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馬上定乾坤!六邊形戰士宣德皇帝——朱瞻基

大家好啊!前面我和大家聊到了明朝“五龍同朝”中的四條龍,他們分別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大帝朱棣,洪熙皇帝朱高熾。

本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這最後一條“龍”——宣德皇帝朱瞻基!

在文章開始之前,我想要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相信有所謂的“天命之子”嗎?這種人從出生到辭世,都像是有氣運加身一般,一路順利的可怕。就比如在皇權這條路上,是否有人出生就註定會成爲皇帝呢?有的,那就是今天要講的這位皇帝——宣德帝朱瞻基。

人生經歷

朱瞻基是洪熙皇帝朱高熾的長子。他的出生就充滿了魔幻色彩。

傳言,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爺爺朱棣做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的父親洪武皇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並對他說出了這樣的話:“傳世之孫,永世其昌”。這可不得了啊!在古代,大圭可是象徵着權力的,而且後面那句話也是相當有深意。就在朱棣還在回憶這場夢時,突然有人來報說他的孫子出生了。朱棣一聽立馬前去查看,這個孫子,就是朱瞻基。所以,從出生開始,朱瞻基就相當於被內定爲了皇帝。朱棣也是相當看好他,從小就將他帶在身邊親自培養。

再來看一下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其實朱高熾能得到太子之位在當時還是很懸的,一來是朱棣並不太喜歡他這個兒子,相比之下他更喜歡二兒子朱高煦多一點;二來,這個大兒子體弱多病,就算當上了皇帝也不知道何時會去世,這是一個很大的變數,總不能留下一個禍患給大明吧!

就在朱棣搖擺不定的時候,當時的一個大臣給他打了定心丸。這個人叫做“解縉

永樂二年,朱棣和大臣們討論立太子的話題。毫不意外的,人們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朱高煦,因爲他們看到了他在靖難時的英勇,一派支持朱高熾,因爲他有治國之才,並且立長立賢的傳統在那擺着。朱棣一時也拿不定主意,這個時候,他看到了縮在角落沉默不語的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解縉

朱棣於是詢問他的看法,這個解縉沉默了好久,只說了三個字:“好聖孫!”

朱棣恍然大悟,“對啊,就算這個大兒子去世了,後面還有孫子朱瞻基啊!”更何況,朱棣可是看着這個孫子長大的,對他也甚是喜愛。

就這樣,朱高熾的太子位置才保了下來。朱瞻基也被冊封爲“皇太孫”。

從這之後,朱棣就更加重視起對這個孫子的培養,因爲只要有他在,大明就可以繁榮昌盛!

朱棣無論是去巡遊天下,還是去塞外打仗,都要帶着朱瞻基,對他言傳身教,誓要將他培養成一個最完美的皇帝。

這樣的情況直到永樂二十二年。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死在了第五次北伐的路上。八月,明成祖遺詔到達北京,皇太孫朱瞻基親自到開平迎喪。

之後,朱高熾登基稱帝。朱瞻基被冊封爲皇太子。

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當時南京經常發生地震,再加上皇帝想要遷都回南京,於是就派朱瞻基到南京去幫助完成遷都的準備工作。

很多時候,上天都很喜歡開玩笑,就像當時的情況,朱瞻基前腳剛到南京,後面就傳來了父親朱高熾病危的消息。他甚至沒有來得及去見他最後一面。

就在朱瞻基準備回北京發喪時,有一個人站了出來。這個人就是朱瞻基的叔叔,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

前面我們也提到過,朱高煦是當時很有希望成爲皇帝的。但因爲一些原因,這件事不了了之。但是他一直有着這個野心,直到仁宗去世,他的野心再一次放大了。

其實想一想也是,當時朱高熾剛當上皇帝沒幾個月就突然病逝,天下未定。他的繼承人朱瞻基還不在北京,沒辦法馬上即位,這是一個大空子。如果自己殺了朱瞻基,天下無主,你說皇位會到哪裏?

當時的朱高煦可是開心壞了,他都沒想到還能有這樣一個機會,我想他當時已經把皇位看成自己的了,就差這最後一哆嗦。然而,幻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這一次,“天命”再一次顯靈,上天又一次眷顧了朱瞻基。朱高煦截殺朱瞻基的計劃並沒有實現。

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朱瞻基正式登基。改年號爲“宣德”。

回到北京之後,朱瞻基一方面妥善處理了明仁宗的後事,一方面加緊北京城的戒備,防止有人伺機作亂,防的就是他的好叔叔

然而,朱高煦並沒有就此作罷。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漢王朱高煦謀反。

哎!有點眼熟啊,好像這個場景在哪見過,同樣是叔叔打侄子。是吧朱允炆!(我都懷疑這是不是明朝的傳統了!)

