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走訪了深圳和東莞的多家鍵盤公司及代工廠。儘管收穫頗豐,我卻遲遲未能動筆,有對自己內容的反思,也有對所謂的送測和賬號價值的迷茫。
思來想去,總覺得該寫些什麼,便仿着過去的軌跡,寫一篇NuPhy的故事。
寫完後回看整篇文章,仍顯乾澀。NuPhy作爲一個新興品牌,其歷史沉澱尚未豐富到可以輕鬆勾勒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故事,而我的閱歷也不足以給佳釀以醇香。
儘管如此,這篇文章仍可作爲茶餘飯後的趣談看看。如果您對NuPhy,這個充滿個性的鍵盤品牌感興趣,或許能從這篇文章中獲得一些趣聞和洞見。
等到我們無法制造出有趣產品的那⼀天,這個工作室將不再存在。
這句slogan來自NuPhy,它靜默而堅定地印在所有產品包裝的一角,談不上張揚,卻透露着一種不言而喻的傲氣和自信。
在動筆寫NuPhy的故事之前,我心中頗有感慨。最初相識的時候,他們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團隊,如今卻已經成長爲機械鍵盤領域中獨樹一幟的品牌。
這回,就讓我們來聊聊Nuphy,一家以「設計感」爲核心的,小而美的外設公司。
NuType F1:從蘋果生態周邊到機械鍵盤的跨越
提到NuPhy的代表作,你會想到什麼?
是便於攜帶的Air,還是燈效迷人的Halo,或是久經沙場的Field?而在這些明星產品的背後,是一款不起眼的鍵盤——NuType F1,它不僅是NuPhy的起點,也是NuPhy公司的轉折點。
在 NuPhy 成立之前,我們已經在蘋果周邊產品的設計研發領域深耕多年。
和朋友的一次偶然交談中,我們發現到市場上缺少專爲蘋果筆記本用戶量身打造的機械鍵盤。這個發現,激發了我們設計NuType F1的靈感。
NuPhy的成立並非偶然,而是在對市場進行了深刻洞察後的戰略選擇。在蘋果周邊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NuPhy團隊洞察到了機械鍵盤領域的巨大潛力。這一敏銳的市場嗅覺很快得到了驗證:2019年末,他們推出的NuType F1鍵盤在KickStarter衆籌平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一舉成名。
儘管衆籌成功爲NuPhy帶來了初步的信心和資金支持,但夢想的道路從不平坦。
我們最初的合作伙伴,一家專門代工充電器外殼的工廠,並未能幫助我們實現產品的完美落地。經歷了一系列的挑戰和嘗試,我們終於在深圳找到了一家願意與我們一起冒險的代工廠,並在最後關頭完成了F1的交付。
回顧這把NuType F1,其中不乏一些設計上的錯誤與妥協。
首先,F1鍵盤的設計靈感來源於Mac的鍵盤,但在實際應用中,由於機械軸的物理特性,它並未能完全複製妙控鍵盤的緊湊佈局。而這一設計上的妥協,影響了鍵盤的整體實用性。例如,退格鍵的長度不足,這不僅在視覺上與鍵盤邊框不匹配,也在實際使用中帶來了不便。
此外,F1鍵盤採用了矮軸設計,目的是爲了縮短鍵程,增加便攜性。但與之搭配的軟薄鍵帽卻容易在按下大鍵時產生不穩定的「蹺蹺板」,尤其是空格鍵,這一手感問題成爲了用戶反饋中的一個焦點。
不過,F1鍵盤在與Macbook的兼容性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在其他方面的表現只能算是勉強及格。
此時的NuPhy懂Mac卻不懂鍵盤,而這也成了他們後續一段時間最大的困境,直到兩年後的Air系列。
Air:拯救NuPhy的存在
Air系列的問世,對NuPhy而言,不僅僅是一款新產品的推出,更是品牌存續和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自2019年11月推出F1鍵盤後,NuPhy在隨後的兩年裏鮮有新品發佈。對於一個新興鍵盤品牌來說,這段時間的沉默無異於一場慢性的死亡,對於急需通過產品迭代和市場活動來鞏固地位的NuPhy來說,更是如此。
而在這段看似靜止的時間裏,NuPhy並沒有停下腳步。面對供應鏈的重重限制,尤其是產能不足和品質控制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品牌定位的探索。
我們深知,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我們必須找到自己獨特的聲音和定位。
在這段時間裏,NuPhy不僅要應對供應鏈的限制,這些限制直接影響了產品的生產效率,而且對公司的市場表現和客戶滿意度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面對這些外部壓力,NuPhy開始深入思考更爲核心的問題:如何定義自己的未來方向和品牌核心價值?
