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 2200億美元背後,是卡塔爾對未來的雄心

我們的世界,總喜歡將歷史上的經典劇目,一次次重演,但往往也會演繹出新的傳奇呈現在人們面前。而“足球是圓的,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的”世界盃,則是打破歷史規律的顯著代表。

11月21日凌晨,“2022卡塔爾世界盃”終於在萬千球迷的翹首以盼中拉開了序幕。本屆世界盃,不僅是阿拉伯國家第一次主辦世界盃,比賽時間也因爲氣候原因第一次選在了“淡季”進行。同時,也在東道主“卡塔爾”的各種“鈔能力”助攻下,創造了歷史上諸多第一。

作爲全世界受衆最多的運動,世界盃”的舉辦無疑爲經歷了新冠疫情和經濟衰退的世界帶來一抹亮色。所以趁着世界盃的剛剛開賽,也和大家聊聊卡塔爾在爲世界盃揮金如土的背後,還蘊含着對未來怎樣的“野心”。

      1.未來之城

      位於波斯灣西海岸的卡塔爾國土面積僅有1.15萬平方公里,和我國行政區域面積1.19萬平方公里的天津市相當。不過,卡塔爾的常住人口僅有266萬,而本國公民只佔有30萬。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國,卻有着全世界第三的天然氣儲備量,人覺GDP超過六萬美元,位列世界第八、亞洲第一,是名副其實的中東土豪。

      今年,得益於俄烏衝突導致的歐洲液化天然氣短缺,卡塔爾出口天然氣已經獲利超過了1000億美元,也創下了自2014年以來最高。在未來,卡塔爾能源公司和多家國際能源巨頭共同開發的北方氣田擴建項目,將讓天然氣產量進一步提升:東擴項目計劃建設4條液化生產線,南擴項目建設2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後,2027年卡塔爾液化天然氣總產能將從現在的7700萬噸/年,提高到1.26億噸/年。在前天,中石化也與卡塔爾能源簽署了長達27年的購銷協議,按照協議卡塔爾將向我國每年提供4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

      盧賽爾新城地理位置

      雖然卡塔爾依靠出口天然氣而“財大氣粗”,但其國內的基礎設施卻並不足以支撐世界盃的舉辦。爲了滿足賽事的需求,卡塔爾豪擲2200億美元用於賽事的籌辦和配套設施的建設。如此大的手筆,已經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屆世界盃,更相當於此前7屆世界盃舉辦成本之和的5倍。

      盧塞爾街道實景

      在這些大規模的基建中,最引人矚目當屬盧塞爾新城的建設,卡塔爾用450億美元,將這座原本只是距離首都多哈23公里的落後小鎮,變成了一座科技感十足的未來城市。這座始於2005年“盧塞爾”計劃的房地產項目經過十多年的發酵成爲了擁有二十多座頂級酒店、巨型購物商場和娛樂中心的世界盃接待窗口。而坐落在其中的盧塞爾球場,在世界盃期間更肩負着舉辦其中包括決賽在內十場比賽的重任。

      但盧塞爾的城市功能並不僅限於此,卡塔爾採用的“區域供冷技術”,爲球員和球迷在世界盃期間提供一個良好的賽事環境外,還將減少65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相當目前卡塔爾全年總排放量10600萬噸的60%。

      而作爲卡塔爾“2030願景”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盃落幕後的盧塞爾將承擔起解決“後石油時代”技術人才引進的重任。在卡塔爾經濟結構更加多元化的未來,配套住宿、醫療、教育職能的盧塞爾,將讓外派勞工在這裏有更加舒適的生活條件的同時,也將成爲卡塔爾面向世界各地遊客的一張新名片。

      2.重注體育

      卡塔爾另一項極高的投入,則是在賽事場館的興建上,參與世界盃賽事的八座場館及配套設施總計花費了65億美元:舉辦世界盃開幕式的阿爾貝特體育場,以其外觀酷似傳統阿拉伯帳篷,驚豔了世界,但工程投入也最多,共耗資8.47億美元;而被稱爲最“綠色環保”的“974球場”依靠主體的974個集裝箱搭建而成,成爲世界盃歷史上首座可以完全拆解的球場,但也耗資2.43億美元。

