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工作兩相宜:宏碁掠奪者GM7000 2TB固態硬盤應用向測評

(省流:宏碁掠奪者GM7000 2TB,PCIe4.0滿速有緩SSD,京東自營869-20)

前言

大家好,我是噩夢飄雷。

最近工作不如之前忙活了,趁着STEAM和EPIC大促的機會一口氣入手了七八個3A遊戲,閣樓上那臺遊戲專用主機的硬盤空間眼看着又要告罄。

正好看到了主打電競的宏碁掠奪者GM7000和WBG戰隊簽約合作的廣告,於是心癢之下又趁着這機會入手了一塊2TB版本給遊戲主機擴容。

其實作爲一名狂熱的SSD發燒友,我自己用過的SSD粗略算下來也有20多款了,本次入手這款SSD主要還是爲了找個理由給自己嚐嚐鮮,滿足一下好奇心。畢竟之前用過的國產SSD大多采用了宏碁掠奪者GM7這類YMTC顆粒+聯芸主控的DRAM-Less方案,還真沒試過使用美光TLC顆粒的國產有緩SSD來着。

那麼本次就趁這個機會爲大家帶來宏碁掠奪者GM7000的詳細測評報告,看看這款主打電競應用的旗艦有緩盤性能表現到底如何把。

考慮到之前的一系列SSD測評報告中,咱爲了全面展示產品性能,加入了不少晦澀的理論介紹以及普通消費者不太關心的專業向測試項目,導致部分讀者反饋有些看不懂。所以本期測評咱們就換個思路:

除了進行基礎的性能測試外,把內容重點放在實際的遊戲和生產力軟件中的表現吧,希望能給大家的選購過程帶來幫助。

閒話少敘,Let's go!

產品解析

宏碁掠奪者GM7000 2TB是一款2280規格的PCIe4.0滿速M.2 SSD,與同門兄弟宏碁掠奪者GM7不同的是,GM7000採用了有獨立DRAM的有緩方案,DRAM緩存容量爲2GB。

之前的科普文章中咱們已經討論過,在機箱散熱良好的情況下,有獨立DRAM緩存顆粒的有緩SSD可以提供更強的真實隨機讀寫性能,緩解NAND寫入放大問題,同時在高佔用的情況下還能減少SLC Cache釋放和R-E-W擦寫過程中的寫入延遲,提高長時間使用後的性能穩定性,預算充足的話很適合作爲系統盤和遊戲盤使用。

目前宏碁掠奪者GM7000有512GB、1TB、2TB、4TB等4中容量版本,建議大家在選購時儘量從1TB起步,畢竟現在的3A遊戲動輒100多GB,體積屬實是太大了。

咱們今天要測試的2TB版本標稱性能如下圖所示:

  • 順序讀取速度:7400MB/s
  • 順序寫入速度:6700MB/s
  • 隨機讀取性能:1300K IOPS
  • 隨機寫入性能:1100K IOPS
  • 質保政策:5年/1500TBW

先來簡單看一下宏碁掠奪者GM7000的包裝,還是和GM7一樣的家族式黑色主題風格,很有一股子沉穩的數碼範兒,在正面和背面均印刷有SSD本身的基礎參數:

打開包裝,可以看到SSD本體被雙層透明內膽固定得很好,另外隨盤還附贈了一顆小小的M.2 SSD固定螺絲,方便備用。

新版的宏碁掠奪者GM7000在包裝內容上有所改動,直接把石墨烯散熱貼和SSD本體分開放置了,方便咱們玩家自行決定是否要粘上散熱貼。

個人認爲這個方案其實才是最合理的,畢竟現在的中高端主板大多已經爲M.2 SSD預置了金屬散熱裝甲,這種情況咱們不使用SSD的原裝散熱貼,直接將SSD和主板上的金屬散熱裝甲直觸,能有更好的散熱效果,還免去了自行揭下散熱貼導致的質保失效問題。真要是裸盤使用的話,反正散熱貼照樣還是給提供了,用的上的時候隨手貼上去也沒啥損失。

