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這次酷睿發佈了新芯片,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樣又有了裝機的衝動。不過這次我們的主角是這套華碩TUF機電散全家桶,相比敗家之眼的信仰,TUF顯然更接地氣。當然TUF GT502無界版本身也不是無名之輩,大名鼎鼎的海景房也是TUF的當家花旦之一,甚至顏值,細節,工藝各個方面感覺不輸給更貴的創世神。

裝機展示







GT502無界版開箱

TUF GT502彈藥庫無界版的包裝還是一貫的樸素,厚實的環保紙箱上可以看到ASUS標識和一些產品特性介紹,主打一個樸實無華。

打開包裝,可以看到內部還使用了大面積的泡沫框架保護。頂部是一份被固定的使用說明書,開箱儀式感拉滿。

包裝內除了機箱,還專門提供了一個獨立的配件包裝盒,提供了全金金屬磁吸顯卡支架,豎裝支架,綁紮帶和螺絲等配件。

這次GT502彈藥庫無界版的升級還是非常明顯的,去掉了前面礙眼的立柱,兩塊全景玻璃面板讓海景房顯得更加霸氣,展示效果也再次提升。機箱依然是採用備受好評的左右雙倉結構,具體尺寸爲285*450*446mm,算是寬體小鋼炮,可以兼顧桌上展示或者桌下襬放。

機箱的控制面板位於機箱前部上方位置,提供了電源鍵,Reset,2個USB3.2,1個TYPE-C和音頻接口。值得一提的是這個TYPE-C是全速USB3.2 GEN2規格,另外在接口側邊還能看到立體的TUF GAMING標識。

機箱底部採用的是懸浮式的全金屬腳架,支撐穩定並且很好的平衡了機箱的厚重感。靠近機箱底部位置,可以看到TUF的金屬銘牌,不僅是立體工藝,還帶有明顯的金屬質感和反光,識別度直接拉滿。

機箱右側面板同樣設置了大量用心的設計,不僅可以看到大面積的輔助散熱格柵,並且每個功能模塊對應的位置還進行了獨立分區和標識,佈局合理,美觀耐看,細節處理相當令人滿意。

和傳統的ATX中塔機箱不同,GT502彈藥庫無界版依然帶有頂部提手設計。機身頂部原裝編制提手,可以提供30KG的承重,對一些需要經常移動主機的用戶來說,真的是一大福音。

機箱背面的細節依然可圈可點,不僅加入大量輔助散熱柵格,可拆PCI卡槽更是直接達到了8個,擴展性能直接拉滿。

機箱的側面板也採用了免工具拆卸設計,機箱頂部兩側各有一個物理解鎖鍵,按壓就能輕鬆拆卸側面板,特別是對於海景房這種經常會更換擺件佈局的機箱來說,真的很人性化。

側面板底部還帶有插銷,解鎖後,即使不用手扶也不會直接脫落,避免了誤操作或者意外損壞面板的情況。

機箱右側面板內部對應散熱柵格位置還提供了三塊獨立的磁吸式防塵網,防護相當周全。

由於機箱採用了左右雙倉設計,所以主倉內部空間沒有任何遮擋,可支持最高ATX規格的主板並向下兼容。CPU背板開孔巨大,可以兼容各種不同的散熱器背板安裝。背板的頂部,底部以及側面都預留了大量的走線孔,便於後期走線理線。

機箱頂部面吧支持4/6拆卸,取下頂部面板後可以看到面板內部同樣帶有磁吸防塵網保護。

機箱頂部兼容120/140/240/280/360mm冷排,也能安裝3個120mm或2個140mm的風扇來優化風道。

機箱底部同樣帶有防塵網,不過這塊防塵網增加了框架,採用了抽拉方式安裝拆卸,可以很好的簡化後期清理維護工作。

機箱副倉空間也相當寬敞,頂部的豎裝支架可以安裝360水冷或者風扇,也能用來擴容3.5英寸HDD。底部設置獨立硬盤支架和豎裝電源倉,並且可以支持最高200m的長電源。這裏隱藏的其他2.5/3.5英寸硬盤的擴展位也還有很多,從官方參數上看,機箱可以最多可以擴容8+3個硬盤,這裏就不一一例舉了。

