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乃蜀漢的第二任皇帝,亦爲蜀漢的末代帝王。劉禪之父乃劉備,劉備起初爲落魄貴族,而後憑自身之力,創建蜀漢基業,其手下文臣猛將衆多,正如曹操所言:天下之英雄,唯曹操與劉備耳。 然而,劉備之子劉禪,並不似其父劉備般,並非大英雄之形象,劉禪予人之印象,仿若無頭腦之愚人。
蜀漢滅亡後,居於洛陽的劉禪,遭曹魏權臣司馬昭詢問:“安樂公是否思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劉禪此句“樂不思蜀”,無異於爲其打上官方之烙印。此人着實乃愚者,連司馬昭及一衆曹魏大臣,當時皆被劉禪之回答逗笑。
那麼歷史上之劉禪,果真爲一愚人嗎?
公元 223 年,劉備因夷陵之戰大敗,病勢沉重。 於其生命之最後時刻,將劉禪託付予諸葛亮與李嚴。 劉備託孤之時,留有遺言,若劉禪無爲君之能,諸葛亮可取代劉禪自立。且囑咐劉禪,應將諸葛亮視作其父。
劉備之臨終遺言,於法理上,給予了諸葛亮稱帝之可能。 衆人皆知諸葛亮爲忠臣,其不會行謀反之事。然劉備既有讓諸葛亮自立之遺言,那麼劉禪亦會有所顧忌。 劉備駕崩後,諸葛亮便開始處理政務,劉禪雖名義上爲皇帝,實則未掌握任何實權,所有決策皆由諸葛亮所爲。 於諸葛亮輔政時期,劉禪老老實實於皇宮內玩耍,實乃最明智之舉。 因其能力不及諸葛亮,若自行處理朝政,勢必與諸葛亮發生衝突,那麼屆時,諸葛亮或真有可能廢黜他。 再者,劉禪之父劉備,及其丈人張飛,皆因東吳而亡。 然諸葛亮輔政後,即刻與東吳修好,有殺父之仇的劉禪,並未阻止,此亦說明,劉禪知曉其中利害關係,若不支持諸葛亮之政策,將有兩種可能,一爲惹怒諸葛亮,繼而被廢黜。二爲與東吳繼續作戰,於曹魏夾擊下,蜀漢更早滅亡。 劉備死後不久,國內叛亂四起,經諸葛亮之討伐,局勢方穩定下來。 此時,劉禪不管事,方爲真正之明智。
其後諸葛亮又不斷北伐,劉禪亦積極支持諸葛亮北伐。 因站在劉禪之角度,他實無理由不支持北伐。 劉備畢生之夢想,即恢復漢室之統治,而曹魏篡漢自立,滅了漢朝,劉禪作爲漢室子孫,若敢對北伐言一“不”字,那麼其豈敢稱自己爲漢室子孫、劉備之後? 若如此!諸葛亮亦可將其廢黜。
或許因諸葛亮在世時,諸葛亮之光環過強,故顯得劉禪似一愚人。 然待諸葛亮死後,劉禪之表現,可說明其實非愚人。 公元 234 年,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 諸葛亮一死,魏延與楊儀即開始爭權。最終魏延死於馬岱之刀下,楊儀還滅了魏延三族。 魏延死後,楊儀自覺隨諸葛亮身邊多年,必受重用。 然其如意算盤卻打錯矣,其實劉禪絕不愚笨。 楊儀回成都後,雖被劉禪任命爲一無實權之中軍師,然楊儀卻被架空矣。 另有斬殺魏延之馬岱,自斬殺魏延後,亦未再受劉禪之重用。 劉禪實知,魏延之死,在於其與楊儀爭權,非真謀反矣。 而楊儀乃性情急躁、心胸狹隘之人,若真讓楊儀掌大權,指不定楊儀要做出何事來。 楊儀後來因未受重用,遂言一些反話,終被劉禪貶爲平民,最後落得自殺之下場。 於諸葛亮死後,尚有一叫李邈之人。其趁劉禪爲諸葛亮舉行哀悼儀式之際,竟上疏詆譭諸葛亮。
劉禪絕非愚人,其知諸葛亮乃爲國鞠躬盡瘁而死,然諸葛亮屍骨未寒,李邈即開始詆譭他,劉禪實難以容忍。 劉禪甚爲氣憤,將李邈關入大牢,繼而誅殺之。 尚有一叫劉琰之人,亦於 234 年時,被劉禪下令殺死。 劉琰之所以被殺,乃因其有一美貌之妻,其妻入宮朝見太后後,被太后留於宮中玩了一月。 而後劉琰竟懷疑其妻與劉禪私通,遂將其妻毆打一頓,並休了她。 劉禪得知此事後,認爲劉琰之猜忌,侮辱了自己之私德,遂下令殺了劉琰。 殺了劉琰後,劉禪還取消了大臣妻母入宮朝賀之禮節。 此亦說明,劉禪乃重視自身德行之人,如此之人,怎會爲愚人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