宏碁GM7000的石墨烯散熱貼和GM7使用了同款LOGO塗裝,不過有所不同的是,爲了壓制有緩盤更強的散熱,GM7000的散熱貼要明顯更厚,橫截面積加大的情況下對於均熱更有利。

趁着沒貼散熱貼,咱們看一下宏碁掠奪者GM7000的主要元器件佈局,正面自左向右分別是兩枚NAND顆粒、一枚主控芯片、一枚DRAM顆粒。

其中NAND部分應該用的是佰維封裝的美光B47R 176L TLC顆粒,顆粒料號爲BWNQ9TCIB1JC6C:

主控則採用了與致態TiPro7000同款的INNOGRIT英韌IG5236CAA芯片,這枚主控採用12nm製程和8通道設計,支持4K LDPC ECC糾錯,可以輕鬆達到7400MB/s的PCIe4.0 x4滿速。

獨立DRAM採用了南亞的NT5AD512M16C4-JR的DDR4 3200MHz顆粒,單顆容量爲1GB。

另外一枚DRAM顆粒在SSD的背面,被貼紙覆蓋,合計提供了2GB的DRAM緩存,同時咱們可以看到宏碁掠奪者GM7000在背面還佈局有另外兩枚NAND顆粒。現在SSD這麼貴,爲了不丟失質保,這兒就不揭開給大家看了。

所以作爲雙面顆粒佈局的M.2 SSD,這塊盤其實更適合在臺式機中使用,畢竟中高端主板現在已經給M.2槽位的底部也預置導熱墊了。或者咱們也可以使用類似利民這種第三方鰭片熱管散熱器,反正散熱環境總是要比筆記本電腦和miniPC裏更理想多了。

接着使用CrystalDiskInfo來看一下SSD的SMART信息,宏碁掠奪者GM7000支持NVMe 1.4協議標準,應當是沒有預留二級OP,所以可用容量爲滿容量的2048.4GB(10進制)。

在存儲領域,廠商一般使用10進制的GB來標記容量,而Windows默認使用2進制的GiB來進行顯示,所以在Windows的磁盤管理中,GM7000的可用容量爲1907.71GB(實際爲GiB),這是正常現象,並非廠商虛標。

CDI能看到的SMART參數還是有點少了,我們再用smartmoontools來挖掘一些更深層次的信息。可以看到宏碁掠奪者GM7000 2TB默認給了5種功耗檔位,分別是3.5W、3.3W、3.1W和0.15W、0.008W。這個最高3.5W的功率屬實是讓我有點搞不明白了,不太理解有緩盤如何做到了這麼低的滿載功耗。如果參數屬實,那作爲一塊4顆粒的有緩SSD,GM7000的在低功耗和低發熱方面肯定是要有優勢的了。

另外從smartmoontools給出的結果中可以看到,宏碁掠奪者GM7000 2TB有2個溫度傳感器,盲猜主控/NAND顆粒各一。

測試平臺

外觀和產品參數瞭解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咱們要正式對宏碁掠奪者GM7000 2TB展開一系列測試了,這裏使用的測試平臺是書房裏用來幹活兒的主力機,配置如下:

  • CPU:intel i7-13700K
  • 主板:華碩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吹雪 DDR5
  • 內存:雷克沙 ARES DDR5-6400 16GB X2
  • SSD:Intel 傲騰900P 480G、光威·弈 4T
  • 顯卡:華碩TUF-RTX3090
  • 系統:Windows 11 Professional Edition 23H2

爲了避免誤會,每次測評都要跟大家絮叨一下哈,固態硬盤的讀寫性能與CPU性能正相關,除了受Windows版本、CPU主頻和單核性能影響以外,整個平臺的PCIe有效載荷Maximum Payload Size(MPS)也會對測試結果產生影響。

如上圖所示,宏碁掠奪者GM7000支持512字節的MPS,所以官方標稱的最大讀取速度可以達到7400MB/s。

但是目前只有AMD平臺才能支持512字節MPS,理論上可以提供7.5GB/s的數據傳輸率;而Intel平臺只支持256字節的MPS,實際讀取速度一般就被限制到了7.15GB/s以內。