電源倉支持標準ATX規格,在電源背板位置提供了一塊非常厚實的緩衝膠墊,可以避免電源和機箱背板直接接觸,減少不必要的震動和異響。

另外,這次海景房的前面板同樣支持快拆,在機箱頂部內側能看到一個卯榫接口,輕推中間的卡榫就能輕鬆取下面板。

兩塊側面板均採用的是超白鋼化玻璃,出廠時還貼有保護貼膜。

取下正面的玻璃面板後,機箱呈現半開放式狀態,裝機過程會變得更加的輕鬆。
裝機體驗

這次裝機選用的是英特爾I7-13700K和微星B760M迫擊炮II代主板,這塊主板的具體型號爲MAG B760M MORTAR WIFII,原生支持INTEL酷睿14系列處理器並向下兼容。雖然是尺寸上是MATX規格,但是主板依然提供了4條DDR5內存插槽,單根內存最高支持48GB,最大內存容量爲192GB,並且能承載最高7800+MHz(OC)頻率。

作爲B760M迫擊炮第二代型號,主板供電方面依然可靠,12+1+1相智能供電,使用的PWM控制器是RAA229132芯片,DrMOS型號是RAA220075R0,單相可以提供高達75A的電流,配置相當豪華,足以滿足目前頂級的處理器的供電需求。並且MOSFET和電感上均覆蓋大面積散熱片,可以爲穩定運行提供了強大的保障。

接口方面,微星B760M迫擊炮II代採用了一體IO面板,接口數量和種類也不弱於旗艦級產品,不僅具備數量喜人的USB2.0,USB3.2 GEN2數量,USB3.2 GEN2*2接口,豪華的7.1音頻接口和光纖接口也一應俱全。網絡方面更是升級了2.5G規格和WIFI 6E無線網絡接口,並隨機標配了鯊魚鰭天線。

可以看到這次B760M迫擊炮二代的PCI5.0*16插槽也相當豪華,官方直接給到了PCIe鋼鐵裝甲,抗彎曲性能大幅提升,爲目前主流的大型顯卡提供了有力的保護。

內存選擇的是目前國貨精品金百達32GB(16GBX2)白刃套裝,頻率爲7600MHz@CL36。這款內存用料紮實,10層PCB板,海力士A-die顆粒,搭配厚實的散熱裝甲,頂部平整還帶有ARGB燈條。

水冷和電源同樣是選擇的TUF GAMING全家桶組建,水冷選擇是的口碑極佳的破冰手二代,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水冷提供長達6年的質保,嘿嘿嘿。

配件方面,這款水冷除了一體水冷機身,還提供了3把ARGB風扇,全平臺全金屬扣具,說明書和質保卡等。

隨機贈送TUF信仰貼紙給與好評。

3把TUF定製款120mmARGB散熱風扇,具體型號爲TUF GAMINGMODEL 12 ARGB,具備2000 RPM +/- 10%的轉速和最大67 CFM的風壓,官方還大幅優化風扇防塵性能,讓它具備IP5X防塵認證。