這樣自我探索的過程並非孤立發生。
如果說創始人的個性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品牌的基因,那麼在 NuPhy 身上,對個性化和設計感的追求無疑源自於初創成員對於二次元文化的喜愛。我第一次接觸NuPhy產品時,開箱體驗就讓我深刻感受到了這一點——附帶的美少女海報尺寸之大,甚至超過了鍵盤本身。
設計有趣的產品和二次元是我們的激情所在!
2021年9月,Air75的問世標誌着NuPhy的華麗轉身,相較Nutype F1有了質的飛躍。如果說F1是追求極致的輕薄,那麼Air75不僅在設計上取得了質的飛躍,更在輕薄與實用性之間找到了更好的平衡。
機身方面,上蓋應用反向衝壓工藝使整個表面向下凹陷,既保持了原先一體式的簡潔,又將軸體巧妙的隱藏起來,不顯得廉價和簡陋。
底殼選用半透明的塑料作爲材料,同時留出足夠的空間放置電池,不僅解決了藍牙信號傳輸的問題,還延長了電池壽命。半透明磨砂質感的底殼使得玩家可以隱約窺見PCB電路,增加了產品的視覺層次和科技感,同時銘牌不僅是背飾,還起到遮蓋電池的作用。
鍵帽的設計在Air75中同樣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爲用戶與鍵盤直接接觸的部分,其設計和質量直接影響到打字體驗和整體外觀。
在NuPhy這裏,鍵帽不再是量產鍵盤成本和效率的犧牲品,而是成爲了提升用戶體驗和品牌形象的關鍵。NuPhy自研的COAST鍵帽,矮球帽造型增加了手指接觸面積,重新設計的多媒體增補圖標便於Mac用戶搭配使用。鍵帽的外圓角設計與鍵盤外殼的圓角保持一致,形成了視覺上的和諧統一。
側邊RGB燈條設計,體現了在不活動時隱藏、在活動時顯現的設計理念,玩家無需移動手指就能直觀地看到指示燈的狀態。此外,腳墊的設計也經過了重新思考,從原先的「T」形改爲「—」形,這一改變極大地提高了鍵盤與不同型號筆記本的兼容性。
Air75一經發售便取得了不俗的商業成績,而對於當時的NuPhy而言,這是一次向死而生的孤注一擲。
Air75的成功不僅挽救了NuPhy於危難之際,更是對我們設計理念的肯定。2021年9月5日,那一天,我和我的團隊曾一度討論公司的存亡。然而,Air一代的暢銷讓我們堅信,選擇矮軸鍵盤這一細分市場進行深耕,是完全正確的決策。
Halo:不被矮軸所定義
你覺得NuPhy是怎樣的一家鍵盤品牌。
對於玩鍵盤的我來講,要解讀一款產品並不難,而NuPhy的Air系列產品又是頗具共性的——家族式的邊框圓角和燈條設計,標誌性的磨砂透殼,以及不錯的Mac適配。
令人煩惱的卻是感受本身,該怎麼去形容NuPhy才最貼切?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將時鐘撥回到2021年的年末,那是一個標誌着NuPhy新篇章的關鍵時刻。
2021年12月Halo系列開始研發,最初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很驚訝。
在Air系列上市後,我們也在思考如何拓展自身的產品線,那第一考慮的就是高軸的產品線,而高軸的產品線面對的是很多優秀產品的競爭。
在矮軸產品大獲成功後,NuPhy一方面繼續深化矮軸產品線,另一方面開始着手研發Halo系列,與Air系列的便攜性不同,Halo系列被定位爲桌面上的實用工具和設計優秀的擺件。
