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向】你是否需要一個多口充電設備之多口充電器篇

前言:隨着大家電子設備越來越多,充電需求也也日益增大。以往常規充電器一頭一充漸漸滿足不了需求,這裏就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多口充電設備的類型和定位,幫助大家找到自己的需求,儘量避免盲目購物,影響體驗。這個系列會涉及充電器、插排、桌面充電站,覺得有需要的盒友可以關注點贊一波!

部分參與充電器設計生產的品牌

背景:多口充電器是目前流行度最高的產品,第三方廠家在這一領域也極爲上心!無論是小米、酷態科、奧海、綠聯、安克等,甚至還是聯想、公牛等其它大廠也參與進來。多口充電器之間區別巨大,有些東西得提前悉知。

1、充電器和適配器

聯想小新三口氮化鎵適配器

充電器和適配器的區別就在於——是否能夠穩定輸出額定功率,定位偏向於“供電”而非“充電”,和大磚頭適配器類似,只是採用氮化鎵開關管和提高設計密度,來減小體積。一般來說,在常規測試裏,起碼能夠以最高輸出功率穩定輸出1小時以上時間不掉功率,才能勉強作爲適配器使用。

yeslink35W充電器

而多數充電器(部分也會標註“適配器”,尤其是小功率,或者老款頭子,由於體積較爲理想,也能夠長時間滿載),就不能長時間輸出了,它們只能保證在高功率段輸出幾分鐘,甚至十幾秒鐘就會降功率,大部分手機充電器的調度就是如此。

華爲Mate30充電曲線

以華爲mate30原裝充電器充電曲線爲例,峯值功耗僅持續了5分鐘,隨後逐級降功率,甚至中途還會出現過溫斷連的情況,最後進入涓流模式,最終充滿。

酷態科自帶線55W充電曲線

又以充電器的曲線做對比,會發現高功率充電維持時間會更久。爲什麼會這樣?其實這就在於手機充電對發熱更爲敏感,電池小且密度高,散熱也一般,自然不能長時間維持高功率輸出。

10000mAh充電寶與5000mAh手機電池對比

那爲什麼手機充電器動輒百瓦級別的輸出宣傳又有什麼用呢?的確,手機大功率快充大多少情況實用性低,畢竟限制頗多,更多的是爲了低電量快速回血,探索新技術。整體充電時間並不會出現質的飛躍(除了概念產品),例如酷態科15號自充開始能做到100W,但最終充電時間和能穩定65W自充的15SE相差無幾,倒是前段時間的回血速度要快上很多。

2、多口充電器斷連問題

多口充電器,尤其是高價高性能產品,由於自身多路設計,能夠支持在接入新設備時其它設備不斷連,原理就不細究。

小米140W三口氮化鎵支持多口不斷連

這樣有何應用場景?讓我多掏100元錢?多數多口充電器,甚至高功率氮化鎵產品在新設備握手時,會斷開其它設備供電,然後重新握手分配功率。而有的則可以通過PD軟重置,電壓回到5V,再重新握手,保證不斷連。這就意味着你通過外接供電的小功率設備例如檯燈、便攜屏、音響不會突然啞火,手機平板也不會叮叮咚咚響。甚至有些適配器能夠做到保障C1口在多口接入時,仍有65W的供電能力,且不斷連。

3、哪些多口充電器不能買?

這裏不推薦具體產品,大牌即可,價位量力而行。倒是不推薦的產品要說一說。

就是這種接口全爲USB-A口的充電器不推薦,看起來一排幾個,甚至10幾個十分唬人。這類充電器一般價格相對較低,功率也低,並且其默認面向小功率設備,例如USB檯燈、音響等等,大多協議少,輸出功率低,用料也一般,可以看成一大堆山寨5V1A充電器集合體,boom概率暴增,不推薦,不推薦,包括品牌貨。

4、應用場景

多口充電器(適配器)應用場景如何?

  • 多設備用戶,並且桌面空間比較有限的用戶。一個充電頭在插排上,就能給2—4個設備供電,出現在桌面的也就只有線。

  • 多設備,且有外出需求的用戶。出門,筆記本、手機、平板,一個頭子+幾根線就能解決充電需求。什麼?你是遊戲本還要打遊戲?看看遠方的C170吧(聯想拯救者用戶),或者乾脆帶上板磚!

  • 有多設備持續供電需求的用戶。迷你主機、便攜屏、外加鍵盤鼠標,配上不斷連適配器,我就是圖書館、高鐵、咖啡廳最亮的崽!

  • 充電頭愛好者,沒錯正是在下!這類人的充電頭與數據線連接起來,可以繞宿舍一圈。他們不在乎有沒有用,而在乎有沒有。

結語

就講這麼多,有啥問題評論區具體討論,如果這期反響不錯,就更新例如插排(帶充電模塊)和桌面充電器等充電設備介紹和定位分析,大家點點關注,給個贊和電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