風扇框架上不僅可以看到大量的加強筋結構,還能看到隱藏的TUF標識。

這款水冷的冷頭非常令人驚豔,它擺脫了傳統的圓形冷頭造型,正方形的結構顯的更加的立體,頂部的TUF標識也非常抓眼球,極具識別度。

冷頭側邊也能看到非常多的細節,目前還不知道側邊點亮後有沒有燈效,非常期待。

冷頭底部爲純銅底座,由於不內置水泵,所以冷頭重量感覺十分輕盈。

這款水冷的水泵被設置在水管靠近冷排的位置,獨立的外置水泵設計,讓它的體積可以做的更大一些,並且可以在保證低噪音的工作狀態下達到最高5000RPM的轉速。

冷排的具體尺寸爲394 x 120 x 27 mm,做工同樣十分紮實。

其他配件方面,官方提供了AMD/INTEL雙平臺扣具,配件中還包含了1拖4的ARGB轉接線,1拖三的4Pin PWM電源線和原廠硅脂等。

配件中使用的墊圈採用的是板件形式,非常少見,需要自行拆除,個人感覺是挺有儀式感的。並且板件上還多提供了2個備用零件,給與好評。

墊圈需要和螺絲進行組合,就像這樣。

冷頭和扣具組合時,採用的是抽拉式的固定方式,這種設計讓整個支架拆裝更換過程都變得更加簡便。扣具安裝到位後,會聽到扣具鎖定的咔咔聲。

冷頭的安裝準備過程也非常簡便,擰緊螺栓固定背板即可。

上機前記得撕掉冷頭底部的保護貼膜,不要問我爲什麼要單獨拿出來講。。。

剩下就是鎖緊螺絲,完成冷頭的固定。

冷排我選擇安裝在機箱頂部,算是最常見的佈局。這裏可以看到機箱頂部空間非常的充裕,安裝方面基本沒有什麼磕碰的情況,非常順利。

電源選擇的是TUF GAMING 裝彈手850W金牌全模組電源。包裝依然延續TUF家族風格,包裝正面可以看到這款電源已經原生支持ATX3.0標準,並且獲得了80Plus金牌認證。電源採用軍規級別組件,售後保障也提供了10年質保服務,非常的靠譜。

配件方面,包含電源主機,說明書質保卡,組模線,電源線,綁帶和螺絲等。

TUF GAMING裝彈手850W屬於ATX電源,機身長度爲15cm,採用全模組線材設計,配置主動式PFC+半橋LLC諧振+同步整流+DC-DC結構。電源邊緣加入大量多邊形是線條修飾,整體視覺效果更佳立體。

電源前端設置全模組接口,兩排水平排列,間隙寬裕,並帶有防呆口。組模口的數量非常豐富,比較醒目的是提供了原生的12VHPWR模組接口,配合原裝線材可以適配各種4000系及以上新顯卡的使用需求。

電源背部佈置了大面積的柵格柵格,配置獨立I/O開關。細節方面,可以看到電源開關採用了內凹設計,能有效避免誤觸。

電源頂部,安裝了一枚135mm直徑Axial-Tech軸流風扇。這個風扇和ROG高端電源是同款型號,性能相當出色,支持智能啓停,可在低負載狀態下自動停轉,保持靜音的工作狀態。

電源的底部標註了這款電源的輸出規格,其中+12V輸出電流額定爲70.8A,等效849.6W功率。+5V與+3.3V輸出的額定電流則均爲25A,綜合輸出功率爲130W, 這幾乎已經摸到了80Plus鉑金水準。由於這款電源還支持100V-240V寬幅電壓輸入,所以可輕鬆應對各種使用場景,大幅提升硬件的安全性。

電源的另一側除了能看到TUF GAMING 850W的字樣外,還能找到立體結構的TUF標識,金屬質感帶有反光的設計,識別度一流,非常適合用來展示。

配套的組模線做工一流,均爲壓紋線材質,多股獨立線束,質感和細節處理極其優秀,線材的柔韌性也適中,完全不輸高端定製線材,這在衆多品牌電源中非常少見,非常的豪華。

因爲原生支持ATX3.0標準,所以原廠組模線也自帶2根12VHPWR供電接口的組模線,一根是原生12VHPWR-12VHPWR接口,一根是向下兼容的2個6+2pin PCI-E供電接口轉換12VHPWR模組接口。

組模線的長度也非常充足,足以適配巨型全塔機箱使用。

因爲這款機箱支持200mm的長電源,所以安裝這款15cm長度的TUF GAMING 裝彈手850W電源後,走線空間非常充裕。豎置安裝時,風扇需要朝外,配合側面板的散熱柵格可以有效進風散熱保證主機的長時間穩定運行。

