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濃度爆表!論日系萌宅音遊是怎麼煉成的

說起萌宅音遊,大概很多人會想起《喵斯快跑/Muse Dash》吧。

這款國產音遊,憑藉着跑酷+音遊的創新融合玩法,加上鮮明的美術風格,堪稱二次元音遊的代表之作。

不過,《喵斯快跑》的出圈,已經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了。實際上,萌宅音遊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部分日系音遊。和它們相比,《喵斯快跑》也算是小喵見大喵了。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初步瞭解一些濃度超高的日系萌宅音遊吧~

一、音遊是如何“二次元”起來的?

曾幾何時,音樂遊戲都是極爲硬核的。以《Beatmania》爲代表的BEMANI系音遊,早期幾乎都是在“演奏模擬”的基礎上進行開發,走的DJ臺、吉他、架子鼓乃至鋼琴這樣的風格。

這一時期,音樂遊戲的主要陣地還是街機平臺,而受衆羣體也較爲鮮明,多半是想要親自參與到音樂演奏中的玩家。因而這一時期的音遊,入坑門檻不低。

這種情況,持續到了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一些廠商開始試圖降低遊戲的硬核程度,同時融入更多元素更加廣泛的吸引玩家。其中,目標受衆是“阿宅”的羣體的偶像音遊便是頗具代表性的一類作品。

二、偶像大師/Lovelive!/歌姬計劃——廚力爆表的偶像音遊

1.偶像大師

作爲NAMCO旗下的知名IP,《偶像大師》誕生至今已走過接近20年的歷程。系列主打偶像企劃題材,先後推出了20多部遊戲作品,以及覆蓋小說、漫畫、音樂和廣播劇等多個ACG題材的作品。

在niconico動畫上,偶像大師、東方Project、Vocaloid並稱爲“御三家”。

其中,由Cygames開發的音遊作品《偶像大師 灰姑娘女孩 星光舞臺》(簡稱CGSS)至今仍是偶像類音遊的頂流。作品採用多種音遊玩法,集合了數百名系列中出現的偶像女孩,同時搭配高質量的3D演出效果,廚力爆表的宅男羣體,對此根本沒有抵抗力。

2.Lovelive!

和前者類似,《Lovelive!》(簡稱LL)也是偶像企劃領域的TOP之一,採用了相似的發展模式。

《Lovelive!》的企劃參與方陣容龐大,包含BANDAI NAMCO、SEGA和KADOKAWA等多個公司,真人+虛擬偶像團體的形式在當年獨樹一幟。

而該系列的音遊作品《LoveLive!學園偶像祭》(簡稱SIF)及其後續作品在國內知名度極高,擁有衆多粉絲。

在國內,LL曾經也是“東馬艦L“四大神教之一。

不過,在去年,SIF1和2陸續停服,非常可惜。

曾經在漫展見過狂熱的LL應援人,連續應援兩三個小時不帶休息的,濃度太高了。

後續的偶像音遊,包括《BanG Dream!》《世界計劃》《D4DJ》,基本上都是沿着CGSS和SIF的模式運營。

3.歌姬計劃

《歌姬計劃》(Project DIVA)是SEGA旗下最知名的音遊系列之一,也是”初音未來“IP改編作品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以”初音未來“爲代表的虛擬歌姬在宅男中的恐怖統治力,自然不必說——Miku的演唱會現場,絲毫不亞於任何頂流真人歌手;而某些日本宅男,甚至選擇初音作爲結婚對象,陪伴終生。

該系列最大的特色是,在音遊演奏的同時,也能欣賞高質量的角色舞蹈MV。同時,玩家還可以對出場角色和服裝進行自定義,可以說是把粉絲向貫徹到了極致。對於一些狂熱的蔥粉來說,甘願爲《歌姬計劃》買下一款遊戲機。(很多玩家買PSV就是爲了本作)

三、音擊/中二節奏/舞萌——二次元狂魔SEGA的崛起

不過,僅僅依靠《歌姬計劃》,SEGA是無法穩坐音樂遊戲”二次元扛把子“的地位的。奠定SEGA在街機音遊地位的,則是”擊中萌“三部曲(音擊、中二、舞萌)。

1.舞萌

如果,你在機廳偶遇一形似滾筒洗衣機的音遊機臺,這便是《舞萌/maimai》

該機種最初發佈於2013年,其”屏幕滑動+按鍵拍動“的獨特遊戲模式,讓其擁有街機音遊獨一份的遊戲體驗。關於《舞萌》的發展史,在上一期文章中已經簡單提及,本篇文章重點討論其”二次元“要素。

