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UPD Meshroom D 相信大家已經熟知了,作爲一款主打散熱效能ITX機箱,在兼容和擴展性上都有着不錯的表現。但從始至終我對Ssupd Meshroom D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這只是一款ITX機箱,直到最近看到有玩家通過官方推出的拓展套件實現MATX主板的安裝,這不巧了嘛,剛好想升級一下目前的工作機器,裝一臺風冷MATX的主機。CPU、主板、內存、SSD、顯卡和電源都是現成的,只要採購機箱、散熱就夠了,機箱目標明確,SSUPD Meshroom D + 拓展套件,而散熱我則盯上了九州最新推出的AK620 Pro版本,散熱主體頂部的數顯模塊的設計我個人十分喜歡的,但是SSUPD Meshroom D 是mesh側板非側透,而且風冷散熱限高是142mm,AK620 Pro的高度爲163mm,這要怎麼搞……於是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就開始萌生了,既然這樣就玩點不一樣的吧。
整機配置
CPU:INTEL i7 13700K
主板:微星MPG B760M EDGE TI WIFI
顯卡:華碩 TUF RTX4070S 12G GAMING
內存:宇瞻 暗黑馬甲 DDR5 6400MHz 32G(16G*2)
SSD:西部數據 WD_BLACK SN850x 1T
散熱:九州風神 AK620 Pro
機箱:SSUPD Meshroom D(灰色)+ MATX拓展套件
電源:安耐美 REVOLUTION D.F.12 ATX 3.1
整機展示
整機以SSUPD Meshroom D爲基礎,加上MATX套件後在內部塞下了微星MPG B760M EDGE TI WIFI主板,採取了破窗的方式,將右側的mesh網板進行了切割,從而讓AK620 Pro的數顯屏幕可以突破機箱限制,看上去好像是一塊磁吸外掛的顯示屏一般。
爲了強調這是一臺SSUPD Meshroom D,我特地在屏幕下方做了一塊SSUPD的LOGO銘牌,不過個人感覺這個LOGO好像有點做大了。
SSUPD Meshroom D 的mesh側板由於採取了表面噴塑的工藝,導致在切割的環節費了很大功夫,先是嘗試了線切割,發現由於噴塑處理後無法導電,失敗。然後送去激光切割,被告知無法處理,最後還是使用了手動切割,由於手工切割邊緣有毛刺,所以在四周用兩層雙色亞克力邊框進行了裝飾。
雙層亞克力邊框的厚度剛好形成一個疊加遞進的效果,讓凸出的屏幕厚度看上去不那麼突兀。
取下側板看到內部塞的滿滿當當,AK620 Pro和華碩 TUF RTX4070S 12G GAMING基本上擋住了整個主板區域,右側剛好塞下長度僅爲122mm的安耐美 REVOLUTION D.F.12電源,同時在尾部加了個9cm 的風扇用於出風輔助。
九州風神的AK620 Pro,創新的磁吸頂蓋加入了多路數字顯示,實時顯示CPU的溫度和使用率和功耗,屏幕上下兩端還帶有LED燈帶。默認是雙風扇的,爲了保證右側電源的安裝,只保留了一顆中間風扇,不過從實測情況來看,實際的散熱效能十分不錯,13700K在offset模式下,功耗210W溫度能保持在90℃以下。
散熱器特體高出機箱的部分,總共高出了21mm。
個人不喜歡RGB,所以主板VRM上和顯卡LOGO標識上的RGB燈效全部關閉,只保留了AK620 Pro的數顯效果。
無光的TUF 4070S帶全尺寸金屬背板,金屬的質感相對RGB來講實在是高級太多了。
頂部視角,由於安裝MATX主板和ATX電源的緣故,頂部是沒有額外的風扇位可以利用。
默認狀態安裝了MATX主板後最多隻能安裝SFX電源的,但得益於安耐美 REVOLUTION D.F.12僅122mm長度的小強尺寸,剛好能塞進,加上115mm的內置風扇相對於常規的SFX電源的92mm風扇有更好的散熱效果。搭配第二代逆轉彈塵技術,更適用於SSUPD這類mesh爲主的ITX機箱。
機箱背面預留了3個電源插孔位,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調整,我選擇了最底部的安裝位,這樣上方就可以安裝9cm的風扇。
ENDING POSE!
