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太阳系外的行星是天文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发现了很多系外行星,科学家估计每颗恒星平均至少有一颗行星。现在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探测适合生命存在的类地行星,这些行星主要存在于主序带恒星周围,这些恒星通过核聚变提供能量并保持稳定数十亿年。目前已知的系外行星中超过90%都是在主序星周围被检测到的。
![]()
未来一瞥:红巨星
就像人类一样,恒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经历变化。当恒星的核心用尽了所有的氢,核心就会收缩,而外层则会因为恒星的冷却而膨胀。
![]()
在这个演化阶段中,恒星可以增长到比原来的大小大100倍以上。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的太阳上,预计大约在5亿年后,它会变得如此之大,以至于可能会吞没水星、金星,甚至地球。
![]()
最终,恒星的核心变得足够热,开始融合氦。在这个阶段,恒星会缩小到原来大小的大约10倍,并持续稳定燃烧数千万年。
我们已经知道有几百颗行星围绕着红巨星运行。其中一颗被称为8 Ursae Minoris b,它的质量与木星相当,而且它的轨道距离恒星的距离只有地球距离太阳的一半左右。
这颗行星是由韩国天文学家团队在2015年使用了“多普勒摆动”技术发现的,这种技术可以测量行星对恒星的引力。2019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朝鲜半岛最高的山脉为名,将该红巨星和行星命名为白头星和汉拿星球。
![]()
汉拿行星可能是由两颗恒星合并产生的碎片形成的
一个不应该存在的星球
最新数据分析显示,美国宇航局的TESS太空望远镜收集到的关于白头星的信息带来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与我们在近距离轨道上发现的其他红巨星不同,白头星开始在其核心燃烧氦气。
我们使用星震学技术来研究恒星内部的波动,从而确定恒星正在燃烧的物质。对白头星的研究表明,波动的频率明确表示它正在核心燃烧氦气。
这个发现令人困惑:如果白头星正在燃烧氦气,那么它在过去应该要比现在更大,可能甚至吞没汉拿行星。那么,汉拿是如何幸存下来的呢?
正如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情况一样,我们首先排除了最不重要的解释,即汉拿星从未真正存在过。
实际上,最初使用多普勒摆动技术观测到的一些行星围绕红巨星运行的现象后来被证明是由于恒星本身行为的长期变化引起的错觉。
然而,后续的观察排除了关于汉拿星的这种错误解释。来自白头星的多普勒信号在过去13年中保持稳定,仔细研究其他指标后发现没有其他可能的解释。汉拿星是真实存在的,这进一步引发了我们对它是如何在红巨星的吞噬下幸存下来的问题。
两颗星合二为一:可能的生存场景
![]()
如果白头星曾经是双星,有两种情况可以解释汉拿行星的生存。
在我们的银河系中,至少一半的恒星并非像太阳那样独立形成,而是存在于双星系统中。如果白头星曾经是一个双星系统的一部分,那么汉拿行星可能从未面临被吞噬的危险。
这两颗恒星的合并可能阻止了其中一颗恒星膨胀到足以吞噬汉拿行星的大小。如果一颗恒星自身变成红巨星,它就会吞噬汉拿行星。然而,如果它与伴星合并,它将直接进入氦燃烧阶段,而不会变得足够大以至于能够吞噬汉拿行星。
或者,汉拿行星可能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星球。两颗恒星之间的剧烈碰撞可能产生了一团气体和尘埃,行星可能就是从这团气体和尘埃中形成的。换句话说,汉拿行星可能是最近出生的“第二代”行星。
无论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发现一颗围绕燃烧氦的红巨星运行的近行星表明,大自然总能以我们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创造出系外行星。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