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天我們的主角,名字叫歐內斯特·加里·吉蓋克斯。他於1938年出生在芝加哥。和其他小孩一樣,很普通。他合羣,與小鎮上的不少人相處的都很好。但是他也有自己熊孩子的本性,總是打架,因此後來一家人搬到了威斯康辛州。
他的父親是個瑞士移民,非常會講故事,每天都會爲小加里講述自己想出來的睡前故事,那些幻想故事中的英雄們擁有魔法戒指和隱身斗篷。而他的母親也會爲他講述一些冒險故事,她會爲他講一些湯姆·索亞與哈克貝利·費恩的故事。
20世紀50年代是科幻的黃金期,加里變成了一個科幻奇幻迷,那時他就展現出了自己對戰棋遊戲的熱愛,他還與自己的好朋友唐·凱一起設計過自己的戰棋遊戲。
加里五年級時就因爲討厭學校與紀律,連續一個月被課後留校。在高二時他決定退學,之後他做過打包員,洗過盤子,做過劇院引座員,幫酒吧採購過啤酒,最後的最後,他發現他更擅長玩遊戲。
十八歲的那一年,他搬回了芝加哥。他和他的朋友開始用桌面娛樂遊戲重現著名戰役。19歲時,加里在芝加哥上夜校,聽從導師的勸說,他申請到了在芝加哥大學上課的資格。因爲家庭的壓力,他最終還是決定全職推銷保險。直到他在1958年結了婚,在1961年成爲了兩個孩子的父親,他仍然熱衷於通過信件與全國各地的兵棋玩家們一起進行遊戲。那時,他還從事着保險工作,但他放不下自己的愛好,受到一些流行的戰棋遊戲的啓發,他開始在粉絲圈裏活躍起來,撰寫了很多遊戲文章發表在報刊雜誌上,並開始設計自己的“外交策略”遊戲。
加里一直認爲自己是個冒險者。他與同伴遊玩遊戲時,隨心所欲,如果一個玩家說他與規則發生了衝突,他就會直言不諱地說:“那這條規則就該修改了。”在他與小夥伴一同設計以二戰爲背景的原創坦克遊戲時,他受到威爾斯《微型戰爭》的影響,爲了使得判定更加的精準,加里扔掉了骰子,讓玩家們從20個編號籌碼中隨機抽取一枚。很快,他就找到了這種笨拙系統的替代品——學校用具中的二十面骰。
傳承至今
搬回日內瓦湖後,加里開始熱衷於在地下室遊玩遊戲,他和自己玩遊戲的朋友們自稱爲“日內瓦湖戰術研究協會。”1968年,加里舉辦了第一屆日內瓦湖遊戲大會Gen Con,美國與加拿大的各路玩家們摩拳擦掌,來此對決,Gen Con遊戲大會也在後世發展爲北美第一大的桌遊展會。在大會上加里接觸到越來越多現有遊戲的調整版本和修改版本,這爲後來加里設計的遊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與靈感。
至今存在的GenCon
1968年的一個晚上。加里的朋友,傑夫·佩倫拿來幾個微縮模型,它們屬於一個名爲《圍攻博登伯格》的中世紀兵棋遊戲。佩倫爲此撰寫了四頁的規則,而加里將它擴充爲了擁有16頁說明的全新遊戲。
這款遊戲的名字,叫《鍊甲》(也稱《鎖子甲》)。而這款遊戲,被視爲《龍與地下城》的前身。
《鍊甲》與其他遊戲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擁有了“英雄”或“超級英雄”的概念——這些角色擁有超乎常人的能力。爲了讓《鍊甲》顯得更有樂趣,加里設計了一套補充規則,凸顯神奇的幻想元素,而這套規則中,擁有巨龍、精靈、巫師、火球。
加里是羅伯特·E·霍華德的《蠻王柯南》系列的粉絲,他希望能在兵棋遊戲中重現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約在1954年出版,那時已風靡歐美的《魔戒》,卻因爲沒有戰鬥場面,對他來說毫無吸引力。