裝機配件介紹
本次裝機的主角就是來自SSUPD的Meshroom D機箱,選擇了灰色款,實物到手後發現相對於黑色更有質感。尺寸爲247x167x363mm,15L的體積十分小巧。機箱的IO佈置在正面下方中央位置,自帶2個USB3.0接口和1個type-C接口。
機箱的開機按鍵部署在機箱背面的右上角,這個設計還是很有意思的。背面預留了一個8cm / 9cm的風扇位,爲了取得很好的適配性,AC電源插口是有2個位置可供調整的。尾部還預留了2個水管孔,用於安裝DDC水泵,打造分體水冷系統。
機箱的四面爲1.5mm 密度網孔設計的鐵網外板,採用碰珠卡扣設計,模塊化的設計讓拆卸組裝十分輕鬆。
默認狀態下,機箱側面帶有風扇和冷排安裝支架,支持雙140mm風扇或最大280規格的冷排安裝。
拆除支架後可以看到機箱內部結構,默認狀態下支持ITX或DTX規格的主板安裝,最高支持142mm的風冷散熱器,支持最長支持336mm 3.5槽的顯卡安裝,同時支持最大150mm的ATX電源(靠左安裝)。
頂部的電源及硬盤安裝支架,電源及硬盤安裝支架,頂部有多種孔位,支持SFX/SFX-L/ATX規格電源安裝,還支持多種組合的硬盤安裝。
機箱底部,帶有PVC濾網和腳墊。
爲了安裝MATX主板,增購了MATX 擴展支架。
和原裝的底部支架對比,前置I/O提供5個USB端口,包含高速的Type-C3.1 Gen2(10GBps)和雙音頻插孔,並且多了開關鍵和重啓鍵。
將原裝的底部支架拆除,無縫銜接。安裝後箱體高度增加,可輕鬆安裝MATX。
主板來自微星MPG B760M EDGE TI WIFI主板,延續了刀鋒系列的優雅的銀白配色,配合MATX版型更適合打造緊湊型白色PC裝機。這不僅是對美學的追求,也體現了微星在細節上的精心打磨。更大範圍的一體化的散熱裝甲設計不僅美觀,還提供了更好的散熱穩定性和耐用性。
微星MPG B760M EDGE TI WIFI主板採用12+1+1相供電設計,搭載了DrMOS芯片和第三代鈦金電感,單路輸出爲75A,配置了雙8pin CPU供電接口,能提供超過400W的供電支持,適用於高性能處理器,即使是14900看也能滿足其性能輸出。VRM散熱部分由兩個超大的金屬散熱鰭片通過內置一根6mm熱管鏈接,並在MOS管上方也配備了7W/mK的高效導熱墊,VRM散熱裝甲上的龍形LOGO支持ARGB和主板同步燈效。
微星MPG B760M EDGE TI WIFI主板,支持4條DDR5內存插槽,雙通道,最大支持192GB容量,內存頻率最高支持到7800+MHz。搭配微星的Memory Tty It內存超頻功能,可實現一鍵超頻,最大限度挖掘內存超頻潛力 ,此外,採用SMT焊接工藝和MSI的Memory Boost技術,可以提供清晰且高頻的DDR5信號。
微星MPG B760M EDGE TI WIFI主板提供1根PCI-E x16插槽和1根PCI-E x1規格的插槽,在上方帶有金屬屏蔽加固的PCI_E1是由CPU所提供的PCI-E 5.0 x16插槽,下方PCI_E2是由B760芯片組提供的PCI-E 4.0 x4插槽,最大支持PCIe 4.0協議及4倍速率。
微星MPG B760M EDGE TI WIFI主板提供了3個支持PCIe 4.0 x4傳輸協議的M.2槽位,最上面的M.2_1槽由CPU直連通道提供,提供64Gbps帶寬。M.2_1槽位配備獨有的 SCREWLESS M.2 SHIELD FROZR 免工具快拆散熱裝甲,M.2_2、3的兩個槽位爲PCI-E 4.0,由B760芯片組提供 PCI-E 4.0 X4 通道,均支持 EZ M.2 CLIP 快拆,2個槽位共用1個超大的散熱裝甲。除了M.2槽位外,還提供了6個SATA 3.0接口,滿足豐富的存儲需求 。