機身方面,整體思路沿用Air系列的鋁製上蓋搭配多立克柱造型的底殼,但內部大有乾坤。從上至下,首先是上蓋內側嵌入了一圈halo的勻光板,搭配PCB四周的燈條實現了讓RGB燈帶同時照亮「內」和「外」光圈,一體式硅膠夾心和軸下墊,最底下一塊硅膠底部填充充當底棉。
Halo系列的燈光效果令人印象深刻,但其背後的努力遠超以往。
在撰寫關於NuPhy全新高軸產品線的專欄文章時,我深入瞭解了該產品的開發過程,其中包含了四個主要的挑戰和解決方案。
首先是燈光均勻度的挑戰。環形燈的設計雖然爲鍵盤增添了美感,但要實現光線的均勻分佈卻是一項技術難題,環形燈一圈圍着鍵盤,非常考驗結構的處理,多一個從上到下的貫穿結構就會導致燈光均勻度降低,會出現亮點和暗點,又不能使用光帶解決問題,唯一的辦法唯有嘗試。
在燈光均勻度的調試打了7-8次板子,中間的透明透光結構件打樣也同樣是7-8次,達到這個透光度是多次實驗的結果
其次是功耗問題。多燈設計自然會增加鍵盤的能耗,爲了使鍵盤的整體功耗達到預期水平,不僅要各個元器件上考慮低功耗和性能,還需要重新調試程序,同時環形燈光的各種燈效也需要重新編寫程序,整個開發和調試過程非常漫長耗費了半年時間。
定製軸體的調試過程同樣充滿挑戰,作爲全新的高軸產品線,從材料的選擇,聲音,手感等各方面進行了許多次的調試,調試達到預期效果後則需要考慮如何量產。
此次我們和軸廠的這次定製合作也是軸廠剛剛開始量產廠潤類產品,還需要要配合軸廠做自動化產線的廠潤測試等等
而這最後一個問題——空格鍵的聲音問題,則催生了Nuphy的一項創新設計——隱聲空格。
測試樣機出來後,發現空格鍵的聲音達不到標準,因爲鍵盤結構中間加了光環的原因,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和鍵帽廠不斷的測試,最終想出了消音空格這樣的方案解決這個問題,也算是意外之喜。
整個研發設計測試過程非常漫長。Halo系列2021年12月立項2022年8月底才發佈Halo65,2022年11月底才發佈Halo75&96,每一步都凝聚了團隊的心血。
而正如Halo之名所寓意,這一系列鍵盤不僅照亮了用戶的桌面,也照亮了NuPhy的未來。
此後推出的Field,以及今年的新品Gem80也在爲NuPhy證明
NuPhy不止有矮軸
品質與市場:NuPhy的困境與機遇
四五年前,機械鍵盤市場還是一片藍海,NuPhy作爲新興玩家,雖然起步較晚,但憑藉其獨特的矮軸Mac鍵盤定位和有效的海外市場策略,成功分得了市場的一杯羹。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機械鍵盤市場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衆多品牌的市場策略也從穩健經營轉變爲激進擴張。特別是在2022至2023年間,市場經歷了激烈的競爭和內卷,許多品牌的生存空間受到了擠壓,「活下去」成爲了他們面臨的首要問題。
踏入2024年,距離NuPhy成立已經有6年時間,它是近些年爲數不多沒有「背景」但卻活下來的鍵盤公司。
在這次探訪NuPhy之後,我對NuPhy這家公司有了更深的瞭解,不僅是產品本身,供應鏈、市場營銷、產品線等等。而所有的這一切,全都指向了一個核心問題——NuPhy的未來。
而這份未來仍伴有一些不定的模因。
市場競爭的加劇
在機械鍵盤的細分市場中,矮軸鍵盤一度是撐起NuPhy這家公司盈利的核心產品,雖然此前也有不少矮軸鍵盤,但Air系列以其獨特的設計和錯位競爭策略成功獲得了市場的有利位置。然而,在2023年,各家矮軸爭相迭代升級之後,紛紛尋找獨家「代言人」,例如搭載了新款凱華矮軸的洛斐小順,矮軸鍵盤這一細分市場也不再是以往的輕鬆局面。
