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說在通俗文學裏算是個異類。這麼說是因爲,放眼奇幻科幻恐怖等諸多流派,哪一派都沒推理小說信徒多。如果讀其他類型小說算是消遣娛樂,那讀推理小說四捨五入就是磕*(消音),不把所有作品搜刮殆盡不罷休。
衆所周知,推理小說有五大門派,分別是東本格,西變格,南社會,北硬漢,中新本格。五大門派常年你臭罵死我,我瞧不起你,一來二去打的不亦樂乎,給文學界添了不少飯後的談資。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這就要從推理小說的起源談起。
一、推理小說的破曉——本格派
推理小說的祖師爺是美國作家埃德加 愛倫 坡,這位爺同時還是現代恐怖文學以及科幻小說的祖師爺,凡爾納和愛手藝都穿他的鞋走路,可謂鬼才中的鬼才。
更鬼才的是,這位爺只寫了五篇推理小說,卻每篇都開創了一個推理小說流派或者說創作手法,它們分別是:
《莫格街兇殺案》 密室殺人
《瑪麗 羅熱疑案》 安樂椅偵探
《金甲蟲》 密碼學
《失竊的信》 心理盲區和不可能犯罪
《你就是兇手》 敘述性詭計
以及同時開創了推理小說最經典的偵探➕助手的搭檔模式,被後世無數作者爭相借鑑,幾乎成爲固定模板。
二次元也逃不開這個模板
這五篇短篇小說直接一手奠定了古典本格派以及所有推理小說的整體基調與特徵,也就是案件發生、偵探推理、解開迷題的基本流程。從此推理小說開宗立派,正式成爲通俗文學的一份子。
但是,衆所周知,坡是1840年去世的,但此後幾十年,推理小說一直還是冷門流派,或者說人們壓根就沒鳥坡寫的這幾篇小說。雖然威爾吉 柯林斯寫出了《月亮寶石》這樣的作品,但總感覺還是少了點那味兒,懸疑有餘推理不足。坡這幾篇小說到底有何意義,還要等高人一探究竟。
就在這時,高人他終於來了。1887年,一個叫亞瑟 柯南 道爾的醫生髮表了一篇叫《血字的研究》的短篇小說。
此時如果有坡的粉絲讀過這篇小說的話,一定會怒斥這庸醫血不要臉!抄襲愛倫坡!日尼瑪退錢!
雀食,《血字的研究》這篇小說充滿着對愛倫坡的模仿意味,尤其是它也使用了《莫格街兇殺案》開創的偵探+助手模式,而且這個偵探比起奧古斯特 杜邦之古怪有過之無不及,甚至可以說簡直就是杜邦的英國翻版。但誰能想到,後世提起偵探一詞,所有人想起的不是杜邦,而是這個鷹鉤鼻、喜歡抽菸鬥和拉小提琴、精通格鬥術、性格有些不近人情的天才偵探——夏洛克 福爾摩斯。
柯南道爾之於推理小說就好比《惡魔城 月下夜想曲》之於銀河城遊戲,起着將流派發揚光大的作用,也就是從福爾摩斯系列的大火開始,推理小說正式走向世界,各國各路作家擼起袖子一齊加入了創作大軍當中。
此時的推理小說大多爲短篇推理,而且情節上對坡一直模仿嚴重,主打一個祖宗之法不可變。除了柯南道爾外,這一時期著名的作家還有的《布朗神父》系列的作者G K 切斯特頓(此君受博爾赫斯強烈追捧)以及《思考機器》系列作者傑克福翠爾(直到他有天買了泰坦尼克號的票),
柯南道爾逝於1930年,晚年的他癡迷於在大自然尋找小精靈,兩耳不聞推理事。但推理小說卻在這個時候迎來了自己的輝煌。
1912年,E C 本特利發表《特倫特的最後一案》,標誌着長篇推理小說以及古典本格派的濫觴。
1920年,一位年輕人妻發表了她的處女作《斯泰爾斯莊園奇案》,書裏塑造了一個不同於福爾摩斯的憨態可掬的偵探赫爾克里 波洛。這部作品標誌着推理女王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嶄露頭角,以及推理小說史上的黃金年代正式開啓。