1970年,加里與唐·凱等人一同創立了一個遊戲社團“戰術規則研究協會”,總部設立在加里家的地下室,不久之後加里失去了保險推銷員的工作,變爲了一個補鞋匠。加里因此十分開心,因爲有更多的時間設計與製作遊戲了。
最初的時候,喜愛歷史與軍事的兵棋玩家們根本接受不了這種遊戲,加里只得一邊當補鞋匠養家餬口,一邊閒暇時不斷完善自己的遊戲。直到1971年,加里加入了自己一個朋友創立的遊戲公司旗手遊戲(Guidon Games),《鍊甲》得以出版。這本書很快成爲了公司最暢銷的產品,一個月賣了100多本。加里此時意識到,設計遊戲可能並不只是一項業餘愛好。
只是對加里來說,能夠開啓人們通往奇幻世界的,這至今也未曾關閉過的傳送門,還需要一個人的幫助。
時間倒推回1969年8月,那時加里舉辦了第二屆Gen Con,這一次參與的人比第一屆要多一些,最重要的是,他在這次的Gen Con展上,遇到了一位玩家。那時的加里正撰寫一套以1812年美英戰爭爲背景的海戰規則。而那個玩家能迅速說出那個時期的步槍、口糧和護衛艦的價格。加里感到十分的佩服,加上他感受到了對方對遊戲的熱情,於是加里邀請他一起來創作遊戲。
這個人的名字叫戴夫·安納森,他1947年生,比加里小了兩歲。戴夫很小就暴露了自己的宅男屬性,沉迷於戰棋遊戲之中。戴夫早晨是明尼蘇達大學歷史系的學生,晚上則是一位保安。他兼職來的收入經常用來給和自己一同玩桌面遊戲的死黨們買汽水。戴夫成天泡在學校的圖書館中查閱資料,試圖讓自己的兵棋遊戲更加逼真,同時經常在課上頂撞老師,爭論一些歷史細節。戴夫很敬佩加里,他認爲加里是整個美國中西部兵棋遊戲界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在後來戴夫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立刻認識到了《鍊甲》重要意義的兵棋玩家。
他接受了加里的邀請。戴夫與加里在日內瓦湖城的住處見面。兩人一見如故,他們開始一同創作起了一款兵棋航海遊戲。隨着兩人的關係越來越近,兩人的性格差異也愈發明顯。加里有奇怪的強迫症,他把每一個細節都寫進了遊戲,以至於規則中總會有許多用不上的冗雜條目。戴夫不是一個愛冒險的人,他更像是一位書生。但,不同的性格並不影響兩人對遊戲的共同熱愛。
1971年,隨着《鍊甲》的發售,戴夫看到《鍊甲》時,就被這種自由即興的遊戲方式吸引了。他根據團隊的需求,開始逐步調整《鍊甲》的內容,他將戰鬥引向了地下的世界,就像漢默公司做出的那些廉價幽閉恐怖電影一般。地下擁有看不着邊際閉塞的走廊,通向深淵似的隧道,以及各式各樣迴響着古怪聲響的洞穴。戴夫認爲地下城是一處絕佳的獨立場所,玩家無法跑去村子嬉戲,主持人也能因此控制住局面。
戴夫找來自己的團隊測試修改《鍊甲》,根據他們的反饋進行修改,讓規則更加有趣。戴夫想到了很多改進方向,比如遊戲的結束方式。在兵棋遊戲中,扮演特定角色會爲玩家們帶來極大的樂趣,他們不願意在進行一次遊戲過後就捨棄它們。因此爲了將角色能擴展到多次遊戲,戴夫設計了經驗值系統,角色獲得的經驗點數取決於他在遊戲中的成就,獲得一定成就後,角色便會“升級”。還有,爲了推進故事,戴夫設計了相較於兵棋遊戲中解決糾紛的仲裁者承擔更加複雜工作的角色,他被稱之爲地下城主——負責設置場景,將玩家引向任務。
戴夫在明尼蘇達州與自己的團隊花費了近半年時間來開發與完善這一款名爲《黑色荒原》的新遊戲。1972年底,戴夫與幾個朋友回到日內瓦湖,向加里和他的同伴演示了這款新遊戲。