又因爲個人測試SSD時更重視其隨機性能的表現,AMD在這方面不如Intel擅長,所以這裏還是使用Intel平臺來對SSD進行測試了,望周知。

基礎性能測試

1.CrystalDiskMark

CrystalDiskMark是Windows平臺最常用的SSD測速軟件之一,能夠非常直觀的展示SSD在SLC緩內的讀寫性能表現,大部分存儲廠商的標稱參數也是由該軟件測試而來的。

空盤狀態下,宏碁掠奪者GM7000 2TB的順序讀取速度爲7116MB/s,順序寫入速度爲6687MB/s,寫入速度基本符合官方標稱的參數。如果換成AMD平臺,讀取速度也能達到7400MB/s左右。

2.AS SSD Benchmark

其實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結果現在只有參考價值了,畢竟已經多年未更新,算法也比較老了,正常情況下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結果都會比CrystalDiskMark低不少,在測試準確性方面不如新版CrystalDiskMark靠譜。

不過考慮到AS SSD Benchmark有直觀的打分機制,方便大家進行橫向對比,所以這裏還是附上測試結果以供參考。

空盤狀態下,宏碁掠奪者GM7000 2TB的測試結果如下,得分爲9376分:

3.ATTO

ATTO的測試會按512B, 1KB, 2KB直到到64MB等不同大小的粒度,分別在隊列深度爲4的情況下進行讀寫測試,並且將測速的結果用柱狀圖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很好地標識出SSD在低隊列下對於不同粒度數據的讀寫性能。

可以看到隨着數據塊增大,從128K粒度開始宏碁掠奪者GM7000 2TB就達到了最高讀取速度,並且隨後保持着高度一致的穩定性,這也是消費級SSD的理想狀態。

4.SLC Cache全盤讀寫曲線

講一下空盤緩存容量,SLC Cache方案,直寫速度,緩外速度就行了

這裏我們對宏碁掠奪者GM7000 2TB進行RAW格式下的全盤順序讀寫測試(128KB,Q32T1),並將實時速度以曲線圖的形式爲大家展現:

先看讀取,GM7000在全盤範圍內的順序讀取曲線都相當穩定,基本全程都能保持在6800MB/s左右。

再看寫入曲線,初看上去GM7000的全盤寫入過程與GM7類似,也是三段式的寫入曲線,SLC Cache內的寫入速度能達到6400MB/s左右。

但是仔細觀察就能發現,GM7000的SLC Cache爲650GB左右,佔據了全盤可用容量的1/3,明顯是和SN850X類似的典型全盤模擬SLC方案。

在SSD容量足夠大的前提下,成熟的SLC Cache策略給用戶帶來的不止是爆發式寫入性能的提升,而且更加精簡的FTL映射結構、更低的延遲和更高的混合讀寫性能,以及在SSD高佔用狀態下降低頻繁R-E-W擦寫造成的性能與壽命損耗問題都是重要關鍵。

有意思的是,在SLC Cache寫滿之後,隨後而來的是大約150GB的TLC直寫過程,速度能達到2000MB/s左右。那麼在SLC Cache已經耗盡的情況下,是如何實現這一小段TLC直寫的呢?從數據寫入量上來推測,個人盲猜GM7000應該是將總容量7%左右的一級OP也拿出來提供寫入了,與此同時主控還在進行SLC Cache釋放的操作,最終實現了比一級OP略大的TLC直寫階段。

在全盤寫入的最後第三段,主控要同時進行SLC Cache釋放和新數據寫入的操作,負載壓力達到了最大化,所以寫入速度進一步下降。在此過程中,前半程由於主控釋放SLC Cache的Write Back操作非常積極,使得部分寫入數據落入了空白塊中,寫入速度有短暫回升到TLC直寫速度的波動,最後隨着空白塊耗盡,終於進入了穩定的Write Back+R-E-W低速區間,速度在750MB/s左右。

