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遊戲的世界裏,“次世代”(Next-Generation)這個詞彙常常被用來描述新一代的遊戲機和它們帶來的技術革新。接下來將帶你瞭解什麼是次世代遊戲機,以及遊戲機世代是如何劃分的。
什麼是次世代?
“次世代”這個詞最初來源於日語,意思是“下一代”。
![]()
通俗來講,次世代指的是即將到來的一代,通常用於描述那些目前技術尚不成熟,在社會上還沒有普遍應用的新技術或新產品。
這個詞彙不僅用於科技領域,還可以用來指代任何領域或技術的下一代產品或版本,這些產品通常包含新的功能、改進的性能和更高的效率。
次世代在不同的領域,它有着不同的意義,在遊戲行業中,“次世代”通常指的是新一代的遊戲機,比如索尼的PlayStation 5、微軟的Xbox Series X/S等。
![]()
這些遊戲機相比前一代擁有更強大的硬件性能,能夠提供更高質量的圖形、更快的加載速度和更豐富的遊戲體驗。
遊戲機世代劃分
遊戲機的世代劃分通常基於硬件的更新換代
第一世代(1972-1977)
作爲第一代商用遊戲機,米羅華奧德賽1972年問世。現在看來,它的畫面簡單到幾乎難以形容,僅是幾個白色光點在屏幕上閃爍。
設計師們在電視屏幕上貼上貼紙來表現不同場景,如鬼屋、冰球場、迷宮等。由於奧德賽沒有CPU,遊戲規則和玩法都需玩家自行設定。
然而,作爲電子遊戲的起點,“奧德賽”就如它的名字一樣,開啓了一場奇幻旅程,拉開了電子遊戲發展的序幕。
代表遊戲機:
米羅華奧德賽
![]()
雅達利Pong
![]()
任天堂Color TV-Game
![]()
第二世代(1977-1983)
隨着技術進步,光點加貼紙的組合已無法滿足玩家的需求。1977年,雅達利推出了第一代家用遊戲機雅達利2600。
這一代的遊戲畫面開始有了士兵、坦克、飛機和外星人等簡單圖像。
雅達利2600也誕生了《冒險》、《太空浩劫》、《尋劍》等3A級別的作品。最終,雅達利2600取得了3000萬的累計銷量。
然而,市場上大量劣質遊戲的湧入導致了雅達利大崩潰,電子遊戲進入短暫的寒冬。
代表遊戲機:
Fairchild Channel F
![]()
雅達利2600
![]()
雅達利5200
![]()
第三世代(1983-1987)
國內玩家真正接觸電子遊戲始於第三世代的任天堂FC。FC的畫面細膩了許多,像素細緻到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不同人物的外貌、形態和着裝差異,動作也更加流暢。
FC使用理光製造的8位處理器,畫面可顯示64色和5個灰階,能夠實現兩層卷軸效果。
![]()
這使得遊戲背景更加精緻,如《魂鬥羅》的棕櫚樹和機械風要塞背景,《雙截龍》的寫實開場動畫。FC時代的畫面進化爲高速發展階段奠定了基礎。
代表遊戲機:
任天堂FC (紅白機)
![]()
世嘉SG -1000
![]()
第四世代(1987-1992)
在談到第四世代前,必須提到深深影響幾代玩家的街機。紅白機時期,街機廳的花花綠綠畫面吸引了無數玩家。
直到16位機時代的來臨,任天堂SFC和世嘉MD的出現,終於能在家中體驗到與街機相似的畫面。
16位機時代被稱爲像素遊戲的黃金年代,誕生了《超時空之鑰》、《皇家騎士團》等經典。
開發商們開始嘗試僞3D風格遊戲,如《馬利歐賽車》、《太空哈利》,《F-zero》等。任天堂通過超級FX芯片在超任上實現了《星際火狐》這樣的真3D遊戲,開啓了3D遊戲的序幕。
![]()
《星際火狐》
代表遊戲機:
任天堂SFC
![]()
世嘉MD
![]()
PC-E
![]()
SNK Neo Geo
![]()
第五世代(1992-1998)