      974球場

      除了花費3.74億美元翻新的哈利法國際體育場外,另外7座體育場都是卡塔爾專門爲世界盃的舉辦而新建。不過,並不能說卡塔爾65億美元的投入是一種鋪張浪費:像阿爾貝特體育場的禮堂上層未來將被改建成五星級酒店;盧賽爾體育場的部分區域也會被改造成公共設施;974球場被拆解後作爲世界盃的“遺產”在其他地方重新組裝;其他體育場在未來也將承辦更多的體育賽事。

      世界盃不僅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粉絲最多的體育賽事,同時也是最賺錢的體育賽事。按照國際足聯的數據,俄羅斯世界盃的整個商業週期爲國際足聯帶來了64億美元的收入,本屆卡塔爾世界盃則將達75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作爲舉辦國同樣也因爲世界盃舉辦帶來的投資增加、出口增多、消費需求增長而拉動地區經濟的發展。按照以往的歷史數據看,大部分舉辦國因爲世界盃,GDP都得到了穩定增長,並且還能帶動第二年的上升。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22年卡塔爾經濟增速將達到3.4%,而未來增速將達到4.4%。

      對於石油和天然氣收入佔政府收入80%以上的卡塔爾來說,對世界盃的投入更多的是對未來多元化經濟發展的提前佈局,而2200億美元中除了建設場館外,更多的也是對於本國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用360億美元建設的時速100公里,全長76公里的地鐵;花費160億美元建設擁有兩條最長亞洲跑道的哈馬德國際機場。卡塔爾用極爲堅定的決心,下注體育在未來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從F1大獎賽,再到2023年亞洲盃,每年舉辦超過80場的世界級比賽,也讓它將成爲世界新的體育賽事中心。

       

      3.小國雄心

      二戰結束後,英國的國際地位和國家實力一落千丈,而蘇伊士運河危機扯下了曾經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身上最後一塊遮羞布。但爲了抵消投入美國懷抱的沙特在中東的影響力,英國人在撤出中東前極力撮合九個酋長國組成聯邦來對抗沙特。1971年,七個酋長國聯合建國,巴林和卡塔爾則選擇獨立建國。

      身爲一個小國,卡塔爾深刻明白,身處沙特和伊朗兩大地緣力量夾縫中,自己想要發展是極爲艱難的。所以在外交上,卡塔爾一邊強化對美關係,來尋求美國在國際上對自己的支持;另一面則在以遜尼派爲首的沙特和以什葉派爲首的伊朗間左右逢源,成爲阿拉伯國家溝通的橋樑。

      2010年阿拉伯之春的爆發,給予了卡塔爾在中東影響力擴大的機會,憑藉自己豐厚的“家底子”,卡塔爾很快抵消了影響,並開始試圖填補埃及等國在政治勢力退潮後留下的權力空白。但這引起了沙特的強烈不滿,2017年沙特聯合埃及等多箇中東、北非國家開始對卡塔爾進行制裁,來扼殺小兄弟的雄心壯志。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

      沙特的制裁一直持續到2021年第四十一屆“海合會”首腦會議上才告一段落,兩國的和解一方面源自卡塔爾本身的示弱和外交斡旋,另一方面也來自伊朗和土耳其不懈的支持。但不論怎樣,卡塔爾世界盃開幕式上,阿拉伯國家領導人的齊聚一堂,都讓卡塔爾的外交關係開始了一個新的起點。

      雄厚的財力和穩定的政治環境,都讓卡塔爾對自己的未來可以有更多的期待,世界盃恰好就是最好的一次機會。作爲第一個舉辦世界盃的***國家,這份責任和榮譽,無疑增加了佔全球人口4/1的穆斯林對它的認同感。而藉助世界盃的舉辦加強與各國合作,也讓世界看到了一個在進取與開放上不斷努力的卡塔爾。世界盃對於全球的球迷來說,是一場每過四年就會重燃激情的盛會,但對於卡塔爾來說,則是實現自己“夢想”不可多得的契機。2200億美元,讓我們看到了這位中東土豪在花錢上有多麼捨得,也看到了它對於未來的雄心勃勃。

      #卡塔爾世界盃#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