在這個年代,里程碑式的的推理小說與推理小說家層出不窮,而最具代表性的則是被成爲“黃金三大家”的推理小說家,他們分別是上面提到的阿婆阿加莎克里斯蒂、本格推理之王埃勒裏奎因以及密室之王約翰 迪克森 卡爾。
可愛的阿婆
阿婆的作品特點,我認爲是“才思”以及“創意”,阿婆在詭計構建的創意上可謂是前無古人來者也少,就憑《無人生還》《羅傑疑案》《藏書室女屍之謎》等等等等一衆神作直接成爲日後新本格爭相模仿的對象就足以見其多超前。讀了這麼多推理小說閱讀閾值早已被拔高,但每每讀阿婆的名作時還是忍不住想由衷讚歎一句天才之作。
埃勒裏 奎因是弗雷德 達寧頓 李和弗雷德裏克 丹奈兩兄弟的共用筆名,他們作品的特點在於天衣無縫一絲不苟的邏輯性,甚至奎因是唯一一個能讓我在閱讀中感受到邏輯之美的作家。他們作品的故事性和創意性並沒有阿婆那麼強,但謎題的設計卻巧妙無比,讓人讀到最後不由得說一聲佩服(尤其此君酷愛設置讀者挑戰環節)。而《希臘棺材之謎》則是我個人心中No.1的推理小說,猶記得當年看到解謎環節直接興奮的顱內高潮,直呼臥槽牛逼。
奎因哥倆,全都是智者的髮型
卡爾密室之王這個頭銜可不是當時無良書商爲了賣書塞的,而是實打實讀者公認的名號。據說爲了驗證筆下密室謎題的可行性,他甚至會親自造一個密室機關線下實驗。而他也是如今《逆轉裁判》所採用的法庭推理的最早一批實驗者之一。卡爾的風格受哥特文學影響很大,故事總透着一股靈異小說的陰森勁兒,我願稱之爲西方的橫溝正史,開玩笑的。
除了三大家,古典本格派在這一時期還有不少優秀的作家。比如提出與“推理小說十戒”一樣“臭名昭著”的“偵探守則二十條”的範達因(代表作《主教謀殺案》)、創作出“安樂椅偵探”代表作《角落裏的老人》的奧希茲女男爵、歷史推理派的創始者約瑟芬 鐵伊(代表作《時間的女兒》)等等。不過黃金時代來的快去的也快,二戰之後,古典本格推理熱潮在全世界便迅速消退,而歐美直至今日也再沒有出現過成體系的本格推理小說流派。
二、煙、酒和漫長的告別——硬漢派
誰問你了
在黃金時代,除了本格派,還誕生了另一個重要的推理小說流派——硬漢派推理小說。
不同於本格派注重於謎題的設置與解答、某種程度上把推理本身當成樂趣的特點,硬漢派更多追求寫實,關注的是對角色的刻畫與側寫、以及偵探實地考察的過程描寫,對於謎題則相對並不那麼看重。
而且最重要的是,不像本格派的偵探通常是歐羅巴的優雅的紳士小姐(就算狂如福爾摩斯也會拉小提琴戴紳士帽),他們筆下的偵探無一例外都是人高馬大的糙老爺們兒,通常還沾點兒不良嗜好比如菸酒女人,而且內心都有解不開的心結。
可以看出,硬漢派從開宗立派開始就帶有迥異於歐洲本格派的美式小說氛圍。它標誌着推理小說不再屬於貴族們的消遣讀物,而是真真正正地走向了人民大衆。
這一流派的創始人是達希爾哈米特,其代表作爲《馬耳他之鷹》。不過類似於本格派,將其發揚光大的並不是開創者,而是另一位小說家——創作出《漫長的告別》的雷蒙德 錢德勒。
雷蒙德錢德勒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錢德勒的文風,那就是目中無人。這廝主打一個誰都瞧不起,文壇不待見的人基本都被他罵了個遍,即便牛如海明威也不在話下,阿婆奎因更不用說,甚至他直接指着女推理小說作家多蘿西 l 賽耶斯說她根本不會寫推理。
能看得出來,錢德勒非常反感本格派誇張的故事情節與扁平的人物塑造,因此他主張讓推理小說迴歸現實——至少讓辦案流程迴歸現實。