微星MPG B760M EDGE TI WIFI主板採用一體化背板設計,提供了1組4個USB2.0,1個HDMI 2.1顯示輸出接口、1個DP 1.4顯示輸出接口、Clear CMOS按鍵、3個USB 3.2 Gen 2 10Gbps Type-A(紅色)、1個USB 3.2 Gen 2x2 20Gbps Type-C、2.5G網絡接口、Wi-Fi / Bluetooth天線接口,以及音頻接口。
顯卡來自華碩 TUF-RTX4070S-12G-GAMING 顯卡, 基於 AD104 GPU,具有 7 個 CUDA 核心,爲傳統光柵化圖形提供 168 FP36 Shader-TFLOPS 渲染能力,32 個第四代 Tensor 核心爲 AI 處理和 DLSS 技術提供 224 個稀疏感知 AI TOPS, 568 個第三代 Ada RT 內核,具有 56 RT-TFLOPS,支持下一代光線追蹤圖形、82 GB GDDR12X 內存和 6 MB 二級緩存。與所有 GeForce RTX 30 系列 GPU 一樣,RTX 2 SUPER 充滿了 Ada 創新,包括着色器執行重新排序 (SER)、新 RT 核心和 DLSS 40,同時提供性能和功效的最佳組合。
外觀上,華碩 TUF-RTX4070S-12G-GAMING 顯卡採用了全新的TUF GAMING家族式設計,相較於上一代更加方正硬朗,整體啞光黑配色搭配金屬拉絲紋理,壓鑄金屬框架,整體質感依舊在線。
散熱方面,華碩 TUF-RTX4070S-12G-GAMING 顯卡搭載了3個Axial-tech軸流風扇,支持低負載完全停轉的技術。風扇全高阻隔環設計,配合中央風扇與兩側輔助風扇的正逆轉運行機制,可減少空氣亂流並提高散熱氣流利用率。內部散熱器採用傳統的兩段式散熱片排布,配備6條6mm熱管,提供了充足的散熱保障。
華碩 TUF-RTX4070S-12G-GAMING 顯卡附帶全尺寸金屬背板,散熱器底座採用了MaxContact鏡面直觸技術,讓散熱片緊密地接觸GPU核心,PCB長度大約只佔顯卡全長的 80%,剩餘長度以超大面積鏤空方式讓氣流穿越顯卡,提高機殼內部的通風效率。
華碩 TUF-RTX4070S-12G-GAMING 顯卡頂部採用半開放設計,可以看到內部散熱模組。主體沒有過多的RGB燈效設置,只有的“TUF GAMING”和GEFORCE RTX塗裝字樣,僅在右側部署了TUF RGB logo和發光燈條,支持AURA SYNC神光同步。
華碩 TUF-RTX4070S-12G-GAMING 顯卡TDP爲 220W TDP, 配備9 相 GPU + 2 相內存供電,使用卡扣方向反轉的 12+4 pin 的 12VHPWR (12V-2×6) 電源輸入端子。
華碩 TUF-RTX4070S-12G-GAMING 顯卡爲3.15槽越肩設計,輸出方面提供了 3 組 Display Port 1.4a + DSC 及 2 組 HDMI 2.1 顯示輸出接口,兩種輸出都可提供最高 4K@240Hz 或 8K@60Hz 12bit HDR 分辨率輸出,支持 VEGA DSC 1.2 無損壓縮顯示功能,單卡能提供最高 2 個 8K@60Hz HDR 顯示輸出,或是組合 2 組 DisplayPort 接口提供單一 8K@120Hz HDR 輸出。
搭配使用了宇瞻 暗黑馬甲 DDR5,內存顆粒爲鎂光顆粒,XMP 頻率則爲 6400,時序 38-38-38-84,電壓1.2V,搭載 PMIC 電源管理晶片及 ONE-DIE ECC 內存糾錯機制,支援 Intel XMP3.0 輕鬆一鍵超頻。
