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料or調教,小米三代演變與華爲旗艦啓示錄

  說起小米,大多數人一開始的印象就是性價比高,堆料王,而華爲則是系統調教好。從米衝高第一年,到第二年的滑鐵盧,第三年的中庸之道,第四年的十三香,第五年的軟件帶硬件。小米在堆料與調校方面有了自己的想法。而回首華子幾年前的一臺旗艦,靠着鴻蒙4.0再續生命週期,就有一個問題,到底是硬件堆足了好?還是軟件調教好纔是好?

  作爲米衝高第一年的旗艦,小米10pro可謂是承載着不少的期望。堆料滿滿的,驍龍865,LPDDR5,UFS3.0一套性能三角,4500毫安電池配上50w有線帶個30w無線,三星E3屏幕加上90hz高刷,一億像素的HMX主攝,長焦廣角人像一應俱全,再加上到現在爲止也堪稱王者的1216對稱雙揚,在當年的配置對比下誠意滿滿,一套下來讓人看着就心動,但,體驗真的如此妙哉嗎?首先是臭名昭著的12.5系統讓人怒吼“x凡!看看你的系統吧!”出現bug,恭喜你,買到正版了。影像加上本來噱頭就重,唬人一億像素和50x放大,這些東西日常並不經常用到,照片發白發糊,長焦塗抹感堪比劣質妝容,廣角畸變嚇死個人,對焦經常犯病。再加上現在“剃刀計劃”的消消樂,What can I say?

  而小米11Ultra,你可以說他燒機,但是你不能說他不堆料,還是新旗艦三角一堆,5000毫安電池和無線有線雙67w快充,三星E4 2k 120hz的屏幕到現在都是佼佼者,接近一英寸的主攝(1/1.22),128°的超廣角,120x長焦,副攝的傳感器都是小米9的主攝傳感器(IMX586),還有陶瓷後蓋,IP68,哈曼卡頓,副屏等等等,米就是讓你一看配置就心動,一試體驗就心蚌。火龍888我不多說,懂得都懂。一波被蛇咬下來,原來爲發燒而生,現在調度保守,小米10系列反而成了調度激進的最後一代。

  至於小米13Pro,我感覺對比前後,只能說知足了,驍龍8gen2起碼不是炎龍,一英寸的底也給了,三星高端屏幕也有了,再來個陶瓷後蓋,120w快充,最後撈個徠卡,就沒了。電池4880“我們認爲”用戶夠用了。副攝方案傳三代就傳吧,夠用的。沒有潛望式長焦就沒有吧,浮動式的3.2x日常好用。觸控採樣240就240吧,爵士不打遊戲的。沒有哈曼卡頓就沒有吧,除了少個標沒什麼的,木耳聽不出來。事實上,軟件的徠卡確實讓拍照比計算攝影的10pro觀感好的多,調教能讓硬件更好的發揮。

  華爲Mate30pro從配置上看就比不過小米的手機了,根據x氏對比法,沒有2k屏,贏,電池比我小充電比我慢,又贏,單揚聲器屏幕發生,還贏,像素沒我高,真贏。瀑布屏讓很多人對其印象深刻,但是誤觸,還能贏。雖然但是,這幾個攝像頭都是後面吹的徠卡Sumilux鏡頭,雖然傳感器菜點,但是還是比一億像素的10pro甚至沒有徠卡的11u好看很多。鴻蒙4.0的流暢也跟某UI和某OS拉開了距離,雖然它穩定少bug,但是它功能少啊!(反着更有一番韻味)麒麟990還是當年宣傳越熱越強的芯片。所以調教可以讓硬件超常發揮。

  總的來說,一味的只堆硬件不管體驗是十分不負責任的,做好軟件才真正決定下限,硬件不過決定上限,不會調就是空有寶山罷了。(有點高考後遺症,又擱着總分總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