而他筆下的偵探菲利普 馬洛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就是他本人的化身,他酷愛抽菸,跟不少女人上過牀,在小說裏不斷口出狂言瘋狂吐槽,得罪不少罪犯甚至條子。但也因此,馬洛這個角色擁有着在整個推理小說史上都極爲鮮明的性格與人格魅力,成爲名氣僅此於福爾摩斯的偵探之一。
錢德勒算是推理小說史上爲數不多踏進純文學殿堂的大師級人物,以至於村上春樹都對他崇拜的五體投地。這也讓國內一些無良書商抓到了商機,前幾年瘋狂出版《漫長的告別》,殊不知這書很多推理迷讀着都費勁,更別說路人了。
本格派式微之後,在整個冷戰時期,硬漢派就成爲了歐美主流推理小說流派。除了哈米特與錢德勒,硬漢派的代表人物還有羅斯 麥克唐納,以及勞倫斯布洛克等人。
勞倫斯布洛克
區別於馬洛,羅斯 麥克唐納筆下的偵探盧 阿徹是個寡言的硬漢。不同於錢德勒張揚跋扈的性格,羅斯的行文非常冷靜剋制,擅長用留白手法表現盧 阿徹內心活動,而且受喪子之痛的影響,他的書也總散發着藍色的憂鬱氣息,文學博士的頭銜也讓他的小說充滿藝術感,尤其比喻用的非常精彩。代表作有《移動飛靶》《藍錘》等。
勞倫斯布洛克是當今硬漢派旗手級人物,也是以上兩人外硬漢派的第三位接力手。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馬修 斯卡德系列,這個系列塑造了一個因失手射殺兒童而從警局辭職的酒鬼偵探馬修 斯卡德,他每天都在戒酒中掙扎,但又經常因內心積鬱而買醉。代表作有《八百萬種死法》《父之罪》等。
硬漢派也是歐美推理小說最後一個流派。雖然日後歐美也出現了保羅 霍爾特、PD 詹姆斯、傑夫裏 迪弗、邁克爾 康奈利等著名推理小說家,但不可否認的是,歐美推理已經不復當年,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遊戲的主角該換人了。
三、只要看不懂就沒人能反駁我不是推理小說——變格派
早在明治時代,小說家、翻譯家黑巖淚香就翻譯並創作過一些推理小說,不過因爲模仿氣息太重,而且很多充滿了公案讀本小說的古氣,所以沒掀起什麼波浪。
直到有個叫江戶川亂步的年輕人在雜誌《新青年》(跟民國那個沒關係)上發表了密碼推理小說《兩分銅幣》,日式推理小說才正式走入大衆視野。
亂步老爺子
不同於歐美着重於推理本身,日式本格派從誕生就帶着鮮明的日式特徵,大多充滿着日本怪談文學的怪誕和詭異,情節也經常荒誕不經。因此也催生出了一個只在日本存在的流派——變格派推理小說。
變格派最典型的特徵就是故事極度光怪陸離,荒誕到基本脫離了推理小說的範疇,半隻腳已經踏進了懸疑恐怖小說,而推理則只是幫襯。
而很多日本推理小說家則兼具本格與變格派兩重身份,既創作正常的推理小說也偶然發瘋寫寫恐怖怪談,比如上文提到的亂步就是典型的雙修作家,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位:
橫溝正史。橫溝氏的小說幾乎全都充滿着日式怪談的詭異氛圍。代表作是《獄門島》《八墓村》《惡魔吹着笛子來》等。後來天樹徵丸以金田一系列爲藍本創作了以金田一耕助後人爲主角的漫畫《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再後來又改編成動漫,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原作者橫溝的知名度。不過只能說漫畫比起原作還是太清新了……
