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代酷睿處理器是不是依託答辯?英特爾i7-14700K裝機實測分享

就在昨天,Intel正式發佈了14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尚未發佈時,不少玩家已經給14代打上了“依託答辯”的標籤。那麼,首發售價看齊13代的全新酷睿處理器到底性能如何?直接裝機實測走起。

14代酷睿首發一共六個型號,分別是i9-14900K/KF、i7-14700K/KF、i5-14600K/KF。我們今天測試的是其中變化相對最明顯的i7-14700K處理器。

英特爾 i7-14700K處理器,延續上代處理器的LGA 1700封裝規格,上代8P+8E變成了8P+12E 20核心28線程,二級緩存從24MB增加到28MB,三級緩存從30MB增加到33MB。P核最高頻率從5.4GHz提高到5.6GHz,E核則從4.2GHz提高到4.3GHz,基礎功耗爲125W,最大睿頻功耗爲253W;

測試平臺介紹

完整配置:Intel i7-14700K、微星MPG Z790 EDGE TI MAX WIFI主板、影馳RTX 4090 星曜OC顯卡、HOF Classic D5-7000MHz 16G*2內存、星曜X4 Pro 2T M.2固態硬盤、影馳  480白色一體式水冷、HOF OC ONE 白色全塔機箱、HOF GH-1300 白金全模組電源、鎧F3 星曜積木風扇*16…

雖然一開始以爲的800系主板並未到來,但是御三家還是爲了更好地適配全新的14代酷睿處理發佈了全新的700系主板。今天測試我們用到的主板正是微星新近發佈的MPG Z790 EDGE TI MAX WIFI主板。

外觀方面,主板採用黑色PCB加大面積銀白色金屬散熱馬甲的設計,顏值拉滿,也能適配各種主題裝機。配置方面,主板採用16+2相智能供電外加雙8Pin外接供電的設計,可以完美匹配14代酷睿處理器性能需求。

內存方面,基本已經迎來了D5的高速發展時期,爲了更好的體驗全新硬件的性能,咱直接選配的是HOF Classic D5-7000MHz 16G*2內存,實測可以直接拉到8000MHz。

全新的700系主板也讓支持pcie5.0固態的門檻變得更低,但是沒那麼豪橫的情況下,一塊星曜X4 Pro 2T M.2固態硬盤已經能完美滿足我們的日常使用需求。

板U平臺直接鎖進HOF OC ONE 白色全塔機箱。

爲了給14700K創造更好的使用環境,散熱方面,咱們直接拉滿,選擇了手上性能最強的影馳480一體式水冷。

電源方面,選擇的是支持PCIE 5.0和ATX3.0的影馳HOF GH1300白金牌全模組電源。全日系電容豪華配置,內置一顆12CM純白靜音風扇,並支持支持智能啓停功能。提供2個原生支持PCIE 5.0標準的12VHPWR顯卡供電接口,單線最高可以提供600W的供電能力,可以完美滿足頂級RTX40系顯卡的雙12VHPWR接口供電需求。

工具卡RTX4090星曜OC顯卡上機。

高顏值測試平臺準備完成。

性能實測

CPU-Z 2.08基準測試:自動睿頻狀態,14700K單核得分896分,多核得分14960.7分。OC全核5.7GHz後,再次測試,單核得分930分,多核得分15169.3分。繼續OC至全核5.8GHz後,單核得分944.8分,多核得分15379.7分;OC至全核5.9GHz,單核得分962.3分,多核得分15558.5分;

單烤FPU測試:室溫27°,機箱內環境,自動睿頻狀態,開啓烤機,CPU功耗直奔300W,CPU溫度98°+,隨時準備撞牆。

手動將CPU電壓設爲1.28v,並解鎖溫度限制後,再次烤機,CPU功耗穩定在280W左右,CPU溫度爲97°左右;

OC至全核5.7GHz,繼續烤機,CPU功耗穩定在300W+,CPU溫度101°;更高頻率,暫未過測。但新一代酷睿處理器對散熱的高需求,應該是顯而易見的。

CineBench R23測試,自動睿頻狀態下,14700K單核得分2151pts,多核得分35519pts。OC至全核5.7GHz後,單核得分2168pts,多核得分36142pts;