這一場遊戲在午夜時分結束。
加里同樣立刻意識到了這部還未擁有稱謂的兵棋遊戲的價值,他愛死了這款遊戲。體驗完後,加里掏出了一本相似背景設定的遊戲,也就是後世有名的《灰鷹》。他與戴夫很快決定再次合作,整合兩人的設定,製作一個嶄新的遊戲。回到家後,戴夫用父親的施樂複印機複印了自己的筆記並寄給了加里,加里也很快寄來一些草稿給戴夫過目,他們之間經常通電話,以至於兩人的電話費賬單暴增。加里將戴夫的筆記逐漸整理成了一部規則,雖然在戴夫眼裏,加里認爲的能寫出一部應對任何情況的規則的想法是不合理的。戴夫始終認爲,這個遊戲有太多的可能性,特別是在它要求人們運用想象力的時候。
同樣在1972年,加里成立了自己新遊戲的興趣小組,一年的時間這個興趣小組就發展到了足足有12人的規模,加里與戴夫擴充了職業、武器、遊戲房間、隨機遭遇事件、力量智力感知體制敏捷魅力類的人物基礎屬性等一系列基礎設定。雖然這些瑣碎的細節大都是加里堅持製作的。也就是在作品逐步成型的那段時間裏,這個作品才擁有了自己的名字。
《龍與地下城》。
在《龍與地下城》誕生後,加里知道不僅他們正在製作這樣的遊戲,一些類似的遊戲設定也正在開發中,因此他想要立刻出版這款新遊戲。而當他們找到後來兵棋行業的龍頭老大——阿瓦隆山時,阿瓦隆山的負責人員卻無法理解《龍與地下城》的設計理念,加里喫了個閉門羹。
1973年10月,加里和自己的發小唐·凱創立了TSR公司,也就是Tactical Studies Rules,即爲“戰術研究規則”。
加里與唐意識到了搶先推出這款遊戲系統刻不容緩,他們倆籌措了1000美金用於當做初始資金,但這遠遠不夠,因此他們又找到了他們的熟人,布萊恩·布魯姆。他成了TSR公司的第三個合夥人。
布萊恩是一個富二代,加里和唐看中的就是他的錢。有了他的支持,加之加里將《龍與地下城》的規則從50頁擴充到了150頁,1974年,《龍與地下城》被印製了1000冊,正式得到了出版。
這一年發售的龍與地下城被我們稱之爲ODND,它包含三個小冊子,人與魔法,怪物與寶藏,地底與野外冒險。
ODND在出版後,被標價10美元的《龍與地下城》,包含可能額外擁有被標價爲3.5美元的高級骰子,不到一年就賣完了。
1975年1月,TSR印製了第二批冊子,這次只花了五六個月就全部售罄,《龍與地下城》的人氣愈發走高。此時,加里將自己的《灰鷹》與戴夫的《黑色荒原》作爲官方設定加入到了ODND裏,戰役相當於《龍與地下城》規則中的一些具體的舞臺,而《灰鷹》與《黑色荒原》就是DND的最早的兩個戰役。
值得一提的是,像刺客、聖騎士、德魯伊這種膾炙人口的職業,像蛛網術、魔法飛彈這種著名的魔法,還有DND裏最著名的版權怪物,眼魔。都是首次出現於《灰鷹》這本戰役設定集裏的。
ODND在規則上十分的不完善,其中大量沿用了《鍊甲》的設定,也沒有將種族和職業進行區分。許多玩家在ODND的規則基礎上設定了許多自己原創的東西。TSR公司意識到了玩家參與創作的重要性,他們發行了兩套雜誌《龍》與《戰略評論》,彙編玩家的原創內容,這使得DND後世擁有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戴夫雖然並不是TSR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但是他通過《黑色荒原》和一些模組一直參與着DND的開發與完善工作,爲DND的初期完善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
