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回顧了一下老番《黃金男孩》,其中的最後一集展現了當時日本動畫公司的製作過程。
- 而動畫展現的這種工作場景就是上世紀日本非常常見的賽璐珞畫片工作臺。
- 賽璐珞畫風究竟是什麼?它又有什麼特徵?作爲半個藝術生我很願意爲大家解惑。
賽璐珞畫風?賽璐珞畫法?
- 賽璐珞celluloid就是指最早的合成塑料,它的出現導致了動畫產業的飛速發展。
- 畫師現在賽璐珞上完成勾線,然後再進行填色,最後把完成的賽璐珞膠片放在背景層上,利用攝影機定格拍照形成動畫。
- 這種先勾線後填色的畫法被稱爲賽璐珞畫法,這種畫法在今天也經常出現在平塗作品中,所以賽璐珞畫法沒有消失。
- 但是這種利用賽璐珞來做動畫產生的藝術特徵,已經因爲膠片的消失而消失。
陰影
- 我們都知道賽璐珞是一種透明度較高的塑料片,而塑料片不可能像PS圖層那樣做到100%透明,於是在顏色方面的區別就尤爲明顯。
其中可以具體到陰影和色彩兩個方面。
- 在賽璐珞時期,由於使用真實塗料和人工筆塗的關係,手繪會導致人物的陰影部分表現不明顯。
- 於是畫師爲了表現出更加良好的陰影效果,不得不用誇張的手法加大、加深陰影的面積用來色彩區分。
- 如果用素描裏“明暗五調子”來說就是刻意增大高光和暗面的部分。
- 所以我們可以輕易發現老番和新番對於角色頭髮的高光處理截然不同,角色臉部、身體的暗面陰影面積大小、顏色深淺對比也完全不同。
色彩
- 在色彩方面,同樣是由於使用真實顏料的關係,賽璐珞風的明顯會更加厚重,也就是我們口中的老番“質感”。
- 另外由於實體顏料不可能像電腦調色盤一樣隨意調節RGB,也無法像電腦顏料自由調節透明度,導致老番畫風普遍偏灰暗。
線條
此外,賽璐珞塑料片的影響還反映在作品的線條上面。
- 早期賽璐珞繪畫和今天的板繪雖然都使用線稿→上色的流程,但由於板繪使用數位板,在模擬筆觸方面沒辦法完美還原真實的真實勾線筆。
- 另外,板繪經常需要採用封閉上色的手法,導致今天的番劇線條必須閉合,沒有辦法像上世紀那樣做到粗細隨心所欲。
- 這就是我們觀感上“質感”不同的原因之二,老番由於採用人工上色,填色工當然不會把顏色填出線稿區域。
- 所以線稿師可以自由決定畫筆線條的粗細,另外由於塑料片無法理論全透明的緣故,導致老番出現大量的粗線條輪廓。
- 這種粗線條,也是賽璐珞風格的標誌之一,極大加深了畫面的立體感。
景深
賽璐珞風最後的一個特點就是背景。
- 大家可能都熟悉,老番除了人物主體非常具有質感以外,動畫的背景經常使用類似水粉水彩的水墨畫法。
- 這種畫法其實就是最早的“後景虛化”,我們都知道在動畫中爲了突出人物角色,通常會把角色背後的風景模糊化。
- 這個環節在今天交給動畫的後期處理來做,而在上世紀沒有後期特效的年代,畫師爲了區分人物和背景,將動畫的背景用寫意的水墨畫畫風表現出來。
- 這種水彩背景看似愚蠢,但是恰好因爲賽璐珞塑料片的材質,人物圖層和背景圖層相疊加後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透視感,反而不需要後期處理。
這裏舉例幾部2021年後依舊使用這種水彩背景的動畫作品,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
你的名字
無職轉生
幾個例子
新世紀福音戰士
- 下面兩張截圖分別來自1995年的TV版和2021年的劇場版:終,我選用了相同角色綾波麗的特寫鏡頭來進行說明區分。
- 左邊的輪廓線明顯更粗更少,陰影部分突出一個量大管飽;右邊的板繪明顯輪廓線更加細碎,陰影處理較少。
寶可夢
- 選用1997年的寶可夢TV版無印篇與2023年最新《寶可夢:地平線》對比。
- 同樣是寶可夢與人物一起登場的鏡頭,97版的動畫陰影面積明顯更大,角色的輪廓線也更加清晰。
數碼寶貝
- 選用了1999年的數碼寶貝第一部,與2021年的數碼寶貝:幽靈遊戲。
- 老版阿和的頭髮特寫明顯採用了更加誇張的陰影和高光處理,左邊幽靈遊戲裏則採用扁平化處理。
結語
回到《黃金男孩》,動畫最後篇的劇情爲:
- 編輯部原本需要1~3個月才能交稿,但是在計算機的線稿幫助以及後期輔助下只花了一禮拜完成了作品。
- 這也是爲什麼今天賽璐珞畫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的主要原因。
- 另外有很多觀衆提問,爲什麼以現在的高科技水平不能復刻當年的老番畫風?
這個問題先留給大家,我們有空繼續討論。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