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網口一直是NAS的標配,即使是雙盤位的入門款,現在很多在售型號也是雙網口,不過很多新玩家入手後只會用到單網口,多餘網口的使用率極低,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NAS多個網口的幾種主流玩法,希望幫助大家提升硬件利用率。
本文使用了羣暉、威聯通、極空間和綠聯四款熱門NAS,操作原理是差不多的,包含抄作業級別的實操教學,需要注意的細節都有單獨說明,覺得有所幫助歡迎關注點贊收藏三連,有複雜問題諮詢請單獨聯繫。
⏹ 本文目錄
NAS的多網口正常有三種用法,分別針對不用的使用場景:
● 第一是災備,單臺NAS接入多條不同出口的網絡,即使主線路出問題也可以保持設備在線。
● 第二是聚合,通過軟件將多個網口匯聚成一個大的虛擬網口,從而提升單線路的傳輸帶寬。
● 第三是單用,搭配虛擬機或者Docker做分配,可以給某個或者某幾應用單獨走一條線路。
本文主要說的是災備和聚合這兩種用法,第三種單用情況比較複雜,得看環境支持,只能告訴大家基礎知識和配置原理。
⏹ 多線並存設置
這一段以羣暉爲例,威聯通、極空間和綠聯等NAS也有,配置入口和流程基本一致,部分新入行的NAS沒有,另外極空間等系統暫時還不支持NAS上做撥號,只能接倆路由器
1️⃣ 案例拓撲圖
我自己現在用的拓撲如下所示,適用於有多條網絡的環境,這裏我接入了兩條不同寬帶:
● 第一條是移動的寬帶,上聯光貓後NAS撥號,用於外部訪問和傳輸,同時也是主力寬帶。
● 第二條是電信的寬帶,上聯路由器撥號,用於內網管理和數據傳輸,同時也是備用寬帶。
使用這個拓撲的主要目的是保證NAS永遠在線,總不能兩個不同運營商的PON同時壞吧,同時在NAS上直接撥號也能提外升部訪問時的傳輸質量。
上圖的故障轉移針對線路問題,如果只有一條線路且擔心網口物理損壞導致斷聯,可以選擇用網口聚合的主動/備份模式(一般也叫Bond1)作爲替代,大部分多網口NAS都支持。
2️⃣實操配置流程
接入網線這個操作過於簡單就不說了,進入NAS網頁後臺之後,點擊控制面板找到網絡配置項,點擊網絡界面,這裏可以看到所有網口當前的狀態。
這個頁面可以看到,兩個網口都處於連接狀態,點擊下圖圈出來的服務順序,開始配置主副線路。
在跳轉後的頁面可以看到兩個網口的選項,如果兩條線路都是上聯路由器撥號,這裏直接鼠標拖動即可調整優先級順序,最上面的是主線路,下面則是備用線路。
由於我需要在NAS上配置撥號,這裏點擊選中PPPoE,再點擊上面的編輯。
在下圖圈出的地方填寫撥號賬號密碼,確認無誤後點擊確定。
PS:MTU正常不用改,程序會自適應的,如果這條線路是主線路,那就設爲默認網關,如果是備用線路就取消默認網關。
確認撥號賬號密碼配置完成後,選中PPPoE,點擊下圖圈出來的連接開始執行撥號操作,之後正常會自動重播。
這裏有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單臺羣暉NAS只能存在一個IPv6協議的公網IP,如果兩條寬帶都能獲取,必須手動關閉一個。
這裏我想讓撥號那條線拿IPv6協議的公網IP,先選中局域網1點擊編輯,進入編輯頁面中的IPv6選項,將IPv6設置修改爲關閉,不然撥號哪條線路拿不到IPv6協議的公網IP。
全部操作完成後再次進入管理中的服務順序配置頁面,確認PPPoE排序在第一位即可,至此災備拓撲的配置全部完成。
⏹ 鏈路聚合設置
雖然部分NAS不支持直接撥號,但幾乎所有在售多網口NAS都支持鏈路聚合,只是支持的聚合模式可能會有區別,並且最好搭配交換機。
1️⃣案例拓撲圖
根據水桶原理,拓撲中任何一環都會影響所有設備的傳輸速度,這裏有兩個方向:
● 第一是提升內網傳輸速度,加裝交換機爲最優方案,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路由器性能不足或者網口不夠的問題,也就是說路由器不再是瓶頸,只用考慮交換機和電腦即可。
● 第二是提升外網傳輸速度,這時候路由器就很重要了,需要考量路由器的交換模塊、高連接負載能力等等,當然家用用戶一般不用管,千兆家寬用普通路由器都夠了。