夢野久作,早期正常後期徹底放飛自我,變格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傾盡心血寫就的另類先鋒文學、詹姆斯喬伊斯看了都搖頭的《腦髓地獄》在常人看來完全就是胡話囈語大合集,也正因如此此書雄踞四大奇書之首,主打一個雖然看不懂但是很厲害的樣子(說實話我還挺喜歡的)。
小慄蟲太郎,最“臭名昭著”的事蹟是寫出了把萬千讀者讀的暈頭轉向的《黑死館殺人事件》。他也是炫學推理的鼻祖,開了個極其臭的頭,以至於後來無數作者爭先恐後學他這個掉書袋的毛病,以掩蓋自己創作上的無能。不過罵歸罵,這廝懂得是真他孃的多,也是真的能炫,後世再也沒見過哪家學他炫學能出師的(也就澀澤龍彥這種還行,不過人家不寫推理小說)。因此,《黑死館殺人事件》僅次於《腦髓地獄》,位列四大奇書之二。不過這幣書我當年居然花兩天讀完了,叉會兒腰。
提到四大奇書了,簡單介紹一下這是個什麼玩意兒。四大奇書是《腦髓地獄》《黑死館殺人事件》《獻給虛無的供物》以及《匣中失樂》四本書的統稱,以佶屈聱牙艱澀難讀著稱,後兩本還好,尤其前兩本,很難不讓人擔心作者精神狀態。
變格派大概是粉絲最少的一個門派,原因也很簡單,這玩意兒說實話到底算不算推理都有待商榷,更別說四大奇書這種變格派代表作根本沒幾個人能讀的進去,即便讀進去了喜歡的人大概率也會被當成腦子有毛病。不過對於圈外人來說變格的名氣倒不算不小,畢竟獵奇心人人都有,主打一個外行看熱鬧。
早期日式本格的代表作家還有甲賀三郎(不是fsr那個阿薩辛)、海野十三(寫科幻推理的,主打一個殊途同歸)、木木高太郎(喜歡和小慄蟲太郎打嘴炮)、久生十蘭(冷門到我也一直沒讀過作品)等等。除此以外,很多文學家如森鷗外、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等人也熱衷於推理小說創作。
然而二戰時期,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推理小說被全面禁止出版,推理小說家們經歷了封筆的數年,不知不覺間本格推理的熱潮也和歐洲一樣在逐漸消退。戰後的十多年裏,偶爾還出現過鮎川哲也(代表作《紫丁香莊園》我的評價是必讀書籍)、高木彬光(亂步高徒,代表作《刺青殺人事件》)等重磅級推理小說家,但從整體來看,本格派已經是明日黃花。
四、日本速度的代價——社會派
戰後的日本經歷了一段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也直接增生了腐敗和雅庫扎等社會問題。人們不滿的情緒需要釋放,推理小說也在這時迎來了變革。
1957年,芥川獎得主、48歲的松本清張發表了一部抨擊政府腐敗的推理小說《點與線》,從此開創了以批判現實主義爲基礎的社會派推理小說。
暢銷君就是這一派的
雖然這一時期歐美和日本的兩大流派都趨於現實主義,但區別是,硬漢派依舊保留着“偵探”這一核心角色,而社會派則拋棄了偵探,轉而以警察、記者乃至所有普通人作爲主角進行調查推理。
在推理上,社會派側重於對犯罪動機的發掘。在主題上,社會派更加貼近現實、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也因此從50年代末開始,日本推理小說界進入了三十餘年社會派統治時期。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有松本清張(代表作《點與線》《零的焦點》等)、森村誠一(代表作《人性的證明》等“證明”三部曲)、夏樹靜子(代表作《蒸發》等)等人。
