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向大夥簡單介紹了一些入門騎行車輛和注意事項之後,評論區有很多朋友又提出了不少新問題:比如騎行時手腕疼、脖子疼、屁股疼、哪哪都疼怎麼解決,新買的公路車該升級哪些地方,騎車到底傷不傷膝蓋等等
那麼本期就上期評論區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回覆(問題主要集中於公路車),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Q1:如何選擇合適的車碼&正確的騎行姿勢
A:首先正確的騎行姿勢和合適的車輛尺碼、幾何會極大程度上影響你的健康程度,所以最理想的情況是在購買車輛之前,就對自己的身高、胯高、腿長等參數有一個詳細瞭解,然後再按照需求選擇
(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在買車前做一個fitting)
在網上可以找到許多根據身體數據自動推薦車輛尺碼、幾何的網站,以美利達官網爲例
https://www.merida-bikes.com/en/bike/3092/scultura-rim-100
從上面的鏈接進入後,點擊“FIND YOUR SIZE”,然後按步驟輸入相應數據即可獲得相應的智能推薦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同品牌對尺碼的標註也不一定相同,比如美利達的52碼,可能對應其它品牌的54碼或50碼,所以除了你自身的數據之外,車架數據同樣重要
當然了,類似的智能推薦只能作爲一個參考,實際的座杆高度、坐墊角度等仍然需要根據姿勢具體調節
(提醒:如果你去實體店購買,不要完全相信老闆的說辭,爲了將積壓的庫存車儘快出售,即使是不合適的尺碼他們也有可能昧着良心推薦,很多實體店又不允許在購買之前試車,因此事先了解自己對應的尺寸非常重要)
至於標準的騎行姿勢,根據速度、握把方式的不同也有所不同,這邊給大家放一張圖片作爲大概參考,想要進一步瞭解可以網上自行搜索相關教學視頻
剛開始騎行時由於力量不足、姿勢不習慣等,身體各部位產生痠痛是正常現象,不用過於擔心,堅持一個月左右基本就能適應
Q2:各種部位痠痛如何解決
A:而對於較長距離的騎行來說,數小時維持一個姿勢,即使姿勢再標準,某些部位也肯定僵硬痠痛,因此在騎行過程中,我們也可以時不時調節變換一下自己的姿勢,讓僵硬痠痛的地方得到緩解
比如手腕痠痛,可以在路況較好的路段,將雙手手掌輕輕搭到車把上(路況複雜時老老實實捏好剎車)
腰部痠痛大概率是由於腰腹過度且錯誤發力引起(其實也是核心力量不足的體現),比如上坡時站起蹬車、平路錯誤姿勢搖車、長時間採用氣動姿勢等等;這邊建議新入坑的騎友循序漸進,從踏頻、體能等基礎開始慢慢提升,切忌盲目跟風模仿
比如將自己代入成正在衝刺的pro
其次腰部感到痠痛時,可以嘗試將核心收緊,腰部繃直,維持幾秒;或者索性停車,下車進行短暫放鬆休息
脖子痠痛,同樣是由於長時間採用氣動姿勢引起,可以將身體坐直緩解
Q3:公路車會不會很容易爆胎?
A:和山地車又粗又厚的輪胎相比,公路車的輪胎肯定沒有那麼耐用,不過只要騎行經過坑窪路面時注意減速,日常儘量保證胎壓始終在一個合理區間內,公路車的輪胎也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弱不禁風
至於胎壓多少纔算合理區間,需要根據體重、氣溫、路況等多因素共同制定。首先每個輪胎側面都會印有最大的氣壓值,大部分輪胎最大氣壓值都在100-120psi左右
法式氣嘴(左,常用於公路車),美式氣嘴(右,常用於山地車)
對於大體重、路況較差的朋友來說,建議始終把胎壓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比如最大120psi,可以打到110psi左右。較高的胎壓會使輪胎表面變得十分堅硬,可以彈開路上的石子,有效保護內胎。不過高胎壓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會使顛簸更加明顯,路面上稍有一點起伏坑窪都會放大許多傳遞到車手身上
Q4:騎車時有異響怎麼解決?
A:
首先你需要弄清異響的大概位置:
左邊有異響是最簡單的,基本就是腳踏或鎖踏有鬆動,拿工具緊一下就好了;
車頭有異響,有可能是車把裏的線管碰撞,或者外走線打到車身發出的聲音;因此如果你是外走線車輛(此處點名TCR),在裝車時最好直接讓技師將線管截取到一個較短的位置,車管內部的線管則需要用隔音棉包裹;如果是已經裝好的車輛不想再拆卸開來,可以通過透明的膠帶、紮帶等對裸露的線管進行簡單固定;
車輛右側或後方有異響,可以先上鍊條油排除鏈條的噪聲,其餘的就拿到店裏麻煩技師或老闆吧,自己在旁邊也可以順便學習一下調變速、剎車之類的技巧
Q4:有哪些重要的配件&工具
A:
頭盔:保命的東西不用多說,建議一步到位,畢竟只要不出事就能一直戴下去;國產性價比較高的可以看看GUB、PMT等品牌,三四百就可以買到帶MIPS且顏值不錯的頭盔;
(如果你還想買騎行眼鏡,或者你本身是近視,那麼直接買一個可以裝配風鏡的頭盔也非常不錯)
尾燈及手電:夜騎時必備的裝備,手電600流明基本就已經完全夠用,尾燈可以嘗試在買車時向老闆白嫖(還有碼錶架也是);
騎行褲:抱怨屁股疼的朋友如果不願意花時間練出一副鐵褲襠,那麼穿騎行褲就是最好的選擇,而對於單次騎行路程較長的朋友來說,騎行服可以沒有,但騎行褲也是不可或缺的東西。入門可以考慮蘭帕達、santic、迪卡儂等品牌,如果你的身材較胖,在購買時建議選擇揹帶的款式,可以防止騎行過程中滑落。
(另外穿騎行褲就不要穿內內了,否則容易摩擦引起襠部破皮)
歡迎成爲緊身衣變態!
手套:對於公路車來說手套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裝備,因爲公路車胎壓通常較高,且不像山地車裝有避震,因此對於任何輕微顛簸起伏都會非常敏感,戴上手套不僅可以減少手掌受到的震動,還可以增大摩擦、防止打滑,對減少手腕痠痛也有一定效果
(最好買掌心帶海綿墊或硅膠墊的類型)
內六角扳手:調座位高度、調剎車、調變速、裝碼錶架等等都需要用到的工具
打氣筒:對於公路車來說基本十天半月就要補一次氣(山地車不用那麼勤快),如果圖方便可以買電動的打氣泵,接上氣嘴之後打到設定氣壓可以自動停止;如果是手動的可以買便攜的,騎行時隨身攜帶
(公路車大多采用法式氣嘴,山地車多采用美式氣嘴)
Q5:騎車會不會傷膝蓋
A:這也是很多朋友非常擔心的一個問題,事實上只要將變速器調節成一個比較輕鬆的檔位,維持80-100左右的高踏頻,不僅速度不會低,也不會對身體產生太大負擔
隨着騎行水平提升,我們可以嘗試在維持踏頻不變的情況下,慢慢增大齒比(大牙盤,然後把飛輪往更小一圈撥)
偏向休閒騎的朋友也可以通過運動手環上的心率,來調節自己的齒比和速度,有氧運動的心率一般在120以上,150左右效果最爲理想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