街機音遊,真的與國內玩家無緣了麼?談談國內街機音遊倖存現狀

《舞萌》的曲庫”萌二“濃度極高——熱門動漫歌曲、Vocaloid歌曲、東方Project歌曲以及各種”萌萌噠“但是很帶勁的ArtCore,直接把矛頭對準了阿宅。此外,遊戲內界面也很”二次元“,包括各種萌萌的音效,”養老婆“的旅行夥伴系統,擺明了這就是一款”宅遊“。

2.中二節奏

形似搓衣板的《中二節奏/CHUNITHM》則是三部曲之二,其獨特的”空中感應“玩法也被人戲稱爲”抬手樂“。

和《舞萌》的發展路徑類似,萌宅向的曲庫和各種ACG圈子裏的聯動,同樣收穫了一大批粉絲。不過,由於《舞萌》的玩家基礎較爲廣泛,作爲後起之秀的”除你字母“還有一定差距。不知道,隨着《中二節奏》國行機臺的鋪貨,情況會不會有所好轉呢?

3.音擊

”擊中萌“三部曲濃度最高的,非《音擊/O.N.G.E.K.I.》莫屬。

和傳統下落式音遊有所不同的是,《音擊》的遊戲方式更像是操控着少女躲避彈幕進行戰鬥——玩家需要通過搖桿,控制角色的位置,對其中的NOTE軌跡進行“Catch”和躲避。

相比於《舞萌》和《中二節奏》,《音擊》的二次元要素更進一步。玩家可以選擇三位少女組成隊伍,在關卡中參與對戰,而這些角色都是擁有3D小人模型的,相比單純的立繪更加可愛。

此外,在官方機臺上面,玩家可以氪金抽卡並獲得實體卡片,在榨乾萌宅錢包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遊戲本身,SEGA也爲《音擊》推出了一系列漫畫,對此阿宅們自然是喜聞樂見的。

不過,《音擊》的運營狀況遠不如兩位前輩,至今也比較擺爛,大概也是等不到國行機臺的了。

四、SDVX——KONAMI的反擊

當SEGA開始涉足二次元街機音遊時,曾經的市場霸主BEMANI(KONAMI的音遊部門)也在2012年前後開始了自己的佈局。其中,《音律炫動/SOUND VOLTEX》(簡稱SDVX)便是這一時期公佈的作品。

這款音遊在下落式基礎上,加入了兩個FX旋鈕,玩家需要跟着紅藍激光扭動旋鈕,因此也被戲稱爲“水龍頭”。遊戲的界面主打一個炫酷,類似於飛船航行控制檯,在紅藍激光biubiubiu的同時,界面也會跟着顛簸。

如今,說起二次元音遊,SDVX必須有姓名。從曲繪到玩家頭像,再到東方、Vocaloid曲庫,以及各種高質量Live2D領航員,都是宅味十足。其中很多高人氣角色,在P站有大量同人圖,甚至官方也推出過一些作品(包含一些不可描述之物)。

而曾經曲風硬核的BEMANI系其他音遊,也開始悄然發生轉變。比如,IIDX從23代起開始引入一些可愛風的樂曲(雖然當時在老玩家裏面引起了爭議),之後也在試着在樂曲的BGA、玩家的迷你角色中引入更多萌宅元素,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至於B系的其他作品,如《Pop‘s Music》《DDR》《Jubeat》等也開始吸納萌宅風的樂曲進入。

此外,KONAMI還推出了旗下音遊的一系列二次元周邊,包括很多會場限定,讓阿宅們狠狠爆米。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同人作品,很難想象,定位硬核的IIDX居然還有那麼多不可描述的漫畫……

END、音樂遊戲,已經和“二次元”深度綁定了麼?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音遊玩家的形象正在發生轉變——世紀之初,音遊玩家多半是精神小夥/小妹,而近些年來,通常會把音遊玩家和死宅聯繫在一起,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變化呢?

圖源:bilibili@Sam賢仔

或許,是各大音遊廠商爲了破圈?亦或是因爲,部分日本遊戲自帶二次元特質?這個問題,大概是沒有確切答案的吧?

說起那些這幾年耳熟能詳的作品,Arcaea、Phigros、Rotaeno、Cytus II、DJMAX Respect、節奏過山車 WaiWai Party!!!!……似乎多多少少都沾一些二次元要素,似乎“音遊+二次元”這兩個標籤已經捆綁在了一起。

那麼,今天關於二次元音遊的介紹就到這裏了,如果想要進一步探討,或者安利其他的二次元音遊,就請在評論區自由發揮啦~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