同樣在1975年,伴隨着TSR公司與DND的逐步發展與擴大,唐·凱因爲突發心臟病而失去了生命。富二代布萊恩尋找他的父親布魯姆購置了唐·凱手中的股份。
1975年7月,加里與布魯姆父子一起創立了新公司TSR Hobbies,新公司成立不久之後就成爲了桌面遊戲領域的龍頭老大,但是加里只是一個持有30%股份的小股東,公司大股東在布魯姆將股份轉移給自己另一個兒子後,被布魯姆兄弟取代。
1976年,戴夫以研究主管的身份正式加入TSR Hobbies,但是同年底他就離開了,他作爲一個獨立設計師設計着遊戲。不過,在1977年,他仍然出版了《地下城主索引》,完善着DND的規則與設定。此時的TSR公司一直同意支付DND產品的版稅給戴夫。
龍與地下城看似即將一路欣欣向榮的走下去,只是事物的發展必然會遇到阻礙。
1979年8月15日,一位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天才學生失蹤了。一位偵探在調查後,對媒體聲稱這孩子失蹤有可能是因爲龍與地下城。當偵探尋找到並救回這個孩子時,他因爲抑鬱與濫用毒品想要自殺,一年後,他還是自殺了。偵探在他自殺五年後將他的死因公開,而媒體卻早已不在意真相,他們將矛盾的源頭指向了《龍與地下城》。
同年,戴夫向法院提起訴訟,因爲當初說好每當有《龍與地下城》的產品推出,都會支付給他版稅,但是那一年ADND大賣,他卻沒有收到任何一點費用。這場官司打了兩年。一直到1981年,雙方庭外和解,之後出版的《龍與地下城》,一定會標註清楚兩人的姓名。而加里·吉蓋克斯與戴夫·安納森在這個時間點,正式分道揚鑣。
隨着時間過去,家長們開始聲稱《龍與地下城》是一種詛咒,1982年,一個名叫帕特麗霞的女人家小孩死亡,他房間裏有許許多多DND的遊戲,他媽媽將責任歸咎於遊戲上。而那些惡魔的書籍引起了基督徒的注意,認爲《龍與地下城》是召喚惡魔的通靈儀式。家長們成立了B.A.D.D組織,抵制這種遊戲的出版。這一段時間內,加里頻繁受到死亡恐嚇,以至於不得不僱傭私人保鏢。
同期,富二代布萊恩不滿意於加里在生意方面的保守做法,於是與自己的兄弟一起以大股東的身份排擠加里,1982年,加里被迫辭去了CEO的職位,發配去了TSR娛樂公司做起了DND的動畫片。
1986年,因爲布魯姆兄弟的決策,公司負債150萬美元,他們想要賣掉TSR公司。加里不同意,他使出了一些手段,通過董事會,將布魯姆兄弟趕了下去,中間還扭虧爲盈。但是布魯姆兄弟爲了報復,將自己的股份賣給了羅琳·威廉姆斯。加里又怎麼鬥得過握着大頭股份,金融出生的羅琳·威廉姆斯呢?最終,對TSR公司徹底失望的加里將股份也賣給了羅琳·威廉姆斯,自此,《龍與地下城》的兩位創始人,加里與戴夫,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而TSR公司,也自此交給了一位,非常看不起遊戲的人。
TSR公司與DND的故事卻沒有在這裏停下腳步。他們面對的困境,也絕不僅僅如此。只是我們跟隨的戴夫,此刻正在福賽大學,一所專門教授平面藝術與遊戲設計的大學裏教書。他感慨着,人的本性涉及到錢時就會發生變化,他們當年在地下室工作室的時候,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而《龍與地下城》,他們的孩子,此刻與他們再無瓜葛。
《龍與地下城》至今存在,而加里與戴夫分別在2008年3月4日,2009年4月7日逝世。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