去面對了家族的詛咒。所以我要說的是,艾迪芬奇的記憶這部作品雖然看起來像百年孤獨,但是在結束的部分卻很不一樣。百年孤獨是宿命的輪迴,極致的孤獨,而艾迪芬奇的記憶則是讓我們帶着愛與希望繼續生活下去,我想在這一刻,家族的詛咒是什麼大家心中也有了答案,而我們也終於擺脫了這蔓延數百年的枯萎,古老的Finch家族再度獲得新生。
這些就是我想分享給大家的內容,昨天晚上玩完之後真的想了很多很多。這種遊戲想要玩的明白真的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量。我剛開始玩的時候也是雲裏霧裏,但是因爲小時候讀過百年孤獨,那種熟悉的隱藏着很多東西的味道,讓我感覺這個遊戲講的故事並不是那麼簡單,所以回過頭來在遊戲裏找着各處細節,最後果然隱喻了很多東西。這部作品不愧是2017年TGA的最佳敘事獎,老美本地人估計對這個遊戲會有更多的感觸和理解,就跟我們玩黑猴子一樣,畢竟文化土壤和歷史不一樣。這也是我一直沒有敢對心頭好極樂迪斯科動手的原因,雖然我看了很多書,但是極樂迪斯科的文本量巨大,而且內容很深,我只能說我未來儘量去嘗試。這篇3600字長文終於讓我碼完了,把這些感受分享出來的感覺真爽!!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