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已經看過不少類似內容了,我的經驗或許更能幫助到你。本文的不同點在於,作者既不是知名博主,也不是清北大佬,而是跟你一樣平凡普通的擺爛廢柴我的經驗不一定專業,但可操作性更強。
7月18日晚,我開始了一個爲期五天的自律實驗。這五天裏,我戒斷了奶頭樂,嘗試重塑自己的生活模式,並且每天發一篇文記錄日常。本文是該系列的總結篇。
(感興趣的盒友可以瞄一眼~想省事就直接下滑,看省流版)
感謝一直以來關注、鼓勵、支持我的盒友們!另外特別感謝幾位催更的老哥,讓這個系列能夠有始有終。(真的有在堅持更新)
本文適合的人羣:
1.你是否總是刷手機停不下來?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已被“奶頭樂”劫持,想自律卻總是失敗?
2.你的生活狀態是這樣的嗎:
(1)如果你目前很忙(例:開學的大學生):
①學習/工作效率不高,拖延到最後一刻,又焦慮又擺爛;
②一有碎片/空閒時間就刷手機,最終既不開心、也沒休息好;
(2)如果你目前較閒(例:剛高考完,或放假的大學生):
①擁有了大塊空閒時間,但啥也不想做,只想刷手機;
②幻想自己能利用假期做好多事,但全都沒做;
③作息時間紊亂,半夜睡中午起,每天惡性循環。
如果你的回答基本上爲“是”,那麼繼續看下去吧。
----------------分割線----------------
本文約7000字。
文章有點長,但如果你有自律的決心,我希望你能堅持看下去。當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略讀或跳過某些部分,如果這些內容你已經瞭然如胸了。
目錄:
0.自律實驗(省流版):我做了什麼、收穫了什麼
1.自律前的思想預備
2.如何打造屬於你的自律計劃
3.這些心態很重要
4.注意事項與小技巧
5.結語
注:本文並非最終版本,未來仍會持續更新。長按右下角點贊鍵不鬆開,讓作者的牛牛更加強大!
----------------分割線----------------
0.自律實驗(省流版):我做了什麼、收穫了什麼
(1)這五天,我做了這些事:
①戒斷奶頭樂,只在必要時(處理信息、觀看課程等)用手機
![]()
實現了斷崖式下降
②規律作息,23點左右入睡、8點左右起牀;13-14點午睡。
③重新撿起那些一直想做但沒做、或是半途而廢了的事情,如整理房間、閱讀、健身、學英語、自學鋼琴、玩3A等等。
(2)通過戒手機,我收穫了什麼
①更加關心自身狀態。更頻繁地喝水、放鬆、曬太陽;更注重個人衛生。
②更加關注外部環境。對房間的整潔程度、通風、採光更加敏感;把豬窩一樣的房間徹底變成整潔宜居。
③對生活中美好的細節更加敏感。放下手機後,多巴胺分泌的閾值降低,起牀後的自然風、鳥鳴聲,散步時街邊的燈光、音樂等都能讓我獲得快樂,這些都是戒手機前從未關注過的生活細節。
④注意力更集中。習慣於刷手機後,時常注意力渙散、急躁;戒手機後,注意力明顯恢復,重新開始閱讀長文。
⑤緩解了電子養胃。每天抽出一小時左右打AC2(之前拖了好久都沒通)
⑥心情更加充實、快樂、平靜。當手機撤出後,我開始將各種事項填進生活,並嘗試從中收穫快樂。這樣的生活狀態讓我的情緒更穩定,對抗內耗的能力更強。
⑦開始對生活充滿期待。重新開始做那些一直想做但沒做的事情之後,我意識到生活充滿了可能性。放下手機後並不會真的“無事可做”,有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等着我去嘗試。
(3)爲什麼實驗只持續了五天
因爲第六天我就旅遊去了,蕪湖
實驗結束後,自律並沒有結束,只是停止了每日總結髮文。坦誠講,這之後確實會存在反彈的情況仍然會出現間歇性不自律。但我能感覺到自控力明顯增強,對生活更有掌控感了。未來我也會重新開始寫總結,但大概率不會再發到盒子裏了(太花時間了)
1. 自律前的思想預備
(1)何爲自律?