因爲我的水冷選擇安裝在機箱頂部,所以這裏的風扇支架成了極佳的走線藏線空間,佈線走線非常輕鬆,沒有強迫症的話,簡單整理就有不錯的效果。

機箱的PCI卡槽支持水平和垂直轉換,自帶的擋片都是活動擋片,安裝主板後也能輕鬆拆卸,無需擔憂前後順序。除此之外,GT502無界版還給PCI卡槽增加頂蓋,讓機箱背部的整體性進一步提升,這裏同樣的免工具拆卸設計,後期可以很方便的進行調整。

顯卡方面,這款機箱兼容長達400mm的超長顯卡。我這裏使用的就是顯卡中的巨無霸,微星的4080超龍,可以看到顯卡安裝後,底部還有一大塊的剩餘空間。

4000系顯卡已經標配原生12VHPWR供電,適配TUF GAMING 850W裝彈手ATX3.0電源,相得益彰。

隨機附送的全金屬磁吸顯卡支架也非常好用,可以給4080超龍這種超大體型顯卡提供有效支撐。另外,相比傳統的多組2+6Pin電源線,12VHPWR組模線就顯得小巧玲瓏的多,走線也更加的方便。

到這裏,主機已經基本安裝完成了,不過作爲海景房機箱。可以看到這裏還有3+3+1個風扇位等待補齊,爲了最佳的展示效果,當然不能辜負這些風扇預留位置。

我這裏選擇側面增加了3把喬思伯的ZS120,底部因爲是需要反向進風,增加了3把喬思伯的701反向風扇。

塞滿機箱風扇後,主板自帶的ARGB接口和PWM接口顯然都有些捉襟見肘,必須增加一個控制器。

我這裏使用的是超頻三的H01,支持拓展8個風扇,並且可以支持燈效同步和PWM智能轉速控制,和海景房這種需要大量風扇的機箱真的是最佳組合。

最終裝機狀態。
使用體驗
- 處理器 13th Gen Intel Core i7-13700K
- 主板 微星 MAG B760M MORTAR WIFI II
- 顯卡 NVIDIA GeForce RTX 4080 ( 16 GB / 微星 )
- 內存 32 GB ( 金百達 DDR5 7600MHz 16GB x 2 )
- 主硬盤 Predator SSD GM7000 2TB (2048 GB / 固態硬盤)
- 顯示器 微星 MSI3DC7 MSI MAG323UPF ( 31.5 英寸 )
- 聲卡 瑞昱 @ 英特爾 High Definition Audio 控制器
- 網卡 英特爾 Wi-Fi 6E AX211 160MHz
這次裝機配置清單,整體的組合還是比較滿意的,預留了根內存插槽和2根M2插槽,未來升級空間也非常充裕。

魯大師娛樂跑分269W分,其中內存也頗爲奪目,整體表現也都令人滿意。

正方形的冷頭顏值還是相當出色的。

點亮後,冷頭側邊也有燈效顯示,立體感也相當不錯。

機箱在滿載風扇後,在室溫27攝氏度的環境下,I7 13700K的待機溫度可以保持在36-38攝氏度。

因爲是760芯片組帶13700K,我直接在BIOS開啓默頻模式後,FPU溫度可以穩定在63攝氏度。這款TUF破冰手II代的噪音表現令人相當驚訝,在極工作模式下,依然完全聽不到噪音。外置的獨立水泵顯示一直工作在5400RPM,但是基本除了開機偶爾有水聲,其他時候都很安靜。

內存方面,我這組金百達白刃內存開啓默認XMP後,可以穩定運行在7600MHz@CL36-36-46-120 CR2,實測讀寫速度爲109.43GB/s,95257MB/s,延遲65.7ns,表現已經相當不俗。

進入BIOS開啓MEMORY TRY IT!一鍵超頻,一次點亮,並順利進入系統。在CPU-Z裏面可以看到內存已經成功超頻到了8000MHz,時序方面我比較保守的選擇了CL40-47-47-128 CR2,讀寫速度會有進一步的提升。

硬盤表現方面,也達到了Gen4該有的水平。在非空盤的情況下,讀寫速度分別達到了7121.37MB/s和6670.70MB/s,運行大型遊戲也非常迅速。

850W的電源帶這套13700K加4080也非常的遊刃有餘。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