CineBench R20測試,自動睿頻狀態下,14700K單核得分826pts,多核得分13593pts;

CineBench 2024測試,自動睿頻狀態下,14700K單核得分128pts,多核得分2063pts;

GeekBench 5基準測試,自動睿頻狀態下,14700K單核得分2154分,多核得分23743分;

Time Spy基準測試,自動睿頻狀態下,CPU得分21067分;

CPU Profile測試,自動睿頻狀態下,CPU單線程得分1194分,最大線程得分14741分;

Fritz Chess Benchmark(弗里茲國際象棋基準測試),自動睿頻狀態下,CPU單線程得分5031分,多線程得分43461分;

x264 FHD Benchmark編解碼測試,自動睿頻狀態下,14700K測試得分爲133.7 FPS;

7-ZIP解壓縮測試,自動睿頻狀態下,CPU單線程得分9515MIPS,多線程得分183319MIPS;

WinRAR解壓縮基準測試,自動睿頻狀態下,CPU單線程得分3001KB/s,多線程得分55097 KB/s;

V-Ray渲染測試,處理器自動睿頻狀態下,14700K測試得分爲24561分;

Corona 1.3 Benchmark渲染測試得分,自動睿頻狀態下,14700K測試渲染耗時40秒,渲染速度爲12031600 Rays/s。

內存讀寫測試,直接開啓XMP,內存讀取速度爲104.75 GB/s,寫入速度爲91958 MB/s,複製速度爲95152 MB/s,延時爲68 ns;

將CPU SA電壓設爲1.3v,CPU VDD2電壓設爲1.45v,DRAM電壓設爲1.55v,DRAM VDDQ電壓設爲1.55v,DRAM VPP電壓設爲1.85v,並使用Memory Try It!將內存OC至8000MHz C38,再次測試。內存讀取速度爲117.63 GB/s,寫入速度爲100.12 GB/s,複製速度爲103.68 GB/s,延時爲63.7 ns;

魯大師整機測試:自動睿頻狀態下,整機得分348W分,CPU得分125.7W分;

遊戲測試

《古墓麗影·暗影》基準測試,最高畫質,超強性能DLSS,1080P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率爲303FPS;

保持其他設置不變,開啓超高光追,4K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率爲259FPS,2K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率爲279FPS;

《賽博朋克2077》基準測試,畫質超級,DLSS設爲超級性能模式,並開啓DLSS 3.0,4K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率爲200.07 FPS。2K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率爲314.32FPS。1080P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率爲370.46FPS;

保持畫質不變,直接開啓變態級光追後,再次測試。4K分辨率,遊戲平均幀率爲183.45FPS。2K分辨率,遊戲平均幀率爲268.82FPS。1080P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率爲281.71FPS;

《彩虹六號·圍攻》基準測試,畫質超高,渲染比例50%,4K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率爲402FPS。2K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率爲542FPS。1080P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率爲563FPS;

《PUBG 絕地求生》遊戲中,三極致畫質,渲染比例100%,圖形API爲DirectX 11,1080P分辨率下,遊戲實際幀率爲380FPS左右,1分鐘內平均幀率爲366FPS;

實測點評

借用網友的一句話“除了頻率提升外,新一代酷睿還有其他驚喜嗎?”一番折騰下來,筆者似乎也沒有答案。當然,頻率的提升,當然也還是帶來了性能的提升,至於具體提升的幅度,咱得等找來上代同平臺競技之後才能知曉。此外,更高的睿頻再加上更大的緩存,理論上也確實能一定程度上提升遊戲性能,但總體也相對有限。還有網傳擁有更好地內存控制器,筆者暫時也拿不出足夠多而且充分的證據來證明。不過至少能肯定的是,它能支持600、700系列主板,而且也做好了更充足的準備迎接“遙遙領先”的Wi-Fi 7。

筆者基本也就是普通玩家的水準,雖然做着全核6G的夢,奈何實力跟其他配置也有限,只能分享一些拙見供參考。至於14代酷睿處理器值不值得買的問題,對於正在使用13代高階處理器的玩家來講,或許價值有限。但是如果老舊平臺升級換代或者新裝機的玩家,選擇售價基本與上代持平的全新14代酷睿處理器,也真沒啥毛病。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