年輕時的松本清張
松本清張是社會派開創者,也是推理小說界另一位跨進文學殿堂的大師。不過他的身份是從文學界跨界進入推理小說的,也正因如此他才讓自己的小說擁有了一層知識分子的責任感,纔會創造出社會派這一大流派。不過其本人學歷只有小學,這足以說明他的勤奮與天賦。
森村誠一是日本著名左翼作家,曾寫下幾十萬字長書控訴日軍侵華罪行。他也是爲數不多在中國文學批評界獲得正面評價的推理小說作家。其作品《人性的證明》被改編成電影后曾一度爲國內六零七零後所熟知(比如我爸媽就知道這書)
夏樹靜子是社會派女作家,慶應大學畢業生,妥妥的高材生。一生筆耕不輟,寫了上百本小說,尤其擅長描寫男女家庭情感問題,文風很美,讓本來陰暗冷峻的社會派染上了一層女性的溫柔色彩。
不過大夥都知道,日本上世紀80年代末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房地產泡沫崩了,直接讓日本進入十餘年的經濟蕭條期,餘波現在也沒有消除。人們不再寄希望於現實,轉而向幻想題材尋求港灣,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日本動漫遊戲產業迎來了騰飛,而推理小說界也順勢發出了信號:是時候宣告社會派的統治結束了。
四、讓推理小說迴歸推理——新本格
1979年,泡沫經濟還沒崩潰的時候,島田莊司發表了震驚業界的《占星術殺人魔法》,這部小說一改社會派的現實主義題材,充滿變格派的恐怖、詭異、炫學與本格派的推理純粹性,但某種程度上又散發出與傳統本格派不同的氣息。1980年,《占星術》在江戶川亂步獎的角逐上惜敗於《猿丸幻視行》,當時的推理小說家、作爲評委的土屋隆夫(代表作《影子的告發》)直言,由於實在太奇特,他們無法評價這部小說,但他有預感,這部小說或許能改變業界。
島田老賊
他的預感是正確的。多年以後,面對新本格作家雨後春筍般冒出頭,土屋隆夫會想起當年沒給《占星術》頒獎的那個下午。
1982年,島田又發表了奠定新本格總基調的重要作品《斜屋犯罪》,將詭計的荒誕性進一步變本加厲,徹底攤牌——推理小說的一切元素均爲詭計服務,而不是批判現實。它既是對社會派的全面背道而馳,也是對範達因二十條和諾克斯十戒的叛逆。
但新本格卻並沒有因此推廣開來。島田先是在業界引發了一股對推理小說去向的大討論,很多人指責島田皓首匹夫四眼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有何顏面去見松本先生……啊不對松本清張還沒死呢。反正就是一羣遺老指責島田不肖子孫亂改祖宗之法,場面一時猶如舌戰羣儒。
行人老賊
而新本格被大衆所接受卻還要等泡沫經濟崩潰後。1987年,一個京都大學推理社團的學生髮表了一篇模仿《無人生還》與《斜屋犯罪》的作品《十角館事件》,這篇小說徹底標誌着完全拋棄所謂“現實性”以及題材的可兼容性爲特徵的新本格的開宗立派,這一年也被稱爲新本格元年。
而這個學生自不必說就是如今新本格看家人物之一的綾辻行人。而他也憑此書獲得了同社漂亮才女學妹小野不由美(代表作《屍鬼》)的傾心,並順利走入婚姻殿堂,愛情事業雙豐收,氣得我牙根癢。
