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奧本海默是否值得在影院觀看

好了觀影回來了,我不會說睡得好香,因爲根本睡不着諾蘭快去給音效和音樂組磕一個去。

好消息:我擁有足夠的量子物理相關的知識,所以能夠看到一些激動的點。

壞消息:這方面知識太多了可能會導致觀影體驗不夠具有足夠的參考價值,所以我選擇不討論那枚炸彈相關的內容。

幸運的是影片也沒對那枚炸彈有什麼太多的描述。不幸的是沒對那枚炸彈有什麼太多的描述。

警告:如果你要看這部影片,先去看《模仿遊戲》(圖靈傳紀)如果你能看完模仿遊戲沒睡着可以去看,如果模仿遊戲看不下去,還是算了吧。可以說這就是剪輯加長版的《模仿遊戲》。連18x的內容都不夠頂住這題材的侷限性。

順帶別拿《橫空出世》跟它比,就像不要把原油當啤酒喝。這兩個沒有任何共同點自然也沒有任何可比性。

                                👆這個是神作


這部作品大篇幅在講述家庭糾紛和政治,如果是衝着大炸彈來的,建議以後在網上快進着看。

帶着二戰情懷的建議別看,容易高血壓。有可能是引進國內的美國影片中,最容易引起高血壓的影片。字字不離那啥。

影院體驗:音響是唯一的優勢,如果你家有很好的家庭影院,那麼就沒必要去電影院了。音樂和音效是這部電影的核心,否則3個小時看個劇情片不可能睡不着。

語言:如果不是爲了學英語,建議還是選中配,電影長達三個小時,涉及理論物理、化學、軍事、政治的高語速、多臺詞的聽力考試,實屬沒必要。本身英語每句話的發音就多,長達3個小時的聽力聽得頭疼。

詳評:

首先這部作品是個人物傳記,與《橫空出世》不同,它沒有那麼多正向的引導,更不存在什麼正義的主角。它更像是在描繪一個放蕩不羈的天才被捲入了一場政治洪流中。大蘑菇也只不過算是一個背景板,眨眼即逝的段落而已。同時其政治洪流也很不正確,所以打着“抗日”旗號抱着情懷看的還是別去受氣了。

掛着科學賣家人俠,最終還是躲不過美式電影方程式。混亂的倫理關係和連續三小時的政治輸出是這部電影的主體。科學在這些面前變得無比渺小,正如臺詞所說“擅長科學”在這個天才羣體中不算優點。所以電影也淡化了研究的部分,相比之下《模仿遊戲》反而更有情懷,畢竟人家的核心真的是在說計算機。

誰適合看這部電影:首先你要能夠抗壓,畢竟壓抑算是這部電影從頭貫穿到尾的氣氛基調。沒有任何鮮亮的色調可以使你從這3個小時的壓抑之旅中掙脫出來,背景音樂和音效更是提醒着你每一步的無可奈何。所以如果你真的去電影院看了奧本海默建議順手買一張芭比,並不是爲了“芭比海默”的跟風,而是你真的很需要一次心理疏導。

其次,如果你是學術工作者或者是想要走研究方向的學生,那麼可以看一下,這部作品講述了美國學術界的“人情世故”。即便搞學術也難免被拉進人情世故,而沒有準備好的人會被這些洪流衝到懷疑人生,你的研究成果也會帶上政治意味。避不開,躲不掉,那麼就去了解它,畢竟學習是你最擅長的事了。

國內票房預期:

首先作爲一個人物傳記劇情片,它是合格甚至優秀的。我感覺它已經超越了之前提名奧斯卡獎的《國王的演講》並能夠在奧斯卡獲得一席之地。但劇情片題材在國內一直很艱難。只能去貼教育片標籤纔有可能提升熱度,但考慮到內容傾向,這個標籤貼不上去。除非宣傳的時候搞內容詐騙。在國內恐怕票房能達到諜中諜的1/3都算超越預期。如果真的能達到一個相當優秀的票房,那麼一定是在宣傳上有什麼獨到之處,可以載入史冊的那種。


補充:以上都只是個人觀點,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從觀影體驗的角度來說,這部片子的影院體驗優勢並不明顯。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