自律不是逼自己瘋狂內卷,而是通過多巴胺戒斷來戒除奶頭樂,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尋求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
配合食用:關於多巴胺戒斷的視頻
①原版
②B站大青蛙版
![]()
來源:B站up主@蛙哥愛做白日夢
如果你看了某個視頻、某篇文章後滿腔熱血,激動得把社交媒體都卸載了,爲自己定下宏大的目標和周密的“自律計劃”,那麼你很可能不是在“自律”,而是在用不切實際的幻想來緩解自己的焦慮。
根據我的血淚經驗,所有這樣打雞血的自律嘗試全都會失敗。熱情褪去之後只剩下無盡的平淡,你會感到疲憊,不快樂。比如你某天晚上看了“北大學姐教你自律”的視頻,馬上打開了六級資料,決定從明天開始瘋狂學英語。你制定了一個詳細的“學習計劃”,具體精確到分鐘。第一天,你幹勁滿滿,覺得自己已經是自律大佬了;第二天,你開始疲憊,逐漸脫離軌道;第三天,計劃忘光光咯~
在自律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狀態更多是“平靜”的,這顯然比“打雞血”的狀態更可持續。在這種狀態下,我走一步看一步地把各種事項安排進生活中,而沒有制定任何詳細的計劃;我嘗試在做每件事情時進入“心流”,即沉浸其中,從中獲得快樂,而不是當成任務來完成。
明白區別了嗎?“自律”不是“逼自己一把”,而是“放下手機,充實生活”。
(2)爲什麼要自律?
你爲什麼要自律,爲什麼要戒手機?你有好好想過爲什麼嗎?
只是因爲焦慮嗎?還是說,你對更好的生活狀態充滿了渴望?
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十分重要,這決定了你能否擁有堅持下去的內生動力。
對我而言,我時常“清醒地擺爛”。我看過許許多多的雞湯,我清楚地認識到,每天沉迷奶頭樂並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狀態,我還有更多有意義的事情想要做。然而,這些事情的難度門檻讓我望而卻步,刷手機卻是動動手指就能做到的事。於是,手機成了我逃避現實的工具。因此,我需要通過多巴胺戒斷來讓自己重新面對生活。
閉上你的眼睛,仔細想一想,你到底想要怎樣去生活?現在的狀態和你的預期相隔多遠?你有沒有什麼一直想做但沒做、或者半途而廢的事?你想把哪些事情安排進自己的生活裏?
或許你曾想過學英語、學烹飪、學剪輯、學音樂,或是鍛鍊身體、看一本長篇小說……
那就用一張紙把這些事情列出來吧。
戒手機以後,你會突然“獲得”很多空閒時間。爲了防止在這些時間裏“無事可做”,你需要把這張紙上的事情安排進去。
(3)會痛苦嗎,能堅持嗎?
當然不痛苦啦~
![]()
![]()
隨手搜的,絕對沒有針對這些up主的意思
別想peach了,自律需要你打破、重塑生活模式,怎麼可能無痛呢?
事實上,萬物開頭難,只有開始的那一下是最痛苦的。我曾用過一個打針的比喻來描述這種痛苦:
做每一件事情都像打針。(有點奇怪的比喻)不管是起牀、看書還是鍛鍊,開始的那一下都是最不爽的。這個時候我告訴自己:堅持幾分鐘就好,一會就不痛了。這個方法每一次都會奏效......只要你開了頭,逼自己花幾分鐘來進入狀態,等到你終於沉浸其中,就不會再不爽了。
戒斷反應是必然存在的,這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但是,戒手機根本不會給你造成任何長期的困擾。因爲,刷手機本來就不會給你帶來真正的快樂。