5.SLC Cache緩外4K隨機讀取

關於SLC緩外4K隨機讀取性能,咱們已經在過往評測中多次強調了,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參數,可以用來衡量NAND SSD真實性能水準。這裏爲了保證讀取測試前SSD能夠進入髒盤穩態,先以128KB Q32T4順序寫入填盤兩次後,再進行時長爲600s的Q1T1 4K隨機讀取測試,並通過下面的圖表記錄下全程的速度表現:

經過測試,宏碁掠奪者GM7000 2TB的SLC緩外真實4K隨機讀取速度在51MB/s左右,大大超過了致態TiPlus7100爲首的國產DRAM-Less方案無緩SSD。

遊戲表現

在開頭咱們說了,本期的SSD測評會把重點放在實際遊戲和生產力軟件的表現中,所以這裏選取了總計6款遊戲來分別測試載入速度,以供參考。

1.《原神》

首先,咱們來啓動原……神!從鼠標點擊大門開始,到看到人物畫面爲止,宏碁掠奪者GM7000 2TB的加載總耗時爲8.6秒:

實際載入過程的動圖記錄如下:

2.《地平線5》

在《地平線5》中,爲了標準化記錄載入時間,這裏咱們從點擊性能測試按鈕開始,到顯示測試場景爲止,載入時間總耗時爲16.7秒:

實際載入過程的動圖記錄如下:

3.《魔咒之地》

DirectStorage 是一項由微軟開發的技術,旨在優化遊戲和其他應用程序的數據加載性能,特別是在使用高速 NVMe SSD 存儲設備時。這項技術最初爲 Xbox Series X|S 遊戲機設計,後來也被引入到 Windows 10 和 Windows 11 操作系統中,以提升 PC 遊戲的性能。

DirectStorage 的核心優勢在於,使用該技術後,能夠讓顯卡直接與 NVMe 硬件進行交互,充分利用NVMe SSD的多隊列讀取性能,減少操作系統層面的開銷,實現更高的數據吞吐量和 IOPS。這使得遊戲過程中能夠更快地從SSD加載大量數據,減少加載時間和屏幕等待時間,提升遊戲的響應速度和整體體驗。

《魔咒之地(ForSpoken)》是PC平臺上第一款實裝了微軟DirectStorage技術的遊戲,由於搭載的是1.0版本的DirectStorage,尚不涉及GPU解壓,所以其場景加載速度主要受SSD影響,能夠更淋漓盡致地展現SSD的性能優勢。這裏咱們使用其自帶的基準測試程序,來觀察GM7000 2TB的加載時間。

《魔咒之地》的基準測試總共會測試7個場景,GM7000 2TB在7個場景中的加載速度分別爲0.878s、2.282s、1.894s、0.988s、1.028s、0.857s以及0.722s。

可以看到,大部分場景的載入時間都被控制在了1s左右,免去了冗長的載入讀條,在實際遊戲過程中也能爲我們帶來更加流暢的體驗。

4.《最終幻想14:曉月之終途》

然後咱們使用最終幻想14官方推出的曉月之終途Benchmark基準測試工具,分別觀察5個場景DEMO的載入速度。

可以看到,GM7000 2TB的總載入速度只有7.127s而已,在載入速度方面只比價格遠高於己的傲騰900P和西數SN850X慢了零點幾秒,幾乎可以認爲不相上下。再結合三款SSD的價格來看,GM7000 2TB的性價比無疑要高出一籌。

5.《最終幻想14:暗影之逆焰主》

同樣,在《最終幻想14:暗影之逆焰主》版本的Benchmark基準測試工具中,GM7000 2TB在載入速度方面只比傲騰900P和SN850X慢了0.3s左右,我覺得用肉眼是沒法察覺到區別的。