行人文風特點是受都市怪談影響深厚,而且擅長敘述性詭計,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日本推理小說家,國內市面上所有出版過的他的書基本都讀過。(不過如果有誰收到咚咚吊橋請務必送我一本,我是學生,謝謝)
幾年後,一個曾擔任行人書籍裝幀設計師的畫師發表了一本磚頭一樣的小說《姑獲鳥之夏》,這部小說憑着媲美黑死館一樣抽風的炫學與獨特的日本妖怪文化的結合迅速引起業內關注。此君就是行人的歡喜冤家、博學家京極夏彥。然而其本人並不認爲自己寫的是推理小說,而是妖怪小說(目前看來有點像傲嬌,類似於“才、纔不是喜歡寫推理小說呢”)。
而且據說他家藏書三萬餘本,活脫脫一個圖書館,真他娘羨慕。京極老賊也被認爲是島田和行人的繼承者、新本格的第三把交椅。不過新本格大排名從此就結束了,沒有第四把交椅,類似於黃金三大家,也可以把這三位叫新本格三大家。
京極老賊
從此新本格如狂瀾般橫掃業界,熱潮至今也仍未消退。
新本格大概是國內粉絲最多的一個流派,也是如今作家最多的一個流派,其代表作家如下:
島田莊司、綾辻行人、京極夏彥、麻耶雄嵩、我孫子武丸、歌野晶午、有棲川有棲、森博嗣、折原一、三津田信三、西澤保彥、西村京太郎、西尾維新、道尾秀介、二階堂黎人、法月綸太郎、北山猛邦、北村薰、米澤穗信、東川篤哉、山口雅也、清涼院流水、今村昌弘、相澤沙呼、早坂吝、白井智之等等。
你們爲什麼要當白井的黑子
雖然如今在歐美也偶爾冒出個本格小說家,不過推理小說界的中心已經徹底轉向了日本,並保持着以新本格爲主、社會派爲輔、多種流派共同發展的新格局,直到今天。
六、漫漫國推路
別光喝,多就菜
在某東方大國,推理小說在百年前也曾出現過一批福爾摩斯的模仿者,最著名的就是程小青(代表作《霍桑探案集》)。不過因爲戰亂以及後來的文化政策,推理小說終究沒能獲得正常發展。推理小說被當做大毒草被主流文學界大加批判,這個批判傾向一直影響到20世紀初。而且由於我國不允許開設私人偵探事務所,所以鮮有偵探角色的出現。
受以上因素影響,當今國推多以社會派爲主流,並帶有罪案小說與警探小說的特點。
雖然近年來受歲月推理雜誌以及新星出版社等文學機構的推廣,國推小說家層出不窮,但作品質量卻參差不齊,鮮有世界水平的優秀作品。著名作家有鬼馬星、紫金陳、呼延雲、陳浩基、文澤爾、陸秋槎等。代表作有《無證之罪》《掃鼠嶺》《特奎拉日出》《元年春之祭》等。
國推目前依舊處於探索階段,小作者在拼命模仿名家,稍微有名的作者喜歡搞創新但經常步子邁太大以至於扯着蛋。市面上的大部分書與其說是給讀者看的,不如說是折磨批評家的。
不過你要是純粹的推理小說小白,就爲圖個樂呵看國推那也行,就跟看東野似的,起碼沒壞處。
前邊忘了,中間忘了,東野怎麼你了
現在的國推只能說道阻且長,同志們仍需努力。
結尾的話
推理小說讀了這麼多,快感閾值也不斷提高,名作基本都看了,普通的推理小說讀着又沒勁,《彩虹牙刷》這種能同時讓你的腦子和下邊動起來的小說又不多,讀又不想讀,不讀身上癢,活脫脫跟癮犯了一樣。很多推理小說迷大都會經歷這麼個閱讀養胃的階段。
我自己的方法是不再過度追求推理的邏輯性,看一些輕推理也挺好的,放空大腦跟着傻樂也不失爲一種樂趣。
我愛日常推理
或者你也可以玩玩逆轉裁判和彈丸論破,切身感受一下自己的智商被暴擊的感覺。
有人說讀推理小說不過是一種智力遊戲,但活着又何不是呢。
看的人多的話下一期總結一個入門書單好了
看在我碼這麼多字的份上給個電吧兄弟們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