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是天文學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在過去幾十年裏,已經發現了很多系外行星,科學家估計每顆恆星平均至少有一顆行星。現在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探測適合生命存在的類地行星,這些行星主要存在於主序帶恆星周圍,這些恆星通過核聚變提供能量並保持穩定數十億年。目前已知的系外行星中超過90%都是在主序星周圍被檢測到的。
![]()
未來一瞥:紅巨星
就像人類一樣,恆星隨着年齡的增長而經歷變化。當恆星的核心用盡了所有的氫,核心就會收縮,而外層則會因爲恆星的冷卻而膨脹。
![]()
在這個演化階段中,恆星可以增長到比原來的大小大100倍以上。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我們的太陽上,預計大約在5億年後,它會變得如此之大,以至於可能會吞沒水星、金星,甚至地球。
![]()
最終,恆星的核心變得足夠熱,開始融合氦。在這個階段,恆星會縮小到原來大小的大約10倍,並持續穩定燃燒數千萬年。
我們已經知道有幾百顆行星圍繞着紅巨星運行。其中一顆被稱爲8 Ursae Minoris b,它的質量與木星相當,而且它的軌道距離恆星的距離只有地球距離太陽的一半左右。
這顆行星是由韓國天文學家團隊在2015年使用了“多普勒擺動”技術發現的,這種技術可以測量行星對恆星的引力。2019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朝鮮半島最高的山脈爲名,將該紅巨星和行星命名爲白頭星和漢拿星球。
![]()
漢拿行星可能是由兩顆恆星合併產生的碎片形成的
一個不應該存在的星球
最新數據分析顯示,美國宇航局的TESS太空望遠鏡收集到的關於白頭星的信息帶來了一個驚人的發現。與我們在近距離軌道上發現的其他紅巨星不同,白頭星開始在其核心燃燒氦氣。
我們使用星震學技術來研究恆星內部的波動,從而確定恆星正在燃燒的物質。對白頭星的研究表明,波動的頻率明確表示它正在覈心燃燒氦氣。
這個發現令人困惑:如果白頭星正在燃燒氦氣,那麼它在過去應該要比現在更大,可能甚至吞沒漢拿行星。那麼,漢拿是如何倖存下來的呢?
正如科學研究中常見的情況一樣,我們首先排除了最不重要的解釋,即漢拿星從未真正存在過。
實際上,最初使用多普勒擺動技術觀測到的一些行星圍繞紅巨星運行的現象後來被證明是由於恆星本身行爲的長期變化引起的錯覺。
然而,後續的觀察排除了關於漢拿星的這種錯誤解釋。來自白頭星的多普勒信號在過去13年中保持穩定,仔細研究其他指標後發現沒有其他可能的解釋。漢拿星是真實存在的,這進一步引發了我們對它是如何在紅巨星的吞噬下倖存下來的問題。
兩顆星合二爲一:可能的生存場景
![]()
如果白頭星曾經是雙星,有兩種情況可以解釋漢拿行星的生存。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至少一半的恆星並非像太陽那樣獨立形成,而是存在於雙星系統中。如果白頭星曾經是一個雙星系統的一部分,那麼漢拿行星可能從未面臨被吞噬的危險。
這兩顆恆星的合併可能阻止了其中一顆恆星膨脹到足以吞噬漢拿行星的大小。如果一顆恆星自身變成紅巨星,它就會吞噬漢拿行星。然而,如果它與伴星合併,它將直接進入氦燃燒階段,而不會變得足夠大以至於能夠吞噬漢拿行星。
或者,漢拿行星可能是一個相對年輕的星球。兩顆恆星之間的劇烈碰撞可能產生了一團氣體和塵埃,行星可能就是從這團氣體和塵埃中形成的。換句話說,漢拿行星可能是最近出生的“第二代”行星。
無論哪種解釋是正確的,發現一顆圍繞燃燒氦的紅巨星運行的近行星表明,大自然總能以我們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創造出系外行星。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