6.《最終幻想14:紅蓮之狂潮》

在《最終幻想14:紅蓮之狂潮》的基準測試軟件中,GM7000 2TB依然不落下風,與SN850X的成績只差了不到0.1s,挺6。

生產力性能測試

1.大文件讀寫

大家平時使用SSD工作時,多多少少都會用到大文件拷貝的場景。爲了測試宏碁掠奪者GM7000 2TB在這方面的表現,這裏咱們使用FIO生成了一個200GB的不可壓縮僞隨機數據測試文件,從電腦上的光威 弈 4TB中向GM7000 進行寫入,以觀察實際表現。

可以看到寫入速度直接頂到了Win11的文件管理資源上限,全過程穩定在了3.8GB/s左右,寫入曲線非常規整漂亮:

同樣的,我們再將這個文件從GM7000中複製到光威弈,觀察GM7000的讀取表現。

可以看到GM7000的讀取性能要比寫入還頂,全程基本維持在了4GB/s左右的Win11極限速率,很棒。

2.PCMark 10

接下來我們選擇使用PCMark10中的完整系統盤基準測試,通過回放操作腳本的方式來觀察SSD的性能表現。

這項基準測試流程中包含23項測試場景,括Windows 10啓動、應用程序/遊戲啓動、複製多個大文和許多小文件、Office和Adobe應用程序運作時的硬盤軌跡等,每個場景都會運行三次,通過對來自流行應用程序和常見任務的相關實際硬盤軌跡跟蹤,可以全面而且反映現在最新存儲設備的性能,而該項測試這也基本代表了普通用戶將SSD作爲系統盤時的最大使用強度。

空盤狀態下,GM7000 2TB的得分爲3066分,平均帶寬爲493.2MB/s,平均存取時間爲55μs。

3.lightroom

我平時用lightroom修圖比較多,在大量照片批量導入時,極度考驗SSD的讀取速度。這裏咱們使用lightroom導入5.51GB大小的152張照片,來看看GM7000 2TB的表現會是啥樣:

把載入過程錄像後轉成原速GIF動圖,可以看到載入照片和顯示縮略圖的速度還是相當快的,這種流暢的體驗在大量照片需要修圖時,可以直接提高工作效率和幹活兒的心情,屬實是打工人必備了。

4.SPECworkstation

SPEC Workstation是一款衡量專業工作站平臺性能的綜合測試軟件,其測試多針對於專業性極強的程序,包括大量文件的解壓縮、生命科學運算的腳本回放和影視編輯軟件的腳本回放等等,其測試特點是負載很大,對SSD混合讀寫性能要求也很高。

宏碁掠奪者GM7000 2TB在SPEC Workstation 3.1中針對存儲設備的Storage Workloads測試項目裏取得了20.66分的總成績,表現不錯。消費級SSD由於優化方向與企業級SSD不同,更重視低隊列下單讀和單寫,大多也就是這個表現了。

總結

寫到這裏,冗長的測試流程終於告一段落了,接下來咱們來談談關於宏碁掠奪者GM7000選購的那些事兒吧。

衆所周知,目前SSD的價格從去年年底開始就水漲船高,並且價格一直還在上升通道中,尚未看到降價的趨勢。

在此情況下,如果是近期剛需裝機的兄弟們,建議直接下手購買SSD,別等618大促了,到時候優惠幅度能不能抵消中間這幾個月的漲幅還是兩說呢。

如果是非剛需,那麼建議緩一手,根據樸素的市場規律,明後年SSD的價格肯定還會有回落的,不急一時(前提是三爽這羣原廠別再玩失火/停電/發大水的把戲了)。

把視線迴歸到宏碁掠奪者GM7000上來,由於有獨立DRAM的緩存加持,使得其作爲系統盤和遊戲盤非常合適,不僅隨機讀寫性能較無緩盤更強,而且在高佔用的髒盤情況下,DRAM能夠直接參與R-E-W擦寫過程,緩解寫入放大,也能保持更強的性能穩定性。

再看看京東自營渠道的TiPlus7100 2TB作爲無緩盤已經快漲到1100了,相比之下GM7000 2TB的性價比就顯得更高了,5年+1500TBW+個人送保的質保政策也足以打消後顧之憂,挺推薦入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