NuPhy已經通過精心的產品規劃和市場策略,成功拓展了多條產品線。通過精心設計的產品線和錯位競爭策略,有效地規避了與主流鍵盤的正面衝突。
另一方面,當前市場的競爭態勢愈發激烈,甚至出現瞭如「黑鐵牛」這樣的抄襲外觀產品。而國內社區和市場監管對於產品抄襲和惡性競爭的輕視態度,對於NuPhy這樣的小公司也是一種挑戰。
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繞不開的供應鏈
NuPhy,作爲一家沒有自有工廠的公司,其產品推出和迭代速度自然受限。過去幾年間,NuPhy推出產品的速度並不算快,產品迭代也是以年爲單位。
從成本管理的角度來看,沒有自己的工廠或許並不全然是劣勢。對於一家年輕的公司而言,維護和運營工廠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和複雜的管理流程。通過外包生產,能夠更加靈活地控制成本,同時將資源和注意力集中在產品設計和品牌建設上。
但是,這對於研發端的挑戰不容忽視,缺乏自有工廠意味着打樣週期延長和溝通成本增加。
我們設計方案其實都已經做好了,但是工廠那邊測試和出品都需要時間
在和NuPhy設計師討論新品時,他們有很多豐富的創意和創新想法,但將這些想法轉化爲實際產品的過程卻比預期緩慢。出於種種原因,電子方案細節的調整測試,工藝細節的打磨,NuPhy不得不在上下游供應鏈合作伙伴的磨合上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更不用說自建工廠了。此外,爲了實現某些創新工藝,NuPhy不得不尋找新的工廠合作伙伴。除開高昂的溝通成本,還需要時間來磨合新的生產關係。
這是NuPhy不得不面臨的最大難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品迭代速度和上市時間往往是決定性的因素。這一過程中的延遲,不僅影響了產品上市的時間,也可能錯失關鍵的市場機會,如Halo75 V2新品推出錯過的黑色星期五銷售旺季。
供應鏈體系我個人認爲應該突破現有的鍵盤製造體系來看待,尋求新的工藝和技術甚至是製造方式
和NuPhy的交談中,關於供應鏈的問題我們討論了很久,儘管提出了很多似乎可行的方案,但從現實的角度出發,我覺得這些策略面臨着諸多挑戰。
例如,投資於創新工藝和技術確實能帶來生產效率的提升,但這種提升是否能夠覆蓋高昂的研發和部署成本,仍是一個需要深思的問題。
供應鏈問題是NuPhy從誕生之初就不得不面對的難題,時至今日仍舊捉襟見肘。
讓產品找到用戶
你很難把卷王和NuPhy聯繫在一起,但NuPhy確實有一款產品曾穩坐性價比之王,便是這款CIY TES68。
CIY TES68的彩色透殼版本是由NuPhy基於CIY68的原型機推出的低價且擁有熱插拔的機型,價格親民,更以其彩色透殼版本和熱插拔功能贏得了入門玩家的青睞,通過國內資源在海外嘗試各種不同定位的產品。
但這一切在今天是不可能複製的,至少對於NuPhy而言,再去和這些「廠二代」競爭,捲入這場無止境的車輪戰,只會徒耗光陰。
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用戶並運營好自己的用戶,讓自己的產品有延續性和使用粘度,同時要了解用戶需要什麼樣的產品和價格接受度是做好這件事的關鍵