放下手機後,你會把許多更有意義的事情塞進生活中。在起步階段,你會感受到新鮮感與不適應感的交織。等到新的生活模式成爲習慣,渾渾噩噩日子就悄悄離你遠去了。當然,這需要時間,不會一蹴而就。在自律的路上,你會遇到瓶頸,會出現反彈,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了(像我一樣),這些都會讓你痛苦。然而,你需要的只是端正心態,冷靜面對,這並不困難。(關於心態的討論在第三部分)
2.如何打造屬於你的自律計劃
如果你認真閱讀並思考了上一部分的內容,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可以開始打造屬於自己的自律計劃啦!(都看到這裏了,麻煩電一電吧,點個贊也行,讓更多的人能看到)
這個計劃分五步走:
(1)第一步:管控手機
這是最核心的一步。
①現在,馬上,把所有奶頭樂APP、快餐手遊卸載掉(除了有實際用處的,比如小黑盒,因爲你需要看我的文章)。如果不得不留着,那必須控制這些軟件的使用時間。總之,必須最大程度地避免漫無目的地刷手機。
②找一個工具來記錄和控制每天的屏幕時間。可以是手機自帶功能(華爲和榮耀手機可以在設置裏面點開“健康使用手機”),也可以是第三方APP(在應用市場搜“戒手機”就能找到一大堆)。手機癮過重的同學,可以把手機藏起來或者交給可信任的人,只在特定時間取用。
③如果手機癮實在太重,那就試試漸進式戒除,每天少刷一點點(比如每天減少1小時……)
④只在固定時間處理微信、郵件,千萬不要一有消息就打開看。
⑤並不需要停止一切娛樂活動。可以每天安排一定時間看電影、玩3A大作等等,但要避免奶頭樂性質的快餐視頻和遊戲。基本原則是:把娛樂作爲生活中健康的一部分,而非逃避現實的毒品。
(2)第二步:調整作息
作息是你自律的基本盤。自律計劃的崩壞往往是從作息開始的,自律生活的重建往往也以規範作息爲第一步。
①設置固定的睡覺、起牀時間。可以是一個大致範圍(比如晚上23:00-23:30睡,早上7:00-7:30起牀),這樣比較靈活。你可以晚睡覺,但是絕對不能不規律。
②午睡能夠幫你更快恢復狀態,更好地開啓下午的事務。建議時間是午飯一小時後,時間在30-40分鐘(睡多了會昏)
③敲重點!
睡前千萬不要看手機!
睡前千萬不要看手機!
睡前千萬不要看手機!
睡前0.5-1h內必須關閉手機,做一些較輕鬆的事情(做家務、陪家人聊天、到處走一走都行,總之不要看手機)。睡前盯着屏幕會抑制褪黑素分泌!而且一直刷手機會讓你持續興奮!現在知道爲什麼總是睡不着,睡不好了吧。
起牀後也不要馬上看手機!
起牀後也不要馬上看手機!
起牀後也不要馬上看手機!
起牀後馬上接收一大堆垃圾信息會讓你非常不適,往往是糟糕一日的標準開局。
起牀後應該:馬上開窗通風;曬太陽;好好洗漱;喝一杯水。然後一定要喫早餐。
實在控制不住的同學,建議用鬧鐘來代替手機叫醒自己(讓媽媽叫也行),手機保持關機狀態,要用再打開。
(3)第三步:制定計劃
接下來,你制定一份每日計劃表。
例:
![]()
你學廢了嗎
然後照着去做就好了。
。。。呵呵呵,照着去做,能堅持下去就怪了......這是專門用來騙你的,如果你上當了,就說明前面思想預備的內容沒有認真看,快點翻上去複習!!
你不需要有任何計劃表,因爲你堅持不了。這種詳細周密的計劃永遠都是紙上談兵,可操作性極低;沒過幾天就堅持不下去,又會因爲無法達成預期而焦慮自責,形成惡性循環。
![]()
只有做計劃的時候最努力
那該怎麼做呢?