然而,朱高煦並不是朱棣,他並沒有朱棣的膽識和謀略;朱瞻基也並非朱允炆,並沒有那麼優柔寡斷。歷史,並不會再一次重演。

面對叔叔朱高煦的反叛,朱瞻基沒有派兵征討,而是修書一封派人送給朱高煦,規勸他罷兵。

“叔叔啊,咱們都是一家子,打什麼打?你趁早回來,侄子我好生伺候你!”

然而,朱高煦並不領情。他看到朱瞻基如此懦弱,還好言規勸,越發覺得這個侄子還欺負,執意謀反。

這個時候,朱瞻基終於暴露了本來面目。

“哎,都看好了!是他先要動手的,我可是正當防衛!”

面對叔叔的反叛,他並沒有說去派出哪一個大將軍去應對,而是決定————御駕親征!

“你不是想殺我嗎?我來啦!”

朱瞻基親征的消息極大地鼓舞了六軍將士,使民心迅速安定下來,動盪的局勢有所緩和。之後敕遣指揮防守淮南,防止漢王朱高煦南逃。

這個時候輪到朱高煦懵逼了。他知道皇帝親征,竟然沒有了主意,在樂安束手待斃。朱瞻基令平叛大軍樂安四面包圍,但沒有發動攻勢。宣宗命放箭書到城中,對諭黨逆者宣以禍福,城中於是很多人慾逮捕朱高煦獻上。

就這樣,這場手足相殘的爭鬥還沒開打就結束了,朱瞻基真是深得朱棣真傳啊!

明宣宗平定漢王叛亂之後,政局趨於穩定。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這位皇帝究竟當的怎麼樣吧!從朱棣到朱高熾,再到朱瞻基。寄託了兩代帝王的心血,被稱爲“傳世之孫”的人,到底如何?

其實說起朱瞻基,我們往往會想到一個名詞————六邊形戰士。

我們來看一看這六邊形是哪六邊,他們分別是政治、軍事、文化、外交、經濟,書畫等。

正所謂,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馬上定乾坤!朱瞻基可謂是樣樣精通。真正的全能王!

政治方面,他完善內閣,控制藩王,進行監察改革,制定督撫制度。

經濟方面,他體恤民情,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

軍事方面,他御駕親征,擊潰北方部族的野心,平定關外。爲大明解決了外患問題。

外交方面,他堅持海外交流,支持鄭和再下西洋。

文化方面,他大力發展文化事業,鼓勵學術研究,推動了明朝文化繁榮。

除此之外,朱瞻基在書畫方面也有較高造詣,他有很多著名的畫作,比如《武侯高臥圖》《三陽開泰圖》。

當然,人無完人。就算是聖人也會有犯錯的時候。即便是開創出“仁宣之治”的全能王朱瞻基,也有一些過錯。

比如,重用宦官(這裏的宦官就是太監),他重用宦官,並在宮內設立“內書堂”,教授宦官文化知識,使得宦官集團得以崛起。這也爲明朝的衰敗留下了很大的隱患。

軍事層面的收縮,其實這個也是有一些無奈在裏面。畢竟永樂時期明成祖五次遠征勞民傷財,天下元氣已經大傷,這個時候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在所難免,但是這個舉措也確實爲北方邊境的蒙古勢力留下了很大的喘息空間,也爲後面的“土木堡之變”埋下了禍端。

除此之外,朱瞻基還是一個很愛玩的人,尤其是酷愛玩蟋蟀,這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所以他也就有了“蟋蟀天子”的稱號。

還有一點,朱瞻基有兩個妻子,一個是胡善祥;另一個是孫氏,也就是後來的妖后。

朱瞻基繼位後,胡善祥被冊立爲皇后,正式入主後宮。她天性貞一,舉止莊重,頗有賢名,被譽爲一代賢后。然而,胡善祥最終被廢黜,具體原因不得而知。

孫皇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同時也是“大明戰神”朱祁鎮的母親。那她爲什麼被稱爲妖后,歸其根本,還是因爲她掌握權力,放縱宦官王政攬權,擾亂朝綱。導致了朝政的混亂。這也間接造成了後面的“土木堡之變”。

我們回到根本問題上,朱瞻基的功和過都極爲明顯,他的功在千秋,過也在千秋。這也就使得這個皇帝的評價迎來了兩極化。但是後世人如何評價,當世人並不得而知。當世人只知道,是這位大名鼎鼎的宣德皇帝,爲他們帶來了——“仁宣之治”!

自古英雄多薄命,朱瞻基也沒有逃脫這樣的命運。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朱瞻基病重,不多日便駕崩於宮中,廟號宣宗。

可悲!從朱高熾到朱瞻基,他們都是大明難得一見的仁義明君,可惜上天總是喜歡開玩笑,天若再假借他們十年壽命,大明或許會更加繁榮昌盛!

至此,“五龍同朝”的帝王故事全部完結,或許是因爲“五龍同朝”太過罕見,使得大明耗盡了氣運,開始走起了下坡路,當然,這一切的一切也都是後話了。

如果大家喜歡這些故事,還請多多支持我!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