做一把鍵盤容易,做一個品牌很難。在當下鍵圈愈卷愈烈的生態中,買一把鍵盤是非常容易的,但記住一個品牌很難,國內的變化太快,輿論變化也快。
NuPhy在海外的獨立站做的非常不錯,而這也是他們過去幾年能夠在狂野生長的鍵圈生存下來的重要憑依,而在2024年NuPhy希望通過展會和自媒體運營以及直播帶貨來打開國內的市場。
我們今年會參加香港環球資源展會,深圳禮品展,臺灣computex,德國ifa,上海chinajoy,以及一些面向玩家的展會。
相較於大面積廣撒網的鋪量宣傳,NuPhy選擇了一種更爲精準但非常「費力」的宣發模式。
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相較於海外的機械鍵盤市場,國內的市場門檻低,宣傳門檻也很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一些鍵盤宣發產生了類似於矩陣營銷號氾濫於信息流的效果,進一步降低了消費者對所謂的「鍵盤推薦」信任度。
而NuPhy做出的選擇是讓產品找到用戶,而不只是用戶去找產品。
可持續性的關鍵還是在與公司-產品-用戶-產品-公司這個循環之間的關係,在這個環節中做好每一步。
NuPhy,鍵盤裏的Nu Phylum
從2018年到今天,NuPhy似乎沒有追上任何一次潮流,但這很可能也是他們成功的原因。
NuPhy的經營軌跡可以分爲以下幾個階段
市場定位與初步成功(2018-2019): NuPhy在2018年成立,迅速通過專注於矮軸鍵盤市場來確立其品牌特色。Air系列鍵盤的推出,憑藉其創新設計和針對Mac用戶的適配性,成功在市場中脫穎而出,爲NuPhy贏得了初步的用戶基礎和市場認可。
產品創新與市場擴張(2020-2023):面對機械鍵盤市場的增長和競爭加劇,NuPhy採取了產品多樣化策略。在繼續發展矮軸鍵盤的同時,公司推出了Halo系列高軸鍵盤,以滿足不同用戶羣體的需求。這一時期的產品創新和技術研發,幫助NuPhy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了品牌的競爭力。
進入2024年,NuPhy面臨着市場競爭加劇、供應鏈挑戰和品牌建設等多方面的壓力,而NuPhy此前的成功將取決於其持續的產品創新能力、市場適應性和戰略執行效率,這也將會成爲他們此後長期的決勝點。
不難看出,NuPhy做出的大多數選擇並不完全匹配市場的潮流,甚至在某些研發上完全是賭博,但這也造就了NuPhy的獨特和專一。而最終,這一系列倔強的堅持通向了一個明晰的未來。
回顧NuPhy這些年的發展,我不禁回想起初次造訪NuPhy辦公室的那個下午。從門口的柵欄往內望,這裏沒有高樓大廈,沒有熙熙攘攘的商務人羣,只有被倉庫和快遞站包圍的一片靜謐,正是在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的地方,撇去了那些由社交媒體的喧囂和大數據的紛擾構築的「機械鍵盤」,以一種近乎孤獨的姿態,孕育出了這些獨特的作品。
我們大可以對卷王鍵盤大加讚賞,但僅限當下的這一款,而市場和消費者,將最終評判一個品牌的真正價值。儘管目前NuPhy可能還沒有達到國際大牌那種經過時間沉澱後的醇厚底蘊,但它所展現出的活力和潛力,已經足以讓人期待其未來的發展。
也希望鍵圈能擁有更多NuPhy這樣的Nu Phylum。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