還記得前面的那張紙嗎?上面寫了你想要做的事項。你只需要大概明確這些事項該如何進行(比如學英語,你打算用什麼方法學?每天大概花多長時間?例如:用軟件背單詞+用B站聽聽力,每天1h。不能太籠統,但也不需要想太多細節,往後在實踐的過程中自然會調整。)
然後,每天根據你的狀態安排這些事項,就像往書櫃裏一本一本塞書一樣。你可以設置一些固定時間完成的任務(比如規定好在睡前背單詞),也可以隨時根據你的心情調整事項的順序。你可以非常靈活,而不是用上面那種計劃表折磨自己,這樣才更容易堅持。
![]()
懂我意思吧
舉例:早上剛起牀狀態不好,那就取消晨跑,挪到下午;上午精神很好,那就安排做數學;寫完數學腦闊疼了,啥都學不下去了,那就臨時安排一些輕鬆的事,比如看小說;下午突然浮躁,不想學習,該怎麼辦?那就把定好的事情全部推掉,去戶外走走散散心。
一句話,安排事項的原則是:根據身心狀態,隨時靈活調整。
因爲,計劃是死的,人的狀態隨時在變。靈活的安排能讓你的自律計劃更可持續、可恢復。
(4)第四步:改善學習/工作環境
這件事必須列在所有事項中的首位,“書櫃”裏的C位。
好好觀察你的學習/工作環境。你的房間、桌面整潔嗎?你周圍環境的整潔、美觀程度會深刻影響你的精神狀態。在我的自律實驗中,我將整理房間的任務分散到三天,讓豬窩煥然一新,並且每天留意房間的通風、採光。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些事不會浪費你的時間,反而會讓你更加開心、更加高效。
整理房間的步驟(選讀)
①準備一個垃圾袋,把垃圾都扔進去。
②準備一個紙箱。在整理房間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沒用的東西,可以都扔進去。要學會斷舍離,幾年都用不上的東西以後也用不上,該扔掉就趕緊扔掉。
③兩種整理方法:
分區域整理:
按照不同的區域,比如牀、衣櫃、電腦桌……來整理;優點是可以像打遊戲一樣,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務,解鎖新區域,更有成就感。
分類型整理:
按照物品屬性分類,比如書和文件(進一步分爲紀念性質的、現在使用的,或者初中的、高中的、大學的……)、電子產品、文具等等。優點是更有條理。但剛開始會讓你的房間變得更亂,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成效。
(5)第五步:每日記錄
最後一個步驟,但絕對不能漏掉。
你可以像我一樣,每天記錄自己的日常發到黑盒給大家監督(記得@我,我去給你捧場)
也可以給信任的人看,實在沒辦法的話當成自己的日記也行。
包含的內容:
①一天之中各個時段在做什麼事情,狀態如何
②你的情緒和感受
③你對自律的思考
注:儘量用紙筆,也可以先手寫、後打字整理。可以每完成一件事就記錄下來,也可以在固定的時間記錄下來(比如睡前)。
爲什麼要這麼做:
一方面是創造一種“他律”,以他律促自律(在我的自律實驗裏,因爲每天都要發到黑盒,總有一種被攝像頭拍着的感覺);
另一方面:
看過這樣一個觀點:
無法自律是因爲走出舒適圈的恐懼困住了你。你無法想象自律以後會是怎麼樣的,這種陌生的生活狀態讓你恐懼,因此你寧願繼續待在熟悉的生活狀態中,繼續清醒地擺爛。如果一個人持續待在痛苦中,那麼一定是在逃避更大的痛苦。
——B站up主@峯峯要去top5
如果你開始按步驟實施了自律計劃,並且每天觀察自身狀態並記錄下來(像做研究一樣,所以我才管這個叫“自律實驗”),那你就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律以後會是怎麼樣的”,這些記錄會告訴你原來自律的生活根本就不是“更大的痛苦”,而是可以掌控的事情。
你自己的每日記錄將成爲你最寶貴的財富(光看別人的當然用處不大),當你以後又陷入擺爛時,就把這些記錄拿出來,上面記錄着你自己的一次偉大的、成功的自律嘗試,這比任何雞湯都更能激勵你:哦!原來我也成功自律過!原來我自律的狀態是這樣的!良性循環就這麼建立起來了。
每日記錄可以持續5天、7天,或者更長,看你能堅持多久。我只更新了五天,以後我可能會當成日記來寫。
(6)附:出現戒斷反應怎麼辦
出現戒斷反應太正常了,你只需要當成自律過程中的一個步驟就好了,不需要自責也不需要焦慮。
有些時候,你會突然非常煩躁,很想刷手機。
這個時候該怎麼辦:
①讓自己冷靜。去喝水、洗澡、洗臉,或者做家務、去戶外走走、找人聊天,也可以聽聽音樂,甚至直接癱在牀上(這也比刷手機要強吧),找點輕鬆的事情來幹,讓自己冷靜下來;也可以做一些體力活,消耗精力(衝出去跑五公里,看你還會不會煩躁)
②實在冷靜不下來的話,就推掉所有事項,直接放空。
③太嚴重了,真的控制不了,實在忍不住擺爛了,怎麼辦?那就守住最後一道防線:作息不能亂,爲狀態的恢復留基本盤。
④最嚴重的情況,全都不管用。那就直接放任,任由自己擺爛(你沒看錯)。如果你的自律計劃已經堅持了一段時間,那麼用不了多久你就能清醒過來。因爲你已經深刻體會到了自律生活的充實、快樂,擺爛生活對你的吸引力會顯著降低,你的舒適圈已經擴大了。這個時候再好好看看你做過的每日記錄,那麼很快又能恢復了。
![]()
難戒除的根源是:
“無事可做”,或者所有事都“沒意思”。事實上,你並不會真的無事可做,只是這些事情都有一定難度門檻,不像刷手機那樣動動手指就能獲得多巴胺,你就會陷入明明有很多事情,卻啥都不想做的狀態。剛開始自律時,你安排的各種事項都會讓你感到很新鮮有趣;幾天以後,他們卻都好像開始“變難”、“變無聊”,這是因爲新鮮感已經褪去,新的習慣還沒有培養起來。你只需要端正心態,放鬆面對就好了。(具體看第三部分)。
總之,要記住,戒手機如同戒毒,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大概率需要反覆多次。但隨着舒適圈的不斷擴大,成功率也會越來越高,所以不必擔心。只要你的思想基礎夠紮實、有按照步驟一步一步來、有過哪怕一次成功經驗,那你的生活至少會比之前更好一點,自控力也會更強一點。
3.這些心態很重要(先看一遍,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反覆看)
(1)活在當下
如果你每天爲了曾經那些情傷、挫敗、困窘而感到鬱悶,那你活在過去。
如果你每天爲了以後的生活而焦慮、內耗、擔憂,那你活在未來。
不要爲了不可改變的過去而抑鬱、爲了變化莫測的未來而焦慮。
你要活在當下。
在自律的過程中,你要記得,你活在當下。你要沉浸在手頭上的每一件事情中,從中獲得快樂,這纔是最重要的。比如你在學英語背單詞,那就沉浸地去感受每一個詞的發音,感受一個個音節從嘴裏蹦出來的感覺,感受舌尖與嘴脣的律動;也許,曾經的你英語很差,這讓你灰心喪氣,但這都是過去的事,無關緊要;也許你很想成爲英語大佬,但一看到幾千詞彙的詞書就頭大,一想到現在的自己與將來的預期差得太遠就開始內耗,但這些是未來的事,也無關緊要。也許你在喫飯,那你就一口一口地嚼、咽,去感受食物的口感、味道,感受每一個味蕾與食材接觸的感覺;你不要想着那些沒做完的事,也不要着急,因爲當下的你在喫飯,你需要體驗喫飯的感覺,而不是胡思亂想。
只有戒除奶頭樂,你纔有機會活在當下;
只有活在當下,你才能感覺到自己在生活。
(2)多考1分就好
永遠記住,自律不是一蹴而就的。
你不可能因爲看了這篇文章,或者成功堅持了幾天,就馬上變成一個自律大佬。就像一個一直考0分的人,有一天終於開始努力學習,當然不可能馬上考100分啦。
事實上,原本考0分,現在哪怕只考1分都是質的飛躍!雖然你還是個渣渣,但是你已經邁出自律的第一步了,這就已經很厲害了!多看看你的每日記錄,裏面寫着你取得的成就,這些或許是你曾經從來辦不到的事情。
自律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允許自己慢慢來。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學渣,每考高一分都值得慶祝。
4.注意事項與小技巧
(1)碎片式休息
執行每一件事項時都需要勞逸結合。前面提到,需要沉浸做事,但這有一個弊端就是會導致忘記休息(比如讀書讀入神了可能幾個小時停不下來),這樣對狀態影響很大。可以使用番茄計時法,比如工作/學習30min,休息5min爲一個循環,用時鐘提醒自己,提高工作效率。
(2)(待更......)
5.結語
自律並不容易,需要你完全改變現有的生活模式,但這也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難,只是要多花點時間精力。
我的經驗不一定適合所有人,需要你自己去嘗試,去體會,去總結。
這篇文章是我的心血,如果你覺得有用,一定要反覆看反覆看,我真的很希望能幫到你。也請你爲我長按點贊、關注一波,這對一個創作小白來說非常重要。
馬上開始吧。也許今天會是你生活的轉折點。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