使用這個拓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單次傳輸速度,比如兩個2.5Gbps的網口可以聚合成一個虛擬的5Gbps網口,萬年千兆的四口羣暉也能聚合成4Gbps搭配2.5G交換機使用。
除了上述兩個方向以外,不同交換機類型還有兩種分支:
● 第一種是常規傻瓜交換機,優點是隻需要在NAS上配置簡單,缺點是分流沒那麼嚴格,傳輸穩定性會差一點。
● 第二種是帶網關的交換機,所有NAS都支持的是802.3ad協議,優點是傳輸會更穩定,缺點就是搭建成本高點,交換機必須要支持纔行。
如果NAS網口比較多且有多條寬帶,建議入手支持Vlan的交換機做線路劃分,可以同時實現上一段說的故障轉移+鏈路聚合兩種目標。
2️⃣實操配置流程
網口聚合的操作各家NAS大同小異,這裏以威聯通爲例,進入網絡與虛擬交換機的配置頁面,點擊網絡適配器種的+Port Trunking。
PS:切記將需要聚合的網口都連上交換機或者路由器之後再操作,不然可能會出問題。
跳轉到配置頁面後點擊新增,這裏會顯示所有可用網口,勾選上需要聚合的網口後點擊下一步。
下一步需要選擇交換機類型,根據你的交換機型號選,不清楚就看看交換機的說明書,幾乎所有NAS都支持這倆分類,千萬別選錯了,之後點擊下一步。
這一步需要選擇聚合類型,一般選擇自動負載均衡就行,有些NAS叫Bond6,都是一個意思,威聯通這裏選balence-alb,確認後設備會斷聯一段時間,需要重新走上聯設備拿IP。
配置完成後由於IP會變,用原來的IP可能進不了後臺,建議安裝Qnap Finder Pro這個搜尋工具找一下,重新進後臺就能看到網口已經成了聚合狀態,至此全部操作完成。
⏹ 應用分流設置
可能會有朋友提出疑問,既然可以聚合或者多線了爲什麼還要單獨設置,原因很簡單,綁定網卡可以避免串線問題,同時也可以在容器和虛擬機內做撥號等操作。
1️⃣Docker配置思路
這一段以極空間爲例,在不影響NAS主線路的同時,單獨爲容器分配另一條寬帶。
進入Docker管理器的網絡,默認只有一個Docker管理器創建的172網段虛擬網絡,該頁面點擊添加,開始創建一個新的網絡。
進入創建頁面後開始爲Docker管理器綁定網口:
● 第一步,填寫網絡名稱,這裏隨便填個你能記得的就行。
● 第二步,驅動默認是Bridge,點擊切換成Macvlan。
● 第三步,父網卡選擇需要綁定的網口。
● 最後,IP獲取方式具體看需求,其他正常不用動。
吐槽下,極空間的Docker管理器顯示的是系統分配的網卡名稱,實際上沒有其他入口能查看哪個口叫啥,只能拔插網線後看狀態對比,這裏我的副線路是enp3s0,確認無誤後保存。
接下來創建容器版本Ubuntu,創建時候一定要注意勾選上網絡權限,按下圖操作:
● 點擊能力,將NET_ADMIN和NET_BROADCAST這兩項勾選上。
其他NAS的Docker管理器都大差不差,有些不叫“能力”而是“Ability”,找一下就行。
修改完能力之後點擊網絡,將默認的“Bridge”更換成剛創建的”測試網絡“,其他正常部署,確認無誤後點擊完成創建即可,其他容器部署也是類似的方法。
2️⃣虛擬機配置思路
虛擬機配置網絡的流程和Docker管理器幾乎完全一樣,只不過部分NAS的內置虛擬機支持不完善,目前只有羣暉和威聯通虛擬機可以完美分流,建議能用Docker就不要用虛擬機。
羣暉和威聯通都爲虛擬機做了單獨的虛擬交換機,用於管理多條網絡,這裏我以羣暉爲例,進入虛擬機管理器的網絡頁面,點擊新增。
進入創建網絡流程後,在設置虛擬交換機的配置頁面填寫個網絡名稱,勾選一下指定的網口後完成創建,後續創建虛擬機時選擇該網絡即可。
⏹ 總結
本次教程到這裏就結束了,給一拉到底的朋友做個總結:
多網口是NAS的標誌性硬件之一,系統層有災備和聚合兩種主流用法,也可以搭配docker或者虛擬機爲指定應用做多線路分流。
對於有多條寬帶的用戶而言,爲單臺NAS接入多條寬帶做災備是個不錯的選擇,怕物理損壞也可以更換成主備模式的鏈路聚合。
對於想提升傳輸速度的用戶而言,將網口聚合成5Gbps甚至更大帶寬的虛擬網口即可,聚合有好幾種模式,感興趣可以回看上文的介紹與部署部分。
以上就是本文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感謝觀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