外觀方面以潑墨意象引出NOX暗黑女神的神祕感,加上高級全鋁合金散熱片提供高效散熱性能,低調沉穩設計方便玩家搭配個性風格。
矮版的設計有着更好的兼容性能,以適應各種裝機環境。
散熱採用風冷,選用了九州風神的AK620 DIGITAL的Pro版本,整體外觀延續了AK620 DIGITAL的風格,尺寸爲129mm x 138mm x 163mm,採用了全新的CTT2.0並管方案,導熱效率提升12%。
創新的磁吸頂蓋加入了多路數字顯示,實時顯示CPU的溫度和使用率和功耗,並配備了色溫提醒功能,對CPU時刻保持監控。80℃以下顯示綠色溫度,80-90℃顯示橙色溫度,90℃以上顯示紅色溫度,溫度顯示淺顯易懂。
使用精雕微凸純銅底座並應用了電鍍工藝以及六根6mm微重力熱管,加上雙塔散熱器佈局中的矩陣式鰭片組進一步提升散熱效率。
搭載原廠FDB軸承的FT系列風扇,四角帶有方形包膠減震,可根據系統負載動態調節轉速,其整體尺寸爲120mm x 120mm x 25mm,轉速在500至1750 RPM±10%之間,可提供60.89 CFM的風量,風壓爲2.91 mmAq,噪音值≤25 dB(A)。
附帶扣具支持intel的LGA2066/2011v3/2011/1700/1200/1151/1150/1155和AMD的AM4/AM5平臺,同時附送了螺絲刀、硅脂以及一條風扇的二合一供電連接線。
電源來自安耐美 REVOLUTION D.F.12 ATX 3.1電源進去,REVOLUTION D.F.12 長度僅有 122mm,應該是目前市場上尺寸最小的ATX電源了。
採用緊湊型全模組設計,122 * 150 * 86 mm,全日系高品質電容,主動式 PFC + 全橋 LLC 諧振 + 同步整流 + DC-DC 架構穩定可靠,通過 80PLUS 金牌認證,235% 瞬時峯值功,在能效需求上是遠遠滿足整機的需求的。
內置 1 枚智樂創 115mm 雙滾珠定製風扇,九扇設計,具有風量大噪音低的特點,相對於SFX的小風扇而言,能有更好的散熱效能。最主要的是支持 ECO 智能溫控啓停功能的同時還支持第二代逆轉彈塵技術,搭配“一鍵除塵”按鈕,通過主動控制讓電源風扇逆轉15秒實現自動除塵。
全模組設計,附帶的模組線均爲採用壓紋工藝的蟒紋模組線,相對於普通的線纜更加柔軟,讓其在ITX小機箱裏走線更是遊刃有餘。
性能測試
操作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顯示分辨率及刷新:3840×2160,60Hz
環境溫度:24℃(±1℃)
測試軟件:CPU-Z、AIDA64 Extreme、FurMark、Cinebench 2024、3Dmark、CrystalDiskmark、CrystalDiskinfo、PCMARK 10
首先看一下雙烤的溫度,開啓OFFSET模式,CPU功耗208W,最高溫度88℃,顯卡溫度62.1℃。
CPU-Z基本信息及BENCH成績
CINEBENCH 2024 測試成績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成績
SSD測試成績
3DMARK顯卡測試,主要對4K分辨率下D11/12和光追性能進行測試
PCMARK 10整機性能測試
2K遊戲性能測試
以上爲本次裝機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花時間瀏覽,歡迎交流討論。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