16位機時代,軟件開發商將像素遊戲畫面打磨到極致。第五世代則是3D遊戲的元年,圖形技術爆發。
那些玩過《星際火狐》的玩家第一次看到《VR戰士》的畫面時會如何驚訝?16位機時代的2D畫面已是天花板,但《惡魔城月下夜響曲》的出現再次打破想象。
![]()
CG技術的加入豐富了遊戲劇情,同時展示了各大廠商的技術實力。
儘管當時的3D人物僅由簡單的多邊形與貼圖構成,並伴隨鬼畜抖動和馬賽克,但第五世代的畫面進化依然是一次質變,3D遊戲將電子遊戲帶入全新維度。
代表遊戲機:
世嘉土星
![]()
任天堂N64
![]()
索尼PS1
![]()
3DO(松下FZ-10)
![]()
任天堂Virtual Boy
![]()
第六世代(1998-2004)
1999年《莎木》橫空出世,原計劃登錄世嘉土星,因土星機能不足,轉而在DC上實現。
![]()
《莎木》
遊戲裏人物的細膩面部表情、自然動作和全3D渲染場景,超越了前代主機的CG水平。
第五世代是3D遊戲元年,第六世代是3D畫面完善階段。
NGC上的《生化危機1重製版》對比最明顯,畫面進化彰顯次世代主機的強勁性能,標誌3D圖形技術進入高速發展。
![]()
《生化危機1重製版》
代表遊戲主機:
索尼PS2
![]()
世嘉DC
![]()
任天堂NGC
![]()
微軟初代Xbox
![]()
第七世代(2004-2013)
2000年液晶電視上市,顯像管電視逐漸被市場淘汰。第四代液晶電視帶來高清概念,預示第七世代遊戲進入高清時代。
2005年XBOX360支持720P分辨率,高清化讓畫面更清晰,棱角銳利。
![]()
《古墓麗影》中勞拉的進化便是證明。索尼在2005年E3上的《殺戮地帶2》宣傳片雖然是CG渲染的“騙”,但回看當時驚爲天人的宣傳片,如今也只是普通水平。
代表遊戲主機:
微軟Xbox 360
![]()
索尼PS3
![]()
任天堂Wii
![]()
第八世代(2013-2017)
第八世代離我們最近,畫面進化逐漸放緩,1080P分辨率取代720P。畫面表現力差距不明顯,但4K HDR電視的出現使PS4PRO、天蠍座搶佔4K市場。
《最後生還者 第二幕》、《極限競速地平線》等遊戲畫面只屬於這個時代。
![]()
虛擬現實技術應運而生,PSVR和微軟的AR眼鏡讓玩家遐想遊戲的未來。雖然技術不成熟,但《半衰期艾利克斯》給VR遊戲帶來希望,互動邏輯、關卡設計和戰鬥方面堪稱完美。
代表遊戲主機:
索尼PS4系列
![]()
微軟Xbox One系列
![]()
任天堂WiiU
![]()
任天堂Switch
![]()
第九世代(2020-未來)
次世代時代已經到來,但仍處於早期階段,完全針對次世代開發的獨佔遊戲屈指可數。畫面進化從上世代開始逐漸放慢,即便是《惡魔之魂重製版》、《瑞奇與叮噹時空跳轉》,也難帶給玩家天翻地覆的感覺。
4K、60幀、光追無法完全兼顧。微軟的杜比視界更需高價電視實現。
PS5超高速SSD縮短讀盤時間,XBOX快速恢復功能實現多個遊戲無縫切換,手柄功能創新。
代表遊戲主機:
索尼PS5系列
![]()
微軟XSX/S
![]()
回望遊戲機畫面進化史,屏幕裏的小白點逐漸變成了今天光影縱橫的奇妙世界。
由米羅華奧德賽開啓的造夢之旅,九代主機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一場由科技引領的視覺革命仍在繼續。
每個世代的遊戲機都代表了當時技術的最高水平,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遊戲機的性能和功能還在不斷進步。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